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的病理牛理学涉及多种因素,其中可能包括遗传、血流动力学、代谢、营养、内分泌、毒物以及感染等机制.目前公认的主要有以下3种:(1)缺氧缺血性损伤;(2)由于脑血管不成熟以及局部血流自身调节功能发育缺陷而引起的脑灌注不足;(3)宫内感染及胎儿炎症反应。
【机 构】
:
510120,广州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科,510120,广州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的病理牛理学涉及多种因素,其中可能包括遗传、血流动力学、代谢、营养、内分泌、毒物以及感染等机制.目前公认的主要有以下3种:(1)缺氧缺血性损伤;(2)由于脑血管不成熟以及局部血流自身调节功能发育缺陷而引起的脑灌注不足;(3)宫内感染及胎儿炎症反应。
其他文献
子(疒间)前期(preeclampsia)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阶段,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近年来氧化应激学说在该病的发病机制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8-异前列腺素F_(2α)(8-iso-prostaglandinF_(2α),8-iso-PGF_(2α))水平是一个可靠和稳定的氧化应激标记物.本研究通过测定8-iso-PGFF_(2α)水平在子(疒间)前期患者血浆的表达变化,了解子(疒
随着围产医学的不断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逐年提高,尤其是许多极早产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住院时间较长,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也随之攀升.美国最近一项涉及6000多例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的调查发现,21%经血培养证实发生晚发型败血症(生后3 d以上发生者),其中12%
目的 探讨母乳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与婴儿过敏性疾病的关系. 方法对191例孕产妇(过敏组99例,非过敏组92例)及其足月产子女进行前瞻性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测定母血、脐血、初乳和成熟乳中TGF-β1与IL-10的含量.分析过敏组与非过敏组母血、脐血、初
新生儿正常体温是36.5~37.5℃,低体温是指核心温度低于36.5℃~([1]).国内通常将其定义为低于35℃~([2]).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nh weightinfant,ELBwI)容易发生低体温,严重影响早产儿预后.本研究旨在分析VLBWl和ELBWI入院时低体
患儿女,生后4 h,因"早产后气促、青紫4 h"入院.其母2007年12月30日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根据胚胎种植时间及末次月经时间推测胎龄23~(+6)周,不明原因早产,阴道分娩.1 min Apgar评分3分,复苏后有气促、青紫.体检:发育极差,体重800 g,哭声低弱,皮肤紫绀,呼吸63次/min,三凹征不明显,两肺少许湿啰音,心脏、腹部检查无异常,原始反射引不出。
新生儿肺炎(neonatal pneumonia,NP)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也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解免疫因素与NP的关系,本研究对我院诊治的NP患儿进行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检测,结果如下。
摘要:目的:针对急性阑尾炎病人,研析使用多排螺旋CT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110例急诊阑尾炎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与多层螺旋CT平扫检查,以临床诊断准确率及阑尾炎类型诊断结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平扫共确诊106例,误诊(漏诊)4例,诊断准确率为96.36%;超声检查共确诊86例,误诊(漏诊)24例,诊断准确率为78.18%。多层螺旋CT平扫与
胎儿颈部囊性淋巴管瘤(nuchal cystic hygroma,NCH),又称囊性水瘤,是一种淋巴系统先天发育异常,主要因淋巴管发育不良、错构或受压、外伤、炎症梗阻扩张所致~([1]),是妊娠晚期流产或胎死宫内的原因之一.NCH的早期正确诊断对优生优育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87例胎儿NCH的超声诊断和细胞遗传学结果,报道如下。
孕妇30岁,妊1产0,孕38^+4周,因“停经9个月,腹部隐痛2h”于2007年12月7日18:00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5d/30d,末次月经2007年3月10日。停经后无明显早孕反应,孕期定期产前检查无异常。入院当晚洗热水澡3h后出现腹痛,持续性,伴腰痛,无阴道流血及流液。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8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0/70mmHg(1mmHg=0.133kPa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采用心内科治疗心肌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 ~ 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心肌梗塞患者720例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常规组(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和观察组(使用瑞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各360例。治疗后,就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身体状况,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便、心律失常、黑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