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设计中遵循“大流量流线短,靠近主入口,方便集散;小流量流线长,注重隐私;洁污分流、人车分流”的原则进行合理组织。
关键词:医院、流线、隐私、传统与现代
Abstract: The design is followed in the "big flow, close to the main entrance streamline short, convenient distribution; small flow lines long, pay attention to privacy; the sewerage clean, car tap" of the principles of rational organization.
Key Words: hospital, streamline, privacy, traditional and modern
中图分类号:X799.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概述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为15373m2,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6760m2,建筑密度为33.5%,容积率为1.09,绿地率为32%。机动车位共85个,非机动车停车数300个。主体建筑五层,为住院楼,局部四层,为门诊楼;肺科病房楼为三层,布置了肺科门诊住院、发热门诊及肛肠门诊;后勤辅助楼为三层,布置有职工餐厅、宿舍、部分辅助用房等。
·总体布局
本方案中,地块只在北面接邻道路,因此主次入口均设置在北面规划路上。基地主入口与门诊大厅入口相对,中间以大片广场作为缓冲空间,也起到了快速疏散人流的作用。
由于本工程中不使用中央空调系统,为了使每间诊室都能拥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因此,我们采用了分散布局的形式:靠近基地入口的地块北侧,布置了门诊用房,在地块南侧较隐蔽安静的位置,布置了住院大楼。门诊楼与住院楼以医技、连廊等部分在东、西两端进行连接,至此,各个功能区以“回”字形围合成了一个完整有机的整体。中央围合出的大片集中绿化能从各个方向透入到室内空间,也为就诊者提供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就诊环境。
肺科病房、肠道门诊及发热门诊因其具有强传染性,所以安排在用地东南角隐蔽的角落里,自成体系,使其对其他建筑的影响降至最小。
后勤辅助用房考虑到其功能主要为内部使用,便布置在地块最南端,与口腔医院共用。
设计中,建筑整体尽量向地块西侧布置,留出东侧用地,作为集中停车场,既解决了医院停车量大的问题,也为医院将来的扩建提供了可能性。
·合理的医疗分区
本项目的门诊住院大楼面向规划道路,门诊入口、急诊入口、口腔医院入口在此一字排开,都有其独立的门厅,让就诊者能够快速的找到相应的门诊进行就诊。门诊与急诊互相连通,共享输液大厅,为病患提供了尽可能便捷的就诊路线。门诊部分每个候诊空间内都分别设置了登记台,通过电子叫号的方式通知就诊者到对应的相对私密的诊室内就诊。这样既使正在就诊的病人和医生不被打扰,又保护了患者的隐私,提高了医护的效率。设计中力图使门急诊区的患者在完成挂号——诊疗——检验——诊疗——取药等一系列动作的时候感觉方便顺畅。
体检区和疾控区的使用者均为健康人群,考虑到其避开病患的心理,因此在住院楼西侧设置了专门的出入口,在空间上自成体系,同时也有效的避免了交叉感染。
住院部入口设置在主楼东部,并且通过连廊及医技用房与门诊部分相联系,这样,住院部分既保持了其独立性,,又和门诊部分联系紧密,方便其使用门诊部的医技部门。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规定:消化道、呼吸道等传染病应自成一区,并单独设置出入口。所以,肺科病房楼设计在基地东南角,且为单独一幢的三层楼,医生与病人各有其单独的出入口,互不干扰,病房内分清洁区——过渡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并且对病房实行双层隔离。
后勤办公楼底层为各辅助用房,二层是职工餐厅,三层为职工宿舍,布置在地块最南端,相对独立。
·流线组织
高效合理的流线组织在医疗建筑中尤为重要。医疗建筑的流线特点是门急诊的人流量、车流量大,使用频段密集,高峰期明显,从“人性化设计”的角度出发,高效的交通体系可引导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走最少的路到达要去的地方,以减轻就诊病人的烦杂、焦躁感,同时又尽量减小病人间交叉感染的几率。因而建立高效的交通體系是本次设计的重点。
医院的流线设计分室外的人、车、物流线,及室内的人、物流线;室内流线又分水平流线及垂直流线。
本地块只有一侧毗邻道路,故在室外流线上,沿北规划路在地块内设了两个出入口,分别是东边的主入口和最西端的次入口,主入口供门诊就诊、体检保健、出入院及探访家属所用,并布置大量绿化广场,解决人流量较大以及地面停车的问题。次入口通道沿地块外围,较为隐密,使用率不高,主要为后勤出入口及污物、尸体出口。
场地内建筑群体的各功能区的出入口通过沿周边的环路连接各自的场地出入口及停车场,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并且各功能区的出入口的布置在设计中遵循“大流量流线短,靠近主入口,方便集散;小流量流线长,注重隐私;洁污分流、人车分流”的原则进行合理组织。
在室内流线上,通过大的共享空间(通高门厅)来快速的分流人群;通过导向性走廊、医院的标识系统及垂直交通枢纽使就诊者便捷的到达各医疗分区,形成枝状交通,高效迅速。
·环境设计
医疗建筑应注重使用者对空间环境的情感需求,既要宜人舒适,又要注重隐私,避免视觉干扰。方案中在室外环境的塑造上追求大片广场,完整的绿化,给就诊者提供尽可能大的开阔的视野,舒缓其紧张的心情,放松情绪。以灰空间(玻璃连廊及候诊厅)完成室内各个功能区域互相渗透。美好的室内外环境就是“以人为本”设计体现。
·建筑造型及色彩
建筑在造型上采用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建筑风格。简洁的形体,组合、穿插、切割、拉伸等现代手法的灵活使用,以及中国传统的坡屋顶元素的运用,共同塑造出一个与横溪古镇大环境相融合,具有传统美与现代感的综合医院。
通过精心设计的建筑细部,使得建筑耐看;通过局部深灰色墙面的搭配使得建筑给人们带来稳重感;通过对形体尺度的反复推敲,使建筑能够给人们带来美感,这是我们设计的目的,也是对城市设计所应负的责任。
·结语
传统与现代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些许矛盾,但是两者间的撞击同样可以擦出闪亮的火花,设计过程中只要把握好其中的尺度关系以及元素构成,就可以游刃与两者之间,完成我们想要的设计作品。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医院、流线、隐私、传统与现代
Abstract: The design is followed in the "big flow, close to the main entrance streamline short, convenient distribution; small flow lines long, pay attention to privacy; the sewerage clean, car tap" of the principles of rational organization.
Key Words: hospital, streamline, privacy, traditional and modern
中图分类号:X799.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概述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为15373m2,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6760m2,建筑密度为33.5%,容积率为1.09,绿地率为32%。机动车位共85个,非机动车停车数300个。主体建筑五层,为住院楼,局部四层,为门诊楼;肺科病房楼为三层,布置了肺科门诊住院、发热门诊及肛肠门诊;后勤辅助楼为三层,布置有职工餐厅、宿舍、部分辅助用房等。
·总体布局
本方案中,地块只在北面接邻道路,因此主次入口均设置在北面规划路上。基地主入口与门诊大厅入口相对,中间以大片广场作为缓冲空间,也起到了快速疏散人流的作用。
由于本工程中不使用中央空调系统,为了使每间诊室都能拥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因此,我们采用了分散布局的形式:靠近基地入口的地块北侧,布置了门诊用房,在地块南侧较隐蔽安静的位置,布置了住院大楼。门诊楼与住院楼以医技、连廊等部分在东、西两端进行连接,至此,各个功能区以“回”字形围合成了一个完整有机的整体。中央围合出的大片集中绿化能从各个方向透入到室内空间,也为就诊者提供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就诊环境。
肺科病房、肠道门诊及发热门诊因其具有强传染性,所以安排在用地东南角隐蔽的角落里,自成体系,使其对其他建筑的影响降至最小。
后勤辅助用房考虑到其功能主要为内部使用,便布置在地块最南端,与口腔医院共用。
设计中,建筑整体尽量向地块西侧布置,留出东侧用地,作为集中停车场,既解决了医院停车量大的问题,也为医院将来的扩建提供了可能性。
·合理的医疗分区
本项目的门诊住院大楼面向规划道路,门诊入口、急诊入口、口腔医院入口在此一字排开,都有其独立的门厅,让就诊者能够快速的找到相应的门诊进行就诊。门诊与急诊互相连通,共享输液大厅,为病患提供了尽可能便捷的就诊路线。门诊部分每个候诊空间内都分别设置了登记台,通过电子叫号的方式通知就诊者到对应的相对私密的诊室内就诊。这样既使正在就诊的病人和医生不被打扰,又保护了患者的隐私,提高了医护的效率。设计中力图使门急诊区的患者在完成挂号——诊疗——检验——诊疗——取药等一系列动作的时候感觉方便顺畅。
体检区和疾控区的使用者均为健康人群,考虑到其避开病患的心理,因此在住院楼西侧设置了专门的出入口,在空间上自成体系,同时也有效的避免了交叉感染。
住院部入口设置在主楼东部,并且通过连廊及医技用房与门诊部分相联系,这样,住院部分既保持了其独立性,,又和门诊部分联系紧密,方便其使用门诊部的医技部门。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规定:消化道、呼吸道等传染病应自成一区,并单独设置出入口。所以,肺科病房楼设计在基地东南角,且为单独一幢的三层楼,医生与病人各有其单独的出入口,互不干扰,病房内分清洁区——过渡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并且对病房实行双层隔离。
后勤办公楼底层为各辅助用房,二层是职工餐厅,三层为职工宿舍,布置在地块最南端,相对独立。
·流线组织
高效合理的流线组织在医疗建筑中尤为重要。医疗建筑的流线特点是门急诊的人流量、车流量大,使用频段密集,高峰期明显,从“人性化设计”的角度出发,高效的交通体系可引导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走最少的路到达要去的地方,以减轻就诊病人的烦杂、焦躁感,同时又尽量减小病人间交叉感染的几率。因而建立高效的交通體系是本次设计的重点。
医院的流线设计分室外的人、车、物流线,及室内的人、物流线;室内流线又分水平流线及垂直流线。
本地块只有一侧毗邻道路,故在室外流线上,沿北规划路在地块内设了两个出入口,分别是东边的主入口和最西端的次入口,主入口供门诊就诊、体检保健、出入院及探访家属所用,并布置大量绿化广场,解决人流量较大以及地面停车的问题。次入口通道沿地块外围,较为隐密,使用率不高,主要为后勤出入口及污物、尸体出口。
场地内建筑群体的各功能区的出入口通过沿周边的环路连接各自的场地出入口及停车场,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并且各功能区的出入口的布置在设计中遵循“大流量流线短,靠近主入口,方便集散;小流量流线长,注重隐私;洁污分流、人车分流”的原则进行合理组织。
在室内流线上,通过大的共享空间(通高门厅)来快速的分流人群;通过导向性走廊、医院的标识系统及垂直交通枢纽使就诊者便捷的到达各医疗分区,形成枝状交通,高效迅速。
·环境设计
医疗建筑应注重使用者对空间环境的情感需求,既要宜人舒适,又要注重隐私,避免视觉干扰。方案中在室外环境的塑造上追求大片广场,完整的绿化,给就诊者提供尽可能大的开阔的视野,舒缓其紧张的心情,放松情绪。以灰空间(玻璃连廊及候诊厅)完成室内各个功能区域互相渗透。美好的室内外环境就是“以人为本”设计体现。
·建筑造型及色彩
建筑在造型上采用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建筑风格。简洁的形体,组合、穿插、切割、拉伸等现代手法的灵活使用,以及中国传统的坡屋顶元素的运用,共同塑造出一个与横溪古镇大环境相融合,具有传统美与现代感的综合医院。
通过精心设计的建筑细部,使得建筑耐看;通过局部深灰色墙面的搭配使得建筑给人们带来稳重感;通过对形体尺度的反复推敲,使建筑能够给人们带来美感,这是我们设计的目的,也是对城市设计所应负的责任。
·结语
传统与现代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些许矛盾,但是两者间的撞击同样可以擦出闪亮的火花,设计过程中只要把握好其中的尺度关系以及元素构成,就可以游刃与两者之间,完成我们想要的设计作品。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