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赠遗物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tiandegush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查阅《广辞苑》,“分赠遗物”是指“将死者拥有的衣服等物品分赠给亲朋好友”。其实,本人平日便在施行此做法。
  大约6年前,我曾和井上先生有过一番交谈,谈到有关死后如何处置藏书,后来延伸到遗赠的话题上。“我的书或其他物品上,都写有想要拥有该物品的友人的名字。”我说道。“那么,下次到河童先生家造访时,我要记得说‘请给我这个’啰!”井上先生说笑道。
  当时,谈话中提到了书籍,井上先生说:“常言道,男女之间有条红线相连,人跟书籍之间则是以白线相连,感觉和每一本书的相遇都有种精神上的相系。不过,如果我死了,藏书可不是又要回到尘世去了。到时候不知道谁会将之收藏,或者只是一场邂逅,谁会偶然遇上这本书;在另一个脉络里,这本书又可能得到重生。书身不会改变,但是读者的意识会改变,我觉得这很有意思。”
  我也抱持相同的看法,不过不想等到死后——只要现在出现想要拥有它的人,就马上赠予。这样不是更直接吗?
  越野幸荣在当我的助手时,每每碰到自己嫌太贵的书,就会向我极力推荐:“这本书很好喔!好像蛮有帮助的啊!您不买下来吗?”等我一买下来,她便笑着说:“感谢您,请您先在这本书上签个名!”
  换句话说,如果我在书的封面写上“给幸荣,河童。1982年3月7日”,妹尾河童死后,这本书的所有权就会自动移转到她身上去。我刚签完字,她又厚着脸皮说:“河童先生,您可要长命百岁哦!因为就算您没过世,也改变不了这本书已属于我的事实。需要的时候我会像跟图书馆借阅一样来借,其实这跟寄放在您那儿是没两样的啦!”
  一些亲近友人有时来访,一旦得知我又购得新品,总会先将东西翻过来瞧瞧,看看上头有没有写上谁的名字。
  有些东西明明已经写上其他人的名字了,还是有人敢提出要求:“请写上2=中根常夫。”理由是:“搞不好寫在第一位的人会先死呀!”


  因为有人想要拥有,所以物品就被注入了生命。若能永远这样继续下去,不就生生不息了!
  我死后遗体就直接送交庆应大学的解剖教室,这样连丧葬仪式也免了。虽然吊唁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大概只有那些在我的遗物上登记有案的家伙会蜂拥而至,你一言我一语地争道:“这本书是我的!”“印度油壶上写着我的名字!”
  不论是金钱还是物品,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现在我们只是暂借而已。从想要将各种东西弄到手、拥有它的心情,转而享受“身无一物”的感觉,真是好啊。
  (火箭熊摘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河童旅行素描本》一书,刘程民图)
其他文献
多少个夜晚  我听到大海的轻涛细浪拍打柔和的海滩  抒发出一阵阵温情的软声款语  仿佛从消逝的岁月里  传来一个亲切的声音  掠过我记忆的脑海  发出袅袅不断的回音  仿佛海鷗悠扬低回的啼声  或许是  鸟儿向平原飞翔  迎接旖旎的春光  婉转的欢唱。  你与我  在那难忘的年月  伴随着海涛的悄声碎语  曾是何等亲密相爱。  啊,我多么希望  我的怀念的回音  像这茫茫黑夜里  大海的轻波细浪 
期刊
被亚马逊以超10亿美金收购的Zappos公司已经成为业内流传的经典案例。这家公司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如果新员工在培训后立即离职的话,会获得4 000美元的奖金。  这种企业文化从招聘环节就已经开始体现。公司对造就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非常明确,并在招聘过程中表达。因为这个条款,Zappos公司放弃了很多优秀的人才,但是培训阶段过后几乎没人拿钱走人,如果面试流程顺利,大多数人会留在他们选择的岗位。  即
期刊
一个从高楼施工脚手架上摔下来的工人,被送到急诊室时出现重度休克。手术后,病人被转到重症监护病房观察,又经过十几天的治疗,病人终于脱离险境,被转到普通病房。  经过几周的疗养与复健,病人已经可以出院。他们预定出院的前一天下午,病人的妻子请病房财务先试算一下住院的费用。知道了应付金额,家属把我拉到一边,说:“医生,您之前提到的自费药,是不是真的要收那么多钱?这笔费用太大,家里只剩我一个人工作,根本付不
期刊
在我很小的时候,一个和我一样大的孩子名叫哈桑,他用弹弓绷着石子,打中了我的眼睛下方。许多年后,当另一个叫哈桑的人问我,为什么我所有小说中的哈桑都是恶魔时,那段记忆又在我脑海中浮现。中学的时候,一个胖小子总爱在课间休息时找碴欺负我。许多年后,当我要塑造一个乏善可陈的角色时,就会描写他出汗出得像那个胖家伙,胖得只能站在那里,手心里、额头上不停地出汗,就像一个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大水罐。  小时候,妈妈带我
期刊
一位40岁左右的夫人找到我,非常不满地说:“我丈夫最近有点奇怪,好像从哪儿借了钱,有100万左右。”起因是她在家里找到很多的借款凭证。她丈夫想瞒着她,但是被她发现了。她丈夫还背着她把存款都取走了。  “那些钱到底做什么用了呢?没有办法信任他了呀,我感觉自己被骗了。我这么努力地守护着这个家。”  她追问丈夫,丈夫回答说是借人了,但是她觉得并不是那样。总之,她就是不知道她丈夫到底把钱用在哪儿了。她甚至
期刊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教会了我一个道理:为人坦率、纯粹、耿直是行不通的。他告诉我:“看待事物要时刻保持嘲讽的眼光,这能够让你不犯糊涂,长命百岁。”  我曾有幸多次与李光耀先生见面。我们曾在出席同一场国际会议等待出场时亲切交谈,还在新加坡滨海湾金沙酒店顶层一边观看F1赛事,一边把酒言欢。  我从政时期第一次与他见面时,他问我:“你叫田村?田村这个姓氏在日本可真多啊!难道政治家身份也是世袭的?”当时我以非
期刊
来自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插画师阿尔·玛格朗,创作了一组生动、深刻,但是又让人痛心無比的社会现实漫画。或许人性就是如此不堪。
期刊
201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授予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泰勒被视为现代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领域的先锋经济学家。也许对泰勒的名字你还感到陌生,但是他的理论早已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在“购物节”抢购商品。  我们的大脑是一个精明的管家。我们打开购物网站,看到喜欢的商品,这个阶段是大脑的伏隔核在起作用,让我们两眼放光。接下来我们会关注价格,这个阶段是大脑内侧前额叶皮质和脑岛在起作用——付钱让我
期刊
亦舒曾在金庸创办的《明报》当记者,除小说外,她还撰写散文和人物访谈稿,以笔名“衣莎贝”在金庸主编的《明报周刊》撰写专栏。她创作的《玫瑰的故事》曾被改编为电影,故事中就有金庸作品中人物的影子。如果说金庸有仗剑而歌、豪情侠义的胸怀,那么亦舒就有愤世嫉俗、悲天悯人的心地。一  亦舒,原名倪亦舒,祖籍浙江镇海,1946年9月25日出生于上海,5岁时随父母到香港定居。亦舒从小就酷爱文艺,崇拜哥哥倪匡及其文友
期刊
一座重要教堂的建造常常历时很久,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时间太久了,一代艺术家无法完成,就需要后代的艺术家参与进去。  在圣彼得大教堂建造的前后120年中,贝尼尼、拉斐尔、米开朗琪罗都为这座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做过贡献——设计、雕塑、绘画。米兰大教堂建造了500多年,又有多少代的建筑师、工程师、画家、雕塑师加入进来?  圣母百花大教堂在文艺复兴的“首都”佛罗伦萨,那里一直是艺术大师的聚集地,又有美第奇家族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