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建筑”来自于英文的Green Building。现在广为人知的类似术语还有“生态建筑”(Eco-building)、“可持续建筑”(Sustainable Building)、“低碳建筑”(Low Carbon Building),甚至還有“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净零能耗建筑”等。实际上“绿色建筑”的最准确表述是“可持续建筑”,表示这个建筑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负面影响。但由于“可持续”这个词汇对于一般公众来说太生僻,因此“绿色建筑”就成为让公众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词汇而流行了。两千年前,古罗马的维特鲁威(Vitruvius)在其公元前一世纪发表的著作《建筑十书》中提出建筑三原则:坚固、适用、美观。其实这个理念已经反映了早期人们对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如何达到可持续和谐关系的考虑,也是绿色建筑概念的朴素表达。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了“党的建筑方针”是:适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美观。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又重提建筑方针是:适用、经济、美观。实际上,我国的建筑方针与维特鲁威的三原则是一脉相承的,反映了我国建筑界主流对建筑本质的一贯认识。在“绿色建筑”的定义明确之前,社会上对于“绿色建筑”存在很多误读,这些误读往往被用来作为商业炒作的噱头。例如认为“绿色建筑”是绿化好的建筑、高档昂贵建筑、智能建筑、恒温恒湿建筑等,但绿色建筑与这些概念并无联系。实际上很多真正节能、节材的建筑是出于节省投资与运行费的目的才建成的。在建设阶段应该做到节省用地、节省建材,有很大降低成本的可能性。而在运行阶段,必须做到节能、节水,运行费也能够大大节约,所以不应该是昂贵的,当然前提必须要能够保证所营造的室内外环境是健康、适用的。“绿色建筑”不应该是商业炒作的噱头,而应该为使用者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真真正正的正面效益。如果背离了这个原则,就不能认为这个建筑是“绿色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