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懂本国文化,古为今用,方能推陈出新。
不记得哪个人说过,从古至今甚至到未来,有两个职业永远不会过时,哪两个呢?教师和医生。那么教师这个职业在历史上是怎样发展的呢?按照人类发展的历史,从蒙昧走向文明,教师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最开始,并没有教师这个职业,它的起源很有意思。应该说在原始社会,为了保证族群的生存,那些已经掌握先进技术的少数人即部落首领(有一段很长的时间是由巫师替代)就是教师的雏形,这些人我们统一称呼为圣贤。因为这些圣贤负责整个部落的生死存亡,所以他们肩负教育的责任,比如神农氏教民稼穑,燧人氏教人钻木取火,有巢氏教人造屋,伏羲氏教人兽猎等,都是圣贤躬身传教,这个现象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技术的进步,部落氏族就设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传教,圣贤成为了精神领袖,不再负责教育的具体事务了。这个专门的机构在中国古代最早称作“成钧”(就是现在大学的雏形,古时候没有基础教育,据说产生于五帝时代),而主持成钧的官就是“大司乐”。《周礼·大司乐》说:“大司乐掌成钧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这里的“子弟”是君子(贵族)的后辈,平民是无法享受的。这么说来,中国古代最早的教师是乐官,因为乐官负责教化天下,他的地位很高。同样在《周礼·大司乐》中有这样一句话:“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说明这个中国最早的教师死了之后还要作为乐祖在瞽宗祭祀,所以他成了“天地君亲师”中的“师”。为什么要把乐官并列为“天地”来祭拜?因为在古中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是天子最看重的事情之一,祈福于天地鬼神是关系到江山社稷和人民福祉的,但要想通天通神必须两个途径,一个靠烟火,一个靠音乐。所以,祭祀“师”是源自它非比寻常的作用,这个跟孔子暂时没有什么关系。
在奴隶社会最强盛的西周,对于教育分成了两种,一种叫国学,一种叫乡学。国学是国家专门为最高统治者的奴隶主贵族子弟设立的,其实是官,一般称作太师或太傅;乡学是地方奴隶主贵族为自己和庶民子弟设立的,奴隶不能享有教育权。国学中的教师由贵族大官担任,乡学中的教师则由地方官吏担任。天子和诸侯每年都要视察学校情况,同时举行隆重典礼,以表示统治者“尊教重道”之意。在那时祭祀“天地君亲师”,教师是唯一不需要磕头跪拜的官员,可见他的地位有多高。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官办的学校衰落,私学之风日盛,那些破落奴隶主贵族及掌握了一定文化知识的人员流落到社会下层,成为私学的教师。由于集权官办教学制度的破坏,当时社会就形成了思想极度自由的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产生了,孔子也是在那时开办了私塾。孔子虽然不是我国第一位老师,却是开办平民教育的第一人。从此之后,教师成为了一种社会职业,所以孔子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这时候的教师地位崇高,备受人们尊敬。到了封建社会,特别是科举制度产生之后,儒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当官,“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深入人心,教师已经融入到了官僚体系之中,但逐渐边缘化,不过这时候仍然存在官学和私学两个部分。尽管官学私学两者的教师地位悬殊,但因为私学与官场保持着较为紧密的关系,所以那里的教师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还是值得敬畏的。不过到了清朝中后期,私学教师的地位就越来越低,低到了要与乞丐并列的地步了,这就是以前所谓的“九儒十丐”“臭老九”的蔑称就是这样来的原因。
當毛泽东主席带领老一辈革命先驱们建立了新中国后,老师的地位得到了提升。“蜡烛”“春蚕”“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成为了老师的代名词。国家重视人才,必先重视教师,尤其是基础教育的老师更值得尊重!如今我国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超过了1600万,这个庞大的教师群体成为了支撑起我国人才事业的坚固基础。
不记得哪个人说过,从古至今甚至到未来,有两个职业永远不会过时,哪两个呢?教师和医生。那么教师这个职业在历史上是怎样发展的呢?按照人类发展的历史,从蒙昧走向文明,教师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最开始,并没有教师这个职业,它的起源很有意思。应该说在原始社会,为了保证族群的生存,那些已经掌握先进技术的少数人即部落首领(有一段很长的时间是由巫师替代)就是教师的雏形,这些人我们统一称呼为圣贤。因为这些圣贤负责整个部落的生死存亡,所以他们肩负教育的责任,比如神农氏教民稼穑,燧人氏教人钻木取火,有巢氏教人造屋,伏羲氏教人兽猎等,都是圣贤躬身传教,这个现象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技术的进步,部落氏族就设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传教,圣贤成为了精神领袖,不再负责教育的具体事务了。这个专门的机构在中国古代最早称作“成钧”(就是现在大学的雏形,古时候没有基础教育,据说产生于五帝时代),而主持成钧的官就是“大司乐”。《周礼·大司乐》说:“大司乐掌成钧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这里的“子弟”是君子(贵族)的后辈,平民是无法享受的。这么说来,中国古代最早的教师是乐官,因为乐官负责教化天下,他的地位很高。同样在《周礼·大司乐》中有这样一句话:“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说明这个中国最早的教师死了之后还要作为乐祖在瞽宗祭祀,所以他成了“天地君亲师”中的“师”。为什么要把乐官并列为“天地”来祭拜?因为在古中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是天子最看重的事情之一,祈福于天地鬼神是关系到江山社稷和人民福祉的,但要想通天通神必须两个途径,一个靠烟火,一个靠音乐。所以,祭祀“师”是源自它非比寻常的作用,这个跟孔子暂时没有什么关系。
在奴隶社会最强盛的西周,对于教育分成了两种,一种叫国学,一种叫乡学。国学是国家专门为最高统治者的奴隶主贵族子弟设立的,其实是官,一般称作太师或太傅;乡学是地方奴隶主贵族为自己和庶民子弟设立的,奴隶不能享有教育权。国学中的教师由贵族大官担任,乡学中的教师则由地方官吏担任。天子和诸侯每年都要视察学校情况,同时举行隆重典礼,以表示统治者“尊教重道”之意。在那时祭祀“天地君亲师”,教师是唯一不需要磕头跪拜的官员,可见他的地位有多高。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官办的学校衰落,私学之风日盛,那些破落奴隶主贵族及掌握了一定文化知识的人员流落到社会下层,成为私学的教师。由于集权官办教学制度的破坏,当时社会就形成了思想极度自由的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产生了,孔子也是在那时开办了私塾。孔子虽然不是我国第一位老师,却是开办平民教育的第一人。从此之后,教师成为了一种社会职业,所以孔子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这时候的教师地位崇高,备受人们尊敬。到了封建社会,特别是科举制度产生之后,儒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当官,“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深入人心,教师已经融入到了官僚体系之中,但逐渐边缘化,不过这时候仍然存在官学和私学两个部分。尽管官学私学两者的教师地位悬殊,但因为私学与官场保持着较为紧密的关系,所以那里的教师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还是值得敬畏的。不过到了清朝中后期,私学教师的地位就越来越低,低到了要与乞丐并列的地步了,这就是以前所谓的“九儒十丐”“臭老九”的蔑称就是这样来的原因。
當毛泽东主席带领老一辈革命先驱们建立了新中国后,老师的地位得到了提升。“蜡烛”“春蚕”“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成为了老师的代名词。国家重视人才,必先重视教师,尤其是基础教育的老师更值得尊重!如今我国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超过了1600万,这个庞大的教师群体成为了支撑起我国人才事业的坚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