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结合其目前的开发与发展现状,对该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包括旅游资源空间容量、生态环境容量、旅游经济发展容量、心理容量分别进行量测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处于适载状态,但旅游经济发展容量成为限制其旅游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可进一步拓展旅游空间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同时应注重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关键词旅游环境容量 自然保护区 青海湖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范围包括青海湖整个水域及鸟类繁殖、栖息的岛屿、滩涂和湖岸湿地,地跨二州三县,是青海省五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闻名海内外的旅游风景区。它以其巨大的水体与流域内的天然草场和林地共同构成了阻挡西部荒漠风沙向东蔓延的生态屏障,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在西部大开发和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旅游环境容量的发展进程
早在上世纪30年代,在美国牧场管理和野生动物管理的研究中已提出了容量概念。“环境容量”这个词最初就来自牧场管理,指的是一块土地单元能够承受的牲畜数量,最早提出“旅游环境容量”这一概念的是Mathieson和Wall,他们将旅游环境容量定义为:在自然环境没有出现不可接受的变化和游客体验质量没有出现不可接受的降低的情况下,使用一个景点的游客人数最大值。
国内在旅游环境容量(TECC)研究领域较有影响的包括赵红红、刘振礼、孙道玮、保继刚、楚义芳、崔凤军等,而楚义芳首先对其概念体系、量测及其实用研究方向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旅游环境容量又称旅游生态容量,是一个旅游点或旅游区环境不产生永久性破坏的前提下,其环境空间所能容纳的游客数量。游客对游览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动植物的破坏,故旅游环境容量即对动植物不产生永久性危害前提下的游客数量。而对一个拥有各项旅游设施的旅游区来讲,容量的确定不仅要考虑游览点的容量,还要考虑整个旅游区的环境承受力。旅游坏境容量是一个可变因素,不同的技术、管理条件下,容量不同,有力的管理可扩大其环境容量。近年来,国内各相关文献中,常见以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容量、旅游承载力等词语来表达“旅游环境容量”的意义,最具代表的是崔凤军用“旅游环境承载力”来解释旅游环境容量,认为是“在某一旅游地环境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及未来人有害变化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所能承受的旅游活动强度。”
目前,国内研究中应用比较多的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是:面积计算法和线路计算方法。如: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探讨、天池风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分析、九寨沟景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等等。
2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2.1自然地理概况
青海湖流域位于青海省东北部,距西宁市136 km,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湖面东西最长105 km,南北最宽63 km,湖周长365 km,湖面海拔3194 m,湖水最深达28 m,平均深度19 m,水域面积4283.3 km2,湖水容积719.4亿m3,是一个四面群山环绕的封闭式内陆盆地。年均气温在-3.0~3.0℃之间,昼夜温差较大;年日照时数为2430~3330 h,蒸发量1440 mm左右;年均降水量在300~400 mm,个别丰水年达到500 mm以上,5~9 月占全年雨量的90%左右,属内陆高原半干旱气候。流域内居住着以藏、汉、蒙古、回、土族为主的5个民族,约1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约为人口总数的70%。1994年,青海湖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199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湖,既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同时也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其自然风景独特,生态地位重要,更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2.2主要景点旅游资源特色
鸟岛、151 景点是青海湖旅游的两个重点景区。
2.2.1 鸟岛
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的共和、刚察及海晏三县交汇处,是亚洲地区重要的鸟禽繁殖场所,也是我国八大鸟类保护区之一。岛上因栖息着数以十万计的候鸟而得名,鸟岛高出湖面约10m,西边小岛叫海西山,又叫小西山,也叫蛋岛,海西山所形似驼峰,面积约0.11km2;东边的大岛叫海西皮,海西皮地势东高西低,状如跳板,面积比海西山大4倍多,约4.6km2。鸟岛距西宁市西部280km,以观鸟为主。它是青海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也是专家学者考察高原鸟类的一个重要去所。
2.2.2151景点
151景点地处青海湖南岸南邻109 国道,因距西宁市151km而得名,交通方便,在空间位置上,大致处在西宁市与鸟岛的中间基地,为欣赏青海湖全景的主要场所。
3 景区旅游环境容量量测与分析
3.1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内容
影响旅游环境容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且是可变化的,根据国内、外专家多年的研究成果主要包含以下四大要素,分别是:资源空间容量、生态环境承载容量、旅游经济发展容量(包括交通娱乐设施、供电设施、住宿设施等)和心理容量组成(包括游客心理容量和当地居民心理容量)如图1所示。
图1 旅游环境容量影响因子
3.2旅游资源空间容量
青海湖景点旅游分淡季、旺季共计6个月,淡季2个月,旺季4个月,游客多是乘车从西宁市区前往青海湖景区,一般在早晨10点以后到达,当天下午5点从景点返回,故景区开放时间为游客实际游览时间,计为7h。以下本文就景区内主要景点151景点和鸟岛分别进行计算和分析。
旅游空间容量计算方法包括线路容量法、面积容量法、水域容量法,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空间容量采用各景区面积容量法,它们的量测公式为:
Di=S总i/Si€譚/t
式中,Di为某景区一日总空间容量(人/d)、S总i为某景点面积(m2)、Si为某景点人均合理环境容量指标(m2/人)、T为景区每日开放时间、t为游人平均游览时间、i为景点的个数;
(1) 鸟岛景点:总面积约4.71km2,人均合理环境容量指标取2000m2,景点开放时间为7h,游人平均游览时间为4h,则鸟岛景点一日旅游资源空间容量为:
D1=S总1/S1€譚/t=4121人/d
(2) 151景点:总面积约为15km2,人均合理环境容量指标取2000m2,景点开放时间为7h,游人平均游览时间为4h,则151景点一日旅游资源空间容量为:
D2=S总2/S2€譚/t=13125人/d
则全区年旅游资源空间容量Dia=Di€譚a,其中Ta——景区全年开放的天数,为180天;
表1青海湖景区年旅游资源空间容量
青海湖景区年旅游资源空间容量为鸟岛和151景区年旅游资源空间容量之和,为3104280人/年。
3.3 生态环境承载容量
生态环境承载容量是一定时间内,在旅游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不致退化的前提下,旅游场所所能容纳的最大游客数量。其大小取决于旅游地自然生态环境净化与吸收污染物的能力,以及一定时间内每个游客所产生的污染物量。
根据保继刚、楚义芳等人的研究测定,旅游者每人每天产生的主要污染物量见表2;
表2旅游者平均每人每天产生的主要污染物、量
从景区目前的开发现状来看,青海湖并无大的噪音污染,影响景区生态环境的主要是大气、旅游垃圾、粪便等。由于受到高海拔、空气稀薄等自然条件的客观限制,使得空气质量的优劣成为制约景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着重从景区空气净化能力来反映生态环境承载容量。
绿色植物具有放出O2、吸收CO2和SO2等有害气体的作用,吸收粉尘等净化空气的作用,以及减弱噪音,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的功能。每人平均需拥有30-40m2的森林绿地,才能维持空气中和的正常比例,使空气保持清新。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容量(大气)可根据RS = Sf /Sk计算。式中:
Rs—为生态容量;
S—风景区实际游览面积(根据笔者的实际调查游客大多采用岸上观光的方式游览青海湖,因此景区实际游览面积将不考虑湖面面积);
Sk ——人均绿地面积,取值40m2 /人;
f—为风景区森林覆盖率,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平均为23% ;
则全区日旅游生态容量(大气) RS=57500人/d,全区年旅游生态容量(大气)R=RS€?€?0=10350000人/年。
3.4 旅游经济发展容量
某一旅游景区综合承载能力大小同时取决于旅游经济条件,即满足旅客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条件。经济承载量主要包括主副食供应、旅馆床位、水、电、煤气、热力、电话、交通车辆、停车场等诸方面的供给水平所能承载的游览者数量。根据国内旅游研究的已有成果,一般取宾馆床位、水资源供给、电力供给、交通运载4个要素。鉴于到青海湖景区的游客,大部分是跟旅行团且为一日游所以本文不考虑宾馆床位、电力供给等要素,主要采用游乐设施限制因子来计算旅游经济发展容量。以下就151景区、鸟岛景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容量分别进行计算:
以游乐设施为限制性因子的TEC(Environment Capacity of Tourism)由下给出:
TEC1= M €譔
TEC2 =(M €譔 €譕)/D
TEC3=TEC2€譊a
式中:M-某种游乐设施的数量、N-每一设施可供游览的人数、O-每日开放时间(h)、D-每游览一次所用时间(h)、Da-为全年开放的时间(d)、TEC1-为瞬时容量、TEC2-为日容量 (其中M、N、D的取值因游乐设施的不同而不同) 。
表3151景点游乐设施容量一览表
151景区日容量为2660人/d,年容量478800人/年。
对于鸟岛景区而言,目前开发的娱乐和旅游活动主要是观鸟。故该景区旅游经济发展容量可以用旅游空间资源容量的大小来反映,为74万1780人/年。因此,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经济发展容量为122万零580人/年。
3.5 旅游心理环境承载容量
3.5.1 游客心理容量
根据环境心理学原理,旅游者在从事活动时,对环绕在每个人身体周围的空间都有一定的要求,即个人空间个人空间受旅游活动的性质和场所、个人因素和人际因素方面影响,其中受活动性质影响最大旅游者对不同旅游活动环境的基本要求是不同的。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山水、草原为主的自然景观,其环境优美、民风民俗淳朴、自然风光迥然各异。青海湖以其神奇梦幻般的色彩,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旅游者追求的是原汁原味的自然景观,能够充分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亲身体验自然美景,不愿“赏人多过赏景”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旅游环境的心理容量是旅游者在某一地域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旅游质量的条件下,地域所能容纳的游客最大量。因此,旅游心理容量和旅游资源空间容量可视为同一个数值,为3104280人/年。
3.5.2 当地居民心理容量
目前,青海湖景区内的居民大多从事着与旅游相关的服务行业或者已经搬迁到景区外围地区,远离旅游者活动。所以,当地居民的心理承载容量不会成为限制性因素。
综上所述,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环境容量如表4所示:
表4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环境容量
4 分析与建议
通过以上逐项旅游环境容量的计算可以得出景区合理日容量为6781人/d,则合理年容量近123万人/年。根据张登山的预测,2010年景区游客人数将达到80万人次。由此推断,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环境年容量目前处于适载的状态,说明旅游资源空间环境完全允许旅游人数的大量增加;与此同时可以得出结论:限制其旅游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旅游经济发展容量。鉴于此,可以认为景区应当进一步拓展旅游空间、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扩大游览面积,增加游览项目、丰富游览内容、提高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去容纳更多的游客,但同时应做到开发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改变旅游资源开发率低,经济收入少的现状。
参考文献
[1]骆培聪.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探讨.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3(1):94-99.
[2]张骁鸣.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从理论框架到管理工具[J].资源科学,2004.26(4):78-88.
[3]张登山,刘秋锋等.青海湖生态旅游规划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18(3):79-83.
[4]保继刚,楚义芳,彭华.旅游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于航,董德明,于连生.旅游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8.46(3):274-277.
[6]苟任黎.青海湖主要旅游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青海环境,2003.13(1): 39-42.
[7]罗辉,韩春鲜,杨敏.天池风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分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8):98-102.
[8]胡炳清.旅游环境容量计算方法[J].环境科学研究,1995.8(3):20-24.
[9]胡忠行.天台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分析[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15(3):76-80.
[10]刘洋,吕一河,陈利顶等.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影响评价:进展与启示[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 (5) : 771-779.
关键词旅游环境容量 自然保护区 青海湖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范围包括青海湖整个水域及鸟类繁殖、栖息的岛屿、滩涂和湖岸湿地,地跨二州三县,是青海省五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闻名海内外的旅游风景区。它以其巨大的水体与流域内的天然草场和林地共同构成了阻挡西部荒漠风沙向东蔓延的生态屏障,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在西部大开发和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旅游环境容量的发展进程
早在上世纪30年代,在美国牧场管理和野生动物管理的研究中已提出了容量概念。“环境容量”这个词最初就来自牧场管理,指的是一块土地单元能够承受的牲畜数量,最早提出“旅游环境容量”这一概念的是Mathieson和Wall,他们将旅游环境容量定义为:在自然环境没有出现不可接受的变化和游客体验质量没有出现不可接受的降低的情况下,使用一个景点的游客人数最大值。
国内在旅游环境容量(TECC)研究领域较有影响的包括赵红红、刘振礼、孙道玮、保继刚、楚义芳、崔凤军等,而楚义芳首先对其概念体系、量测及其实用研究方向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旅游环境容量又称旅游生态容量,是一个旅游点或旅游区环境不产生永久性破坏的前提下,其环境空间所能容纳的游客数量。游客对游览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动植物的破坏,故旅游环境容量即对动植物不产生永久性危害前提下的游客数量。而对一个拥有各项旅游设施的旅游区来讲,容量的确定不仅要考虑游览点的容量,还要考虑整个旅游区的环境承受力。旅游坏境容量是一个可变因素,不同的技术、管理条件下,容量不同,有力的管理可扩大其环境容量。近年来,国内各相关文献中,常见以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容量、旅游承载力等词语来表达“旅游环境容量”的意义,最具代表的是崔凤军用“旅游环境承载力”来解释旅游环境容量,认为是“在某一旅游地环境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及未来人有害变化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所能承受的旅游活动强度。”
目前,国内研究中应用比较多的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是:面积计算法和线路计算方法。如: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探讨、天池风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分析、九寨沟景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等等。
2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2.1自然地理概况
青海湖流域位于青海省东北部,距西宁市136 km,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湖面东西最长105 km,南北最宽63 km,湖周长365 km,湖面海拔3194 m,湖水最深达28 m,平均深度19 m,水域面积4283.3 km2,湖水容积719.4亿m3,是一个四面群山环绕的封闭式内陆盆地。年均气温在-3.0~3.0℃之间,昼夜温差较大;年日照时数为2430~3330 h,蒸发量1440 mm左右;年均降水量在300~400 mm,个别丰水年达到500 mm以上,5~9 月占全年雨量的90%左右,属内陆高原半干旱气候。流域内居住着以藏、汉、蒙古、回、土族为主的5个民族,约1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约为人口总数的70%。1994年,青海湖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199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湖,既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同时也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其自然风景独特,生态地位重要,更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2.2主要景点旅游资源特色
鸟岛、151 景点是青海湖旅游的两个重点景区。
2.2.1 鸟岛
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的共和、刚察及海晏三县交汇处,是亚洲地区重要的鸟禽繁殖场所,也是我国八大鸟类保护区之一。岛上因栖息着数以十万计的候鸟而得名,鸟岛高出湖面约10m,西边小岛叫海西山,又叫小西山,也叫蛋岛,海西山所形似驼峰,面积约0.11km2;东边的大岛叫海西皮,海西皮地势东高西低,状如跳板,面积比海西山大4倍多,约4.6km2。鸟岛距西宁市西部280km,以观鸟为主。它是青海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也是专家学者考察高原鸟类的一个重要去所。
2.2.2151景点
151景点地处青海湖南岸南邻109 国道,因距西宁市151km而得名,交通方便,在空间位置上,大致处在西宁市与鸟岛的中间基地,为欣赏青海湖全景的主要场所。
3 景区旅游环境容量量测与分析
3.1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内容
影响旅游环境容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且是可变化的,根据国内、外专家多年的研究成果主要包含以下四大要素,分别是:资源空间容量、生态环境承载容量、旅游经济发展容量(包括交通娱乐设施、供电设施、住宿设施等)和心理容量组成(包括游客心理容量和当地居民心理容量)如图1所示。
图1 旅游环境容量影响因子
3.2旅游资源空间容量
青海湖景点旅游分淡季、旺季共计6个月,淡季2个月,旺季4个月,游客多是乘车从西宁市区前往青海湖景区,一般在早晨10点以后到达,当天下午5点从景点返回,故景区开放时间为游客实际游览时间,计为7h。以下本文就景区内主要景点151景点和鸟岛分别进行计算和分析。
旅游空间容量计算方法包括线路容量法、面积容量法、水域容量法,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空间容量采用各景区面积容量法,它们的量测公式为:
Di=S总i/Si€譚/t
式中,Di为某景区一日总空间容量(人/d)、S总i为某景点面积(m2)、Si为某景点人均合理环境容量指标(m2/人)、T为景区每日开放时间、t为游人平均游览时间、i为景点的个数;
(1) 鸟岛景点:总面积约4.71km2,人均合理环境容量指标取2000m2,景点开放时间为7h,游人平均游览时间为4h,则鸟岛景点一日旅游资源空间容量为:
D1=S总1/S1€譚/t=4121人/d
(2) 151景点:总面积约为15km2,人均合理环境容量指标取2000m2,景点开放时间为7h,游人平均游览时间为4h,则151景点一日旅游资源空间容量为:
D2=S总2/S2€譚/t=13125人/d
则全区年旅游资源空间容量Dia=Di€譚a,其中Ta——景区全年开放的天数,为180天;
表1青海湖景区年旅游资源空间容量
青海湖景区年旅游资源空间容量为鸟岛和151景区年旅游资源空间容量之和,为3104280人/年。
3.3 生态环境承载容量
生态环境承载容量是一定时间内,在旅游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不致退化的前提下,旅游场所所能容纳的最大游客数量。其大小取决于旅游地自然生态环境净化与吸收污染物的能力,以及一定时间内每个游客所产生的污染物量。
根据保继刚、楚义芳等人的研究测定,旅游者每人每天产生的主要污染物量见表2;
表2旅游者平均每人每天产生的主要污染物、量
从景区目前的开发现状来看,青海湖并无大的噪音污染,影响景区生态环境的主要是大气、旅游垃圾、粪便等。由于受到高海拔、空气稀薄等自然条件的客观限制,使得空气质量的优劣成为制约景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着重从景区空气净化能力来反映生态环境承载容量。
绿色植物具有放出O2、吸收CO2和SO2等有害气体的作用,吸收粉尘等净化空气的作用,以及减弱噪音,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的功能。每人平均需拥有30-40m2的森林绿地,才能维持空气中和的正常比例,使空气保持清新。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容量(大气)可根据RS = Sf /Sk计算。式中:
Rs—为生态容量;
S—风景区实际游览面积(根据笔者的实际调查游客大多采用岸上观光的方式游览青海湖,因此景区实际游览面积将不考虑湖面面积);
Sk ——人均绿地面积,取值40m2 /人;
f—为风景区森林覆盖率,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平均为23% ;
则全区日旅游生态容量(大气) RS=57500人/d,全区年旅游生态容量(大气)R=RS€?€?0=10350000人/年。
3.4 旅游经济发展容量
某一旅游景区综合承载能力大小同时取决于旅游经济条件,即满足旅客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条件。经济承载量主要包括主副食供应、旅馆床位、水、电、煤气、热力、电话、交通车辆、停车场等诸方面的供给水平所能承载的游览者数量。根据国内旅游研究的已有成果,一般取宾馆床位、水资源供给、电力供给、交通运载4个要素。鉴于到青海湖景区的游客,大部分是跟旅行团且为一日游所以本文不考虑宾馆床位、电力供给等要素,主要采用游乐设施限制因子来计算旅游经济发展容量。以下就151景区、鸟岛景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容量分别进行计算:
以游乐设施为限制性因子的TEC(Environment Capacity of Tourism)由下给出:
TEC1= M €譔
TEC2 =(M €譔 €譕)/D
TEC3=TEC2€譊a
式中:M-某种游乐设施的数量、N-每一设施可供游览的人数、O-每日开放时间(h)、D-每游览一次所用时间(h)、Da-为全年开放的时间(d)、TEC1-为瞬时容量、TEC2-为日容量 (其中M、N、D的取值因游乐设施的不同而不同) 。
表3151景点游乐设施容量一览表
151景区日容量为2660人/d,年容量478800人/年。
对于鸟岛景区而言,目前开发的娱乐和旅游活动主要是观鸟。故该景区旅游经济发展容量可以用旅游空间资源容量的大小来反映,为74万1780人/年。因此,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经济发展容量为122万零580人/年。
3.5 旅游心理环境承载容量
3.5.1 游客心理容量
根据环境心理学原理,旅游者在从事活动时,对环绕在每个人身体周围的空间都有一定的要求,即个人空间个人空间受旅游活动的性质和场所、个人因素和人际因素方面影响,其中受活动性质影响最大旅游者对不同旅游活动环境的基本要求是不同的。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山水、草原为主的自然景观,其环境优美、民风民俗淳朴、自然风光迥然各异。青海湖以其神奇梦幻般的色彩,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旅游者追求的是原汁原味的自然景观,能够充分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亲身体验自然美景,不愿“赏人多过赏景”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旅游环境的心理容量是旅游者在某一地域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旅游质量的条件下,地域所能容纳的游客最大量。因此,旅游心理容量和旅游资源空间容量可视为同一个数值,为3104280人/年。
3.5.2 当地居民心理容量
目前,青海湖景区内的居民大多从事着与旅游相关的服务行业或者已经搬迁到景区外围地区,远离旅游者活动。所以,当地居民的心理承载容量不会成为限制性因素。
综上所述,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环境容量如表4所示:
表4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环境容量
4 分析与建议
通过以上逐项旅游环境容量的计算可以得出景区合理日容量为6781人/d,则合理年容量近123万人/年。根据张登山的预测,2010年景区游客人数将达到80万人次。由此推断,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环境年容量目前处于适载的状态,说明旅游资源空间环境完全允许旅游人数的大量增加;与此同时可以得出结论:限制其旅游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旅游经济发展容量。鉴于此,可以认为景区应当进一步拓展旅游空间、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扩大游览面积,增加游览项目、丰富游览内容、提高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去容纳更多的游客,但同时应做到开发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改变旅游资源开发率低,经济收入少的现状。
参考文献
[1]骆培聪.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探讨.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3(1):94-99.
[2]张骁鸣.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从理论框架到管理工具[J].资源科学,2004.26(4):78-88.
[3]张登山,刘秋锋等.青海湖生态旅游规划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18(3):79-83.
[4]保继刚,楚义芳,彭华.旅游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于航,董德明,于连生.旅游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8.46(3):274-277.
[6]苟任黎.青海湖主要旅游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青海环境,2003.13(1): 39-42.
[7]罗辉,韩春鲜,杨敏.天池风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分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8):98-102.
[8]胡炳清.旅游环境容量计算方法[J].环境科学研究,1995.8(3):20-24.
[9]胡忠行.天台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分析[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15(3):76-80.
[10]刘洋,吕一河,陈利顶等.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影响评价:进展与启示[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 (5) : 771-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