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症状:
约半数以上息肉并无临床症状,常因普查或尸检而发现,或者当发生并发症时才被发现,归纳其症状如下:
1.肠道刺激症状
腹泻或排便次数增多,严重者可出现水电解质失衡,如有感染可见黏液血便。
2.便血
可为不同程度便血,如:直肠下段息肉出血可见大便附血迹、高位息肉出血常为大便内混有血液或血块、出血量多者可直接便鲜血或血块,亦有大便后滴血等。
3.肠套叠或伴肠梗阻
系息肉本身所致,甚至可见息肉脱出肛门口,常在儿童见到,可自己脱落或回缩。
4.体征
腹部检查可触及包块伴压痛,大多属套叠肠袢,肠鸣音亢进等,亦可能无明显腹部体征。黑斑息肉病者可见口腔黏膜、口唇、口周、肛周及双手指掌足底有斑点色素沉着。
治疗:
由于息肉的性质难从肉眼判断,故一般发现后应手术摘除或切取作病理学诊断,由于所在部位息肉或腺瘤大小、个数、有蒂或无蒂及息肉性质不同而选择不同治疗方案。
1.手术方法
(1)圈套凝切法:先吸净周围附着息肉的黏液和粪水,抽出并注入空气以置换肠道内可能含有的氢气、甲烷等,以防电灼时发生爆炸,近息肉张开圈套丝,避免套圈过于贴近肠壁,损伤肠壁致死穿孔,套入后抽紧套丝,根据蒂的粗细选择不同的电流功率,切割勿过快,切割慢止血完善。
(2)活检钳凝切法:对0.5cm的广基病灶,用活检钳全部咬住,上提使基底呈幕状的狭细假蒂,随后通电流凝固数秒钟,局部呈灰白色即可将活检钳咬紧拉下组织送病理检查。
(3)电凝器灼除法:多为0.5cm以下病灶,多属良性,对钳切不能切除者,可以电凝止血器接触后以凝固电流烧灼切除。但勿过深以免穿孔或迟发性穿孔,后者可发生于术后2~7天。
(4)手术治疗:息肉及息肉病的手术治疗一般包括:局部切除、肠壁切除、肠段切除、次全结肠或全结肠直肠切除。视息肉的多少、有无蒂及所在的部位而定:①有蒂单个作内腔镜下圈套、电灼(凝)或结扎摘除。对体积较大者,不易行圈套切除或切开摘除,亦可选择肠壁、肠段切除。②无蒂或广蒂者,位于腹腔反折以下者作局部切除,反折以上者切开肠壁包括基底部肠壁一并切除或肠段切除。③腺瘤病,包括家族性、非家族性,Gardner与Turcot病均有众多的肠瘤,易癌变且发生年龄早,如家族性腺瘤病一般50岁以前均全部癌变,故主张诊断为此病者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造瘘,但给较年轻患者带来终身的生活不便,故有人主张作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后要严密随访。直肠部分切除外加残留直腸的黏膜剥离,保留下段直肠肌管,回肠与直肠下段直接吻合。总之保留肛门功能,虽给手术增加一些难度,但能避免终生性回肠造瘘是可以的,也易于被患者所接受。
2.手术选择
(1)内镜下切除有蒂息肉及无蒂息肉:有蒂息肉于结肠镜检时一并圈套摘除,无蒂息肉小的可电灼摘除,大的可黏膜下注生理盐水。圈套电灼摘除后常见并发症为术后出血。
(2)手术切除:>2cm的绒毛状广基腺瘤不宜经结肠镜分块切除,宜采用手术切除。位于腹膜反折以上不能经内镜切下者,应直接按结直肠癌手术处理,因此类患者有1/3以上伴浸润性癌变;能经内镜切除者,切除后须仔细进行病理检查,发现浸润癌时宜再行根治术。位于腹膜反折以下者可经肛或经骶行局部切除。
(3)腺瘤癌变的处理原则:①癌变局限于黏膜层的原位癌:采用局部切除即可,但需病理证实。②恶性息肉:为腺瘤伴癌浸润,侵入黏膜及黏膜下,结肠镜下切除易残留及淋巴结转移,因此主张证实为恶性者应再手术。小的扁平者可先行息肉切除,在内镜检查时如疑为恶性,需手术切除。恶性瘤摘除后3~6个月随访,有复发则再手术切除肠段。③浸润癌:癌变穿透黏膜下层时,处理意见不一。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癌转移及复发的危险度。
约半数以上息肉并无临床症状,常因普查或尸检而发现,或者当发生并发症时才被发现,归纳其症状如下:
1.肠道刺激症状
腹泻或排便次数增多,严重者可出现水电解质失衡,如有感染可见黏液血便。
2.便血
可为不同程度便血,如:直肠下段息肉出血可见大便附血迹、高位息肉出血常为大便内混有血液或血块、出血量多者可直接便鲜血或血块,亦有大便后滴血等。
3.肠套叠或伴肠梗阻
系息肉本身所致,甚至可见息肉脱出肛门口,常在儿童见到,可自己脱落或回缩。
4.体征
腹部检查可触及包块伴压痛,大多属套叠肠袢,肠鸣音亢进等,亦可能无明显腹部体征。黑斑息肉病者可见口腔黏膜、口唇、口周、肛周及双手指掌足底有斑点色素沉着。
治疗:
由于息肉的性质难从肉眼判断,故一般发现后应手术摘除或切取作病理学诊断,由于所在部位息肉或腺瘤大小、个数、有蒂或无蒂及息肉性质不同而选择不同治疗方案。
1.手术方法
(1)圈套凝切法:先吸净周围附着息肉的黏液和粪水,抽出并注入空气以置换肠道内可能含有的氢气、甲烷等,以防电灼时发生爆炸,近息肉张开圈套丝,避免套圈过于贴近肠壁,损伤肠壁致死穿孔,套入后抽紧套丝,根据蒂的粗细选择不同的电流功率,切割勿过快,切割慢止血完善。
(2)活检钳凝切法:对0.5cm的广基病灶,用活检钳全部咬住,上提使基底呈幕状的狭细假蒂,随后通电流凝固数秒钟,局部呈灰白色即可将活检钳咬紧拉下组织送病理检查。
(3)电凝器灼除法:多为0.5cm以下病灶,多属良性,对钳切不能切除者,可以电凝止血器接触后以凝固电流烧灼切除。但勿过深以免穿孔或迟发性穿孔,后者可发生于术后2~7天。
(4)手术治疗:息肉及息肉病的手术治疗一般包括:局部切除、肠壁切除、肠段切除、次全结肠或全结肠直肠切除。视息肉的多少、有无蒂及所在的部位而定:①有蒂单个作内腔镜下圈套、电灼(凝)或结扎摘除。对体积较大者,不易行圈套切除或切开摘除,亦可选择肠壁、肠段切除。②无蒂或广蒂者,位于腹腔反折以下者作局部切除,反折以上者切开肠壁包括基底部肠壁一并切除或肠段切除。③腺瘤病,包括家族性、非家族性,Gardner与Turcot病均有众多的肠瘤,易癌变且发生年龄早,如家族性腺瘤病一般50岁以前均全部癌变,故主张诊断为此病者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造瘘,但给较年轻患者带来终身的生活不便,故有人主张作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后要严密随访。直肠部分切除外加残留直腸的黏膜剥离,保留下段直肠肌管,回肠与直肠下段直接吻合。总之保留肛门功能,虽给手术增加一些难度,但能避免终生性回肠造瘘是可以的,也易于被患者所接受。
2.手术选择
(1)内镜下切除有蒂息肉及无蒂息肉:有蒂息肉于结肠镜检时一并圈套摘除,无蒂息肉小的可电灼摘除,大的可黏膜下注生理盐水。圈套电灼摘除后常见并发症为术后出血。
(2)手术切除:>2cm的绒毛状广基腺瘤不宜经结肠镜分块切除,宜采用手术切除。位于腹膜反折以上不能经内镜切下者,应直接按结直肠癌手术处理,因此类患者有1/3以上伴浸润性癌变;能经内镜切除者,切除后须仔细进行病理检查,发现浸润癌时宜再行根治术。位于腹膜反折以下者可经肛或经骶行局部切除。
(3)腺瘤癌变的处理原则:①癌变局限于黏膜层的原位癌:采用局部切除即可,但需病理证实。②恶性息肉:为腺瘤伴癌浸润,侵入黏膜及黏膜下,结肠镜下切除易残留及淋巴结转移,因此主张证实为恶性者应再手术。小的扁平者可先行息肉切除,在内镜检查时如疑为恶性,需手术切除。恶性瘤摘除后3~6个月随访,有复发则再手术切除肠段。③浸润癌:癌变穿透黏膜下层时,处理意见不一。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癌转移及复发的危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