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根据广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功能和运行管理主体,将其划分为四种类型和四种运行管理机制,针对软实力建设存在短板、服务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改进策略:以服务学生发展为中心,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以结果为导向,建立实训基地产出效益关键绩效指标评价体系;以持续改进理念,完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良性循环发展机制。
【关键词】广西职业教育 实训基地 建设现状 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C-0026-03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广西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相继出台。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成为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新使命。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履行新使命的重要载体。
从2014年开始,广西大力开展现代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先后投入30亿元资金,建设515个(中职379个、高职136个)具有区域引领效应的示范特色专业和实训基地。多年来,依托现代化的实训基地,职业院校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但也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本文对广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及运行管理机制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改进的策略。
一、广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类型
实训教学和生产实践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两个主要功能,按照实训基地发挥这两个功能的比重,广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大致可以分为教学型实训基地、生产型实训基地、教学生产型实训基地、生产教学型实训基地四种类型。
(一)教学型实训基地。教学型实训基地主要指建设在职业院校内,专门用于实训教学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不产生经济价值和生产成果的实训基地。此类实训基地在广西职业教育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多数是职业院校基于实训教学需要在校内自行建设,学校对该实训基地具有完全的支配权和所有权。教学型实训基地能较好地贴合职业院校的教学实际和办学特色,充分挖掘其实训教学的核心功能,服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但也存在着与产业发展需求相脱节、资源投入负担较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缺陷。
(二)生产型实训基地。生产型实训基地是指以生产营利为主要目的,忽视其实训教学和人才培养属性的生产基地,通常由校企共同分摊土地、资金、人力等要素,由教师、学生、企业员工独立运作。其显著特性是在运作过程中淡化教学过程,能够生产产品和收获效益,而生产产品的质量和收获效益的高低则成为判断学生实践效果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此类实训基地能够将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并且实现从消耗投入向效益产出转变,但是由于其以生产营利为主要目的,不利于对教学效果进行系统性评价。
(三)教学生产型实训基地。教学生产型实训基地主要由学校、企业多元主体共同建设和运行管理,是指以教学为主、生产为辅、具有产教融合特征的实训基地。此类实训基地主要用于实训教学,同时兼具实际生产功能,能够发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双重职能。教学生产型实训基地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产教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训基地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是未来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发展趋势,但同时也对参与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师生员工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四)生产教学型实训基地。生产教学型实训基地通常是以产教融合型企业投入建设为主,以生产为主、教学为辅的实训基地。它一般围绕经营、生产、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实际需求进行建设,并同时能够满足职业院校学生的生产实践和顶岗实习需求。生产教学型实训基地能够为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提供有效的载体,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的一种典型模式。
采用比较分析法对以上四类实训基地的类型特点进行分析详见表1。随着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实施,教学生产型实训基地将成为未来职业教育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主流趋势,而生产教学型实训基地将成为有效支撑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典型模式。
二、广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运行管理的机制
科学、合理、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充分发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应用技术研发与服务功能,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各职业院校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实际情况,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从运行管理主体的视角来看,广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大致可以分为独立经营型、宽松协作型、紧密合作型、开放共享型四种类型。
(一)学校自主经营的独立经营型运行管理机制。独立经营型是指职业院校在校内自行建设并独立经营的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在该运行机制下,学校依靠自身力量对实训基地进行管理,并维持其正常运行,自负盈亏,自主性较强。实训基地不仅为职业院校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匹配的场所,同时成为学校发挥人才、技术优势,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创造价值的重要载体。例如,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专业人才培养与广西农业发展需要,建成果蔬加工、发酵工程等15个农业基本技能实训基地,不仅满足学校实训教学需求,还为师生开展农业应用技术研发与创新搭建了平台,同时能面向行业企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及职业资格鉴定等服务。
(二)学校、行业、企业多元参与的宽松协作型运行管理机制。宽松协作型是指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基于利益需求而相互协作,但无具体制度文本和组织结构约束的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该机制在多数情况下是以学校为主,行业、企业为辅,学校根据专业特点及自身条件,选择适合的协作企业参与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例如,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物流实训基地,由学校提供场地、资金及人力支持,京东物流提供设备和技术,双方签订相关协议,在校内成立京东派物流配送中心,为学生提供實训教学和跟岗实习的机会。这种合作往往较为松散,双方仅需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一般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专门的组织机构以及固定的教学内容形式。 (三)校企双主体的紧密合作型运行管理机制。紧密合作型是指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成立组织机构、共同制定管理制度、共同履行主体责任的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该机制下校企双主体统一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分工明确、责任明晰、配合默契,共同实施协同育人和生产经营活动。例如,广西交通运输学校与海尔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建海尔大学培训中心、海尔技术服务中心、海尔备件物流中心,打造生产性实训基地。一方面,海尔公司的真实业务为学校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学案例;另一方面,学校为海尔公司提供培训和技术服务,有效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
(四)多方共建共管的开放共享型运行管理机制。开放共享型是指实训基地运行管理主体在保证满足自身教学培训和生产经营的前提下,面向社会、行业、企业和其他院校全方位开放,实现多方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该机制下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管理重点突出其“共享”属性,通过优质资源共享,扩大受益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提升服务发展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例如,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交通教学工场面向广西大学、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49所院校和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84家企业开放共享,年均受益人数达13217人次。同时,学院编制6类校园教学工场建设规范,面向社会发布,探索形成“双导三共多元评价”的共享型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如图1所示。
三、广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及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综合以上分析,广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及其运行管理机制建设水平从与自身比较的纵向视角看,取得了全方位大踏步的提升;但从与发达省份比较的横向视角看,仍然存在着软实力建设存在短板、服务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
(一)软实力建设存在短板。广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重心过度集中在硬件建设层面,“双师型”教师队伍、虚拟仿真教学资源,以及健康、高效、可持续的运行管理机制等软实力建设存在短板。一是广西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生师比不足、“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的问题,一方面对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技能大师引进力度不足;另一方面对现有师资的内部挖潜不够重视,师资队伍水平滞后于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二是广西职业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深度不够,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仿真教学实训平台和资源严重不足。三是广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出现实训基地设备闲置、利用率偏低、维修率和折损率偏高等现象。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存在短板,导致其在服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应用技术研发、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效益大打折扣。
(二)服务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示范特色实训基地不仅体现在现代化的实训基地建设本身,更重要的是建成后如何发挥其引领、示范、辐射效益。广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发展还处于过度重视投入和建设的阶段,对于充分发挥其优势和功能、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产业发展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基于结果导向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服务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缺失,使得职业院校对建成后的产出效益不够重视,实训基地促进职业教育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和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偏低。
(三)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广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及运行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资源投入轻效益产出、重日常使用轻保养维护、重独立使用管理轻开放共享等问题。从职业教育内部看,往往仅强调实训基地的实训教学属性,对其生产实践属性挖掘不够,加上开放共享性不足,实训基地从建设到运行需要单一主体持续性地投入大量资源,而几乎没有经济效益产出。如果降低投入,压缩实训基地运行成本,又势必会影响其日常管理、维护和保养,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实训基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四、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及运行管理机制的改进策略
针对广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及运行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加强内涵建设、建立产出效益考核评价体系、健全良性循环发展机制的改进思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持续改进提升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及运行管理质量保障体系。
(一)以服务学生发展为中心,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内涵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应以服务学生发展为中心持续加强内涵建设,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实训教学环境。首先,加强文化和制度建设。通过传承优良传统、引入企业文化、树立质量意识、培养职业素养,并配套建立制度体系,以文化为引领,以制度为保障,持续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其次,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建立校企人才双向交流协作机制,实现校企人才互聘、兼职、挂职、共享的常态化,校企共同打造“高水平、双师型、结构化”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再次,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实训基地”的升级改造。建设虚拟化仿真实训教学平台和资源,实施混合式教学,开展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的实训教学模式探索。
(二)以结果为导向,建立实训基地产出效益关键绩效指标评价体系。结果导向(简称OBE)是由威廉·斯帕蒂(Willam G.Spady)提出的教育理念,后续逐渐成为ISO质量管理体系、绩效管理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之一,即强调经营、管理和工作的结果。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及运行管理应根据其功能定位,遴选人才培养质量、产教融合程度、应用技术研发与服务成果、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数量、社会服务水平等关键绩效指标(KPI),并根据不同类型实训基地的特点和不同学校的办学特色对每个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实训基地产出效益评价体系,搭建基于信息技术的实训基地产出效益预警模型。通过评价体系客观反映实训基地产出效益,对效益不达标者及时发出预警,督促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主体重视产出效益,引导实训基地实现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实训基地的服务发展水平。
(三)以持续改进理念,完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良性循环发展机制。持续改进提升是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核心理念,其同样适用于实训基地的建设发展。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由规模向质量转变,未来实训基地也将向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转型。一方面,成立多元主体的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委员会,建立“政、校、行、企”四方沟通协调联动机制,实现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形成内外因素相互驱动的良性循环机制。另一方面,结合诊改工作,建立针对实训基地关键指标的监测诊改点,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动态监控指标变化,建立针对实训基地运行管理的“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和常态化的诊断与改进工作管控机制,保障实训基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确保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提升。
【参考文献】
[1]唐丽萍,向才毅,周炳珏.三维多元“262效、能课堂”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6).
[2]申浩,纪勇.高职实训基地管理模式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3]陈清.职业教育校企共建共享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3).
[4]陈正振,吴雨.高职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过程管理探索——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7(47).
[5]贺津津.建设教育强省背景下江西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体系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8.
【基金项目】2016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大招标课题“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运行及制度建设研究”(GXZJ2016ZD10)
【作者简介】韦 端,女,壮族,广西柳州人,硕士,广西交通職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陈正振,通讯作者,男,汉族,广西柳州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
(责编 王 一)
【关键词】广西职业教育 实训基地 建设现状 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C-0026-03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广西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相继出台。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成为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新使命。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履行新使命的重要载体。
从2014年开始,广西大力开展现代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先后投入30亿元资金,建设515个(中职379个、高职136个)具有区域引领效应的示范特色专业和实训基地。多年来,依托现代化的实训基地,职业院校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但也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本文对广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及运行管理机制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改进的策略。
一、广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类型
实训教学和生产实践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两个主要功能,按照实训基地发挥这两个功能的比重,广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大致可以分为教学型实训基地、生产型实训基地、教学生产型实训基地、生产教学型实训基地四种类型。
(一)教学型实训基地。教学型实训基地主要指建设在职业院校内,专门用于实训教学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不产生经济价值和生产成果的实训基地。此类实训基地在广西职业教育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多数是职业院校基于实训教学需要在校内自行建设,学校对该实训基地具有完全的支配权和所有权。教学型实训基地能较好地贴合职业院校的教学实际和办学特色,充分挖掘其实训教学的核心功能,服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但也存在着与产业发展需求相脱节、资源投入负担较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缺陷。
(二)生产型实训基地。生产型实训基地是指以生产营利为主要目的,忽视其实训教学和人才培养属性的生产基地,通常由校企共同分摊土地、资金、人力等要素,由教师、学生、企业员工独立运作。其显著特性是在运作过程中淡化教学过程,能够生产产品和收获效益,而生产产品的质量和收获效益的高低则成为判断学生实践效果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此类实训基地能够将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并且实现从消耗投入向效益产出转变,但是由于其以生产营利为主要目的,不利于对教学效果进行系统性评价。
(三)教学生产型实训基地。教学生产型实训基地主要由学校、企业多元主体共同建设和运行管理,是指以教学为主、生产为辅、具有产教融合特征的实训基地。此类实训基地主要用于实训教学,同时兼具实际生产功能,能够发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双重职能。教学生产型实训基地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产教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训基地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是未来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发展趋势,但同时也对参与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师生员工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四)生产教学型实训基地。生产教学型实训基地通常是以产教融合型企业投入建设为主,以生产为主、教学为辅的实训基地。它一般围绕经营、生产、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实际需求进行建设,并同时能够满足职业院校学生的生产实践和顶岗实习需求。生产教学型实训基地能够为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提供有效的载体,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的一种典型模式。
采用比较分析法对以上四类实训基地的类型特点进行分析详见表1。随着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实施,教学生产型实训基地将成为未来职业教育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主流趋势,而生产教学型实训基地将成为有效支撑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典型模式。
二、广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运行管理的机制
科学、合理、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充分发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应用技术研发与服务功能,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各职业院校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实际情况,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从运行管理主体的视角来看,广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大致可以分为独立经营型、宽松协作型、紧密合作型、开放共享型四种类型。
(一)学校自主经营的独立经营型运行管理机制。独立经营型是指职业院校在校内自行建设并独立经营的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在该运行机制下,学校依靠自身力量对实训基地进行管理,并维持其正常运行,自负盈亏,自主性较强。实训基地不仅为职业院校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匹配的场所,同时成为学校发挥人才、技术优势,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创造价值的重要载体。例如,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专业人才培养与广西农业发展需要,建成果蔬加工、发酵工程等15个农业基本技能实训基地,不仅满足学校实训教学需求,还为师生开展农业应用技术研发与创新搭建了平台,同时能面向行业企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及职业资格鉴定等服务。
(二)学校、行业、企业多元参与的宽松协作型运行管理机制。宽松协作型是指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基于利益需求而相互协作,但无具体制度文本和组织结构约束的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该机制在多数情况下是以学校为主,行业、企业为辅,学校根据专业特点及自身条件,选择适合的协作企业参与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例如,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物流实训基地,由学校提供场地、资金及人力支持,京东物流提供设备和技术,双方签订相关协议,在校内成立京东派物流配送中心,为学生提供實训教学和跟岗实习的机会。这种合作往往较为松散,双方仅需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一般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专门的组织机构以及固定的教学内容形式。 (三)校企双主体的紧密合作型运行管理机制。紧密合作型是指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成立组织机构、共同制定管理制度、共同履行主体责任的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该机制下校企双主体统一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分工明确、责任明晰、配合默契,共同实施协同育人和生产经营活动。例如,广西交通运输学校与海尔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建海尔大学培训中心、海尔技术服务中心、海尔备件物流中心,打造生产性实训基地。一方面,海尔公司的真实业务为学校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学案例;另一方面,学校为海尔公司提供培训和技术服务,有效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
(四)多方共建共管的开放共享型运行管理机制。开放共享型是指实训基地运行管理主体在保证满足自身教学培训和生产经营的前提下,面向社会、行业、企业和其他院校全方位开放,实现多方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该机制下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管理重点突出其“共享”属性,通过优质资源共享,扩大受益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提升服务发展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例如,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交通教学工场面向广西大学、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49所院校和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84家企业开放共享,年均受益人数达13217人次。同时,学院编制6类校园教学工场建设规范,面向社会发布,探索形成“双导三共多元评价”的共享型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如图1所示。
三、广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及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综合以上分析,广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及其运行管理机制建设水平从与自身比较的纵向视角看,取得了全方位大踏步的提升;但从与发达省份比较的横向视角看,仍然存在着软实力建设存在短板、服务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
(一)软实力建设存在短板。广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重心过度集中在硬件建设层面,“双师型”教师队伍、虚拟仿真教学资源,以及健康、高效、可持续的运行管理机制等软实力建设存在短板。一是广西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生师比不足、“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的问题,一方面对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技能大师引进力度不足;另一方面对现有师资的内部挖潜不够重视,师资队伍水平滞后于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二是广西职业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深度不够,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仿真教学实训平台和资源严重不足。三是广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出现实训基地设备闲置、利用率偏低、维修率和折损率偏高等现象。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存在短板,导致其在服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应用技术研发、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效益大打折扣。
(二)服务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示范特色实训基地不仅体现在现代化的实训基地建设本身,更重要的是建成后如何发挥其引领、示范、辐射效益。广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发展还处于过度重视投入和建设的阶段,对于充分发挥其优势和功能、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产业发展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基于结果导向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服务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缺失,使得职业院校对建成后的产出效益不够重视,实训基地促进职业教育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和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偏低。
(三)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广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及运行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资源投入轻效益产出、重日常使用轻保养维护、重独立使用管理轻开放共享等问题。从职业教育内部看,往往仅强调实训基地的实训教学属性,对其生产实践属性挖掘不够,加上开放共享性不足,实训基地从建设到运行需要单一主体持续性地投入大量资源,而几乎没有经济效益产出。如果降低投入,压缩实训基地运行成本,又势必会影响其日常管理、维护和保养,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实训基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四、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及运行管理机制的改进策略
针对广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及运行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加强内涵建设、建立产出效益考核评价体系、健全良性循环发展机制的改进思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持续改进提升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及运行管理质量保障体系。
(一)以服务学生发展为中心,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内涵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应以服务学生发展为中心持续加强内涵建设,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实训教学环境。首先,加强文化和制度建设。通过传承优良传统、引入企业文化、树立质量意识、培养职业素养,并配套建立制度体系,以文化为引领,以制度为保障,持续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其次,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建立校企人才双向交流协作机制,实现校企人才互聘、兼职、挂职、共享的常态化,校企共同打造“高水平、双师型、结构化”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再次,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实训基地”的升级改造。建设虚拟化仿真实训教学平台和资源,实施混合式教学,开展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的实训教学模式探索。
(二)以结果为导向,建立实训基地产出效益关键绩效指标评价体系。结果导向(简称OBE)是由威廉·斯帕蒂(Willam G.Spady)提出的教育理念,后续逐渐成为ISO质量管理体系、绩效管理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之一,即强调经营、管理和工作的结果。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及运行管理应根据其功能定位,遴选人才培养质量、产教融合程度、应用技术研发与服务成果、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数量、社会服务水平等关键绩效指标(KPI),并根据不同类型实训基地的特点和不同学校的办学特色对每个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实训基地产出效益评价体系,搭建基于信息技术的实训基地产出效益预警模型。通过评价体系客观反映实训基地产出效益,对效益不达标者及时发出预警,督促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主体重视产出效益,引导实训基地实现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实训基地的服务发展水平。
(三)以持续改进理念,完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良性循环发展机制。持续改进提升是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核心理念,其同样适用于实训基地的建设发展。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由规模向质量转变,未来实训基地也将向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转型。一方面,成立多元主体的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委员会,建立“政、校、行、企”四方沟通协调联动机制,实现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形成内外因素相互驱动的良性循环机制。另一方面,结合诊改工作,建立针对实训基地关键指标的监测诊改点,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动态监控指标变化,建立针对实训基地运行管理的“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和常态化的诊断与改进工作管控机制,保障实训基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确保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提升。
【参考文献】
[1]唐丽萍,向才毅,周炳珏.三维多元“262效、能课堂”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6).
[2]申浩,纪勇.高职实训基地管理模式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3]陈清.职业教育校企共建共享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3).
[4]陈正振,吴雨.高职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过程管理探索——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7(47).
[5]贺津津.建设教育强省背景下江西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体系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8.
【基金项目】2016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大招标课题“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运行及制度建设研究”(GXZJ2016ZD10)
【作者简介】韦 端,女,壮族,广西柳州人,硕士,广西交通職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陈正振,通讯作者,男,汉族,广西柳州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
(责编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