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快低产低效林的改造对于充分发挥林地潜力,壮大林业经济,增加林农收人,發挥森林的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低产低效林产生的原因,阐述了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提出了低产林改造的管理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低产低效林;林业;改造
1低产低效林的成因分析
1.1林业生产缺乏分类经营指导
由于林地经营目标不十分明确或者单一地强调生态指标,造林规划设计未能体现分类经营理念,有什么苗,就栽什么树,苗木质量不高、品种选择不当,生态林未按照生态林要求经营,商品林未按商品林标准经营,导致了不少商品林成为低产低效林。
1.2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
在以前相当长段时间内,林业生产处于一种粗放型经营管理状态,一方面,大量存在种苗质量差,树种选择不当,未实行良种壮苗,见苗就用,见种就采,调种不问地理种源,造林不适地适树,不管造林地和林种特点,千篇一律造松、杉、柏等现象,致使林分产量低、质量差而不能充分发挥林地的生产潜力。另一方面,由于重造轻管,幼林抚育工作不及时或根本就没进行抚育,造成部分立地条件稍差的地段林相杂乱;而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带则是林相单一、林分密度与林木生长不相协调,林木生长量显著低于同等立地条件下平均水平。
1.3投资主体单一、投入十分有限
经营管理粗放是导致低产低效林的直接原因,而经营管理粗放主要是因为投入严重不足。大部分商品林处于集体林区,林业最大的微观投资主体是林农。一方面林农本身受“三农”问题所困扰而长期处于弱势群体地位,尽管近年来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木市场建设等林业改革成果不少,但对投资林业尚未产生十分突出的推动作用,特别是“林农”这个弱势投资群体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广大林农除简单的劳动力投入外,其它要素的投入极为有限;另一方面,由于林业具有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加上自成一统的林业管理体制,对社会投资缺乏吸引力。因此,大部分商品林在经营管理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各种管理措施及抚育技术措施无法落实,加之受到其它生产活动的不良影响,导致了林分向低产低效林逐步演替。
1.4自然灾害频发使得低产低效商品林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2008年不但遭受了年一遇的极端雨雪冰冻灾害,同时还遭受了“5.12”汶川特大地震严重灾害。其中雨雪冰冻灾害使森林资源受灾总面积60多万亩。商品林林木大量折枝、断梢、腰折甚至翻蔸,导致林相残败,林木生长严重受阻。“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及地震灾害引起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山地灾使得大片商品林林木受到滚石破坏、林木根系机械断裂、损伤。频发而严重的自然灾害,使全市低产低效商品林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2低产低效林改造的技术措施
2.1更替改造
更替改造用于残次林、劣质林、树种不适林、病虫危害林、衰退过熟林和经营不当林。应本着适地、适树、适种源的原则确定更新的树种。更替改造可采取全面改造、带状改造、块状改造等方法,即小班中的林木全部伐除或采用带状、块状逐步伐完并及时更新。
改造方法:根据林分状况可采取全面改造、带状改造、块状改造等方法。①全面改造适用于采取任何经营管理措施都不能恢复到原正常生长的林分,一次性伐除改造地块内的所有林木后重新造林;②带状改造适用于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的林分,根据等高线设臵采伐带,带宽不得超过林分平均高的2倍(最大不超过50m),带与带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采伐带的宽度;③块状改造随地形布局,每块面积山地一般不超过3公顷,平原或河滩地不超过10公顷,块与块之间的距离为改造林分平均高的2倍以上(最低不少于30m)。
2.2抚育改造
抚育改造用于低效纯林、经营不当林及病虫危害林。抚育改造需要调整组成、密度或结构,间密留稀,留优去劣,可采取透光伐抚育;需要调整林木生长空间,扩大单株营养面积,促进林木生长的林分,采用生长伐、抚育或育林择伐。
抚育方式:根据改造对象的林分状况采取透光伐抚育、生长伐抚育、卫生伐抚育和育林择伐等方式。透光伐抚育伐除总株数的15%-50%,伐后保留郁闭度0.6-0.7;生长伐抚育伐除总株数的15%-35%,伐后郁闭度不低于0.6;卫生伐抚育伐除受害木和病源木后,要使林分郁闭度保持在0.4以上;育林择伐强度不超过伐前蓄积的25%,伐后郁闭度保留在0.3以上。
2.3经济林丰产改造
经济林丰产改造适用于品种选择不良、经营管理粗放导致树体衰弱,结果部位外移,产量严重低下的经济林。
嫁接改良:对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不高的经济林通过高接换种进行嫁接改造。嫁接时优先选择使用经过国家和省、市审(认)定的优良品种,并允分考虑主栽品种和授粉品种的搭配与安排。采用主干高接、主枝高接和多头高接等方式进行高接换优。
培育复壮:①深翻扩穴:对地势平缓、土壤条件差的经济林,每年冬季应在林木周围进行深翻扩穴,深度50~60厘米;对坡度较大的经济林,要修筑梯田或鱼鳞坑。②强化水肥管理。合理施肥与灌水,促进根系和新梢的生长;适当增加磷钾肥施用量。③整形修剪。对树体衰弱、树龄偏老、病虫危害严重的经济林,进行大枝回缩更新复壮修剪,以促发新枝,形成新的树冠。④病虫害防治。采取综合防治法,抓住关键时期,控制病虫危害。
2.4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促萌
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促萌适用于具有很强的萌芽更新能力,栽植后只砍伐,未抚育,林木产量严重低下,一代不如一代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
改造方法:①松土。林木砍伐后,在树头萌芽前,进行开沟松土(深度40厘米左右),钩断吸收能力差的老根,让树头长出更多吸收能力强的新须根,以利于萌芽生长。②定株。林木砍伐后,待树头的萌芽条长到1.5米左右,且有较明显分化时,按照“去弱留强,去密留疏,保持合理株距”的原则,选择生长粗壮、顶端优势明显、干形通直的1~2条优势株保留下来,其余芽条全部从基部处砍掉。③追肥。待松土、定株完成后,沿松土沟或另开小穴,及时对萌芽林进行追肥,然后用土覆盖。
3低产低效林改造的管理措施
3.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低产林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应加强现有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林业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时,也可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大专院校毕业生和林业科技干部到镇康工作,充实和加强林业职工队伍。组织理论教育、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到低产林改造做得较好的省市进行现地参观和学习。
3.2加强分类经营,丰富管理模式,推进低产林改造进程
坚持森林分类经营原则,加快各类森林资源的培育、合理开发利用,促进林业发展。结合林产工业的要求和丰富的林地资源、地理自然环境,与相关单位综合制定林业产业发展规划,使之达到与林地生产力相适应的林分类型;同时,做好低产林改选项目储备,推进低产林改造。
3.3争取财政扶持,拓宽低产林改造资金来源渠道
林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稳定投入。将低产林改造,确定森林资源结构调整作为林业发展的主体,并接受社会投资和进行市场融资的条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的扶持,以积极申报生态林业发展项目和工程项目来补助低产林改造资金的不足;同时,加大金融信贷、森林保险、林业基金对林业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探索林业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的办法。
结束语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近年来我国生态林业建设和林业结构调整呈现新态势,低产低效林改造技术不断提高,林业地位不断夯实,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强.射洪县低效林形成原因及对策初探[J].四川林勘设计.2007(02).
[2]罗晓华,何成元,刘兴良,钟非亚.国内低效林研究综述[J].四川林业科技.2004(02).
关键词:低产低效林;林业;改造
1低产低效林的成因分析
1.1林业生产缺乏分类经营指导
由于林地经营目标不十分明确或者单一地强调生态指标,造林规划设计未能体现分类经营理念,有什么苗,就栽什么树,苗木质量不高、品种选择不当,生态林未按照生态林要求经营,商品林未按商品林标准经营,导致了不少商品林成为低产低效林。
1.2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
在以前相当长段时间内,林业生产处于一种粗放型经营管理状态,一方面,大量存在种苗质量差,树种选择不当,未实行良种壮苗,见苗就用,见种就采,调种不问地理种源,造林不适地适树,不管造林地和林种特点,千篇一律造松、杉、柏等现象,致使林分产量低、质量差而不能充分发挥林地的生产潜力。另一方面,由于重造轻管,幼林抚育工作不及时或根本就没进行抚育,造成部分立地条件稍差的地段林相杂乱;而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带则是林相单一、林分密度与林木生长不相协调,林木生长量显著低于同等立地条件下平均水平。
1.3投资主体单一、投入十分有限
经营管理粗放是导致低产低效林的直接原因,而经营管理粗放主要是因为投入严重不足。大部分商品林处于集体林区,林业最大的微观投资主体是林农。一方面林农本身受“三农”问题所困扰而长期处于弱势群体地位,尽管近年来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木市场建设等林业改革成果不少,但对投资林业尚未产生十分突出的推动作用,特别是“林农”这个弱势投资群体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广大林农除简单的劳动力投入外,其它要素的投入极为有限;另一方面,由于林业具有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加上自成一统的林业管理体制,对社会投资缺乏吸引力。因此,大部分商品林在经营管理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各种管理措施及抚育技术措施无法落实,加之受到其它生产活动的不良影响,导致了林分向低产低效林逐步演替。
1.4自然灾害频发使得低产低效商品林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2008年不但遭受了年一遇的极端雨雪冰冻灾害,同时还遭受了“5.12”汶川特大地震严重灾害。其中雨雪冰冻灾害使森林资源受灾总面积60多万亩。商品林林木大量折枝、断梢、腰折甚至翻蔸,导致林相残败,林木生长严重受阻。“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及地震灾害引起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山地灾使得大片商品林林木受到滚石破坏、林木根系机械断裂、损伤。频发而严重的自然灾害,使全市低产低效商品林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2低产低效林改造的技术措施
2.1更替改造
更替改造用于残次林、劣质林、树种不适林、病虫危害林、衰退过熟林和经营不当林。应本着适地、适树、适种源的原则确定更新的树种。更替改造可采取全面改造、带状改造、块状改造等方法,即小班中的林木全部伐除或采用带状、块状逐步伐完并及时更新。
改造方法:根据林分状况可采取全面改造、带状改造、块状改造等方法。①全面改造适用于采取任何经营管理措施都不能恢复到原正常生长的林分,一次性伐除改造地块内的所有林木后重新造林;②带状改造适用于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的林分,根据等高线设臵采伐带,带宽不得超过林分平均高的2倍(最大不超过50m),带与带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采伐带的宽度;③块状改造随地形布局,每块面积山地一般不超过3公顷,平原或河滩地不超过10公顷,块与块之间的距离为改造林分平均高的2倍以上(最低不少于30m)。
2.2抚育改造
抚育改造用于低效纯林、经营不当林及病虫危害林。抚育改造需要调整组成、密度或结构,间密留稀,留优去劣,可采取透光伐抚育;需要调整林木生长空间,扩大单株营养面积,促进林木生长的林分,采用生长伐、抚育或育林择伐。
抚育方式:根据改造对象的林分状况采取透光伐抚育、生长伐抚育、卫生伐抚育和育林择伐等方式。透光伐抚育伐除总株数的15%-50%,伐后保留郁闭度0.6-0.7;生长伐抚育伐除总株数的15%-35%,伐后郁闭度不低于0.6;卫生伐抚育伐除受害木和病源木后,要使林分郁闭度保持在0.4以上;育林择伐强度不超过伐前蓄积的25%,伐后郁闭度保留在0.3以上。
2.3经济林丰产改造
经济林丰产改造适用于品种选择不良、经营管理粗放导致树体衰弱,结果部位外移,产量严重低下的经济林。
嫁接改良:对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不高的经济林通过高接换种进行嫁接改造。嫁接时优先选择使用经过国家和省、市审(认)定的优良品种,并允分考虑主栽品种和授粉品种的搭配与安排。采用主干高接、主枝高接和多头高接等方式进行高接换优。
培育复壮:①深翻扩穴:对地势平缓、土壤条件差的经济林,每年冬季应在林木周围进行深翻扩穴,深度50~60厘米;对坡度较大的经济林,要修筑梯田或鱼鳞坑。②强化水肥管理。合理施肥与灌水,促进根系和新梢的生长;适当增加磷钾肥施用量。③整形修剪。对树体衰弱、树龄偏老、病虫危害严重的经济林,进行大枝回缩更新复壮修剪,以促发新枝,形成新的树冠。④病虫害防治。采取综合防治法,抓住关键时期,控制病虫危害。
2.4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促萌
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促萌适用于具有很强的萌芽更新能力,栽植后只砍伐,未抚育,林木产量严重低下,一代不如一代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
改造方法:①松土。林木砍伐后,在树头萌芽前,进行开沟松土(深度40厘米左右),钩断吸收能力差的老根,让树头长出更多吸收能力强的新须根,以利于萌芽生长。②定株。林木砍伐后,待树头的萌芽条长到1.5米左右,且有较明显分化时,按照“去弱留强,去密留疏,保持合理株距”的原则,选择生长粗壮、顶端优势明显、干形通直的1~2条优势株保留下来,其余芽条全部从基部处砍掉。③追肥。待松土、定株完成后,沿松土沟或另开小穴,及时对萌芽林进行追肥,然后用土覆盖。
3低产低效林改造的管理措施
3.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低产林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应加强现有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林业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时,也可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大专院校毕业生和林业科技干部到镇康工作,充实和加强林业职工队伍。组织理论教育、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到低产林改造做得较好的省市进行现地参观和学习。
3.2加强分类经营,丰富管理模式,推进低产林改造进程
坚持森林分类经营原则,加快各类森林资源的培育、合理开发利用,促进林业发展。结合林产工业的要求和丰富的林地资源、地理自然环境,与相关单位综合制定林业产业发展规划,使之达到与林地生产力相适应的林分类型;同时,做好低产林改选项目储备,推进低产林改造。
3.3争取财政扶持,拓宽低产林改造资金来源渠道
林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稳定投入。将低产林改造,确定森林资源结构调整作为林业发展的主体,并接受社会投资和进行市场融资的条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的扶持,以积极申报生态林业发展项目和工程项目来补助低产林改造资金的不足;同时,加大金融信贷、森林保险、林业基金对林业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探索林业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的办法。
结束语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近年来我国生态林业建设和林业结构调整呈现新态势,低产低效林改造技术不断提高,林业地位不断夯实,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强.射洪县低效林形成原因及对策初探[J].四川林勘设计.2007(02).
[2]罗晓华,何成元,刘兴良,钟非亚.国内低效林研究综述[J].四川林业科技.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