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文首先对实施常态化课堂教学评价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实施常态化课堂教学评价遵循的基本原则,重点对实施常态化课堂教学评价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常态化;课堂教学;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专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其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价值在于课堂教学。由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实施常态化课堂教学评价也成为现代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成功教学的基础,而且是进行各种教育决策的基础。
一、实施常态化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认识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即考试与测验。
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其实是在一步步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基础上展开的。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保障机制。现代心理学认为,主体参与性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原始性机制。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才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分享应有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而学生成为课堂专利法主体的前提是必须调动学而不厌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有意识、有兴趣、有责任去参与教学活动。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评价更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机制,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才能习得。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的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教师的积极评价,会有效的地改变学生自我认识的倾向性、自主行为的调控力,以及认知动机、风格和技能,使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比预见的更好。
由此可见,实施常态化课堂教学评价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高校加强内涵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它切合高等教育工作重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时代主旋律,也符合高校教学管理的实际和发展趋
势,因而必将为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所关注。
二、实施常态化课堂教学评价遵循的基本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注重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在教师和学生水乳交融的活动中展示评价的总结、矫正、促进和催发的教学功能。其运作机制绝不是学生被动地回答教师有心无心地提出的没有实际意义的问题的过程。
(一)指导性原则
指导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就事论事,而是要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要对评价的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找出因果关系,确认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及时的,具体的启发性的信息反馈,使被评价者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科学性原则
这条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从教与学相统一的角度出发,以教学目标体系为依据,确定合理的统一的评价标准,认真编制、预试、修订评价工具;在此基础上,使用先进的测量手段和统计方法,依据科学的评价程序和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数据进行严格的处理,而不是依靠经验和直觉进行主观判断。
(三)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从测量的标准和方法到评价者所持有的态度,特别是最终的评价结果,都应该符合客观实际,不能主观臆断或参入个人情感。因为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给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以客观的价值判断,如果缺乏客观性就失去了意义,因此而导致教学决策的错误。
(四)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对组成教学活动的各方面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而不能以点代面,一概而论。由于教学系统的复杂性和教学任务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质量往往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来,表现为一个由多因素组成的综合体。因此,为了反映真实的教学效果,必须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综合起来,使其相互参照,以求全面准确的判断评价客体的实际效果,但同时要把握主次,区分轻重,抓住主要的矛盾,在决定教学质量的主导因素。
(五)过程性原则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和学生要形成过程性和动态性评价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地开展评价,发挥评价的作用。新课程教学的目的由“授人鱼”变为“授人渔”,这就说明我们的教学的目的不是强调学习的结果,应该强调知识习得的过程。这使得教学的评价更应渗透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科学在本质上并不是证实真理,而是不断更新真理。学生科学素养的获得不是看他记住了哪些知识原理,而是看他能运用哪些原理来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可在某一原理或方法教学之后,设计一些科学探究题,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去解决,同时对已学原理去揣摩、去运用。
三、常态化课堂教学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实施常态化课堂教学评价是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的一种重要途径,是高校在国家教学评估结束之后,为巩固评建成果,建立长效机制所进行的新的实践探索。实施阶段是常态化课堂教学评价活动的中心环节,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和技术收集各种评价信息,并在整理评价信息的基础上做出价值判断,同时对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心理进行调控,以保证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收集评价信息
根据先前制订的评价方案,利用相应的评价方法、手段、工具、仪器等收集所需要的评价信息。这里的评价工具非常重要,如评价表、量表、问卷等,它的科学性直接影响到信息收集的有效性。事先准备一方面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就时间、地点、方式、观察重点等事项进行事先约定,另一方面,评价者需要在听课之前了解所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等,合理确定听课的重点。此外,事先的沟通也有助于消除被评价者的焦虑,让其能够尽量保持教学的自然状态,减少人为表演的成分。
(二)整理评价信息
对收集到的评价信息,通常需要进行审核和归类。前者是指需要对评价信息的有效性进行判断,如回答问题是不是敷衍了事或随心所欲,判断评价信息是不是被评价对象的真实反应;后者是指根据评价信息的共同点进行归纳,以减少信息的杂乱和无序。整理评价信息是伴随课堂观察进行的,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利用事先选择或研制的观察工具进行记录,如弗兰德斯的相互作用分析系统等;二是描述记录法,它需要对课堂中的语言和非语言都进行记录,描述记录要求记录时应尽可能把看到的和听到的所有内容都完整地记录下来,即进行课堂教学实录。当然也可以有重点地进行记录。在记录过程中还要注意对一些非预期事件的记录,这些事件及其处理往往能够更清楚地反映评价者的行为动因。
(三)分析处理评价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是要掌握评价标准及其具体要求;其次是评价者应该使用事先规定的计量或其他方法来处理评价信息,在评价结果中要给出明确的相应分数、等级或定性描述等评价意见;第三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该对评价者的测量或观察结果进行认定、复核。
(四)做出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是将分项评定的结果汇总成综合评价的结果。它要求评价者根据汇总的评价结果,对评价对象做出准确、客观的定量或定性的评价结论,形成评价意见。必要时,可对评价对象做出优良程度的区分,或做出是否达到应有标准的结论。
(五)评价结果反馈
对教师的评价结果的反馈往往以课后讨论的形式出现,其主要方法就是评价面谈。一般来说,评价面谈包括下面几个步骤:一是明确评价面谈的目的,这有助于消除被评价者的顾虑,让其能够畅所欲言;二是让被评价者阐述本节课的总体安排、设想及其实现的程度,并对照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三是评价者根据听课记录指出这节课的优势和不足,依据评价标准进行初步的评价,提出改进的意见;四是在被评价者对评价者所做的评价和建议基础上,二者就双方存在分歧的问题展开讨论;五是双方达成共识后,提出对以后课堂教学的要求。
【关键词】常态化;课堂教学;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专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其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价值在于课堂教学。由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实施常态化课堂教学评价也成为现代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成功教学的基础,而且是进行各种教育决策的基础。
一、实施常态化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认识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即考试与测验。
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其实是在一步步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基础上展开的。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保障机制。现代心理学认为,主体参与性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原始性机制。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才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分享应有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而学生成为课堂专利法主体的前提是必须调动学而不厌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有意识、有兴趣、有责任去参与教学活动。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评价更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机制,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才能习得。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的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教师的积极评价,会有效的地改变学生自我认识的倾向性、自主行为的调控力,以及认知动机、风格和技能,使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比预见的更好。
由此可见,实施常态化课堂教学评价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高校加强内涵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它切合高等教育工作重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时代主旋律,也符合高校教学管理的实际和发展趋
势,因而必将为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所关注。
二、实施常态化课堂教学评价遵循的基本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注重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在教师和学生水乳交融的活动中展示评价的总结、矫正、促进和催发的教学功能。其运作机制绝不是学生被动地回答教师有心无心地提出的没有实际意义的问题的过程。
(一)指导性原则
指导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就事论事,而是要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要对评价的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找出因果关系,确认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及时的,具体的启发性的信息反馈,使被评价者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科学性原则
这条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从教与学相统一的角度出发,以教学目标体系为依据,确定合理的统一的评价标准,认真编制、预试、修订评价工具;在此基础上,使用先进的测量手段和统计方法,依据科学的评价程序和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数据进行严格的处理,而不是依靠经验和直觉进行主观判断。
(三)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从测量的标准和方法到评价者所持有的态度,特别是最终的评价结果,都应该符合客观实际,不能主观臆断或参入个人情感。因为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给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以客观的价值判断,如果缺乏客观性就失去了意义,因此而导致教学决策的错误。
(四)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对组成教学活动的各方面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而不能以点代面,一概而论。由于教学系统的复杂性和教学任务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质量往往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来,表现为一个由多因素组成的综合体。因此,为了反映真实的教学效果,必须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综合起来,使其相互参照,以求全面准确的判断评价客体的实际效果,但同时要把握主次,区分轻重,抓住主要的矛盾,在决定教学质量的主导因素。
(五)过程性原则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和学生要形成过程性和动态性评价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地开展评价,发挥评价的作用。新课程教学的目的由“授人鱼”变为“授人渔”,这就说明我们的教学的目的不是强调学习的结果,应该强调知识习得的过程。这使得教学的评价更应渗透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科学在本质上并不是证实真理,而是不断更新真理。学生科学素养的获得不是看他记住了哪些知识原理,而是看他能运用哪些原理来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可在某一原理或方法教学之后,设计一些科学探究题,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去解决,同时对已学原理去揣摩、去运用。
三、常态化课堂教学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实施常态化课堂教学评价是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的一种重要途径,是高校在国家教学评估结束之后,为巩固评建成果,建立长效机制所进行的新的实践探索。实施阶段是常态化课堂教学评价活动的中心环节,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和技术收集各种评价信息,并在整理评价信息的基础上做出价值判断,同时对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心理进行调控,以保证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收集评价信息
根据先前制订的评价方案,利用相应的评价方法、手段、工具、仪器等收集所需要的评价信息。这里的评价工具非常重要,如评价表、量表、问卷等,它的科学性直接影响到信息收集的有效性。事先准备一方面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就时间、地点、方式、观察重点等事项进行事先约定,另一方面,评价者需要在听课之前了解所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等,合理确定听课的重点。此外,事先的沟通也有助于消除被评价者的焦虑,让其能够尽量保持教学的自然状态,减少人为表演的成分。
(二)整理评价信息
对收集到的评价信息,通常需要进行审核和归类。前者是指需要对评价信息的有效性进行判断,如回答问题是不是敷衍了事或随心所欲,判断评价信息是不是被评价对象的真实反应;后者是指根据评价信息的共同点进行归纳,以减少信息的杂乱和无序。整理评价信息是伴随课堂观察进行的,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利用事先选择或研制的观察工具进行记录,如弗兰德斯的相互作用分析系统等;二是描述记录法,它需要对课堂中的语言和非语言都进行记录,描述记录要求记录时应尽可能把看到的和听到的所有内容都完整地记录下来,即进行课堂教学实录。当然也可以有重点地进行记录。在记录过程中还要注意对一些非预期事件的记录,这些事件及其处理往往能够更清楚地反映评价者的行为动因。
(三)分析处理评价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是要掌握评价标准及其具体要求;其次是评价者应该使用事先规定的计量或其他方法来处理评价信息,在评价结果中要给出明确的相应分数、等级或定性描述等评价意见;第三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该对评价者的测量或观察结果进行认定、复核。
(四)做出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是将分项评定的结果汇总成综合评价的结果。它要求评价者根据汇总的评价结果,对评价对象做出准确、客观的定量或定性的评价结论,形成评价意见。必要时,可对评价对象做出优良程度的区分,或做出是否达到应有标准的结论。
(五)评价结果反馈
对教师的评价结果的反馈往往以课后讨论的形式出现,其主要方法就是评价面谈。一般来说,评价面谈包括下面几个步骤:一是明确评价面谈的目的,这有助于消除被评价者的顾虑,让其能够畅所欲言;二是让被评价者阐述本节课的总体安排、设想及其实现的程度,并对照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三是评价者根据听课记录指出这节课的优势和不足,依据评价标准进行初步的评价,提出改进的意见;四是在被评价者对评价者所做的评价和建议基础上,二者就双方存在分歧的问题展开讨论;五是双方达成共识后,提出对以后课堂教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