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验是教好化学课的关键,新教材对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数量都大大地增加,新教材还注意改进实验方法和手段,使实验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强化实验教学的功能。这样既有利于学生通过实验掌握化学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
【关键词】实验教学学生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呢?笔者在此谈谈自己在
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人的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察能力因人的生理机能存在差异,但通过实验可以提高观察能力。
1、指导学生协调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科学实验表明,人的各种感官受到的刺激都会在大脑中留下痕迹,多种感官的共同活动,可以使大脑更全面地捕捉事物的性质及其变化特征,从而达到对事物的较为全面准确的认识。很多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过程,都需要多种感官协调配合,才能达到观察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观察对象的特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协调多种感官进行观察,从而提高观察质量。
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要逐步让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以便取得最佳观察效果,从而促进观察能力的提高。
(1)观察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在观察时要观察到事物的各个方面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对重点的对象或部位作重点观察。
(2)观察要注意一定的顺序。对实验的观察一般是按反应顺序进行的,即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先观察实验所用的仪器,了解它们的名称、用途、用法,还要注意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等。实验中要注意观察反应的条件,然后注意观察反应的现象,反应后要观察生成物的形状。
二、培养学生分析现象的能力
实验中鲜明、生动、新奇的现象极易使学生兴奋,继而便出现“这是怎么回事”的心理要求。教师此时应把握时机,及时启发、引导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验所获得的现象,对正常的实验现象要根据实验原理分析其原因,这样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能培养分析能力。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更要认真加以分析,找出原因。如属学生操作错误,可指導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操作加以修正,从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如反映了实验的本质,则要找出原理,作出合理的解释,说不定还会有新的发现。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是反映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呢?
1、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的实验操作方法应是学生的榜样,因此,教师的每一个操作都要认真、准确、一丝不苟,尤其对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和仪器的使用方式,必须认真按规定去做,长期以往,就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实验操作技能。
2、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实验
化学课的特点本来就应以实验为基础,但长期以来的情形却相反,这主要是化学课时本来就少,而做实验要用大量时间,这里既有怕完不成教学任务的顾虑,也有嫌麻烦的心理,加上农村中学不是差药品就是缺仪器,于是有些老师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不但学生分组实验不做,就连演示实验都省去,这样做不但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连起码的实验能力都不可能具有。为改变这种现状,作为教学多年的老教师应起好带头作用,考虑让学生多增加一些能自己动手、亲身体验的机会,我有意识地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实验。例如“氨易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让同学们边组装边思考,要形成喷泉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如何保证顺利进行?还有哪些气体同溶液能做喷泉实验?本实验若没有胶头滴管能否形成喷泉?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和思考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层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重视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课是为了复习、巩固和验证课堂上所学的化学知识,并系统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独立动手能力的一种实验教学形式。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这种形式,尽一切可能安排每一个学生分组实验,给学生提供应有的动手机会。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巡视学生的实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帮助纠正,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应停止实验,教师示范指导。对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要采取“定位辅导”,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对于未能当堂实验完成的学生,应允许在课外活动时间回实验室继续完成,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实验环境。
4、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做好家庭小实验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化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家庭小实验,但由于某些物品的缺乏,加上缺乏实验的氛围,所以很少有学生会去完成,以致不能发挥家庭小实验应有的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在实验室中完成,并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分析。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增长点,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实验大多数是验证实验,其原理、步骤、现象、结论均为已知,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可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所谓实验设计就是根据实验课题所提出的实验目的,让学生在学得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实验方案来解决问题,实验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例如,每册化学课本都安排有“实验习题”,教师就可以让充分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让每个学生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要求既简便又节约,只要没有危险、没有原则错误就让学生去实践,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解决,修改方案,然后再实践,如此反复,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也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品质。
总之,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能力,就必须不断深化实验改革,在实验中不断摸索,找出好的办法,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去。
【关键词】实验教学学生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呢?笔者在此谈谈自己在
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人的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察能力因人的生理机能存在差异,但通过实验可以提高观察能力。
1、指导学生协调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科学实验表明,人的各种感官受到的刺激都会在大脑中留下痕迹,多种感官的共同活动,可以使大脑更全面地捕捉事物的性质及其变化特征,从而达到对事物的较为全面准确的认识。很多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过程,都需要多种感官协调配合,才能达到观察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观察对象的特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协调多种感官进行观察,从而提高观察质量。
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要逐步让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以便取得最佳观察效果,从而促进观察能力的提高。
(1)观察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在观察时要观察到事物的各个方面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对重点的对象或部位作重点观察。
(2)观察要注意一定的顺序。对实验的观察一般是按反应顺序进行的,即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先观察实验所用的仪器,了解它们的名称、用途、用法,还要注意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等。实验中要注意观察反应的条件,然后注意观察反应的现象,反应后要观察生成物的形状。
二、培养学生分析现象的能力
实验中鲜明、生动、新奇的现象极易使学生兴奋,继而便出现“这是怎么回事”的心理要求。教师此时应把握时机,及时启发、引导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验所获得的现象,对正常的实验现象要根据实验原理分析其原因,这样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能培养分析能力。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更要认真加以分析,找出原因。如属学生操作错误,可指導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操作加以修正,从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如反映了实验的本质,则要找出原理,作出合理的解释,说不定还会有新的发现。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是反映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呢?
1、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的实验操作方法应是学生的榜样,因此,教师的每一个操作都要认真、准确、一丝不苟,尤其对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和仪器的使用方式,必须认真按规定去做,长期以往,就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实验操作技能。
2、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实验
化学课的特点本来就应以实验为基础,但长期以来的情形却相反,这主要是化学课时本来就少,而做实验要用大量时间,这里既有怕完不成教学任务的顾虑,也有嫌麻烦的心理,加上农村中学不是差药品就是缺仪器,于是有些老师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不但学生分组实验不做,就连演示实验都省去,这样做不但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连起码的实验能力都不可能具有。为改变这种现状,作为教学多年的老教师应起好带头作用,考虑让学生多增加一些能自己动手、亲身体验的机会,我有意识地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实验。例如“氨易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让同学们边组装边思考,要形成喷泉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如何保证顺利进行?还有哪些气体同溶液能做喷泉实验?本实验若没有胶头滴管能否形成喷泉?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和思考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层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重视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课是为了复习、巩固和验证课堂上所学的化学知识,并系统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独立动手能力的一种实验教学形式。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这种形式,尽一切可能安排每一个学生分组实验,给学生提供应有的动手机会。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巡视学生的实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帮助纠正,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应停止实验,教师示范指导。对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要采取“定位辅导”,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对于未能当堂实验完成的学生,应允许在课外活动时间回实验室继续完成,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实验环境。
4、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做好家庭小实验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化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家庭小实验,但由于某些物品的缺乏,加上缺乏实验的氛围,所以很少有学生会去完成,以致不能发挥家庭小实验应有的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在实验室中完成,并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分析。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增长点,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实验大多数是验证实验,其原理、步骤、现象、结论均为已知,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可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所谓实验设计就是根据实验课题所提出的实验目的,让学生在学得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实验方案来解决问题,实验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例如,每册化学课本都安排有“实验习题”,教师就可以让充分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让每个学生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要求既简便又节约,只要没有危险、没有原则错误就让学生去实践,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解决,修改方案,然后再实践,如此反复,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也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品质。
总之,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能力,就必须不断深化实验改革,在实验中不断摸索,找出好的办法,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