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标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积极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可对实现新时期背景下教育水平的有效提升、促进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此,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切实应用。本文将对将初中历史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必要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优化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可包括多媒体技术与网络资源等方面,因其形象直观、生动有趣、拓展丰富等特点,可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并将抽象的知识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实现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为有效适应新时期教育行业的发展,教师应注意并应用这一优越性。
一、初中历史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必要性
将初中历史学科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融合,可帮助教师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与参与意识,并有效地根据历史学科的固有特征开展教学活动;同时,通过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也有助于推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及时转变,从而使初中历史教学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实际需要。具体将在下文详述。
(1)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与参与意识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加强教学质量的关键,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而以多媒体技术教学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应用可有效达到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将知识形象化、直观化、立体化,并通过音像材料等生动丰富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此外,由于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需要学生与教师的积极互动与交流,积极将信息技术引入初中历史课堂,可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从而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
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可有效帮助学生建立参与课堂的意识,并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例如,在对中国文化整体发展史进行讲解与介绍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资源的辅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讲解活动的设计与改进,从而帮助学生对自春秋战国以来至清末科举考试制度相关的知识进行有效梳理与讲解,同时由于切身参与到授课与互动活动中,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也实现了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预期目标[1]。
(2)充分根据历史学科的固有特征进行教学
初中历史学科涉及知识面相对较广泛且复杂,在进行历史学科的研究与学习过程中,需要涉猎人类社会现象的各方面、各类型,这其中既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也包括了文化、教育、思想等;这些因素共同影响、共同作用在某一事件上,形成了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同一历史事件的思维模式。以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资源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应用,可帮助教师充分利用大量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影像资料,帮助学生形成清晰、准确的历史认识,同时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历史思维模式,从而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讲解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通过播放相关的纪录片或其他相关影视资料,帮助学生对18世纪一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的整体社会风貌产生直观的认识,以此为基础讲解工业革命的前因后果、对当时社会及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内容。
二、将初中历史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教师致力于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有机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注意明确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并积极发掘历史学科特征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有效联系,将信息技术发挥的效能最大化;同时教师应积极做好历史课程的规划与设计,始终以教学为主,避免喧宾夺主的现象。具体将在下文详述。
(1)积极明确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明确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坚持一切课堂活动以有效传授教学计划中列出的知识内容为中心,并明确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辅助作用,避免喧宾夺主的现象。教师应明确认识到,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应始终是服务于教学目的的,一切呈现形式的变化和运用均应以有效向学生传达知识为中心。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将强化知识的有效呈现作为中心,并将一切技术的运用过程归于实现“对知识的有效呈现”上,避免让过于花哨的呈现方式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造成降低课堂教学质量的反作用。
(2)发掘历史学科特征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有效联系
历史的发展过程必然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种种因素密切相关,这造就了历史学科涉及面广泛、涉及内容复杂、综合性强的特点。为有效帮助学生突破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教师应当积极致力于发掘历史学科特征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有效联系,运用信息技术直观、生动、多样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知识面、并有效建立起清晰、明确的知识体系,从而将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效能最大化,实现教学效率与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3)积极做好历史课程的规划与设计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避免其可能对教学过程产生的不利影响,教师应积极重视对课程的有效规划与设计,突出课程重点、明确课程结构和课堂活动各环节的占比,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的最大化,有效发挥出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的应有推进作用[2]。
综上,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越性,同时规避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教师应在引入信息技术的同时,积极明确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并发掘历史学科特征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有效联系、在此基础上做好课程的规划与设计,从而实现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金莹.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4):46-48.
[2]张志忠.浅析初中历史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必要性[J].学周刊,2018(18):158-159.
作者簡介:
吴日晃(1973-);性别:男,籍贯:广东省恩平市人,学历:大专;现有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历史教育。
(作者单位:恩平市良西中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优化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可包括多媒体技术与网络资源等方面,因其形象直观、生动有趣、拓展丰富等特点,可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并将抽象的知识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实现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为有效适应新时期教育行业的发展,教师应注意并应用这一优越性。
一、初中历史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必要性
将初中历史学科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融合,可帮助教师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与参与意识,并有效地根据历史学科的固有特征开展教学活动;同时,通过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也有助于推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及时转变,从而使初中历史教学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实际需要。具体将在下文详述。
(1)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与参与意识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加强教学质量的关键,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而以多媒体技术教学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应用可有效达到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将知识形象化、直观化、立体化,并通过音像材料等生动丰富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此外,由于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需要学生与教师的积极互动与交流,积极将信息技术引入初中历史课堂,可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从而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
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可有效帮助学生建立参与课堂的意识,并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例如,在对中国文化整体发展史进行讲解与介绍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资源的辅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讲解活动的设计与改进,从而帮助学生对自春秋战国以来至清末科举考试制度相关的知识进行有效梳理与讲解,同时由于切身参与到授课与互动活动中,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也实现了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预期目标[1]。
(2)充分根据历史学科的固有特征进行教学
初中历史学科涉及知识面相对较广泛且复杂,在进行历史学科的研究与学习过程中,需要涉猎人类社会现象的各方面、各类型,这其中既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也包括了文化、教育、思想等;这些因素共同影响、共同作用在某一事件上,形成了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同一历史事件的思维模式。以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资源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应用,可帮助教师充分利用大量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影像资料,帮助学生形成清晰、准确的历史认识,同时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历史思维模式,从而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讲解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通过播放相关的纪录片或其他相关影视资料,帮助学生对18世纪一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的整体社会风貌产生直观的认识,以此为基础讲解工业革命的前因后果、对当时社会及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内容。
二、将初中历史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教师致力于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有机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注意明确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并积极发掘历史学科特征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有效联系,将信息技术发挥的效能最大化;同时教师应积极做好历史课程的规划与设计,始终以教学为主,避免喧宾夺主的现象。具体将在下文详述。
(1)积极明确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明确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坚持一切课堂活动以有效传授教学计划中列出的知识内容为中心,并明确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辅助作用,避免喧宾夺主的现象。教师应明确认识到,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应始终是服务于教学目的的,一切呈现形式的变化和运用均应以有效向学生传达知识为中心。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将强化知识的有效呈现作为中心,并将一切技术的运用过程归于实现“对知识的有效呈现”上,避免让过于花哨的呈现方式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造成降低课堂教学质量的反作用。
(2)发掘历史学科特征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有效联系
历史的发展过程必然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种种因素密切相关,这造就了历史学科涉及面广泛、涉及内容复杂、综合性强的特点。为有效帮助学生突破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教师应当积极致力于发掘历史学科特征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有效联系,运用信息技术直观、生动、多样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知识面、并有效建立起清晰、明确的知识体系,从而将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效能最大化,实现教学效率与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3)积极做好历史课程的规划与设计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避免其可能对教学过程产生的不利影响,教师应积极重视对课程的有效规划与设计,突出课程重点、明确课程结构和课堂活动各环节的占比,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的最大化,有效发挥出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的应有推进作用[2]。
综上,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越性,同时规避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教师应在引入信息技术的同时,积极明确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并发掘历史学科特征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有效联系、在此基础上做好课程的规划与设计,从而实现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金莹.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4):46-48.
[2]张志忠.浅析初中历史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必要性[J].学周刊,2018(18):158-159.
作者簡介:
吴日晃(1973-);性别:男,籍贯:广东省恩平市人,学历:大专;现有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历史教育。
(作者单位:恩平市良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