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由此在全国范围掀起了创新创业的热潮。基于创新创业体系下如何提升当今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当务之急。本文阐述了双创体系的情况,指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创新创业;大学生;就业能力
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成果使得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这种变化。中国高等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834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毕业生数量,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尤为复杂严峻,增加了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近几年,不断增加的毕业生人数带来的就业压力,国家在政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为前提,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在全国范围掀起了創新创业的热潮。因此,基于创新创业体系下如何提升当今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一个当务之急的问题。
一、大学生基于双创体系的情况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教育方法,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造就更多的合格人才、创新人才。习近平希望当代大学生珍惜韶华,把学习成长同党和国家的事业紧紧联系起来、同社会和人民的需要密切结合起来,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2019年以来教育部发布多条创新创业有关的文件,3月发布《关于做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9年度建设工作的通知》,7月出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这两个文件也在制度和理念指导高校创新创业训练。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的优秀项目,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举措,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各地高校秉承“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以“国创计划”为契机,抓住“互联网+”竞赛,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1.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正确的认知观需要建立
目前高校中已经开展了针对不同年纪不同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绝大部分学生接触并且初步了解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但是由于师资等因素限制,未能深入开展相关课程教育,因此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了解仍停留在表面。学生受家庭影响对创新创业呈现两种极端的认识:一方认为创业风险较大,无安全稳定性,对自主创业存在畏难情绪;另一方则认为自主创业前途一片光明,盲目自信[1]。因此,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畏难情绪和盲目自信使大学生在就业时不能正确选择,没有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
2.服务社会意识淡薄,良好的择业观急需树立
国兴科教,科教兴国。教育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人才和智力支撑。但是调查表明,大学生在毕业时往往会根据待遇等因素选择在省会城市、沿海发达地区工作,较少的同学会选择到老少边穷地区扎根服务[2]。毕业生中普遍存在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情况,没有从国家发展和服务社会的层面考虑就业,缺乏社会责任感,表现出功利化的趋势。
3.开拓创新精神缺失,创新的能力有待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之所以发展如此神速的主要原因在于老一辈积极开拓创新,以不怕难、不怕苦的精神寻找发展的出路。而当今大学生缺少了老一辈的历练,普遍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创业的准备,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远少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不是一句口号,它牵动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创新型国家需要更多具有创新意识的年轻人。大学生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将会阻碍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三、如何解决
针对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大洪流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高校、社会等各方面的支持。
1、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创新创业教师的素质。
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一流教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同时,高校创新创业教师多数由辅导员兼任,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较为缺乏,对课程把握度欠缺。因此,高校应加强专职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技能;同时选聘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与行业经验双具备的“双师型”兼职教师,开展课程的教学与改进,丰富教师队伍,从而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创业指导队伍。高校可以定期开展举办创新创业研讨提升班,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3]。
2、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促进大学生有效就业。
目前的社会形势和需求要求大学生必须具有开放和活跃的思维、出众的能力、过硬的素质,进而可以在工作岗位更高效地开展工作。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必须坚持知识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在传授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创业类竞赛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双创”能力。大学生在参加“双创”相关的活动后,其就业思维发生转化,不再局限于传统单一的就业模式,新兴的行业更加受到毕业生的青睐,从而促进就业市场的灵活性。
3、多渠道拓展就业新空间和就业新渠道,以高质量提升就业服务。
尽管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在增加,要抓住关键环节,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是以更大的力度拓展基层就业新空间,鼓励更多大学生到部队建功立业;依托农村发展重大机遇,推动毕业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二是以更宽的视野打开就业新渠道,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点建设领域,输送更多毕业生;发挥服务业最大的就业容纳器作用,引导毕业生到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就业创业;构建适应新动能发展、新就业形态的工作机制,支持毕业生到新业态就业。三是以更优的质量打造就业服务新内涵,促进供需精准对接;加强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开展就业困难毕业生专项培训,建立全员参与的“一对一”困难群体精准帮扶机制。
参考文献:
[1]邸鑫.“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策[J].智库时代,2019(37):43-44.
[2]谢华.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研究[J].智库时代,2019(40):54-55.
[3]张学亮. “双创”视阈下大学生就业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7.
关键词:创新创业;大学生;就业能力
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成果使得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这种变化。中国高等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834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毕业生数量,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尤为复杂严峻,增加了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近几年,不断增加的毕业生人数带来的就业压力,国家在政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为前提,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在全国范围掀起了創新创业的热潮。因此,基于创新创业体系下如何提升当今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一个当务之急的问题。
一、大学生基于双创体系的情况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教育方法,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造就更多的合格人才、创新人才。习近平希望当代大学生珍惜韶华,把学习成长同党和国家的事业紧紧联系起来、同社会和人民的需要密切结合起来,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2019年以来教育部发布多条创新创业有关的文件,3月发布《关于做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9年度建设工作的通知》,7月出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这两个文件也在制度和理念指导高校创新创业训练。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的优秀项目,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举措,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各地高校秉承“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以“国创计划”为契机,抓住“互联网+”竞赛,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1.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正确的认知观需要建立
目前高校中已经开展了针对不同年纪不同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绝大部分学生接触并且初步了解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但是由于师资等因素限制,未能深入开展相关课程教育,因此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了解仍停留在表面。学生受家庭影响对创新创业呈现两种极端的认识:一方认为创业风险较大,无安全稳定性,对自主创业存在畏难情绪;另一方则认为自主创业前途一片光明,盲目自信[1]。因此,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畏难情绪和盲目自信使大学生在就业时不能正确选择,没有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
2.服务社会意识淡薄,良好的择业观急需树立
国兴科教,科教兴国。教育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人才和智力支撑。但是调查表明,大学生在毕业时往往会根据待遇等因素选择在省会城市、沿海发达地区工作,较少的同学会选择到老少边穷地区扎根服务[2]。毕业生中普遍存在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情况,没有从国家发展和服务社会的层面考虑就业,缺乏社会责任感,表现出功利化的趋势。
3.开拓创新精神缺失,创新的能力有待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之所以发展如此神速的主要原因在于老一辈积极开拓创新,以不怕难、不怕苦的精神寻找发展的出路。而当今大学生缺少了老一辈的历练,普遍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创业的准备,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远少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不是一句口号,它牵动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创新型国家需要更多具有创新意识的年轻人。大学生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将会阻碍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三、如何解决
针对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大洪流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高校、社会等各方面的支持。
1、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创新创业教师的素质。
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一流教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同时,高校创新创业教师多数由辅导员兼任,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较为缺乏,对课程把握度欠缺。因此,高校应加强专职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技能;同时选聘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与行业经验双具备的“双师型”兼职教师,开展课程的教学与改进,丰富教师队伍,从而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创业指导队伍。高校可以定期开展举办创新创业研讨提升班,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3]。
2、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促进大学生有效就业。
目前的社会形势和需求要求大学生必须具有开放和活跃的思维、出众的能力、过硬的素质,进而可以在工作岗位更高效地开展工作。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必须坚持知识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在传授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创业类竞赛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双创”能力。大学生在参加“双创”相关的活动后,其就业思维发生转化,不再局限于传统单一的就业模式,新兴的行业更加受到毕业生的青睐,从而促进就业市场的灵活性。
3、多渠道拓展就业新空间和就业新渠道,以高质量提升就业服务。
尽管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在增加,要抓住关键环节,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是以更大的力度拓展基层就业新空间,鼓励更多大学生到部队建功立业;依托农村发展重大机遇,推动毕业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二是以更宽的视野打开就业新渠道,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点建设领域,输送更多毕业生;发挥服务业最大的就业容纳器作用,引导毕业生到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就业创业;构建适应新动能发展、新就业形态的工作机制,支持毕业生到新业态就业。三是以更优的质量打造就业服务新内涵,促进供需精准对接;加强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开展就业困难毕业生专项培训,建立全员参与的“一对一”困难群体精准帮扶机制。
参考文献:
[1]邸鑫.“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策[J].智库时代,2019(37):43-44.
[2]谢华.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研究[J].智库时代,2019(40):54-55.
[3]张学亮. “双创”视阈下大学生就业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