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行业慕课国际培训应用的创新与实践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42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1-5640-8855
  摘  要: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正常的生产、生活节奏,为减少疫情对培训的影响,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以下简称“干部学院”)结合气象部门现状,及时调整培训计划和教学方案,依托气象行业慕课平台,大力推进远程国际培训,统筹推进,确保疫情期间不停课、不停学、不停训。今年以来,利用气象行业慕课平台举办国际远程培训5期,累计培训了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40名学员。气象行业慕课国际培训应用的创新与实践,推动了中国气象教育培训资源面向国际的开放与共享,为行业培训提供了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气象行业慕课  远程国际培训  行业培训  开放与共享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4-098X(2021)01(c)-0235-03
  The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Training Application Based on the CMA-MOOC
  JING Guodong  JI Wenbin  ZHAO Yongming  GAO feng  ZHANG Jinbin  ZOU Liyao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Training Center,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 In 2020, the sudden epidemic disrupted the normal production and life rhythm.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the epidemic on the training,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Training Center quickly adjusted the training plan and teaching scheme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It vigorously promoted the remote international training and coordinated the promotion based on 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MOOC(CMA-MOOC), which brought out the result that classes, schools and training have not been suspended during the epidemic period.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is year, more than 1440 trainees from more than 90 countries and regions have been trained. The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training application based on the CMA-MOOC promotes the opening and sharing of meteorologic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resources in China to the world, and provides mode innovation for industry training.
  Key Words: CMA-MOOC; Distance international training; Industry training; Opening and sharing
  1  背景和意义
  近些年,干部学院一直致力于搭建气象网络教育培训体系,丰富教学资源[1]。随着气象网络教育培训平台的加速建设,气象网络培训已成为触手可及的事。围绕提高气象网络教育培训平台的培训能力,从发展需要出发,在现有基础上,以国内外先进的慕课理念为引领,开发建成了气象行业慕课平台。
  气象行业慕课是中国气象远程教育网面向行业、面向公众、面向国际的在线教学平台。它是立足国内气象部门的人才培养,兼顾国内外航空、水利、农垦、盐业、林业等行业和高校的教育培训需求,以吸引气象和相关行业的人员、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学习、参与课程建设、共享学习资源、分享学习成果。慕课平台具有课程管理、教学管理、学习质量监控管理、课程认证管理等核心功能[2-7],通过建立严格的规范机制,确保了网络开放课程建设与教学的质量。通过将传统的课件学习升华到课程学习的层面,真正做到了教学课堂的网络化。
  气象行业慕课平台上线以来,为“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观测装备保障等系列远程国际培训应用提供了全程的技术支持,圆满完成气象行业的在线跨境培训任务,切实发挥了干部学院作为世界气象组织(WMO)区域培训中心(北京)的作用。WMO教育培训办公室赞赏这种新尝试,并在WMO内部分享了干部学院国际培训的创新做法。   2  平台设计
  2.1 平台基础功能设计
  平台的设计充分融合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技术,由课堂教学管理,课程资源管理,学习质量监控,课程评估,社交学习平台,数据监测、采集,Hadoop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可视化分析等功能模块构成[2-7],通过向中国气象远程教育网各系统开放接口,实现与现有系统的数据交互与共享,具备以下基础功能特点:
  2.1.1 具有完備的课程结构和功能
  平台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将学习理解的过程融入教学互动。课程结构支持主题、星期、社区、活动等模式。根据需要,课程可灵活添加导学、讲义发布、辅导答疑、自主讨论、督学促学、批改作业、术语词典、学习活动等多种模块化环节,便于教学课程的研究、设计和优化。
  2.1.2 灵活支持多种课件资源形式
  平台把传统冗长的课程资源按照知识点切割成独立的学习单元,各单元可灵活添加、编辑、删除音视频、虚拟现实、图片、文档、超文本等多种格式的教学素材。其中,虚拟仿真课件提供了更好的交互性、体验性和趣味性,展现出精良的课程设计和制作。
  2.1.3 用户分级分类扩展性强
  平台既开放注册,又通过单点登录模块实现了与现有平台用户集成,对登录用户进行严格身份验证和使用权限划分。默认情况下,具有管理员、教师、学生、访客等用户角色和权限,也可按需定义特殊用户权限。平台提供方便易用的分组工具配合教学功能模块设置和教学活动开展。
  2.2 平台创新功能设计
  2.2.1 教学“大数据”分析可视化
  平台集合了学习行为数据监测、大数据处理和数据可视化功能,按照平台概况数据分析、课程群体数据分析、课程个体详细分析、学员群体数据分析和学员个体详细分析五个层次展现。平台能够自动记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全部学习行为, 例如浏览内容,每个知识点的浏览时间,通过测试的情况等等。按年统计的新开课数量、参加培训人数、取得证书人数能够反映平台产生的效益;学员、课程、教师的总数以及增长情况能够反映平台的规模发展;而在线人数则反映了平台当前运行情况,包括人数、语言、学员清单等。通过这些数据的汇集、分析,可以更好地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和提高教学服务的精准度。
  2.2.2 移动端同步学习
  学员摆脱了时空的限制,不必局限于教室或电脑屏幕前等固定场所,利用移动设备就可以获取各类学习资源,按照自身情况主动进行自定步调的学习,使得移动学习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气象行业慕课平台移动端兼容安卓和IOS两种系统,方便学员利用碎片时间来进行学习,有效促进了学员随时随地自主学习,教师随时随地给予指导和反馈。
  2.2.3 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在线学习
  平台重点设计为Unity3D、WebGl等三维引擎开发的虚拟仿真实训课程提供引入接口。按照规定模板制作课件包,平台可自动化配置课程的教学、实训、考试等模块。学员可以获得与实际业务操作中一样的真实体验,帮助其在仿真的智慧学习环境中充分练习,从而丰富感性认识,加深对教学内容理解,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和业务能力。通过对各种精密、复杂、高危的仪器设备操作流程的三维模拟,解决了传统教学因为实验设备、实验场地、教学经费等问题的制约,使得教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得到了无限的扩展。
  3  国际培训应用实践
  2013—2019年,慕课在中国从无到有,到形成这样一种由衷让人欣喜的局面,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8]。慕课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为各国塑造国际话语权提供了一个新的隐形场域,国际性慕课平台的建设与实践,将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重要载                 体[9-10]。
  3.1 “一带一路”国际培训的应用
  2018年5-7月,平台首次用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观测装备保障远程国际培训班,全程提供在线教学的技术支持。基于慕课平台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块,本期培训设置了课程导学、在线自主学习、在线同步授课、总结交流、技术支持 5 个主题,通过需求调查、消息通知、论坛交流、辅导答疑、学员自测、学习跟踪统计和教学评估等功能,实现了本次培训的目标,得到了WMO 教育培训办公室的称赞和国际学员的认可。
  参加培训的 55 个国家和地区 274 名学员通过平台完成登录;平台对登录的用户进行严格的身份验证和使用权限的划分。116 名学员利用平台提供的分组工具、教学功能模块,在线完成了慕课平台提供的全部培训课程。
  3.2 短期气候监测预测技术国际培训的应用
  2020年5月,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国际培训班——短期气候监测预测技术远程国际培训班顺利举办。此次培训学员报名踊跃,来自70多个国家的300多位学员参与了课程的学习。此次培训班的授课教师配置规格较高,均来自相关领域的国内顶尖专家,学员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果明显。在培训期间,为进一步促进学员学习和交流,培训班首次尝试在慕课平台设立“黑板报”,学员通过黑板报进行相互的了解,并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相互沟通解答,有效地促进了学员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习的互动性,得到了学员的高度好评。世界气象组织教育培训办公室官员Patrick Parrsih先生特别来函,祝贺此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
  此外,通过课后评估结果看,学员对培训的内容、慕课平台应用、授课教师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此次国际培训班首次在慕课平台实现需求问卷调研和课后即评等在线环节,提高了后续评估、总结的效率,为实现培训班多方面的分析、调研提供了平台。
  3.3 气象防灾减灾技术远程国际培训的应用
  2020年8-9月,气象防灾减灾技术远程国际培训班开班,此次培训受到气象行业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来自87个国家和地区的743名学员参训,此次培训班是2020年干部学院通过气象行业慕课平台举办的第四期远程国际培训班。此次培训班总结前三期在线培训遇到的问题以及学员反馈的意见,从课程的录制效果、课程模块的设置、学员在线互动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在课程内容方面,本次培训也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了气象文化微课系列课程,例如向国外学员介绍端午节的由来,现场演示包粽子,借助网络课堂“讲好中国故事”。通过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介绍给国际学员,体现了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
  4  结语
  气象行业慕课国际培训应用的创新与实践,推动了中国气象教育培训资源面向国际的开放与共享;通过教师们及时地更新每期课程教案和课件,使得学员总能学到最优质的课程,为行业培训提供了模式的创新;截至目前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名学员通过慕课平台直接参与到了干部学院组织的国际培训中,真正实现了中国气象教育培训与WMO教育培训的对接。展望未来,气象行业慕课将会以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方法为指导,以培训需求为牵引,不断完善功能,为实现中国气象教育培训网络化、行业化、国际化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马景奕,邹立尧.基于教育云资源平台的远程教育研究[J].继续教育,2014(10):47-49.
  [2] 韩锡斌,葛文双,周潜,等.MOOC平台与典型网络教学平台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61-68.
  [3] 张琪,谢洵.开放教育资源平台教学有效性研究——基于学习者视角[J].开放教育研究,2015(5):83-91.
  [4] 贺斌,曹阳.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3):22-29.
  [5] 常银霞,靳慧斌.基于慕课和翻转课堂的传统课堂重构[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28):244-246.
  [6] 王鑫.关于中国大学MOOC与MOODLE教学平台功能调研及比较[J].教育现代化,2018,5(37):288-290.
  [7] 王丽辉.慕课微课和网络授课在继续教育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3):212,214.
  [8] 李晓明.中国慕课现象:六年实践与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9(11):10-12.
  [9] 赵紫玉.利用国际性慕课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问题探析[J].教学与研究,2019(3):95-104.
  [10] 乔红宇,施祝斌,王琪.基于“跨境校企共同体”的国际化办学实践探索——以中新(南通)国际海事培训中心为实证平台[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17):16-19.
其他文献
摘 要:卫生间是老人们活动较多的地方,同时也是他们最容易摔倒受伤的地方。针对患有关节炎的中老年人群,由于膝关节软骨表面被破坏,常常有下蹲的困难;对于患有低血压疾病的人群来说,长时间蹲姿会导致供血不足而产生头晕、乏力的症状;专家提醒:老人因肠胃老化,如厕时间较长,如长期蹲厕,或无靠背支撑点,长时间会对腰椎有永久性的伤害。腰椎人之脊梁,一旦受损难以逆转日常腰椎养护刻不容缓。老人如厕难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
摘 要:针对小尺寸零件钻孔、攻丝、倒角工序多,人工作业强度大、加工产品精度低等问题,依据某公司电器插脚零件,设计自动化钻孔攻丝倒角机,其结构包括送料机构、夹紧机构、加工机构、控制系统等。该机械能够实现自动化加工,产品过程检测,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了钻孔攻丝倒角组合设备的智能化进程。  关键词:电器插脚 钻孔 攻丝 倒角 机构  中图分类号:TH122 文献标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1-5640-6705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线上教学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方向,2020年突发的疫情对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也促进了线上教学探索和发展。本文以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课程为例,介绍疫情期间如何应对突发状况,做好统筹规划和预案,优化资源并筛选平台,灵活调整授课方式,及时测评与总结,即“筹、选、教、
摘 要:进入日新月异的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民众的学习、生活、工作、娱乐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行业面临着新兴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巨大的冲击,公共图书馆也是如此。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数字化阅读、碎片化阅读成为主流阅读方式。在大数据信息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通过文旅融合更好地进行图书资源整合。并依托信息技术平台,从精准化服务与个性务服务等方向着手进行改
摘 要:本文简要阐明了我国林业发展造林种植技术的必要性,围绕着分殖造林、植苗造林、混交造林、播种造林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林业造林种植技术的具体方法,结合造林技术,着重强调了对林业种植技术的实际要点,包括造林整地技术、合理选择树种、加强移植补栽、强化养护管理,以此达到良好的造林种植效果,将造林技术进行充分应用,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为技术人员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林业 造林技术 科学选种
摘 要:在现代无线通信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超宽带无线技术以其优异的性能成为了全世界的研究热点。超宽带滤波器是超宽带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将直接对整个系统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带/共面波导结构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并通过嵌入λ/4开路支节实现了在5.8GHz处的陷波特性,可以有效地滤除WLAN信号。实测滤波器的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设计的有效性。  關键词:超宽带 带通滤波器
摘 要:数据是事实或观察的结果,用于表示客观事物的未经加工的原始素材。在计量工作中产生大量的数据,然而由于传统观念及流程中对纸质记录的严重依赖使计量数据无法及时有效地转化为信息,导致数据纸质化和碎片化。针对基层计量工作中数据信息碎片化、计量监管和计量服务数据应用程度不高等情况,运用基于云平台的计量数据应用,衔接现场检定和使用中的监督等多个计量管理工作环节,探索利用数据分析提升基层计量服务维度,通过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化中心,也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担负着为师生、教职员工甚至是社会人员提供信息服务的职责.由于作用关键,地位特殊,高校图书馆具有一定的服务效能.
摘 要:为促进我国科研技术人员突破菲莫国际的内芯式加热不燃烧烟具的专利技术垄断,详细分析了菲莫国际加热不燃烧烟具重点专利保护范围。结果表明:我国烟具开发相关企业在加热不燃烧烟具具体研发进程中,需注意烟支提取器的位移方向和定位位置;烟支提取器与烟具的组合形式;烟具进气位置和气道形态设计;加热器升温与降温段的组合排序。  关键词:菲利普莫里斯 加热不燃烧 烟具 专利  中图分类号:G306
摘 要:厘清“国土三调”中“工作分类”与地理国情监测中“内容与指标”之间的关系,重新定义地理国情监测的分类体系,对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从地理国情监测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应用出发,通过对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与国土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理论层面构建两种分类体系的对应关系,再从实践层面进行数据整合试验并分析差异原因,最后提出衔接国土资源等自然资源调查的地理国情优化建议。  关键词:地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