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中国从满清时代,到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派遣青少年出国留学没有中断过。新中国成立后,曾经大量派遣学生留学苏联和其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中国的建设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文革时期这种交流虽基本中断,但文革之后,从1979年开始,随着中美关系改善,中国很快就对西方社会逐步开放,出现了大批中国青年学生学者赴美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留学的热潮。
正文:
这些年,留学和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自费、国家公费、接受美方资助的,有前去读博士、硕士、本科的,甚至去读中学的,也有长期、中期、短期进修,短暂受聘工作的,等等。
青年学生负笈远洋,不管是公派自费,都肩负着祖国人民、家庭父母的重托。留学岁月既漫长又短暂,漫长于日日夜夜的耕耘苦读,寒窗不知归期;短暂于时光流逝的来去匆匆,光阴一去不返。
怎样才能在转瞬即逝的光阴里,真正学到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又让自己的留学生活尽量过得顺利、安全、愉快,卓有收获,既让亲人放心,又做到不虚度年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然后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好。
确定申请策略,交出最佳答卷
倘若要对即将考虑来美留学或初来乍到的青年学生对如何走好留学路的问题提供一点参考,我想,与其笼统地高谈一些条条框框,不如介绍一下笔者自身的经历。
1984年,我在广州中山大学硕士毕业之后,留校任教,参与中大地质系海洋地质研究室的创建和发展。数年之后,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出国深造,并开始探索不同途径。
自费留学,在当时的环境下,对于我来说是不可能的。作为大学讲师,当时的月工资加奖金是100多元人民币,而家庭和父母也绝对不可能有能力资助我出国学习的。海外倒是有一些亲戚,但留美数年费用可不是小数目,自己也耻于开口请求亲戚赞助。
在这种情况下,出国深造有三两个途径可以考虑。一种公派,二是获得美国大学的资助,三是先获得录取,赴美后边学习边打工挣学费。当时,对我来说,这几种可能都存在。学校里通过“重点培养青年教师”项目,进行了英文摸底考试,我的成绩排在第二,校方明确告诉我,计划把我作为交换学者,公费派送到已与中大有交流的大学,比如纽约市立大学市立学院。另外,自己也可以直接向美方大学申请读博和资助。
我发现,通过校方办理公派留学不是最理想的方案,一是过程太长,二是不一定能够选择到自己专业学科最先进的学校,虽说等待校方办理,对自己可能少费事,容易些。另一方面,当时我觉得直接向有兴趣的大学申请奖学金或资助,条件已基本成熟。这有几个原因,一是我在四年大学和三年研究生期间的几十门课的成绩,只有一个及格、一个良好,其余均为优秀,总分排名第一,成绩好对美国大学录取很有利;二是我任教的中山大学毕竟国际上也有名气,美国大学基本知道;三是我当时已经实实在在地做过一些南海沿岸的海洋地质研究,并已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数篇科技论文,而且这些研究可能符合美方大学和教授研究课题的需要。
于是,1987年初,作为尝试,我申请了美国最有名的公立矿业大学-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并很快就得到他们的博士生录取通知。但是,通知书说,因为我提出申请的时间过了申请资助的期限,当年不能提供资助,只能在入学之后第二年再申请奖学金或其它赞助,学校会考虑。这虽是好消息,但如前所述,对我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自费出国是不可能的。当然,拿了录取出去,边读书边打工挣钱交学费,也是可能的,但我觉得按照自己的条件,有能力拿到奖学金,再出去深造,不必着急。所以,1987年我没有接受科罗拉多矿业学院的录取前往该校读博。
到了1988年,我便“憋足了气”,一口气申请了美国布朗大学(八家常青藤名校之一),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Scripps 海洋研究所,乔治华盛顿大学,和英国的剑桥大学等四家英美名校,顺利得到所有这些大学的博士生录取和各种资助。因为布朗大学的录取通知来得最早,而且提供了全额奖学金,我于88年3月向校方和教育部提交申请,要求同意我赴美留学。
关于布朗大学的录取,有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值得一提。1987年夏天,我在北京外文书店,看到布朗大学世界顶级的同位素地质、沉积地层学家马修斯教授一本名为“沉积学和动力地层学导论”的教科书,买下来一读,启发良多,便申请到布朗读博,同时给马修斯教授写信,希望跟随他学习。不料马修斯教授接到信件后就强力推荐地质系和研究生院录取我。这样,布朗大学的研究生院在还没有收到我的”托福“和”鸡阿姨“成绩的情况下就给我发出录取和给予奖学金的通知书。
从这些经历,可以得出两点启发。一是,选择赴美留学,路子很宽,选择很多。二是,一旦有决心赴美深造,就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策略,订好目标并朝着目标稳步前进。
随着中外交流的加深,也随着全球化浪潮的高涨,中国的教育事业日益与世界接轨。很多高中生很早就走出去参加暑假课程,还参加各项国际比赛,并取得了好成绩,成为小有名气的“学霸”。对这些尖子而言,可以直接申请美国的顶级大学,并力图得到学校的奖学金。
对成绩比较好,但算不上”学霸”的学生,如从中学申请读大学,主要仍然会以自费为主。对他们来说,可选择学科齐全,信誉好的一大批州立大学,学费比较合理,教育质量也可靠。
对在国内学业不够好,但家庭富有,父母经濟条件好,希望把孩子送出国“镀金”,我劝他们要谨慎加谨慎,一是不要被所谓“野鸡大学”所骗,需选择实实在在办学而不是以挣钱为主要目的的学校;二是家长要管好自己的孩子,不能以为仅仅出钱就能把孩子培养出来。 对于那些在国内读完大学,准备到美国读博士或硕士的青年学生来说,几个要素需加以考虑:大学成绩,社会活动,托福和“鸡阿姨”成绩,教授推荐信,和个人兴趣、对学业和生涯发展方向的陈述。这些东西都弄好,取得奖学金或资助的可能性不小,尤其是申请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因为美国大学,尤其是比较好的大学,研究生导师多数手里都握着可观的科研基金,乐于接受他们认为有学术前途而且能够助其一臂之力的青年学者。
至于那些大学毕业了并已在国内读研或工作了的青年学者,象我当年的情况,因为有工作经历,也有了一些研究成果,最佳的途径是寻找有合适、对口专业的一流学校,力争得到赞助。原则是,越好的大学研究基金一般来说会越多,越有机会为新研究生提供赞助。
美国的大学界总的来说自由思潮开放,但相比之下,一些州立大学比私立大学条条框框多些,而私立大学中,东部的常青藤大学更为开放,那里可谓是自由派的天下。这才会有象当年我申请布朗大学时,一旦强势的教授满意和推荐,研究生院连研究生入学的标准考试成绩都不需看就同意录取那样的情况。我并不鼓励大家都走“捷径”,需要走程序仍需走程序,但“捷径”的确存在,前提是你必须有足够的实力。
做好充分准备,力求开局良好
得到录取之后,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让自己从踏出国门的第一天,就有比较顺利的开始。
记得当年,我出国之路可谓是诸多曲折。中山大学虽然位处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省,但当时学校负责师资培训的“师培科”却还是比较保守的。我3月份提出的出国留学申请被师培科压住,迟迟不批。直到我所在的地质系领导和学校一位朱姓的外事处处长联手向时任大中校长的李岳生教授陈情,在他干预下,才得到批准,这时已是8月,学校快开学了。
我以为可以在香港逗留两天,顺便看看亲戚。于是买了8月30日广州到深圳的火车票,想从罗湖海关出镜。不料在海关被告知,中国公民赴美,即使持有美国签证,也只能在香港机场过境,当天离开,不得离开机场进入香港逗留。
这样,我只得拖着行李与疲惫的家人,一起折回广州,再从广州买了9月2日到香港的机票,同日离开香港赴美。当时我心里窝着火,心想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为何持有效美国签证的中国公民不能在那里逗留一两天?慢慢地才理解,香港当时作为英属殖民地,对各国公民入境有那样的规定不足为奇,要逗留必须取得入港签证。关键是我自己未有做好充分准备,事先了解清楚有关规定,结果既浪费时间、车费,还累坏自己和家人。
88年9月2日,我乘美客机联航的到达洛衫矶,本应转机经华盛顿机场再飞往布朗大学的所在地罗德岛州普罗维登斯市。但在洛杉矶过海关排队太长,错过了前往华盛顿的飞机。这件事本来可以避免。排队时有一位麻省理工学院的日本籍女生告诉我,如果转机时间不够,可到前面请大家让你一下。但我没有听她的,觉得不好意思。这样,航空公司只好安排我转乘前往芝加哥的飞机,再从那里飞往普罗维登斯。
这时又出了问题。在登机的时候,工作人员说我随身带的一那件行李超体积,必须托运。但是,我不懂得随机托运的行李一到目的地可从到达的登机口取,当我到达芝加哥时,却直奔取行李的地方去,空等了好长一段时间,又错过了当晚前往普罗维登斯的飞机。好在航空公司还挺仁慈,给我安排入住芝加哥机场的宾馆并提供了餐票,并给我找到随机托运的那件小行李。但我两件托运的大行李却不知去向,直到抵达目的地数天之后才被航空公司送到系里。
行李丢了不说,当晚还让布朗大学自告奋勇去普罗维登斯机场接我的中国同学扑了空。就这样,在不知所措的狼狈中度过了我到达美国第一天。
那天晚上,在芝加哥机场的希尔顿宾馆,想起几个月来申请出国的历程,还有旅程的种种波折,我已经疲惫到几乎麻木,不知疲惫,唯有望着满天星星,任心中感概万千。
现在的条件比我当年留学要好得多,通讯十分发达和简便,出了问题可以随时与家庭和各方联系,但是,初出国门的留学生仍然需要做好各种准备,设计好旅行路线和各种应急方案,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挫折和麻烦,还要多一份心眼,弄清各种旅行有关的问题,比如过海关排队要控制好时间,旅行之前要弄清楚有关行李的规定,万一随身带的行李被要求随机托运时,到达目的地后如何处理等等,以免出现我当年几乎所有行李都“丢光” 的情况。
培养坚强意志,勇于接受锤炼
因为误机,我9月2日当天没有按计划到达普罗维登斯,3日才到。一到目的地,只好请当地热心人士的义工组织“国际大家庭”的一位美国友人到机场接我。她与先生十分热情,把我接到家中,并告诉我,在找到合适的出租房之前,可以呆在他们家。我一方面给航空公司打电话询问那两件托运的行李的下落,一方面与布朗的中国学生会联络,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尽快安定下来。数学系一位叫周翔的同学很快就到美国友人家来看我。我至今还很清楚地记得他在美国朋友家,把我拉到一边悄悄对我说,“这样的家庭你不能多呆,一呆就会因为太舒服而失去艰苦奋斗的动力”。我说完全同意,并让他帮我找同学合租房子。
他很快就帮我找到一个与另外三位新来的同学合租一套四居室公寓的机会,包含一客厅一厨房兼食厅。二话没说,我就从美国友人家搬出去了。一到公寓,但见客厅通往我睡房的地毯上有一道黑黑的脚印,已经脏得难以入目了。出国前因为怕棉被太占地方,我竟然没有带任何被子。9月初的新英格兰气温已经只有十来度了,还是周同学,给我送来一块街上捡来的小床垫和一张旧棉被,就这样开始了“接地气”的留学生涯。有了棉被好些了,但晚上仍然感到出奇地冷。
在打电话给航空公司询问行李下落时,还出了一个大笑话。在被问及行李中有什么东西时,我说有书、小礼物和一些便药。我虽知道“药物”英文可以是“medicine” 和“drug“,却不知道”drug“多用于处方药品,同时也可以是”毒品“,在回答问题时说是”book, small gift,and drug”。这样航空公司可能怀疑有毒品,便在我的一个箱子边上划了十字口子检查(因为东西一件都没少,除了航空公司或安检部门外不可能有其他人打开)。顺便说,这件事我本来说算了,行李箱也不是很值钱的那种,但我的美国同学知道了,替我打抱不平,要航空公司赔偿。航空公司开始说,让我付25美元,便给我一个全新的,值上百元的箱子,但美国同学不干,說这是航空公司揪住机会赚钱。为把这件事他们还去找我们共同的导师,要他出面给航空公司公关经理写信,说他们这样对待外国学生太不地道。他们最后竟然很执着地帮助我向航空公司索要到75 美元的赔偿。这些美国同学,以后成为一生的好友。 留美的生活,就在这样一种亦苦亦累的情况中开始,但是,因为重任在前,任何艰难都必须克服,任何辛酸苦辣都不足一提,回头看,岁月的推移,那段艰苦的经历反而变成人生一种丰富的体验,成为一生中鼓励自己向上的一种力量。
今天来美留学的同学们,经济条件比我们那个时候要好得多了。但是,人生艰苦的环境,更能磨炼意志。家庭条件好的,也不能有“公子哥儿”的习气,在留学期间肆意挥霍。出身寒门的子弟,更要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环境,为自己交好“留学美国”这一人生重要的答卷。
专心致志学业,做到名符其实
除了日程生活上一时的不适应,学习生活也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美国博士教程十分嚴格,博士研究生除了选题做博士论文外,必须上完一系列规定课程,获得足够学分,而不是单纯做博士研究。硕士生依校而定,有的需要做论文,有的完成学分即可。
记得我到校后,第一学期的必修课就包括地球化学。第一节课,我就傻了眼。讲课教授东拉西扯,不仅专业内容没听懂,连他的英文都听不懂。参考书章节又那么多,抓不住重点。我只好硬拼了,告诉自己,不能开局失利,决不能拿个C 或D。我硬着头皮一页一页地钻教科书,比美国同学付出加倍的努力,使出“洪荒”的劲儿,终于拿到一个B。顺便说,这是我在布朗大学几年里拿到的唯一一个B,其它科目都在A- 以上。
要以优良的成绩取得学位,最重要的是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投入学业。的确有些学生,到了美国之后,不好好努力,只顾着体会“外面的世界好精彩”,荒废了学业,最终难以肆业,或甚至被勒令退学。
学校的图书馆,是24小时开放的,我记得,不管是白天,还是午夜,图书馆里总有伏案埋头苦读的学生。作为理科生,还要帮教授管管实验室,我经常是三更半夜都要到实验室换材料,检查设备和实验结果,周末、假日都一样。
除了成绩要好之外,要培养优秀的学风和专业道德。我记得,上面提过的马休斯教授,曾经亲自带我到图书馆,手把手教我如何利用那一本本厚厚的索引查阅参考文献,并要求对自己文章的每一个论点都要认真交代,如是引用前人的,一定要注明出处,列入参考文献。科研成果是谁的就是谁的,不能有半点剽窃行为。美国导师在这一点上做得特别好,学生做的研究,成果如果发表,导师真正有参与才会署名,也不会把名字放在研究生的前面,尽管研究成果是在他的资助和指导下完成的。
其次是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我有一个学期,为马修斯教授当助教。有一次下大雪,我的车子被雪掩盖了,清理积雪花了太多时间,结果上课时迟到了,十分尴尬。下课后马修斯教授严厉地批评我,我跟他解释,因为清雪花太多时间,他倒是表示原谅了,但我心里一直不舒服,很自责,清雪用多点时间是真,但没有充分估计天气不好需要更多的时间而早点准备,也是真的。自此之后,我十分注意,决不在当助教或上课时迟到。
做人,必须靠普。有责任心,就是靠普。有些人,与你讨论某些问题,讨论了半天,没有交代没有回应就嘎然而止,这就是不靠普。做一个负责的人,一个靠普的人,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才能有朋友。在社会生活中是这样,在留学的生涯中也是这样。让你的导师觉得你值得信赖,他就会更乐意培养你,在你专业的道路上帮助你。
智商情商并重,处好师友关系
作为留学生,远离父母和亲人,远离曾经熟悉的环境,到美国来,社会和文化背景存在着实实在在的反差。孤独、沉闷、无助、甚至压抑的情绪随时都可能给留学生活造成颇为负面的影响。
首先是情感上的失落和煎熬,可能导致自己作出错误的判断,走上正常情况下不会走的道路。我有一位好朋友,与新婚妻子感情很深。妻子先其来美留学,一年之后,她为我的朋友办理来美探亲手续,却在机场接机时向他宣告,她已与别人同居,他来美后必须自寻生路。这婚变的原因可以有多种,外人也不宜胡加猜测。但是,这两位朋友原来的确是天合的一对,卿卿我我,形影不离。婚变的原因不能不令人生疑。做人还是厚道些好,尤其是在国外,更要经得起感情和其他种种诱惑,有自己的底线。
另外,情商不足,沟通欠缺也会令留学生的心态出现偏差。以美国爱荷华大学发生的卢刚事件为例。卢刚生于北京市,18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85年本科毕业后进入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攻读研究生,本是一个很有才华很有前途的学者。他希望获得最佳论文奖,但是系里却选中另一位高材生的论文,并在限期前四天提交了。卢刚认为是他的导师和系里压制他,精心准备实施报复。 1991年11月1日,他进入了正在进行专题研讨会的凡艾·伦物理系大楼三楼的309室,在旁听了约五分钟后,突然拔出左轮手枪开枪射击,先后射杀自己的博士研究生导师和导师助理,又把枪口瞄准了当时在场的另一位中国留学生,27岁的山林华博士,接着射杀了系主任尼克森。随后,卢刚自己饮弹自尽。
卢刚事件在中国学生中只是个案,但是曾经对导师不满、有报复念头的研究生可能并不少,只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心中的道德感、责任感、情感和懦弱战胜了那个邪恶的小念头而已。从中我们能得到这样的启发,身为学子,要学会感恩,能以宽容、欣赏、谅解的心态接纳别人,要做到智商情商并重,有强大的心理力量,要学会自我解脱。生活中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朋友圈,要有业余生活和爱好,比如体育、艺术、音乐,即使只是和朋友聊聊天也好。否则生活上有点受挫就以为天塌下来了,一时解脱不了,就试图采取极端行为去解决问题。还要适当融入本地社会,了解当地文化,快乐面对生活,包括各种挑战。
数年的布朗博士经历,却给我留下极为美好的记忆。那里的教授不仅是世界一流的学者,也是可亲可敬的良师益友。因为篇幅所限,我就不在此一一描述与导师们交往的点滴往事了。
留学生涯,是人生一段珍贵的经历。正在美国留学或正在考虑申请的赴美留学的青年学子们,要好好把握这段美好的岁月,真正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要让自己智商、情商和体商全面发展,无愧于社会,无愧于父母,无愧于人生,无愧于自己宝贵的青春。
正文:
这些年,留学和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自费、国家公费、接受美方资助的,有前去读博士、硕士、本科的,甚至去读中学的,也有长期、中期、短期进修,短暂受聘工作的,等等。
青年学生负笈远洋,不管是公派自费,都肩负着祖国人民、家庭父母的重托。留学岁月既漫长又短暂,漫长于日日夜夜的耕耘苦读,寒窗不知归期;短暂于时光流逝的来去匆匆,光阴一去不返。
怎样才能在转瞬即逝的光阴里,真正学到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又让自己的留学生活尽量过得顺利、安全、愉快,卓有收获,既让亲人放心,又做到不虚度年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然后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好。
确定申请策略,交出最佳答卷
倘若要对即将考虑来美留学或初来乍到的青年学生对如何走好留学路的问题提供一点参考,我想,与其笼统地高谈一些条条框框,不如介绍一下笔者自身的经历。
1984年,我在广州中山大学硕士毕业之后,留校任教,参与中大地质系海洋地质研究室的创建和发展。数年之后,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出国深造,并开始探索不同途径。
自费留学,在当时的环境下,对于我来说是不可能的。作为大学讲师,当时的月工资加奖金是100多元人民币,而家庭和父母也绝对不可能有能力资助我出国学习的。海外倒是有一些亲戚,但留美数年费用可不是小数目,自己也耻于开口请求亲戚赞助。
在这种情况下,出国深造有三两个途径可以考虑。一种公派,二是获得美国大学的资助,三是先获得录取,赴美后边学习边打工挣学费。当时,对我来说,这几种可能都存在。学校里通过“重点培养青年教师”项目,进行了英文摸底考试,我的成绩排在第二,校方明确告诉我,计划把我作为交换学者,公费派送到已与中大有交流的大学,比如纽约市立大学市立学院。另外,自己也可以直接向美方大学申请读博和资助。
我发现,通过校方办理公派留学不是最理想的方案,一是过程太长,二是不一定能够选择到自己专业学科最先进的学校,虽说等待校方办理,对自己可能少费事,容易些。另一方面,当时我觉得直接向有兴趣的大学申请奖学金或资助,条件已基本成熟。这有几个原因,一是我在四年大学和三年研究生期间的几十门课的成绩,只有一个及格、一个良好,其余均为优秀,总分排名第一,成绩好对美国大学录取很有利;二是我任教的中山大学毕竟国际上也有名气,美国大学基本知道;三是我当时已经实实在在地做过一些南海沿岸的海洋地质研究,并已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数篇科技论文,而且这些研究可能符合美方大学和教授研究课题的需要。
于是,1987年初,作为尝试,我申请了美国最有名的公立矿业大学-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并很快就得到他们的博士生录取通知。但是,通知书说,因为我提出申请的时间过了申请资助的期限,当年不能提供资助,只能在入学之后第二年再申请奖学金或其它赞助,学校会考虑。这虽是好消息,但如前所述,对我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自费出国是不可能的。当然,拿了录取出去,边读书边打工挣钱交学费,也是可能的,但我觉得按照自己的条件,有能力拿到奖学金,再出去深造,不必着急。所以,1987年我没有接受科罗拉多矿业学院的录取前往该校读博。
到了1988年,我便“憋足了气”,一口气申请了美国布朗大学(八家常青藤名校之一),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Scripps 海洋研究所,乔治华盛顿大学,和英国的剑桥大学等四家英美名校,顺利得到所有这些大学的博士生录取和各种资助。因为布朗大学的录取通知来得最早,而且提供了全额奖学金,我于88年3月向校方和教育部提交申请,要求同意我赴美留学。
关于布朗大学的录取,有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值得一提。1987年夏天,我在北京外文书店,看到布朗大学世界顶级的同位素地质、沉积地层学家马修斯教授一本名为“沉积学和动力地层学导论”的教科书,买下来一读,启发良多,便申请到布朗读博,同时给马修斯教授写信,希望跟随他学习。不料马修斯教授接到信件后就强力推荐地质系和研究生院录取我。这样,布朗大学的研究生院在还没有收到我的”托福“和”鸡阿姨“成绩的情况下就给我发出录取和给予奖学金的通知书。
从这些经历,可以得出两点启发。一是,选择赴美留学,路子很宽,选择很多。二是,一旦有决心赴美深造,就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策略,订好目标并朝着目标稳步前进。
随着中外交流的加深,也随着全球化浪潮的高涨,中国的教育事业日益与世界接轨。很多高中生很早就走出去参加暑假课程,还参加各项国际比赛,并取得了好成绩,成为小有名气的“学霸”。对这些尖子而言,可以直接申请美国的顶级大学,并力图得到学校的奖学金。
对成绩比较好,但算不上”学霸”的学生,如从中学申请读大学,主要仍然会以自费为主。对他们来说,可选择学科齐全,信誉好的一大批州立大学,学费比较合理,教育质量也可靠。
对在国内学业不够好,但家庭富有,父母经濟条件好,希望把孩子送出国“镀金”,我劝他们要谨慎加谨慎,一是不要被所谓“野鸡大学”所骗,需选择实实在在办学而不是以挣钱为主要目的的学校;二是家长要管好自己的孩子,不能以为仅仅出钱就能把孩子培养出来。 对于那些在国内读完大学,准备到美国读博士或硕士的青年学生来说,几个要素需加以考虑:大学成绩,社会活动,托福和“鸡阿姨”成绩,教授推荐信,和个人兴趣、对学业和生涯发展方向的陈述。这些东西都弄好,取得奖学金或资助的可能性不小,尤其是申请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因为美国大学,尤其是比较好的大学,研究生导师多数手里都握着可观的科研基金,乐于接受他们认为有学术前途而且能够助其一臂之力的青年学者。
至于那些大学毕业了并已在国内读研或工作了的青年学者,象我当年的情况,因为有工作经历,也有了一些研究成果,最佳的途径是寻找有合适、对口专业的一流学校,力争得到赞助。原则是,越好的大学研究基金一般来说会越多,越有机会为新研究生提供赞助。
美国的大学界总的来说自由思潮开放,但相比之下,一些州立大学比私立大学条条框框多些,而私立大学中,东部的常青藤大学更为开放,那里可谓是自由派的天下。这才会有象当年我申请布朗大学时,一旦强势的教授满意和推荐,研究生院连研究生入学的标准考试成绩都不需看就同意录取那样的情况。我并不鼓励大家都走“捷径”,需要走程序仍需走程序,但“捷径”的确存在,前提是你必须有足够的实力。
做好充分准备,力求开局良好
得到录取之后,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让自己从踏出国门的第一天,就有比较顺利的开始。
记得当年,我出国之路可谓是诸多曲折。中山大学虽然位处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省,但当时学校负责师资培训的“师培科”却还是比较保守的。我3月份提出的出国留学申请被师培科压住,迟迟不批。直到我所在的地质系领导和学校一位朱姓的外事处处长联手向时任大中校长的李岳生教授陈情,在他干预下,才得到批准,这时已是8月,学校快开学了。
我以为可以在香港逗留两天,顺便看看亲戚。于是买了8月30日广州到深圳的火车票,想从罗湖海关出镜。不料在海关被告知,中国公民赴美,即使持有美国签证,也只能在香港机场过境,当天离开,不得离开机场进入香港逗留。
这样,我只得拖着行李与疲惫的家人,一起折回广州,再从广州买了9月2日到香港的机票,同日离开香港赴美。当时我心里窝着火,心想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为何持有效美国签证的中国公民不能在那里逗留一两天?慢慢地才理解,香港当时作为英属殖民地,对各国公民入境有那样的规定不足为奇,要逗留必须取得入港签证。关键是我自己未有做好充分准备,事先了解清楚有关规定,结果既浪费时间、车费,还累坏自己和家人。
88年9月2日,我乘美客机联航的到达洛衫矶,本应转机经华盛顿机场再飞往布朗大学的所在地罗德岛州普罗维登斯市。但在洛杉矶过海关排队太长,错过了前往华盛顿的飞机。这件事本来可以避免。排队时有一位麻省理工学院的日本籍女生告诉我,如果转机时间不够,可到前面请大家让你一下。但我没有听她的,觉得不好意思。这样,航空公司只好安排我转乘前往芝加哥的飞机,再从那里飞往普罗维登斯。
这时又出了问题。在登机的时候,工作人员说我随身带的一那件行李超体积,必须托运。但是,我不懂得随机托运的行李一到目的地可从到达的登机口取,当我到达芝加哥时,却直奔取行李的地方去,空等了好长一段时间,又错过了当晚前往普罗维登斯的飞机。好在航空公司还挺仁慈,给我安排入住芝加哥机场的宾馆并提供了餐票,并给我找到随机托运的那件小行李。但我两件托运的大行李却不知去向,直到抵达目的地数天之后才被航空公司送到系里。
行李丢了不说,当晚还让布朗大学自告奋勇去普罗维登斯机场接我的中国同学扑了空。就这样,在不知所措的狼狈中度过了我到达美国第一天。
那天晚上,在芝加哥机场的希尔顿宾馆,想起几个月来申请出国的历程,还有旅程的种种波折,我已经疲惫到几乎麻木,不知疲惫,唯有望着满天星星,任心中感概万千。
现在的条件比我当年留学要好得多,通讯十分发达和简便,出了问题可以随时与家庭和各方联系,但是,初出国门的留学生仍然需要做好各种准备,设计好旅行路线和各种应急方案,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挫折和麻烦,还要多一份心眼,弄清各种旅行有关的问题,比如过海关排队要控制好时间,旅行之前要弄清楚有关行李的规定,万一随身带的行李被要求随机托运时,到达目的地后如何处理等等,以免出现我当年几乎所有行李都“丢光” 的情况。
培养坚强意志,勇于接受锤炼
因为误机,我9月2日当天没有按计划到达普罗维登斯,3日才到。一到目的地,只好请当地热心人士的义工组织“国际大家庭”的一位美国友人到机场接我。她与先生十分热情,把我接到家中,并告诉我,在找到合适的出租房之前,可以呆在他们家。我一方面给航空公司打电话询问那两件托运的行李的下落,一方面与布朗的中国学生会联络,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尽快安定下来。数学系一位叫周翔的同学很快就到美国友人家来看我。我至今还很清楚地记得他在美国朋友家,把我拉到一边悄悄对我说,“这样的家庭你不能多呆,一呆就会因为太舒服而失去艰苦奋斗的动力”。我说完全同意,并让他帮我找同学合租房子。
他很快就帮我找到一个与另外三位新来的同学合租一套四居室公寓的机会,包含一客厅一厨房兼食厅。二话没说,我就从美国友人家搬出去了。一到公寓,但见客厅通往我睡房的地毯上有一道黑黑的脚印,已经脏得难以入目了。出国前因为怕棉被太占地方,我竟然没有带任何被子。9月初的新英格兰气温已经只有十来度了,还是周同学,给我送来一块街上捡来的小床垫和一张旧棉被,就这样开始了“接地气”的留学生涯。有了棉被好些了,但晚上仍然感到出奇地冷。
在打电话给航空公司询问行李下落时,还出了一个大笑话。在被问及行李中有什么东西时,我说有书、小礼物和一些便药。我虽知道“药物”英文可以是“medicine” 和“drug“,却不知道”drug“多用于处方药品,同时也可以是”毒品“,在回答问题时说是”book, small gift,and drug”。这样航空公司可能怀疑有毒品,便在我的一个箱子边上划了十字口子检查(因为东西一件都没少,除了航空公司或安检部门外不可能有其他人打开)。顺便说,这件事我本来说算了,行李箱也不是很值钱的那种,但我的美国同学知道了,替我打抱不平,要航空公司赔偿。航空公司开始说,让我付25美元,便给我一个全新的,值上百元的箱子,但美国同学不干,說这是航空公司揪住机会赚钱。为把这件事他们还去找我们共同的导师,要他出面给航空公司公关经理写信,说他们这样对待外国学生太不地道。他们最后竟然很执着地帮助我向航空公司索要到75 美元的赔偿。这些美国同学,以后成为一生的好友。 留美的生活,就在这样一种亦苦亦累的情况中开始,但是,因为重任在前,任何艰难都必须克服,任何辛酸苦辣都不足一提,回头看,岁月的推移,那段艰苦的经历反而变成人生一种丰富的体验,成为一生中鼓励自己向上的一种力量。
今天来美留学的同学们,经济条件比我们那个时候要好得多了。但是,人生艰苦的环境,更能磨炼意志。家庭条件好的,也不能有“公子哥儿”的习气,在留学期间肆意挥霍。出身寒门的子弟,更要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环境,为自己交好“留学美国”这一人生重要的答卷。
专心致志学业,做到名符其实
除了日程生活上一时的不适应,学习生活也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美国博士教程十分嚴格,博士研究生除了选题做博士论文外,必须上完一系列规定课程,获得足够学分,而不是单纯做博士研究。硕士生依校而定,有的需要做论文,有的完成学分即可。
记得我到校后,第一学期的必修课就包括地球化学。第一节课,我就傻了眼。讲课教授东拉西扯,不仅专业内容没听懂,连他的英文都听不懂。参考书章节又那么多,抓不住重点。我只好硬拼了,告诉自己,不能开局失利,决不能拿个C 或D。我硬着头皮一页一页地钻教科书,比美国同学付出加倍的努力,使出“洪荒”的劲儿,终于拿到一个B。顺便说,这是我在布朗大学几年里拿到的唯一一个B,其它科目都在A- 以上。
要以优良的成绩取得学位,最重要的是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投入学业。的确有些学生,到了美国之后,不好好努力,只顾着体会“外面的世界好精彩”,荒废了学业,最终难以肆业,或甚至被勒令退学。
学校的图书馆,是24小时开放的,我记得,不管是白天,还是午夜,图书馆里总有伏案埋头苦读的学生。作为理科生,还要帮教授管管实验室,我经常是三更半夜都要到实验室换材料,检查设备和实验结果,周末、假日都一样。
除了成绩要好之外,要培养优秀的学风和专业道德。我记得,上面提过的马休斯教授,曾经亲自带我到图书馆,手把手教我如何利用那一本本厚厚的索引查阅参考文献,并要求对自己文章的每一个论点都要认真交代,如是引用前人的,一定要注明出处,列入参考文献。科研成果是谁的就是谁的,不能有半点剽窃行为。美国导师在这一点上做得特别好,学生做的研究,成果如果发表,导师真正有参与才会署名,也不会把名字放在研究生的前面,尽管研究成果是在他的资助和指导下完成的。
其次是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我有一个学期,为马修斯教授当助教。有一次下大雪,我的车子被雪掩盖了,清理积雪花了太多时间,结果上课时迟到了,十分尴尬。下课后马修斯教授严厉地批评我,我跟他解释,因为清雪花太多时间,他倒是表示原谅了,但我心里一直不舒服,很自责,清雪用多点时间是真,但没有充分估计天气不好需要更多的时间而早点准备,也是真的。自此之后,我十分注意,决不在当助教或上课时迟到。
做人,必须靠普。有责任心,就是靠普。有些人,与你讨论某些问题,讨论了半天,没有交代没有回应就嘎然而止,这就是不靠普。做一个负责的人,一个靠普的人,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才能有朋友。在社会生活中是这样,在留学的生涯中也是这样。让你的导师觉得你值得信赖,他就会更乐意培养你,在你专业的道路上帮助你。
智商情商并重,处好师友关系
作为留学生,远离父母和亲人,远离曾经熟悉的环境,到美国来,社会和文化背景存在着实实在在的反差。孤独、沉闷、无助、甚至压抑的情绪随时都可能给留学生活造成颇为负面的影响。
首先是情感上的失落和煎熬,可能导致自己作出错误的判断,走上正常情况下不会走的道路。我有一位好朋友,与新婚妻子感情很深。妻子先其来美留学,一年之后,她为我的朋友办理来美探亲手续,却在机场接机时向他宣告,她已与别人同居,他来美后必须自寻生路。这婚变的原因可以有多种,外人也不宜胡加猜测。但是,这两位朋友原来的确是天合的一对,卿卿我我,形影不离。婚变的原因不能不令人生疑。做人还是厚道些好,尤其是在国外,更要经得起感情和其他种种诱惑,有自己的底线。
另外,情商不足,沟通欠缺也会令留学生的心态出现偏差。以美国爱荷华大学发生的卢刚事件为例。卢刚生于北京市,18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85年本科毕业后进入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攻读研究生,本是一个很有才华很有前途的学者。他希望获得最佳论文奖,但是系里却选中另一位高材生的论文,并在限期前四天提交了。卢刚认为是他的导师和系里压制他,精心准备实施报复。 1991年11月1日,他进入了正在进行专题研讨会的凡艾·伦物理系大楼三楼的309室,在旁听了约五分钟后,突然拔出左轮手枪开枪射击,先后射杀自己的博士研究生导师和导师助理,又把枪口瞄准了当时在场的另一位中国留学生,27岁的山林华博士,接着射杀了系主任尼克森。随后,卢刚自己饮弹自尽。
卢刚事件在中国学生中只是个案,但是曾经对导师不满、有报复念头的研究生可能并不少,只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心中的道德感、责任感、情感和懦弱战胜了那个邪恶的小念头而已。从中我们能得到这样的启发,身为学子,要学会感恩,能以宽容、欣赏、谅解的心态接纳别人,要做到智商情商并重,有强大的心理力量,要学会自我解脱。生活中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朋友圈,要有业余生活和爱好,比如体育、艺术、音乐,即使只是和朋友聊聊天也好。否则生活上有点受挫就以为天塌下来了,一时解脱不了,就试图采取极端行为去解决问题。还要适当融入本地社会,了解当地文化,快乐面对生活,包括各种挑战。
数年的布朗博士经历,却给我留下极为美好的记忆。那里的教授不仅是世界一流的学者,也是可亲可敬的良师益友。因为篇幅所限,我就不在此一一描述与导师们交往的点滴往事了。
留学生涯,是人生一段珍贵的经历。正在美国留学或正在考虑申请的赴美留学的青年学子们,要好好把握这段美好的岁月,真正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要让自己智商、情商和体商全面发展,无愧于社会,无愧于父母,无愧于人生,无愧于自己宝贵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