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甲癣是甲的真菌感染,由三类菌即皮肤癣菌、非皮肤癣菌和酵母茵所引起.本文报告的1例是由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 kunze)所致.损害初发于左手食指,发病前曾受轻微外伤,以后逐渐蔓延至左手第3、4指和拇指.甲板肥厚,呈无色,暗棕或烟黑色,末端被侵蚀破损,甲下角层肥厚.直接镜检可见由成串厚壁孢子组成的淡棕色菌丝和单个的淡棕色厚壁孢子.病理检查可见甲板内成堆的菌丝,穿透甲床,并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癣是甲的真菌感染,由三类菌即皮肤癣菌、非皮肤癣菌和酵母茵所引起.本文报告的1例是由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 kunze)所致.损害初发于左手食指,发病前曾受轻微外伤,以后逐渐蔓延至左手第3、4指和拇指.甲板肥厚,呈无色,暗棕或烟黑色,末端被侵蚀破损,甲下角层肥厚.直接镜检可见由成串厚壁孢子组成的淡棕色菌丝和单个的淡棕色厚壁孢子.病理检查可见甲板内成堆的菌丝,穿透甲床,并可见厚壁孢子.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电镜研究发现口腔扁平苔藓(OLP)的基底膜有断裂、分支或斑状增厚等改变.为了探讨这些变化的原因及性质,作者应用免疫电镜技术对7例口腔糜烂型扁平苔藓患者及1例正常对照活检标本作了研究,观察3种基底膜成分――Ⅳ型胶原纤维(C4)、板层素(laminin)及纤维结合蛋白的分布及沉积位置.
作者联合应用大剂量碳铂(或顺铂)、环磷酰胺、鬼臼乙叉甙,继之给予自体骨髓移植(ABMT)治疗了8例睾丸肿瘤病人,其中2人发生了似射线诱发的皮炎.例1.男,20岁,因右睾丸混合畸胎癌和绒毛膜癌(疾病分期、淋巴造影和CT证实为ⅡA),行睾丸切除术后给予3个疗程鬼臼乙叉甙、顺铂、博莱霉素联合化疗,未获完全缓解,腹部肿瘤直径达8cm.剖腹行肿瘤部分切除后,给予2个疗程的表鬼臼毒噻吩糖甙、顺铂化疗,肿瘤仍迅
病例与方法:11例迟发性压力性荨麻疹(DPU)病人参与了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交叉研究。第一天病人肩部悬挂7公斤重物15分钟,在反应高峰期(6~19小时),测量其风团和皮肤发红面积。次日,随机服用Cetirizine(噻替拉嗪)10mg或安慰剂1片每8小时一次,连服1周,间歇2周,再行交叉试验。在风团表面作皮窗,将玻片置于皮窗上,16小时后取下,用甲醇固定、Giemsa染色、油镜观察并计数细胞。
综述了与人类乳头瘤病毒有关的口腔粘膜损害,根据其生物学行为,分为两类:①良性口腔损害,包括鳞状细胞乳头瘤、寻常疣、尖锐湿疣、灶性上皮增生与人类乳头瘤病毒2、4、6、11、13和32型有关;②癌前或恶性口腔损害,包括粘膜白斑和鳞状细胞癌与人类乳头瘤病毒16和18型有关。空泡化细胞是二组损害中最常见的细胞病理变化。
干扰素(IFN)具有抗增殖,免疫调节及抗病毒的特性.在体内外也能影响细胞的分化.一些临床试验已提示,IFN治疗基底细胞癌(BCC)有效.本文报道对一组172例经活检证实为结节溃疡型或浅表型BCC病人进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试验,以估价用重组的人白细胞IFNα-2b病灶内注射的疗效.
寻常型银屑病偶可发展为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银屑病皮损组织学初期主要为激活的CD4T淋巴细胞表皮浸润,表明CD4淋巴细胞为炎症与过度增生过程中的一种初期免疫反应启动因子,因此人们将治疗目标选择性地针对CD4+T淋巴细胞亚群。
淀粉样变苔藓是一种慢性顽固性难治的疾病.以往的治疗方法用皮质类固醇局部封闭,二甲基亚砜,环磷酰胺等均无明显疗效.最近的一些报道指出,依曲替酯治疗本病大有希望.
皮质类固醇制剂是有效的抗炎药物,其抗炎效力因类固醇核基团的取代而明显增加,抑制胶原合成的作用也随之增加.本文作者用新生SD大鼠研究了当给予等效抗炎剂量时,不同效价的氟化和非氟化的皮质类固醇制剂在抑制肉芽生长、胶原合成和非胶原蛋白合成方面是否效力相等.
为了解多发性骨髓瘤皮肤表现的性质及发生率,对115例已确诊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骨髓外浆细胞瘤5例,淀粉样变2例,坏疽性脓皮病及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各1例。
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是有效的。但一些顽固的病人对UVB治疗反应较慢。依曲替酯和依曲替酸治疗银屑病亦有效,但临床上对斑块状损害单独用此药治疗效果亦慢。每种药物都有副作用,一些副作用与剂量有关。本文研究UVB加依曲替酸治疗银屑病,并与UVB单独治疗进行比较,以观察是否可缩短治疗时间和减少UVB的累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