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诗词赏析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kanhaow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是中国的新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她从《诗经》中款款走来,载着五千年的祝福,载着五千年的憧憬,充满着诗情画意。古往今来,春节诗歌,名篇佳作,脍炙人口。除夕守岁,饮茶品诗,感受着春节的吉祥如意、快乐喜庆,别有情趣。
  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春节被正式确立,当时称为正日、正旦。三国曹植写的《元会》诗,堪称春节诗之祖:“初岁元祚,吉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诗人描绘了春节是祥和吉日,君臣、亲朋好友相聚,尽兴贺岁的热闹情景。晋朝的傅玄《庭燎》诗也描述了当时的欢庆情景:“元正始朝享,万国执圭璋。枝灯若火树,庭燎继天光。”唐代的卢照邻《元日述还》中云:“筮仕无中秋,归耕有外臣。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但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作者以人歌、花舞、岁酒、草色风光,形象地烘托出春节一派欣欣向荣、灿烂缤纷的景象。
  除夕守岁是春节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为“守岁”。除夕之夜,全家人开怀畅饮,团圆取乐,共祝新年。“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摧。”這是南北朝诗人徐君倩在除夕与妻子守岁时写下的《共内人夜坐守岁》诗句,形象地描绘了夫妻二人围坐炉旁,通宵守岁,等待辞旧迎新的时刻,那种喜悦心情跃然纸上。至唐代,除夕守岁的习俗盛行。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北宋大文豪苏轼的《守岁》诗最为耳熟能详,“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明年岂无年,心事恐磋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诗人回首往事,感叹岁月蹉跎,同时勉励自己要“努力尽今夕”,那种只争朝夕、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让人钦佩。
  歌咏春节喜庆气氛者,宋代大文学家王安石可算写到极致,他的《元日》诗家喻户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作者站在新年的门槛上,刻画了人们燃放鞭炮,畅饮屠苏酒的欢庆景象,以诗的语言抒发了他革故鼎新的政治豪情。
  最值一提的是清代林则徐的《除夜诗》。1842年诗人被流放新疆,在伊犁过除夕,当夜心潮起伏,难以入眠,于是写道:“流光代谢岁应除,无亦无心判莞枯。裂碎肝肠怜爆竹,借栖门户笑桃符。新幡彩胜为争奋,晚节冰柯也不孤。正是中原薪瞻日,谁能高枕醉屠苏。”全诗意境淋漓酣畅,雄美悲壮,给人以极大的振奋和感染。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凝视着喜庆的红灯笼高高挂起,徜徉在古色古香的春节诗韵中,我的心向着春天飞翔……
其他文献
2017年,检察政治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和全国检察长会议等重
张爱玲的散文体现了自由和创造性个性的精神,张爱玲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她的作品,简单,自由,兼容并绪和幽默风趣共存;她的语言是非常具有创造性的,在对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