对新时期农村小学学生转学热现象及农村学校发展问题的思考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ak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农村教育获得了长足而深远的变革和发展。但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每年都有大批农村学生涌向县城和乡镇中心小学就读。县城和乡镇中心小的学生越来越多,班额越来越大,在校学生数严重超出了学校的负荷能力;与此同时,农村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少,教室越来越空,学校越来越“小”,许多农村小学短短几年间经历了由高峰时的在校学生数一两百人锐减至四五十人的命运起伏,不少学校甚至不得不面对被撤并的现实。面对持续升温的转学热潮,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为什么?
  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的家庭,老百姓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的思想深入人心,许多家长因此不惜代价,历经千辛万苦将孩子转入县城和乡镇中心小学,期望他们的孩子在这样的学校里能和城镇学生一样接受优质教育。也许,老百姓并不清楚什么是优质教育,但他们心里却明白:优质教育一定是对众多家长和学生来说具有吸引力的的教育,是人们争相追逐的教育。
  转!转!转!转学的确成全了一部分家长和学生享受优质教育愿望,但它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农村学校生源不足,教育资源浪费严重;城镇学校学生活动空间不足,教师负担加重;学生“背井离乡”,无法享受家的温暖,家庭教育缺失,用电,用火隐患重重;家庭负担加重,农村土地荒芜……
  上述问题的产生,不能完全归咎于家长。那个做家长不想孩子在家门口接受优质教育?说到底,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导致的问题。
  城乡之间、同一乡镇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发展水平不同步是当前城乡教育发展的基本现状。
  义务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每一所学校中的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德、智、体、美、技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从教育设施配置、师资力量平衡、学校自身发展上下功夫,努力缩小城乡学校差距。只有这样,转学热潮才会消退。
  然而,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得了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视现阶段农村学校教育设施薄弱的现状,不等不靠,迎难而上,在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等方面下功夫,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开创农村学校发展新思路。
  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课堂吸引力。我们要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办学的根本,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教学魅力。从而吸引学生留在学校。
  2. 开齐开足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全开齐全部课程是规范办学行为的基础。许多农村小学课程设置重语数外轻音体美,也是农村小学学生转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学生没有上过一节真正的乐理课,不知道什么是素描,不懂得标本为何物,电脑、实验离他们依然遥远。我们不能把全部责任都推给缺少专业的仪器设备,没有专业教师,教师可以边学边教,没有教具,可以发动师生自制,归根到底一句话,很多时候很多事,不是不能,而是不想。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魅力校园,增强校园吸引力。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乐园。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朗朗书声的校园对学生来说是幸福的感受和美好的记忆。农村学校要下功夫在学校绿化、亮化、美化方面做工作:多种花,多植树,开辟阅报栏、学生作品展示墙、文化走廊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营造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一草一木、一字一画、一景一物中受到熏陶和感染。除此之外,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和课外活动。多举办诸如“诗歌朗诵比赛”、“作文竞赛”、“数学竞赛”、 “文化艺术节”等专题活动;要发动有特长的教师成立书法、美术、棋类、球类等兴趣小组,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展学生兴趣特长,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4.吸引优秀教师奉献农村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农村优秀教师流失现象加剧了城乡教育的不均衡。要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在评优晋先、职称评定等活动中优先考虑农村教师;要积极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体制,让农村学校教师教师守业、敬业、乐业;要关注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让农村教师在专业发展中获得职业满足感和职业幸福感;要努力营造优美、和谐的工作环境。通过上述途径,不但留住农村优秀教师,甚至吸引一大批县城教师到农村小学任教。
其他文献
小学教育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管理水平的提高,其中首要是对教职员工即对人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学校管理方面,笔者认为对于教职员工,既要靠制度规范,还需要用感情引领。学校制度的制定要立足于教师的发展,要以人为本,让教师在团结互助的大家庭中去发展,从而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  一、完善管理机制,全员参与管理  管理机制的好坏是决定学校办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为任何一个组织内部都存在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任务
期刊
一、主要障碍  1.落后的教学理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新课程背景下教材的性质、地位、功能认识不足,仍然把教材作为教学的唯一依据,唯教材是从,不敢对教材做任何的增删,忽视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只教不研,理论素质得不到提升,教学方法得不到改进;对新课程教学目标要求的变化理解不到位,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已成为高中政治教师教学的惯性。尽管不少教师对新课程的实施有非常
期刊
七年级的学生学英语时热情往往很高,而许多同学在八年级就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  那么如何迈过“两极分化”这道坎呢?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拙见。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泼好动,寻找乐趣是中学生的天性,成功的外语教学应在课内创设良好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学到的语言材料创设情景,让游戏、娱乐,教学内容融为一体,使学生在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教师应尽量将
期刊
语文教学是科学,具有科学美;语文教学又是艺术,具有艺术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表现科学美和艺术美的媒介是语文教师的语言美。那么,语文教师的语言怎样才能“美”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美”。  一、纯正美  在我们的语文课上,教师一定要说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做到音质纯正,字正腔圆,给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使用普通话,能在课堂上减少许多废话,使课堂内容更集中,也更有益于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耳
期刊
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新的教学理念是教是为了不教,如何科学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整个教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如果从学的角度出发来看待学生,这就意味着主体性要凸显、个性要表现、创造性要解放。这对于教师而言,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则要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因此“如何学”则自然而然的成为我们一线教师不断探讨的话题。  我校数学教师们也围绕着“如何学”做了许许多多的尝试。我们试图从
期刊
德育工作始终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德育教育是伴随我们终身的教育。一个人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经历长久的历练和培养方才形成,而这种品德的形成依靠的是从小点滴的培养,以跬步至千里的耐性让学生养成习惯,形成品德。树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德教育观念。  以小见大,培养积极负责任的道德观念。在我国的小学德育教育中,学生对什么是责任感,什么是爱国,应该是空洞的理论,在学生的思想里是一个模糊不清的
期刊
远程教育是运用现代手段实施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实施终身教育的重要支柱,开放度大,能摆脱时空局限,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成员个性化学习要求,提供充裕的学习机会,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它将逐渐成为实现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器。因此,在农村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是推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将对提升农村远程教育层次,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
期刊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引导学生努力寻求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  数学教学当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要使学生学得好,并将所
期刊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一、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与个人亲身经历  数学活动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也离不开生活。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过程,即是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简单的数学、有趣的数学、鲜活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情境创设要追求真实有效。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
期刊
前段时间,央视在街头巷尾对路人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的内容是“你幸福吗?”。我们究竟该如何把握,让自己在课堂这一方小小的天地中获取幸福呢?  一、教师勿沉沦于课堂  大家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这样一个众人认可的称呼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大家的潜意识里,教师就像太阳一样,为了学生,散发出自己的光和热,教师总是为了学生而教的。在教育实践中,不管我们做什么事,只要是为了别人,我们都会在道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