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音乐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如在课程理念指导下,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和能动性,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努力实践的新课题。
关键词 创新;中学音乐教育;新课程;音乐素养
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我国的音乐教育改革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新课程理念突出一个“新”字。音乐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和努力实践的新课题。
一、变技能教育为赏析教育,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新课程没有明确要求课文重点、知识要点以及背景知识等,教师可以自己拟定教学目标。音乐课堂教学不再是沉闷的,单调的,固定在教室内以教师传授的单一模式,而是更加活跃宽松。对学生来说,音乐首先是生活而不是学科,让音乐充满生活,让生活充满快乐,这不仅仅是学生的愿望,也是我们所有人的美好愿望,这恰恰是音乐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因此,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逐步培养对音乐的感情,是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终身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最好体现。
兴趣是创造力的源泉,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只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音乐上来,从而使他们产生自己的想法,才能创新。课堂上学生能否乐意地去接受新知识,并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关键在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的表演欲比较强,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文艺小会演、音乐知识小竞赛等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再比如中学生普遍喜欢通俗歌曲,在教唱欣赏教材歌曲时可以加入一些优秀的通俗歌曲,从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二、变被动听课为主动表现,树立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从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转换教学角色,把原来课堂上以教师教为主转换成以学生学为主,激活他们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创新思维的潜能发挥出来。
比如,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欣赏课,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体验,去理解音乐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例如,在学习《卡门序曲》时,教师在放音乐之前让学生自己讲一讲他们知道的有关歌剧《卡门》的内容,比一比谁的故事更精彩,然后对评选出的几个故事分组由学生为《序曲》配乐,再比一比哪组配得最好。最后教师再完整的讲述内容,引出教材,并播放《卡门序曲》的音乐,让学生比较自己与教师讲述的故事、配乐有哪些异同。这样就使学生始终以积极多变的思维参与教学,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还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变教师定调为学生研讨,拓展学生想象空间
新课程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也是有所不同的。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欣赏民乐《渔歌唱晚》时,笔者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可以用画画、表演、讲故事的方式表现自己对这部音乐作品的理解,结果有的学生画了一幅碧波荡漾、渔船归岸的热闹场面;有的学生走到讲台前,把黑板擦当作惊堂本,绘声绘色地讲起渔人怡然自得、渔歌飘荡湖面的故事……,这些都是通过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的,自然而又富有创意。
再比如在欣赏广东音乐《步步高》时,我让学生边欣赏边画一幅想象画,结果有学生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画了一幅类似旋律线的画面,有的学生画了一幅重阳节和外公爬泰山的画面,还有学生画了一幅一群小孩打日本鬼子的画面……可谓五花八门、各具特色。从众多的想象画中,可以看出学生都很积极主动地在思考、在想象。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四、变单一考核为多渠道评价,鼓励学生自主评价
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评价,让学生在自主评价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改变目前单一的评价方式。教师应该发挥每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评分的主人,体现评价的自主化。如乐器考试时,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乐器进行演奏,然后对照评分标准,先学生自我评价,再让大家审评,最后确定分数。这种考试方式,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会为了一个同学的正确评分,进行激烈的争辩:争辩产生不同,不同才能创新。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让学生知道自己优缺点,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国语,郑语》)音乐的“和”不是平和稳定,而是通过不同要素的合和,不断生发新的东西,即是一种可持续的不断发展和生发的过程。这是音乐的本质,也是利用音乐开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依据。准确地把握新理念,恰如其分地运用新课程培养学生的新思维,新课程下的音乐教育,必将显示出勃勃生机。
关键词 创新;中学音乐教育;新课程;音乐素养
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我国的音乐教育改革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新课程理念突出一个“新”字。音乐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和努力实践的新课题。
一、变技能教育为赏析教育,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新课程没有明确要求课文重点、知识要点以及背景知识等,教师可以自己拟定教学目标。音乐课堂教学不再是沉闷的,单调的,固定在教室内以教师传授的单一模式,而是更加活跃宽松。对学生来说,音乐首先是生活而不是学科,让音乐充满生活,让生活充满快乐,这不仅仅是学生的愿望,也是我们所有人的美好愿望,这恰恰是音乐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因此,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逐步培养对音乐的感情,是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终身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最好体现。
兴趣是创造力的源泉,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只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音乐上来,从而使他们产生自己的想法,才能创新。课堂上学生能否乐意地去接受新知识,并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关键在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的表演欲比较强,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文艺小会演、音乐知识小竞赛等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再比如中学生普遍喜欢通俗歌曲,在教唱欣赏教材歌曲时可以加入一些优秀的通俗歌曲,从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二、变被动听课为主动表现,树立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从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转换教学角色,把原来课堂上以教师教为主转换成以学生学为主,激活他们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创新思维的潜能发挥出来。
比如,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欣赏课,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体验,去理解音乐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例如,在学习《卡门序曲》时,教师在放音乐之前让学生自己讲一讲他们知道的有关歌剧《卡门》的内容,比一比谁的故事更精彩,然后对评选出的几个故事分组由学生为《序曲》配乐,再比一比哪组配得最好。最后教师再完整的讲述内容,引出教材,并播放《卡门序曲》的音乐,让学生比较自己与教师讲述的故事、配乐有哪些异同。这样就使学生始终以积极多变的思维参与教学,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还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变教师定调为学生研讨,拓展学生想象空间
新课程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也是有所不同的。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欣赏民乐《渔歌唱晚》时,笔者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可以用画画、表演、讲故事的方式表现自己对这部音乐作品的理解,结果有的学生画了一幅碧波荡漾、渔船归岸的热闹场面;有的学生走到讲台前,把黑板擦当作惊堂本,绘声绘色地讲起渔人怡然自得、渔歌飘荡湖面的故事……,这些都是通过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的,自然而又富有创意。
再比如在欣赏广东音乐《步步高》时,我让学生边欣赏边画一幅想象画,结果有学生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画了一幅类似旋律线的画面,有的学生画了一幅重阳节和外公爬泰山的画面,还有学生画了一幅一群小孩打日本鬼子的画面……可谓五花八门、各具特色。从众多的想象画中,可以看出学生都很积极主动地在思考、在想象。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四、变单一考核为多渠道评价,鼓励学生自主评价
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评价,让学生在自主评价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改变目前单一的评价方式。教师应该发挥每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评分的主人,体现评价的自主化。如乐器考试时,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乐器进行演奏,然后对照评分标准,先学生自我评价,再让大家审评,最后确定分数。这种考试方式,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会为了一个同学的正确评分,进行激烈的争辩:争辩产生不同,不同才能创新。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让学生知道自己优缺点,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国语,郑语》)音乐的“和”不是平和稳定,而是通过不同要素的合和,不断生发新的东西,即是一种可持续的不断发展和生发的过程。这是音乐的本质,也是利用音乐开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依据。准确地把握新理念,恰如其分地运用新课程培养学生的新思维,新课程下的音乐教育,必将显示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