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应用中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ynum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法)麻醉和常规氯胺酮麻醉应用于3-8岁患儿上肢手术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呼吸循环功能和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80例3-8岁进行上肢择期手术的患儿按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氯胺酮麻醉组(A组,n=40)和氯胺酮复合泊酚辅助臂丛(肌间沟)麻醉组(B组,n=40),观察麻醉前后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程度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A组与麻醉前及B组麻醉后相比,血压(Bp)、心率(HR)显著增高(P<0.05);呼吸频率(R)显著增快,而B组与麻醉前相比无显著性,与A组相比,B组术后清醒时间短,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用于小儿上肢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氯胺酮麻醉。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丙泊酚;氯胺酮;利多卡因;静脉麻醉
  【中图分类号】R7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361-02
  小儿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止痛完善等优点,辅以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克服了小儿不易合的特点,与传统的氯胺酮麻醉比较,对呼吸、循环等方面的影响小,以及术中不良反应减少,清醒时间缩短,管理更容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ASAⅠ-Ⅱ级3-8岁择期上肢手术患儿80例,其中男54例,女26例,体重14-36kg,随机分为氯胺酮组(A组,n=40)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组(B组,n=40),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麻醉方法:术前禁食6h,禁饮4h,术前30min肌注东莨菪碱0.01mg/kg,患儿入室前在病房开放静脉通道,入室后静注氯胺酮1-2mg/kg,持续面罩给氧,常规监测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氧饱和度(Spo2),A组以氯胺酮4.0mg/(kg·h)维持麻醉,个别病例麻醉转浅时给予氯胺酮1mg/kg静脉注射,B组以丙泊酚2.0mg/(kg·h)维持麻醉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体操作方法:头偏向健侧,患肢自然下垂放于身旁,常规消毒后用10ml注射器接7号注射针头于前、中斜角肌间隙,锁骨上1-2指处顺着肌间隙进针,有突破感后,回抽无血、无脑脊液,缓慢注入局麻药,局麻药用1%利多卡因4mg/kg(不含肾上腺素),术中视患儿肢体活动情况,静注氯胺酮1mg/kg。
  1.3 观察指标:术中持续监测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记录术前、切皮、术中最大刺激、缝皮时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患儿的麻醉效果根据术中患儿的面部表情、体动来进行观察,并观察记录清醒时间(指停静脉维持药至患儿清醒呼之睁眼的时间),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时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血流动力学情况:A组术中Bp、HR较术前高且波动大,而B组中较平稳,与术前比波动小,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 术中情况:术中A组有18例出现肢体不自主运动,而B组只有2例,考虑为臂丛神经阻滞不全,麻醉效果不十分理想,A组有8例出现呕吐,2例出现喉痉挛,而B组有2例出现呕吐,0例出现喉痉挛,不良反应明显少于A组。
  2.3 氯胺酮用量及术后恢复情况:术中B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A组,苏醒时间明显比A组快(P<0.05),且B组患兒苏醒期躁动、哭闹及精神症状较A组少,术后高热(T>38.6℃),B组比A组少,见表2。
  表1 两组Bp、HR变化的比较(X±S)
  
  注:*与术前比P<0.05,△A组与B组比P<0.05。
  表2 两组术中氯胺酮用量、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呕吐、
  精神症状、术后高热(T>38℃)比较
  
  注:与B组比*P<0.05,**P<0.01。
  3 讨论
  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基础麻醉下行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能使患儿安静入睡,解决了不易合作的问题,且臂丛阻滞镇痛完善,对应激反应阻断较好。B组患循环呼吸稳定。
  氯胺酮静脉给药起效快,深度镇痛而应用于小儿,但由于其特有的“分离麻醉”特性,术中常出现躁动,此外,一些不良反应也明显存在,如:使唾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有中枢性兴奋心血管作用,也可使循环中内源性儿茶酚胺增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心排血量、心率均增加,中心静脉压及外周阻力也增加。A组单纯使用氯胺酮麻醉,用药量大,术中呼吸循环不够平稳,术中躁动、术后恶心、呕吐并发症发生率高,苏醒时间也较长,而丙泊酚对钙离子通道有轻度的阻滞作用,可使外周阻力和心室压降低,部分抵消了氯胺酮的毒副作用,且丙泊酚本身有一定的镇吐作用,因此,呼吸循环稳定,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低,在整个麻醉中丙泊酚只起镇静作用,且小剂量缓慢静脉给药,可以避免单位时间用药量过大,以及应用氯胺酮引起的呼吸道痉挛狭窄等不良并发症。
  总之,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小儿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呼吸循环稳定,术后恶心、呕吐少,清醒快,清醒质量好,围术期安全性高,优于单纯氯胺酮麻醉,是小儿上肢手术的一种理想麻醉方法。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总结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术后护理体会。方法:运用十六层多排螺旋全身CT机,对10例患者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肺穿刺活检均获得成功。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熟练掌握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是保证成功的关键。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准确性较高,良好的护理在肺穿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CT 引导;肺穿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4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进行剖宫产孕产妇的术中护理要点,以提高手术期护理质量,减少患者病死率。方法:对102例接受剖宫产手术的孕产妇手术室中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0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0~50分钟,均于术后5~6天痊愈出院。结论:剖宫产手术过程的护理措施,要求护士有强烈的急诊意识,及高度的责任心和无菌观念;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密切监测病情动态变化;要有充实的理论基础和果断的急救处理能力;并与手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341-01  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惰性气体眼内填充术是眼科手术中较复杂、精细的一项手术,手术时间长、术中所用的器械、仪器多、术后体位要求严格〖1〗。因此,术前的耐心准备,术中的默契配合,儀器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术后耐心细致的护理是该手术成功的保证〖2〗。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我们对141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伊可尔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平行对照的开放性临床研究方法,随机分组(1∶1),治疗组42例外用伊可尔消毒液,每日2次,连用5~7天为一疗程;对照组43例外用0.1%维A酸霜,每晚1次,连用2周为一疗程。两组患者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2周和4周后进行随访观察,并评价不良反应,以痊愈和显效例数的百分比计为有效率。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皮损数目
期刊
【摘要】目的:利培酮口服液与片剂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3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按所服利培酮的剂型不同分为两组,口服液组66例,片剂组64例,两组疗程均为8周。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使用副反应量表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治疗后的第2 周均起效,PANSS 分数在两组治疗后的2 、4 、6、 8周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结论:利培酮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异丙酚、笑气(50%氧化亚氮,50%氧气)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8月~2011年6月在我院门诊采用异丙酚镇痛的患者 358例,笑气镇痛的患者297例,与不采用镇痛措施的人工流产手术对比,观察镇痛效果、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宫颈松弛情况、术中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异丙酚的镇痛率为100%,笑气的镇痛率为89.23%,二者均可降低人流综合征的发生
期刊
【摘要】变应性鼻炎已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重視。在治疗上目前多主张全身治疗为主,临床观察发现不少变应性鼻炎早期常常被当成感冒,不予重视。我科自2007年5月至2008年6月采用15%硝酸银局部应用治疗此类轻度变应性鼻炎患者58例,疗效满意,易于被患者接受。  【关键词】15%硝酸银;变应性鼻炎;轻度  【中图分类号】R76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
期刊
【摘要】目的:调查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脱失原因,分脱失因素。方法:对我中心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二门诊2009-2010年447例在门诊维持治疗人员进行随访与统计分析。 结果: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收治患者691例,脱失311例,脱失率达45%。脱失原因:被公安机关强制戒毒111例,占35.7%;因疾病而脱失118例,占37.9%;自认为已戒断而脱失9例,占2.8%;经济困难5例,占1.6%;其他原因被抓4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360-02  糖尿病病人大部分合并血脂异常,而血脂异常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之一,对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起促进作用。我们就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科就诊的血脂异常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不同的治疗,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以2007年6月至2010年6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磺胺嘧啶银混悬液治疗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102例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采用磺胺嘧啶银混悬液外敷,对照组50例采用50%硫酸镁湿敷,比照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3%,对照组总有效率78%,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磺胺嘧啶银混悬液在治疗静脉炎中效果显著。  【关键词】磺胺嘧啶银混悬液;静脉炎;50%硫酸镁  【中图分类号】R969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