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氧化锆与天然牙釉质磨损性能的影响,为氧化锆修复体的临床操作提供依据。
方法规格为5 mm×10 mm×15 mm的氧化锆试件经不同表面处理后分成打磨组、抛光组、抛光膏组(打磨抛光后使用抛光膏)、打磨后上釉组、抛光后上釉组(每组5个),以同样规格的5个牙釉质试件作为对照组。将天然牙尖包埋成直径为3.1 mm的圆柱形并分成6组(每组5个),作为对磨物进行摩擦磨损实验。通过对磨牙釉质的体积损失量评价磨损性能,扫描电镜分析磨损机制。
结果打磨后上釉组对磨牙釉质的体积损失量最大,为(0.905±0.018)mm3;对照组对磨牙釉质的体积损失量最小,为(0.235±0.017)mm3;抛光膏组对磨牙釉质次之,为(0.413±0.017)mm3,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显示对磨牙釉质的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黏着磨损、疲劳磨损。
结论与上釉相比,抛光更能降低氧化锆修复体对
牙釉质的磨耗。打磨抛光后用抛光膏抛光能有效减少氧化锆对牙釉质的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