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深度思考的习惯,是教学的核心任务。而化学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化学教学可以从科学整合实验、合理完善实验、运用思考实验、拓展开发实验等方面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思维,使学生在研究方面能深度思考,从而使学生学会融合创新。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 30-0094-02
化学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核心的,实验是化学理论研究和化学教学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使他们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那么如何用化学教学激发学生的深度教学呢?本文将结合沪教版化学金属的性质阐述化学实验教学对于激发深度学习的重要性。
一、综合实验,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欲望
在化学课堂上,展示化学理论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进行化学实验展示。化学实验在大部分时间单纯只是通过物质的不同性质进行实验的简单操作。学生只能通过直觀看到的表象得到书本上的结论。长此以往,学生就只会单纯将实验作为一种理论的展示,而不会去深度思考实验是否有创新性等.这也束缚了学生综合动手能力的发展。那么,应该如何科学地整合实验,使学生能在实验中发挥自我的创造性呢?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尝试将数字化仪器和实物演示相结合,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学生在学习“金属在氧气中的反应”时,会学到“铜在空气中进行燃烧”,这是铜与氧气进行反应的理论实现。但如果教师将这一理论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相结合,将实验变为定量实验,即可展现深度学习的用处。学生在知道金属会与氧气发生反应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压力传感器进行定量研究。这样通过减少气体的量就可以判断出是在和氧气进行反应。使用压力传感器之后,学生不仅能得知铜与氧气会进行灼烧反应,还能通过实验的数据测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学生在氧气含量这一概念上也有了创新型的计算方法。
在化学实验中,利用一些数字化设备都可以对一些肉眼不可观的数据进行数据采集。学生只需通过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适当将有关联的数据进行绘图处理,最后再进行一些数据对比分析,就可以将实验变为定量实验,这样与数字化结合的实验方式就更便于学生理解科学理念。
二、合理改善实验,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
合理的实验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动手欲和求知欲,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可以提高自我的学习思考能力,从而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上课时应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实验的改进和优化,比如对实验方法的优化、对实验器材的完善等。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就有了参与感,也能从更多的方面对化学知识进行思考。比如,教师在教学金属与酸的反应这一课时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课时安排在实验室,让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将铜、铁、镁、锌与稀盐酸或者稀硫酸进行接触反应,观察结果。但是这样的实验存在的不足就是滴管的使用较为麻烦,学生容易将酸滴在外面,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且通过对比四个实验不同的激烈程度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学生也不能很好地控制变量,导致实验结果可能会有一些偏差,因此,学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改造设计改善实验。学生可以利用废弃的塑料瓶改造出一套可以同时进行多种金属和酸进行反应的装置,将塑料瓶的底部剪下,利用塑料瓶底部的小凹槽进行实验,利用塑料瓶的头部部分制作一个加液漏斗,将之倒立放于塑料瓶的底部。这样就可以同时对不同的凹槽进行加液,更好地控制了变量。这样的装置简单易做,而且可以重复使用,学生对于实验结果的观察也更加清晰,还能接受实验的时间。
这样一种方式是对实验的合理优化,学生既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也使学生意识到许多实验都是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进行操作的,加强了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适当引导学生,在化学实验设计的安全性、可靠性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实验的设计、分析和总结也应该让学生独立完成,提高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
三、探索思考实验,促使学生应用理论发展学习
目前教学中较常见的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即在已有的基础理论以及实验方法上验证理论是否正常,通常只需要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即可得出结果,这样的实验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度思考。而探究性实验则重视学生的自我思考。研究型实验要求学生围绕研究的主题来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再而进行实验,实验之后还要进行反思评价。在这样的一个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才能尽可能拓展自己的思维,对理论进行深度的发展学习。
例如,在探究“金属镁与稀盐酸发生反应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时,一般教材上会直接给出结论是氢气,然后再让学生通过“氢气是可燃的”去进行验证,这样的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对于学生的深度思考来说没有太大价值。那如何将之改为一个探究性实验呢?首先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假设猜想,由于质量是守恒的,化学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是不变的,所以在猜想是什么气体时学生可以猜想为氧气、氯气和氢气。通过之前学习气体时对于氢气的定义,氢气是一种有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所以通过颜色和味道可以先将之排除,而氧气和氢气的判断,则需要学生通过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时,我们将镁放入试管中,然后滴入稀盐酸,再在试管口放一根点燃的小木条,在气体与木条接触后,木条会发出声响,则可以判断该气体为氢气,反之就是氧气。但是该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学生在进行完实验后,应思考如何减少实验的安全隐患。比如学生在学习气体时得知,空气的密度是要大于氢气的,那么就可以利用氢气来吹肥皂泡,而点燃装置也采用相对而言更安全的电子打火枪。实验可以通过连接输液导管将产生的氢气排放到装有肥皂水的器具中。然后用电子打火枪将肥皂泡引燃,这样也能产生类似“啪啪”的声音,减少了安全隐患。这对于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化学理论,从而对化学理论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拓展探究实验,帮助学生深度研究化学理论内核
教师应要在课堂中穿插一些有趣的学习环境以及学习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化学这一门学科的乐趣。同时教学时候所做的化学实验也可以和生活中的事物相结合,提高化学理论知识的实用性,这样更能使学生愿意去做深度研究。例如,在学习“金属的腐蚀和保护”时,教师应将教学内容衍生到课外,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比如学生可以在家里寻找一些腐蚀的金属进行为期一周的观察,通过拍照、拍视频等方式记录金属腐蚀的变化情况,同时学生也可以在校园内寻找一些腐蚀的金属,如篮球筐、铁栏杆等,通过观察周围环境等了解金属腐蚀的原因。这样的学习虽然时间周期较长,但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去发现一些化学与生活的结合处,并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将内容记录下来,从而提炼成化学知识。这种学习方式更加生动,更能体现出化学与生活的紧密性,也更能激发学生去深度研究化学理论的兴趣。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教学应是一门充满乐趣的学科,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中进行思考,进行深度学习。这也意味着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化学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核心的,实验是化学理论研究和化学教学的重要途径。在进行实验这一化学核心课程内容时,要更多地将主导性给予到学生本身,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思考,自己动手,自己优化改善,自己去总结得与失,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使学生学会融合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德前,魏海.借助长柄U型玻璃管改进氢气性质实验[J].化学教学,2019(09).
(责编吴娟)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 30-0094-02
化学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核心的,实验是化学理论研究和化学教学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使他们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那么如何用化学教学激发学生的深度教学呢?本文将结合沪教版化学金属的性质阐述化学实验教学对于激发深度学习的重要性。
一、综合实验,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欲望
在化学课堂上,展示化学理论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进行化学实验展示。化学实验在大部分时间单纯只是通过物质的不同性质进行实验的简单操作。学生只能通过直觀看到的表象得到书本上的结论。长此以往,学生就只会单纯将实验作为一种理论的展示,而不会去深度思考实验是否有创新性等.这也束缚了学生综合动手能力的发展。那么,应该如何科学地整合实验,使学生能在实验中发挥自我的创造性呢?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尝试将数字化仪器和实物演示相结合,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学生在学习“金属在氧气中的反应”时,会学到“铜在空气中进行燃烧”,这是铜与氧气进行反应的理论实现。但如果教师将这一理论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相结合,将实验变为定量实验,即可展现深度学习的用处。学生在知道金属会与氧气发生反应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压力传感器进行定量研究。这样通过减少气体的量就可以判断出是在和氧气进行反应。使用压力传感器之后,学生不仅能得知铜与氧气会进行灼烧反应,还能通过实验的数据测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学生在氧气含量这一概念上也有了创新型的计算方法。
在化学实验中,利用一些数字化设备都可以对一些肉眼不可观的数据进行数据采集。学生只需通过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适当将有关联的数据进行绘图处理,最后再进行一些数据对比分析,就可以将实验变为定量实验,这样与数字化结合的实验方式就更便于学生理解科学理念。
二、合理改善实验,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
合理的实验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动手欲和求知欲,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可以提高自我的学习思考能力,从而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上课时应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实验的改进和优化,比如对实验方法的优化、对实验器材的完善等。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就有了参与感,也能从更多的方面对化学知识进行思考。比如,教师在教学金属与酸的反应这一课时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课时安排在实验室,让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将铜、铁、镁、锌与稀盐酸或者稀硫酸进行接触反应,观察结果。但是这样的实验存在的不足就是滴管的使用较为麻烦,学生容易将酸滴在外面,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且通过对比四个实验不同的激烈程度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学生也不能很好地控制变量,导致实验结果可能会有一些偏差,因此,学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改造设计改善实验。学生可以利用废弃的塑料瓶改造出一套可以同时进行多种金属和酸进行反应的装置,将塑料瓶的底部剪下,利用塑料瓶底部的小凹槽进行实验,利用塑料瓶的头部部分制作一个加液漏斗,将之倒立放于塑料瓶的底部。这样就可以同时对不同的凹槽进行加液,更好地控制了变量。这样的装置简单易做,而且可以重复使用,学生对于实验结果的观察也更加清晰,还能接受实验的时间。
这样一种方式是对实验的合理优化,学生既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也使学生意识到许多实验都是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进行操作的,加强了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适当引导学生,在化学实验设计的安全性、可靠性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实验的设计、分析和总结也应该让学生独立完成,提高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
三、探索思考实验,促使学生应用理论发展学习
目前教学中较常见的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即在已有的基础理论以及实验方法上验证理论是否正常,通常只需要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即可得出结果,这样的实验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度思考。而探究性实验则重视学生的自我思考。研究型实验要求学生围绕研究的主题来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再而进行实验,实验之后还要进行反思评价。在这样的一个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才能尽可能拓展自己的思维,对理论进行深度的发展学习。
例如,在探究“金属镁与稀盐酸发生反应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时,一般教材上会直接给出结论是氢气,然后再让学生通过“氢气是可燃的”去进行验证,这样的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对于学生的深度思考来说没有太大价值。那如何将之改为一个探究性实验呢?首先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假设猜想,由于质量是守恒的,化学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是不变的,所以在猜想是什么气体时学生可以猜想为氧气、氯气和氢气。通过之前学习气体时对于氢气的定义,氢气是一种有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所以通过颜色和味道可以先将之排除,而氧气和氢气的判断,则需要学生通过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时,我们将镁放入试管中,然后滴入稀盐酸,再在试管口放一根点燃的小木条,在气体与木条接触后,木条会发出声响,则可以判断该气体为氢气,反之就是氧气。但是该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学生在进行完实验后,应思考如何减少实验的安全隐患。比如学生在学习气体时得知,空气的密度是要大于氢气的,那么就可以利用氢气来吹肥皂泡,而点燃装置也采用相对而言更安全的电子打火枪。实验可以通过连接输液导管将产生的氢气排放到装有肥皂水的器具中。然后用电子打火枪将肥皂泡引燃,这样也能产生类似“啪啪”的声音,减少了安全隐患。这对于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化学理论,从而对化学理论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拓展探究实验,帮助学生深度研究化学理论内核
教师应要在课堂中穿插一些有趣的学习环境以及学习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化学这一门学科的乐趣。同时教学时候所做的化学实验也可以和生活中的事物相结合,提高化学理论知识的实用性,这样更能使学生愿意去做深度研究。例如,在学习“金属的腐蚀和保护”时,教师应将教学内容衍生到课外,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比如学生可以在家里寻找一些腐蚀的金属进行为期一周的观察,通过拍照、拍视频等方式记录金属腐蚀的变化情况,同时学生也可以在校园内寻找一些腐蚀的金属,如篮球筐、铁栏杆等,通过观察周围环境等了解金属腐蚀的原因。这样的学习虽然时间周期较长,但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去发现一些化学与生活的结合处,并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将内容记录下来,从而提炼成化学知识。这种学习方式更加生动,更能体现出化学与生活的紧密性,也更能激发学生去深度研究化学理论的兴趣。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教学应是一门充满乐趣的学科,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中进行思考,进行深度学习。这也意味着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化学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核心的,实验是化学理论研究和化学教学的重要途径。在进行实验这一化学核心课程内容时,要更多地将主导性给予到学生本身,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思考,自己动手,自己优化改善,自己去总结得与失,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使学生学会融合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德前,魏海.借助长柄U型玻璃管改进氢气性质实验[J].化学教学,2019(09).
(责编吴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