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是财经类专业的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的专业核心课程,以内容多、理论性强、知识抽象、涉及面广为特点。本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阐述了课程自身特点和授课对象(独立院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本课程授课重心应在帮助学生搭建整体知识框架,授课内容集中于核心知识;在授课时有意识为学生搭建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充分发挥课程在学科中提纲挈领作用的同时,帮助学生回顾、梳理、融合大学阶段所学全部专业知识;最后通过各种形式的作业,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用于公司实务、用于日常生活,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77-02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是面向财经类专业高年级的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的专业核心课程,它同时也是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一门考试科目。该课程内容涵盖公司战略管理、公司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等知识体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因而理论性突出。同时,在授课过程中,要求学生站在公司管理者的角度,从公司全局出发,思考有关公司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所以它也是一门注重实践性的课程。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学以致用、应用为本”,注重培养学生将基本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笔者在一所民办独立院校中讲授《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近三年,结合民办独立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本课程的授课目的和知识特点,对如何讲好本课程,做一点思考。
一、课程特点
(1)偏理论重实践
如前文所述,《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公司战略管理、风险管理等知识体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课程知识框架明晰、完整,内容概括、抽象。但要想让对所阐述的知识点理解到位的话,必须一定程度的了解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因而,在授课过程中要求教师突出知识的实践意义。
(2)知识点多综合性强
因为该课程知识是从公司管理的全局出发,研究公司生存与发展各方面的问题。课程内容包括战略管理、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等一套完整的相互关联的知识体系,知识点繁多。此外,该课程内容还涉及管理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数理统计、金融学等方面的知识,能起到对大学阶段所学专业知识起统领、融合和提升的作用。
二、授课对象(在校学生)的一些特点
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学习一些纯理论的知识缺乏兴趣,学习过程中主动性较差。本课程教材,从头到尾全部是文字,厚达四百多页,且部分内容读起来有些晦涩难懂。学生在拿到教材的第一反应大多是不想看。为提升授课效果,教师必须将理论知识讲得生动有趣,以将学生注意力从手机吸引到课堂上来。
学生的另一方面特点是,对之前学习的部分专业知识有遗忘。上课时,碰到其他课程的知识时,询问起来,学生反映学过了,但学的内容已多半记不清。这多少与学生平时不注重复习,考试抱佛脚只为通过,这一行为习惯有关,也间接反映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
三、对授课内容和方式的思考
(1)搭建整体知识框架,重点讲授核心知识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授课目的,除了培养学生全局性、长远性的思维之外,还要求学生能系统掌握课程所包含的基本知识点。此外,由于课程本身的特点,这些知识只有等学生在工作了3-5年后,才可能会在工作中有所运用。因此,授课应侧重于让学生先整体把握它的内容、作用、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然后再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其中的核心知识点。教师在授课时,先帮助学生建立整个的知识框架体系,然后再讲每一块内容。考虑课时的限制和部分内容的简单易懂性,教师在讲解时,应将课时花在每一板块中的核心知识上,将其讲深、讲透,其他内容以作业形式布置学生课后看,而非将教材上罗列的内容在课堂上全部讲到。这样,学生以后在工作中需要运用某个知识时,依靠之前建立的整体框架为基础,再对单个知识点深入研究就可以了。
(2)发挥课程内容提纲挈领的作用
本课程一般安排在专业课程结束后,一方面考虑课程内容的性质,另一方面也有帮助学生在大学专业课即将结束时,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整合梳理,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授课时,碰到与其他课程相关的内容时,不应局限于只讲好本知识点,还应主动帮助学生回顾相关课程的知识架构,将其他课程知识体系收纳进本课程知识框架之内,同时在其他专业课程之间搭建联系。学生借此机会,一方面可以重拾部分遗忘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感受到以前所学的专业课程,原来它们之间都是相互关联、成体系的,以达到“书越读越薄”的效果。
(3)突出基本知识的应用
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及课程重视实践的性质,教师将授课内容锁定在核心知识点上,所节省下来的时间,除了用于将知识点讲深讲透,更多的是放在拓展知识在公司实务中的运用,以及锻炼学生将所学基本理论用于工作和生活,以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①授课方式上可采用“举案说理”的形式,即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和典型的实际案例,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在对“故事”讨论的过程中,慢慢地对案例所体现出的理论有形象和较全面的理解。这种形式,既避免了讲述纯理论的枯燥感,又可以让学生较深入地了解理论在公司实务运用过程中的情况,对教材上的理论形成更多自主的看法,真正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辨析。
②课堂作业上,完全体现理论联系公司实际。以公司为背景,针对上课所讲的理论知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寻找身边的公司或知名公司为对象,通过亲身调查、互联网、书籍等方式收集资料,通过资料分析公司运用该理论的原因、过程、结果,最后给予适当的评价。研究的最终成果,小组以PPT形式在课堂上汇报,汇报完毕后,其他学生提问,最后老师和其他小组代表给予点评、打分。分数作为小组成员平时成绩最重要的部分。汇报次数以每学期4堂课,每堂课3组为宜。学生在整个活动中,既将基本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同时还锻炼了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团队协作、演讲、PPT制作等能力,间接提升了学生倾听、理解、尊重别人的基本素质。笔者运用该方法近3年,学生参与积极、课堂氛围活跃、对知识的理解度明显提升。
③通过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将战略和风险思维运用于个人生活和工作中。财会专业的专业课程,知识偏微观,不利于学生培养全局观。此外,笔者在近3年与学生接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长远的、居安思危的考虑事情方面明显不足。因此本门课程的授课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这些重要的思维和意识。从第一次上课起,教师就可以挑选一些具有普适性的理论,让学生运用这些理论去思考自己目前的生活和未来的工作。比如,第一章讲“公司的使命、目标与公司战略的功能”,就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人生的使命,依据使命制定长、短期目标,然后依据短期目标制定计划。80%以上的学生在作业中提及,这是第一次思考自己的人生使命。通过使命、目标、计划层层明确、层层细化,最终制定当前1年的计划。第五章讲风险管理,里面讲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此时学生正值找工作阶段,可结合学生找工作过程中各环节所遇到的风险,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对这些风险进行识别、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如何提前做好预防准备、一旦发生该如何应对。这样的作业既能帮助学生理解风险管理知识、建立风险管理意识,还有助于减少学生找工作中各种意外情况。这种将书本理论贴近、融入学生生活的作业,学生通常很积极地完成,并且抢着要给老师看。
四、结语
本科院校在专业课教学中,授课内容既要达到高等教育的理论水平,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如何让看起来有些矛盾的两方面能相互支撑相互促进,重点是考验授课教师对课程、对学生的认识,以及不断思考、不断总结的授课态度。
参考文献:
[1]关仲和. 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中国大学教学. 2010, 6: 7-11
[2]李春宇. 新建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9, 11: 128-129
[3]胡柏翠. 试论应用建构主义理论解决大学英语大班授课难题.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1, 6: 65-66
[4]萨仁格日乐.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蒙古语授课大学英语听说教学.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6: 85-87.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77-02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是面向财经类专业高年级的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的专业核心课程,它同时也是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一门考试科目。该课程内容涵盖公司战略管理、公司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等知识体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因而理论性突出。同时,在授课过程中,要求学生站在公司管理者的角度,从公司全局出发,思考有关公司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所以它也是一门注重实践性的课程。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学以致用、应用为本”,注重培养学生将基本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笔者在一所民办独立院校中讲授《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近三年,结合民办独立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本课程的授课目的和知识特点,对如何讲好本课程,做一点思考。
一、课程特点
(1)偏理论重实践
如前文所述,《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公司战略管理、风险管理等知识体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课程知识框架明晰、完整,内容概括、抽象。但要想让对所阐述的知识点理解到位的话,必须一定程度的了解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因而,在授课过程中要求教师突出知识的实践意义。
(2)知识点多综合性强
因为该课程知识是从公司管理的全局出发,研究公司生存与发展各方面的问题。课程内容包括战略管理、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等一套完整的相互关联的知识体系,知识点繁多。此外,该课程内容还涉及管理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数理统计、金融学等方面的知识,能起到对大学阶段所学专业知识起统领、融合和提升的作用。
二、授课对象(在校学生)的一些特点
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学习一些纯理论的知识缺乏兴趣,学习过程中主动性较差。本课程教材,从头到尾全部是文字,厚达四百多页,且部分内容读起来有些晦涩难懂。学生在拿到教材的第一反应大多是不想看。为提升授课效果,教师必须将理论知识讲得生动有趣,以将学生注意力从手机吸引到课堂上来。
学生的另一方面特点是,对之前学习的部分专业知识有遗忘。上课时,碰到其他课程的知识时,询问起来,学生反映学过了,但学的内容已多半记不清。这多少与学生平时不注重复习,考试抱佛脚只为通过,这一行为习惯有关,也间接反映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
三、对授课内容和方式的思考
(1)搭建整体知识框架,重点讲授核心知识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授课目的,除了培养学生全局性、长远性的思维之外,还要求学生能系统掌握课程所包含的基本知识点。此外,由于课程本身的特点,这些知识只有等学生在工作了3-5年后,才可能会在工作中有所运用。因此,授课应侧重于让学生先整体把握它的内容、作用、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然后再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其中的核心知识点。教师在授课时,先帮助学生建立整个的知识框架体系,然后再讲每一块内容。考虑课时的限制和部分内容的简单易懂性,教师在讲解时,应将课时花在每一板块中的核心知识上,将其讲深、讲透,其他内容以作业形式布置学生课后看,而非将教材上罗列的内容在课堂上全部讲到。这样,学生以后在工作中需要运用某个知识时,依靠之前建立的整体框架为基础,再对单个知识点深入研究就可以了。
(2)发挥课程内容提纲挈领的作用
本课程一般安排在专业课程结束后,一方面考虑课程内容的性质,另一方面也有帮助学生在大学专业课即将结束时,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整合梳理,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授课时,碰到与其他课程相关的内容时,不应局限于只讲好本知识点,还应主动帮助学生回顾相关课程的知识架构,将其他课程知识体系收纳进本课程知识框架之内,同时在其他专业课程之间搭建联系。学生借此机会,一方面可以重拾部分遗忘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感受到以前所学的专业课程,原来它们之间都是相互关联、成体系的,以达到“书越读越薄”的效果。
(3)突出基本知识的应用
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及课程重视实践的性质,教师将授课内容锁定在核心知识点上,所节省下来的时间,除了用于将知识点讲深讲透,更多的是放在拓展知识在公司实务中的运用,以及锻炼学生将所学基本理论用于工作和生活,以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①授课方式上可采用“举案说理”的形式,即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和典型的实际案例,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在对“故事”讨论的过程中,慢慢地对案例所体现出的理论有形象和较全面的理解。这种形式,既避免了讲述纯理论的枯燥感,又可以让学生较深入地了解理论在公司实务运用过程中的情况,对教材上的理论形成更多自主的看法,真正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辨析。
②课堂作业上,完全体现理论联系公司实际。以公司为背景,针对上课所讲的理论知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寻找身边的公司或知名公司为对象,通过亲身调查、互联网、书籍等方式收集资料,通过资料分析公司运用该理论的原因、过程、结果,最后给予适当的评价。研究的最终成果,小组以PPT形式在课堂上汇报,汇报完毕后,其他学生提问,最后老师和其他小组代表给予点评、打分。分数作为小组成员平时成绩最重要的部分。汇报次数以每学期4堂课,每堂课3组为宜。学生在整个活动中,既将基本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同时还锻炼了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团队协作、演讲、PPT制作等能力,间接提升了学生倾听、理解、尊重别人的基本素质。笔者运用该方法近3年,学生参与积极、课堂氛围活跃、对知识的理解度明显提升。
③通过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将战略和风险思维运用于个人生活和工作中。财会专业的专业课程,知识偏微观,不利于学生培养全局观。此外,笔者在近3年与学生接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长远的、居安思危的考虑事情方面明显不足。因此本门课程的授课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这些重要的思维和意识。从第一次上课起,教师就可以挑选一些具有普适性的理论,让学生运用这些理论去思考自己目前的生活和未来的工作。比如,第一章讲“公司的使命、目标与公司战略的功能”,就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人生的使命,依据使命制定长、短期目标,然后依据短期目标制定计划。80%以上的学生在作业中提及,这是第一次思考自己的人生使命。通过使命、目标、计划层层明确、层层细化,最终制定当前1年的计划。第五章讲风险管理,里面讲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此时学生正值找工作阶段,可结合学生找工作过程中各环节所遇到的风险,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对这些风险进行识别、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如何提前做好预防准备、一旦发生该如何应对。这样的作业既能帮助学生理解风险管理知识、建立风险管理意识,还有助于减少学生找工作中各种意外情况。这种将书本理论贴近、融入学生生活的作业,学生通常很积极地完成,并且抢着要给老师看。
四、结语
本科院校在专业课教学中,授课内容既要达到高等教育的理论水平,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如何让看起来有些矛盾的两方面能相互支撑相互促进,重点是考验授课教师对课程、对学生的认识,以及不断思考、不断总结的授课态度。
参考文献:
[1]关仲和. 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中国大学教学. 2010, 6: 7-11
[2]李春宇. 新建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9, 11: 128-129
[3]胡柏翠. 试论应用建构主义理论解决大学英语大班授课难题.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1, 6: 65-66
[4]萨仁格日乐.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蒙古语授课大学英语听说教学.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6: 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