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境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将这一方法引入小学数学思考与解题能力的培养,对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小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作者不但理清了情境中思考解题的基本概念及其优点,还总结出三项基本原则,归纳出六种路径、四类方法,对今后的数学教学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情境思考;小学数学;思考;解题能力;培养
思考与解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思考解題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思考与解题能力的方法很多,但不管是哪种形式,其目的都是引导学生学会审题,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迅速地解题。数学是一个逻辑严密且比较抽象的学科,这一特点制约了学生思考解题能力的提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考与解题能力,必须充分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优点,变抽象为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的事物,让学生学会在情境中思考解题。
一、情境中思考解题的概念与优点
众所周知,情境教学法是指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并引入一些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形象或场景,引发学生的态度体验,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并促进其心理机能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根据这一方法,培养学生情境中思考解题的能力,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把抽象的试题条件变成具体形象的情境,从而把抽象复杂的问题变成具体简单的问题,降低试题难度,迅速找到解题思路和方法完成任务。在情境中思考解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一是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解答试题的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喜欢数学的良好兴趣;二是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对各科的学习都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培养学生情境中思考解题能力的基本原则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要想成功地把情境教学法引入小学数学思考和解题能力的培养,必须坚持这样几个原则。一是坚持意识与无意识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智力与非智力相统一的原则。学生是一个理智与情感并存的个体,既要激发学生用心思考、刻苦钻研的精神,又要充分调动其兴趣、愿望、情感等无意识潜能。坚持两个统一,目的就是尽快帮助学生进入专注与轻松并存的状态,让其思考能力达到顶峰;二是要坚持轻松愉悦体验性原则。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或情境中引导学生针对试题展开个人的思维和想象,并分辨正误,寻找答案。对于小学数学而言,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同等重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把思考和发现视为同样的快乐;三是要坚持师生互尊重互信基础上的自主性原则。这一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一是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前者要求教师在情境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其主动精神及创新精神。后者则告诉我们,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才能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三、培养学生情境中思考解题能力的路径与方法
(一)路径。培养学生情境思考解题能力的路径很多,其目的在于拓宽学生自我创设意境的途径。归纳起来,大致有六种:一是生活展现情境。根据试题内容,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由此开始思考解题;二是实物演示情境。即根据试题寻找实物,从实物出发进行思考解题;三是图画再现情境。即用图画再现试题情境,由此进入思考解题;四是音乐渲染情境。让学生学会在优美、相融的音乐声中,进入思考解题的佳境;五是表演体会情境。让学生学会通过自己进入或扮演试题中的角色,加深内心体验,由此提升思考解题效率;六是语言描述情境。要让学生通过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描述情境,加深理解,进而迅速进入思考解题状态。
(二)方法。通过探索实践,我们发现,培养学生情境中思考解题能力的方法大致有四种:一是带入情境法。即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解题的成功案例中,不断加深体验,在乐趣中持续强化自己的解题欲望和动机,把被动思考解题为自我需要,形成探索、满足、乐趣、自动自发的良性循环,使思考解题动机稳定、持续、强化,形成一种良好习惯;二是优化情境法。让学生以体验审美的情态感知试题内容,把单一的“文字分析”变成多侧面的感受,进而快速思考解答试题。其中需要强调是,要让学生切实掌握丰富形象的感染、真切情感的体验和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结合等重点方式;三是凭借情境法。让学生在成功的乐趣中,自然而习惯地协调大脑左右两半球的相互作用,把复现式的记忆变成灵活运用知识。其中需要强调的是必须用心把握训练感觉、培养直觉和发展创造三个环节;四是拓宽情境法。要教会学生在认识身边周围世界乐趣中,平衡两个信号系统的发展,把封闭式的读收变成开放式的广泛存储,使自己在情境中思考解题的能力不断裂变、壮大。期间,要注意做好引导学生渐次认识大自然、潜心启迪智慧、与道德、审美教育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张楚延;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2] 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
[3] 吴香勇;巧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成才之路,2010年第27期
关键词:情境思考;小学数学;思考;解题能力;培养
思考与解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思考解題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思考与解题能力的方法很多,但不管是哪种形式,其目的都是引导学生学会审题,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迅速地解题。数学是一个逻辑严密且比较抽象的学科,这一特点制约了学生思考解题能力的提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考与解题能力,必须充分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优点,变抽象为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的事物,让学生学会在情境中思考解题。
一、情境中思考解题的概念与优点
众所周知,情境教学法是指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并引入一些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形象或场景,引发学生的态度体验,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并促进其心理机能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根据这一方法,培养学生情境中思考解题的能力,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把抽象的试题条件变成具体形象的情境,从而把抽象复杂的问题变成具体简单的问题,降低试题难度,迅速找到解题思路和方法完成任务。在情境中思考解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一是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解答试题的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喜欢数学的良好兴趣;二是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对各科的学习都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培养学生情境中思考解题能力的基本原则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要想成功地把情境教学法引入小学数学思考和解题能力的培养,必须坚持这样几个原则。一是坚持意识与无意识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智力与非智力相统一的原则。学生是一个理智与情感并存的个体,既要激发学生用心思考、刻苦钻研的精神,又要充分调动其兴趣、愿望、情感等无意识潜能。坚持两个统一,目的就是尽快帮助学生进入专注与轻松并存的状态,让其思考能力达到顶峰;二是要坚持轻松愉悦体验性原则。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或情境中引导学生针对试题展开个人的思维和想象,并分辨正误,寻找答案。对于小学数学而言,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同等重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把思考和发现视为同样的快乐;三是要坚持师生互尊重互信基础上的自主性原则。这一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一是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前者要求教师在情境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其主动精神及创新精神。后者则告诉我们,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才能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三、培养学生情境中思考解题能力的路径与方法
(一)路径。培养学生情境思考解题能力的路径很多,其目的在于拓宽学生自我创设意境的途径。归纳起来,大致有六种:一是生活展现情境。根据试题内容,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由此开始思考解题;二是实物演示情境。即根据试题寻找实物,从实物出发进行思考解题;三是图画再现情境。即用图画再现试题情境,由此进入思考解题;四是音乐渲染情境。让学生学会在优美、相融的音乐声中,进入思考解题的佳境;五是表演体会情境。让学生学会通过自己进入或扮演试题中的角色,加深内心体验,由此提升思考解题效率;六是语言描述情境。要让学生通过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描述情境,加深理解,进而迅速进入思考解题状态。
(二)方法。通过探索实践,我们发现,培养学生情境中思考解题能力的方法大致有四种:一是带入情境法。即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解题的成功案例中,不断加深体验,在乐趣中持续强化自己的解题欲望和动机,把被动思考解题为自我需要,形成探索、满足、乐趣、自动自发的良性循环,使思考解题动机稳定、持续、强化,形成一种良好习惯;二是优化情境法。让学生以体验审美的情态感知试题内容,把单一的“文字分析”变成多侧面的感受,进而快速思考解答试题。其中需要强调是,要让学生切实掌握丰富形象的感染、真切情感的体验和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结合等重点方式;三是凭借情境法。让学生在成功的乐趣中,自然而习惯地协调大脑左右两半球的相互作用,把复现式的记忆变成灵活运用知识。其中需要强调的是必须用心把握训练感觉、培养直觉和发展创造三个环节;四是拓宽情境法。要教会学生在认识身边周围世界乐趣中,平衡两个信号系统的发展,把封闭式的读收变成开放式的广泛存储,使自己在情境中思考解题的能力不断裂变、壮大。期间,要注意做好引导学生渐次认识大自然、潜心启迪智慧、与道德、审美教育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张楚延;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2] 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
[3] 吴香勇;巧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成才之路,2010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