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当前的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大多以单元的形式来进行安排和教学,譬如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单元、田径蹲踞式跳远单元等等。借助于单元的形式,教师将某一项目的某一具体内容进行分解,同时为这些内容安排一定的学时数,有计划循序渐进的完成教学内容。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较为系统学习和掌握某一具体的内容,也就是俗话所说的能够比较好地学习掌握一条线上的内容;缺点在于过份渲染了体育项目之间的差异性而忽略的相似性,难以使学生认识到各个体育项目之间的共通性。
笔者认为在普通中学教育中过早为学生进行体育项目分类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任何一种体育项目都不可能对身体具有绝对的好处,基础教育中的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所需要的是更多更全面的体育技能与知识,这为其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身体姿态的正常发展、体育认知的多样发展提供最强劲的动力。
二、对旋转的综合分析
基于上述的认识,笔者在自身的教学中开创了以项目技术原理或是项目特性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并将其命名为“技术原理单元教学”,以旋转为例:
1、什么是旋转
在学习体育中的”旋转“之前,我们必须首先明确“旋转”的含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体会旋转的异同。
我国古代书籍资料中对于“旋转”的解释非常丰富。“旋”的基本概念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旋入雷渊。—《楚辞·招魂》。(注:旋—转也); 鲵旋之潘为渊。—《列子·黄帝》。(注:旋,谓盘旋也);周旋序顺。—《国语·周语》。(注:周旋,容止也)
“转”的基本概念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诗·邶风·柏舟》。(注:转动—回还也);光风转蕙,泛崇兰兮。—《楚辞·招魂》。(注:摇动、飘荡也);以红绡转其头。—《席上腐谈》。(注:转—回旋、缠绕也);
通过对以上注释的提炼,我们能够将旋转一词的含义归纳为:盘旋、容止、回还(环)、摇动、飘荡、回旋、缠绕。在审读这些词语的时候,我们将会得到很多原有认识之外的信息。
数学中的旋转:数学中对于旋转的定义为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化叫做旋转,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点旋转后成为的另一点成为对应点。并且“旋转”必须满足以下三个基本要素:定点——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对于自转的认识:自转是指物件自行旋转的运动,物件会沿著一条穿越身件本身的轴进行旋转,这条轴被称为“自转轴”。
综合上述的三类概念,结合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我们能够明确一点,那就是运动中的旋转基本上都会产生位移,也就是偏向于自转。
2、体育运动中旋转的分类
旋转主体的分类:第一类是施力者自身的旋转,包括体操中的大回环、托马斯全旋、旋转;花样滑冰中的旋转、跳转;体育舞蹈中的旋转;跆拳道的旋转踢;武术中的旋转踢和旋转打;篮球中的后转身运球;足球中的马赛回旋;投铁饼时候自身的旋转;采用旋转式技术投铅球时候自身的旋转等等。第二类是施力主体对施力对象施力后由施力对象进行的旋转,这主要是自转,包括篮球投篮、传球时候球的旋转;足球传球射门时候球的旋转;排球跳发球时候球的旋转;乒乓球的旋转;网球的旋转;台球的旋转;双手掷实心球的旋转;投铅球时候铅球的旋转;偷铁饼时候铁饼的旋转;掷标枪时候标枪的旋转。
旋转产生致力因素的分类:施力者自身的旋转的致力原因一般为主动发力和摩擦力结合、作用在器械上的反作用力;施力物体旋转的致力原因都是施力者与施力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三、教学示例
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际对这样的教学方式进行示例。
1、运动器械的准备
运动器械的准备必须遵循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所选择的运动项目必须是较为常见的;第二个原则是大部分学生能够玩起来的(以学校的运动条件是可以进行开展);第三是在以具有同类技术或运动特点的多个项目为基础的前提下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具有其他特点的运动项目,以此来进行更好的识别和区分技术特点或项目特点。
基于上述的认识,笔者在教学中选择了篮球、排球、足球、实心球、铅球、飞盘、乒乓球以及羽毛球等运动项目。在这其中,排球是有可能旋转也可能不旋转的,而羽毛球则是不具有“旋转”技术属性的,其充当混淆学生映象和帮助学生区别运动特质的角色。
2、让学生自由挑选并展示
在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的时候,教师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自由选择,学生的第一选择要么是自己最为擅长的,要么是自己最为感兴趣的,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学生在展示运动方法与运动技能的时候,才能够更好地将该运动的特质表现出来,同样对于这样的运动也有较深的了解,这就对下一步学生就自己所选择的运动项目的特质进行总结提供了有利条件。
3、组织学生进行总结
在学生自由选择运动器材并进行了展示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就自己所选择的运动项目进行总结,总结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该运动的运动方式和规则进行一般性的介绍(学生对于比赛方法和比赛规则的了解并不深,这里仅要求做一点最基本的介绍)。第二个方面是展示一些该运动的技术。第三个方面是对该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和器械运动特点进行简述。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指点,对于引导和指点过程中度的把握要做到“引而不牵”和“点而不破”。
4、学生互相交换运动器材并尝试练习
学生在互相交换运动器材的过程中,教师采用的同样是自由交换,大部分学生会较为主动去交换到同样是自己比较擅长或者是喜欢的运动项目,只有一小部分交换不到自己理想的运动器材。
第一第二次都能选择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的学生相对来说是学习积极主动的一类,他们是接下来进行总结的主力军。未能选择到自己所喜爱的运动项目的学生,他们因为行动不够迅速而导致未能如愿,只能将就选择,但是这并不妨碍这一类学生进行总结,因为面对一个相对陌生的运动项目,他们只有去观察那些玩得好的学生是怎样玩的以及根据自己已有的相关经验来琢磨,在这样一个过程之中,印象必然是深刻的。而那些无所谓选择何种项目的学生,则就是体育学习中的“后进生”,教师此时更需要关注这一类学生,积极进行激发和引导,教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进行练习,在跟随教师一起学练的过程中,这一类学生中的一部分同样也会较为投入地进行相关的尝试,全新的尝试带给他们全新的感受和认识,能够比较好地刺激他们的学习欲。
5、组织学生再次总结
在经历了二次选择尝试之后,学生们对于运动项目的感受进一步提升,此时教师再次组织学生进行总结。总结的方法有好几种,第一种是依靠学生自己进行总结,教师预设的总结内容有学生自己说出来;第二种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出几个动作然后根据学生的實际表现来进行点题,譬如教师要求选篮球的学生做一下投篮动作和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要求选足球的学生做一下颠球和斜向脚面内侧传高远球、要求选乒乓球的学生对着墙拉几板弧圈球、选实心球的学生掷两下、选排球的学生做几个发球,然后指出器材的运动方式和运动轨迹从而引出“旋转”这一关键词。
在明确了具有“旋转”的共性之后,教师再来布置课后作业:请学生们思考旋转如何而来,并请学生在下一节课上进行示范和解答。
四、结语
以上是笔者对于以旋转原理所进行的专题体育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使学生将不同运动项目之间的相同点进行总结,并由此举一反三扩展到诸如“鞭打”、“滚动”等运动特质的学习上面,有利于学生更深更好地进行体育运动的自主学练,有利于学生切实有效地开展终身体育运动。
【作者单位:昆山市玉山镇振华实验小学 江苏】
当前的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大多以单元的形式来进行安排和教学,譬如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单元、田径蹲踞式跳远单元等等。借助于单元的形式,教师将某一项目的某一具体内容进行分解,同时为这些内容安排一定的学时数,有计划循序渐进的完成教学内容。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较为系统学习和掌握某一具体的内容,也就是俗话所说的能够比较好地学习掌握一条线上的内容;缺点在于过份渲染了体育项目之间的差异性而忽略的相似性,难以使学生认识到各个体育项目之间的共通性。
笔者认为在普通中学教育中过早为学生进行体育项目分类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任何一种体育项目都不可能对身体具有绝对的好处,基础教育中的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所需要的是更多更全面的体育技能与知识,这为其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身体姿态的正常发展、体育认知的多样发展提供最强劲的动力。
二、对旋转的综合分析
基于上述的认识,笔者在自身的教学中开创了以项目技术原理或是项目特性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并将其命名为“技术原理单元教学”,以旋转为例:
1、什么是旋转
在学习体育中的”旋转“之前,我们必须首先明确“旋转”的含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体会旋转的异同。
我国古代书籍资料中对于“旋转”的解释非常丰富。“旋”的基本概念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旋入雷渊。—《楚辞·招魂》。(注:旋—转也); 鲵旋之潘为渊。—《列子·黄帝》。(注:旋,谓盘旋也);周旋序顺。—《国语·周语》。(注:周旋,容止也)
“转”的基本概念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诗·邶风·柏舟》。(注:转动—回还也);光风转蕙,泛崇兰兮。—《楚辞·招魂》。(注:摇动、飘荡也);以红绡转其头。—《席上腐谈》。(注:转—回旋、缠绕也);
通过对以上注释的提炼,我们能够将旋转一词的含义归纳为:盘旋、容止、回还(环)、摇动、飘荡、回旋、缠绕。在审读这些词语的时候,我们将会得到很多原有认识之外的信息。
数学中的旋转:数学中对于旋转的定义为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化叫做旋转,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点旋转后成为的另一点成为对应点。并且“旋转”必须满足以下三个基本要素:定点——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对于自转的认识:自转是指物件自行旋转的运动,物件会沿著一条穿越身件本身的轴进行旋转,这条轴被称为“自转轴”。
综合上述的三类概念,结合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我们能够明确一点,那就是运动中的旋转基本上都会产生位移,也就是偏向于自转。
2、体育运动中旋转的分类
旋转主体的分类:第一类是施力者自身的旋转,包括体操中的大回环、托马斯全旋、旋转;花样滑冰中的旋转、跳转;体育舞蹈中的旋转;跆拳道的旋转踢;武术中的旋转踢和旋转打;篮球中的后转身运球;足球中的马赛回旋;投铁饼时候自身的旋转;采用旋转式技术投铅球时候自身的旋转等等。第二类是施力主体对施力对象施力后由施力对象进行的旋转,这主要是自转,包括篮球投篮、传球时候球的旋转;足球传球射门时候球的旋转;排球跳发球时候球的旋转;乒乓球的旋转;网球的旋转;台球的旋转;双手掷实心球的旋转;投铅球时候铅球的旋转;偷铁饼时候铁饼的旋转;掷标枪时候标枪的旋转。
旋转产生致力因素的分类:施力者自身的旋转的致力原因一般为主动发力和摩擦力结合、作用在器械上的反作用力;施力物体旋转的致力原因都是施力者与施力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三、教学示例
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际对这样的教学方式进行示例。
1、运动器械的准备
运动器械的准备必须遵循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所选择的运动项目必须是较为常见的;第二个原则是大部分学生能够玩起来的(以学校的运动条件是可以进行开展);第三是在以具有同类技术或运动特点的多个项目为基础的前提下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具有其他特点的运动项目,以此来进行更好的识别和区分技术特点或项目特点。
基于上述的认识,笔者在教学中选择了篮球、排球、足球、实心球、铅球、飞盘、乒乓球以及羽毛球等运动项目。在这其中,排球是有可能旋转也可能不旋转的,而羽毛球则是不具有“旋转”技术属性的,其充当混淆学生映象和帮助学生区别运动特质的角色。
2、让学生自由挑选并展示
在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的时候,教师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自由选择,学生的第一选择要么是自己最为擅长的,要么是自己最为感兴趣的,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学生在展示运动方法与运动技能的时候,才能够更好地将该运动的特质表现出来,同样对于这样的运动也有较深的了解,这就对下一步学生就自己所选择的运动项目的特质进行总结提供了有利条件。
3、组织学生进行总结
在学生自由选择运动器材并进行了展示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就自己所选择的运动项目进行总结,总结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该运动的运动方式和规则进行一般性的介绍(学生对于比赛方法和比赛规则的了解并不深,这里仅要求做一点最基本的介绍)。第二个方面是展示一些该运动的技术。第三个方面是对该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和器械运动特点进行简述。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指点,对于引导和指点过程中度的把握要做到“引而不牵”和“点而不破”。
4、学生互相交换运动器材并尝试练习
学生在互相交换运动器材的过程中,教师采用的同样是自由交换,大部分学生会较为主动去交换到同样是自己比较擅长或者是喜欢的运动项目,只有一小部分交换不到自己理想的运动器材。
第一第二次都能选择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的学生相对来说是学习积极主动的一类,他们是接下来进行总结的主力军。未能选择到自己所喜爱的运动项目的学生,他们因为行动不够迅速而导致未能如愿,只能将就选择,但是这并不妨碍这一类学生进行总结,因为面对一个相对陌生的运动项目,他们只有去观察那些玩得好的学生是怎样玩的以及根据自己已有的相关经验来琢磨,在这样一个过程之中,印象必然是深刻的。而那些无所谓选择何种项目的学生,则就是体育学习中的“后进生”,教师此时更需要关注这一类学生,积极进行激发和引导,教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进行练习,在跟随教师一起学练的过程中,这一类学生中的一部分同样也会较为投入地进行相关的尝试,全新的尝试带给他们全新的感受和认识,能够比较好地刺激他们的学习欲。
5、组织学生再次总结
在经历了二次选择尝试之后,学生们对于运动项目的感受进一步提升,此时教师再次组织学生进行总结。总结的方法有好几种,第一种是依靠学生自己进行总结,教师预设的总结内容有学生自己说出来;第二种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出几个动作然后根据学生的實际表现来进行点题,譬如教师要求选篮球的学生做一下投篮动作和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要求选足球的学生做一下颠球和斜向脚面内侧传高远球、要求选乒乓球的学生对着墙拉几板弧圈球、选实心球的学生掷两下、选排球的学生做几个发球,然后指出器材的运动方式和运动轨迹从而引出“旋转”这一关键词。
在明确了具有“旋转”的共性之后,教师再来布置课后作业:请学生们思考旋转如何而来,并请学生在下一节课上进行示范和解答。
四、结语
以上是笔者对于以旋转原理所进行的专题体育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使学生将不同运动项目之间的相同点进行总结,并由此举一反三扩展到诸如“鞭打”、“滚动”等运动特质的学习上面,有利于学生更深更好地进行体育运动的自主学练,有利于学生切实有效地开展终身体育运动。
【作者单位:昆山市玉山镇振华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