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效课堂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力求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也就是说,真正还课堂给学生,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高中信息技术课如何实现高效,一直以来困扰着师生们。本文就“布置预习提纲,强化宏观指导;关注学生活动,还课堂给学生”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高效起来。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 高效课堂 小组合作
信息技术课历来不大被师生重视,虽然现在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全面接受了信息技术教育,但效果不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因此研究如何实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高效课堂问题已迫在眉睫。随着高效课堂实施的不断深入,广大信息技术教师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学习方法的根本改变均需要高效课堂的实现。可以说,实现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具有深远的意义。那么如何才能构建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布置预习提纲,强化宏观指导
由于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学生不可能在课外很好地预习本节知识,那么,在每节上课的前几分钟,先给出“预习提纲”,然后指导学生预习。例如在学习“Flash 8”的时候,给学生发预习提纲:1.打开“Flash 8”的编辑界面,观察这个界面与之前学过的“Word”“Excel”等一些程序有哪些不同;2.试着了解“工具面板”中的工具,看看都有哪些功能。让学生先自己动手使用,这样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了。
二、关注学生活动,还课堂给学生
明确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角色,教师要学会放手,学生能学会的教师绝不包办,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让学生在充分交流、合作学习中理解、掌握知识,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干,而不应该滔滔不绝地阐述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讲解既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更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我在讲解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文本信息的加工与处理”时,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在初中阶段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只是给出导学案、例题及任务,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之间互相讨论,帮助学习,这同时也给学得较好的同学一个展示的机会。当然,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甚至相差很大,教师要勤于巡视,发现问题,个别辅导。事实证明,学习效果十分好。
三、任务由浅入深,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布置的任务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既要激发兴趣,又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
例如:我在讲高一信息技术(选修2),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中的“FLASH形变动画”时,先告诉学生形变的本质和原理,然后用2~3分钟时间演示“一个圆形变成方形”的形变动画制作步骤,再让学生自己做一遍(这个过程是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紧接着给出任务1:请同学们先自己独立制作完成“一个圆形变成文字‘圆’”,并说说自己的想法与遇到的困难。显然,学生用我刚才讲解的方法是行不通的,这时同学们就开始小组讨论解决了。由于学生对这个软件并不熟悉,因此讨论没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当然很多同学已经快沉不住气了,此时我及时地告诉学生:“只有图形才能制作形变动画,对不是图形的内容在制作形变动画之前都要执行‘分离’操作,即选择‘修改’菜单中的‘分离’,否则会出现错误。”并要求学生马上自己试着做,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很快就制作并测试了,且很有成就感。接下来,给出任务2:制作数字“1”变为“2”,再变为“3”的形变动画。这样逐步深入,就可以化繁为简,让所有学生都学会。
四、学生当众演示,教师全面辅导
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就可鼓励学生当众演示。借助多媒体向其他同学做示范性演示,它不仅在知识习得方面有很大作用,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也得到提高。
在学生演示时,教师应适时地给予评价,如发现问题,请同学们一起想办法,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实现信息与思想的交换,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采用这种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干、探求真理、坚持真理的优良品质。
五、及时反馈信息,抓好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做最后的回顾,使知识能系统地留在学生的脑海中。例如在学完“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处理”后,我将PowerPoint与Word两个程序的异同列在一个表格上进行对比小结,这样就更方便了学生的记忆与理解。
通过采用以上教学模式,真正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激发。课堂中少了教师“填鸭式”的讲解,多了学生的参与;少了教师的独断,多了师生的民主;少了学生在课堂中的“沉默”,多了教师的重点指引。这样的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 高效课堂 小组合作
信息技术课历来不大被师生重视,虽然现在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全面接受了信息技术教育,但效果不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因此研究如何实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高效课堂问题已迫在眉睫。随着高效课堂实施的不断深入,广大信息技术教师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学习方法的根本改变均需要高效课堂的实现。可以说,实现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具有深远的意义。那么如何才能构建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布置预习提纲,强化宏观指导
由于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学生不可能在课外很好地预习本节知识,那么,在每节上课的前几分钟,先给出“预习提纲”,然后指导学生预习。例如在学习“Flash 8”的时候,给学生发预习提纲:1.打开“Flash 8”的编辑界面,观察这个界面与之前学过的“Word”“Excel”等一些程序有哪些不同;2.试着了解“工具面板”中的工具,看看都有哪些功能。让学生先自己动手使用,这样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了。
二、关注学生活动,还课堂给学生
明确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角色,教师要学会放手,学生能学会的教师绝不包办,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让学生在充分交流、合作学习中理解、掌握知识,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干,而不应该滔滔不绝地阐述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讲解既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更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我在讲解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文本信息的加工与处理”时,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在初中阶段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只是给出导学案、例题及任务,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之间互相讨论,帮助学习,这同时也给学得较好的同学一个展示的机会。当然,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甚至相差很大,教师要勤于巡视,发现问题,个别辅导。事实证明,学习效果十分好。
三、任务由浅入深,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布置的任务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既要激发兴趣,又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
例如:我在讲高一信息技术(选修2),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中的“FLASH形变动画”时,先告诉学生形变的本质和原理,然后用2~3分钟时间演示“一个圆形变成方形”的形变动画制作步骤,再让学生自己做一遍(这个过程是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紧接着给出任务1:请同学们先自己独立制作完成“一个圆形变成文字‘圆’”,并说说自己的想法与遇到的困难。显然,学生用我刚才讲解的方法是行不通的,这时同学们就开始小组讨论解决了。由于学生对这个软件并不熟悉,因此讨论没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当然很多同学已经快沉不住气了,此时我及时地告诉学生:“只有图形才能制作形变动画,对不是图形的内容在制作形变动画之前都要执行‘分离’操作,即选择‘修改’菜单中的‘分离’,否则会出现错误。”并要求学生马上自己试着做,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很快就制作并测试了,且很有成就感。接下来,给出任务2:制作数字“1”变为“2”,再变为“3”的形变动画。这样逐步深入,就可以化繁为简,让所有学生都学会。
四、学生当众演示,教师全面辅导
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就可鼓励学生当众演示。借助多媒体向其他同学做示范性演示,它不仅在知识习得方面有很大作用,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也得到提高。
在学生演示时,教师应适时地给予评价,如发现问题,请同学们一起想办法,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实现信息与思想的交换,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采用这种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干、探求真理、坚持真理的优良品质。
五、及时反馈信息,抓好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做最后的回顾,使知识能系统地留在学生的脑海中。例如在学完“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处理”后,我将PowerPoint与Word两个程序的异同列在一个表格上进行对比小结,这样就更方便了学生的记忆与理解。
通过采用以上教学模式,真正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激发。课堂中少了教师“填鸭式”的讲解,多了学生的参与;少了教师的独断,多了师生的民主;少了学生在课堂中的“沉默”,多了教师的重点指引。这样的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