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儿童阅读推广者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们的童年很短暂,一晃就长出了胡须,所以为童年的阅读进行指导特别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笔者想到:若学生能把阅读当做玩耍,当成一种享受,感受其中的轻松愉悦,使学生爱上阅读,这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尤为重要。就此话题我谈谈自己的经验及策略
一、听老师大声读——让好书不寂寞
“听老师大声读”往往用在识字不多的一二年级孩子身上或不识字的学龄前孩子身上,目的是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倾听习惯。如果这种办法用在四年级学生的身上,大家一定会觉得不可思议。可是我在实践中发现,“听老师大声读”对于中高年级学生同样具有明显的效果。
記得曾接过四年级的班级,接班后,发现很多孩子没有阅读的习惯。于是,我让孩子们带书到学校来读,但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怎么办?我想到了儿子经常拿着书要我读给他听的情景,我读书的时候,他总是听得那么专心,还不时提出一些天真有趣的问题。能不能在四年级孩子的身上也采用这种方法呢?我决定试一试。
我开始利用早上和中午的时间为学生读书。我根据书中的情节变化读书的语气,通过我抑扬顿挫的朗读来牵动孩子们的心。当读到情节曲折的地方,我则故意停下来,让孩子们想象下面的情节,看看自己想象的与书中写的是不是一致。在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听得都很认真,教室里鸦雀无声,孩子们都被故事情节吸引住了。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我认识到“听老师大声读”有以下几点好处:
1.“听老师大声读”解决了书源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阅读量要达到100万字。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解决学生的书源问题。目前,大部分家庭的藏书还是非常有限的, “大声读”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孩子读书难的问题。其次,小学生还不具备挑选图书的能力,老师帮助孩子们挑选适宜的图书,可以防止学生读书的盲目性,保证读书的质量。
2.“听老师大声读”培养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由于老师读的书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内容丰富、充满童趣,再加上老师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地读,每次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他们会觉得一本好书原来有这么大的魅力,读书有这么大的乐趣。渐渐地,他们会感到单听老师读不过瘾,自己得找本书读一读……久而久之,孩子们读书的兴趣就培养起来了。
3.“听老师大声读”教会了学生读书的方法
“大声读”并不是单纯地从头读到尾,单纯地让孩子们听。老师在读的过程中也会潜移默化地传授一些读书方法。例如,老师读书过程中有时会停下来,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一边听一边解决问题;有时会停下来,让孩子们对后面的情节进行想象;有时会停下来,让孩子重复一下所听到的好词语、好句子。另外,孩子们听老师读的时候,也能感受到老师读书的语气和语调,学会如何有感情地读书。
二、分享阅读——创造共同的语言密码
分享阅读,主要指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成年人和儿童并非以学习为目的,共同阅读一本书的类似游戏的活动。通过共读一本书,共写心灵真诚的话语,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乃至老师和家长之间真正的共同生活。
1.导读引发阅读期待
我在引导四年级学生阅读米切尔·恩德的绘本故事《光屁股的大犀牛》时,巧妙地设置悬念,使学生的阅读期待值逐渐升温。
(1)导于书名处。在阅读前我先出示题目,然后提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孩子们自然会不约而同地不好意思笑出声来。作为老师我当然明白缘由,但还是故作糊涂地问:“你们笑什么呢?大犀牛怎么会光屁股呢?”“它本来就是光屁股的嘛,这还用特意强调吗?”学生心中的疑问不问自答。借此机会我出示一张犀牛照片让孩子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看到画面,他们自然想到了“凶猛、不可一世”等词语。接着再出示一张完全不同的犀牛照片让学生对比,并且解释道:“这也是一头犀牛,而且就是刚才的那头巨大、不可一世的犀牛。刚才的那头凶猛、不可一世的犀牛怎么会变成如此模样呢?这其中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相信孩子已经有了尽快阅读的期待了。
(2)导于精彩情节处。老师要善于抓住精彩情节引发学生阅读期待。在和孩子共同阅读这个绘本故事时,我先向学生介绍了一下大致内容:
这个犀牛名叫粗脖子·诺贝特,它特别霸道,在草原上没有谁敢欺负它,所有的动物都怕它,为此狮王查理还特意给大家召开了一个逃跑会议。
接下来的环节是这样的:
老师:是啊,同学们,所有的动物都惊慌失措地逃跑了,偌大的一个草原顿时变得空空荡荡,只有一只叫小卡尔的犀牛鸟还在。它靠啄食犀牛身上的小虫子为生。它很小,很灵活,犀牛拿它没办法。小卡尔没有离开,它想到了一个办法,它要用自己的方式消灭犀牛。
想象:这小小的犀牛鸟有办法对付如此庞大的犀牛吗?假如你就是这只犀牛鸟,你会想出怎样的法子来对付诺贝特?
老师:同学们想的办法都很有意思。这只犀牛鸟可不简单,它的办法肯定让你意想不到。想知道吗?在这里,我先卖个关子。让我们先来看看故事的结局。
就这样,随着故事情节的迭起,孩子们以一直处于箭在弦上,蓄势待发的状态,表露出了较强的探究故事结局的求知欲。而此时教师的稍作暂停、故弄玄虚,一下子将学生的探求胃口吊起,然后不动声色地告诉他们精彩还在后头,若想了解其精彩结局,敬请阅读原文。这样学生对此故事的原文就产生了极大的阅读兴趣。教师借此良机向学生推荐书籍,学生便会保持很高的兴趣积极去阅读这些书籍。这样的导读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孩子们在阅读完这本书后相继阅读了恩德的《犟龟》《苍蝇和大象的足球赛》《奥菲利娅的影子剧院》《吃噩梦的小精灵》《出走的绒布熊》。
2.主题探讨共享读书乐趣
我结合学校每月的德育主题,组织分享阅读相关主题的童书。如:三月感恩月,共读了《猜猜我有多爱你》《苹果树》,通过共读、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父母之爱,从而懂得对父母感恩。当月的感恩实践活动结束时,家长们纷纷反映孩子在家懂事多了,贴心多了。心理健康月时共读了《我有友情要出租》,两个新插班的学生想结识好朋友,却由于内心胆怯,不敢主动与同学交往。《我有友情要出租》则恰好符合了孩子这种心理需求,通过共读鼓励两个插班学生主动与同学交往,也引导了其他同学主动向他们伸出友谊之手。9月弘扬民族精神月,共读了《爷爷一定有办法》后,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爷爷勤俭节约、爱动脑筋、善于创造,小约瑟尊重爷爷,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我很羡慕小约瑟……”学生通过共读加深了对当月主题的理解,开展活动效果明显。
分享阅读可以让孩子们跨越时空,走进金子美玲的世界,感受“全都喜欢上”的那种快乐;走进《草房子》里,相识秃鹤、桑桑、杜小康,在收获朋友的同时,更能读到伙伴间童年的趣事……一本本经典的书籍带领学生走进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中,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又引领学生走进了一个个精彩的世界,学生就在这变幻的丰富的世界中畅游着、感动着 ……
一、听老师大声读——让好书不寂寞
“听老师大声读”往往用在识字不多的一二年级孩子身上或不识字的学龄前孩子身上,目的是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倾听习惯。如果这种办法用在四年级学生的身上,大家一定会觉得不可思议。可是我在实践中发现,“听老师大声读”对于中高年级学生同样具有明显的效果。
記得曾接过四年级的班级,接班后,发现很多孩子没有阅读的习惯。于是,我让孩子们带书到学校来读,但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怎么办?我想到了儿子经常拿着书要我读给他听的情景,我读书的时候,他总是听得那么专心,还不时提出一些天真有趣的问题。能不能在四年级孩子的身上也采用这种方法呢?我决定试一试。
我开始利用早上和中午的时间为学生读书。我根据书中的情节变化读书的语气,通过我抑扬顿挫的朗读来牵动孩子们的心。当读到情节曲折的地方,我则故意停下来,让孩子们想象下面的情节,看看自己想象的与书中写的是不是一致。在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听得都很认真,教室里鸦雀无声,孩子们都被故事情节吸引住了。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我认识到“听老师大声读”有以下几点好处:
1.“听老师大声读”解决了书源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阅读量要达到100万字。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解决学生的书源问题。目前,大部分家庭的藏书还是非常有限的, “大声读”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孩子读书难的问题。其次,小学生还不具备挑选图书的能力,老师帮助孩子们挑选适宜的图书,可以防止学生读书的盲目性,保证读书的质量。
2.“听老师大声读”培养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由于老师读的书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内容丰富、充满童趣,再加上老师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地读,每次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他们会觉得一本好书原来有这么大的魅力,读书有这么大的乐趣。渐渐地,他们会感到单听老师读不过瘾,自己得找本书读一读……久而久之,孩子们读书的兴趣就培养起来了。
3.“听老师大声读”教会了学生读书的方法
“大声读”并不是单纯地从头读到尾,单纯地让孩子们听。老师在读的过程中也会潜移默化地传授一些读书方法。例如,老师读书过程中有时会停下来,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一边听一边解决问题;有时会停下来,让孩子们对后面的情节进行想象;有时会停下来,让孩子重复一下所听到的好词语、好句子。另外,孩子们听老师读的时候,也能感受到老师读书的语气和语调,学会如何有感情地读书。
二、分享阅读——创造共同的语言密码
分享阅读,主要指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成年人和儿童并非以学习为目的,共同阅读一本书的类似游戏的活动。通过共读一本书,共写心灵真诚的话语,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乃至老师和家长之间真正的共同生活。
1.导读引发阅读期待
我在引导四年级学生阅读米切尔·恩德的绘本故事《光屁股的大犀牛》时,巧妙地设置悬念,使学生的阅读期待值逐渐升温。
(1)导于书名处。在阅读前我先出示题目,然后提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孩子们自然会不约而同地不好意思笑出声来。作为老师我当然明白缘由,但还是故作糊涂地问:“你们笑什么呢?大犀牛怎么会光屁股呢?”“它本来就是光屁股的嘛,这还用特意强调吗?”学生心中的疑问不问自答。借此机会我出示一张犀牛照片让孩子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看到画面,他们自然想到了“凶猛、不可一世”等词语。接着再出示一张完全不同的犀牛照片让学生对比,并且解释道:“这也是一头犀牛,而且就是刚才的那头巨大、不可一世的犀牛。刚才的那头凶猛、不可一世的犀牛怎么会变成如此模样呢?这其中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相信孩子已经有了尽快阅读的期待了。
(2)导于精彩情节处。老师要善于抓住精彩情节引发学生阅读期待。在和孩子共同阅读这个绘本故事时,我先向学生介绍了一下大致内容:
这个犀牛名叫粗脖子·诺贝特,它特别霸道,在草原上没有谁敢欺负它,所有的动物都怕它,为此狮王查理还特意给大家召开了一个逃跑会议。
接下来的环节是这样的:
老师:是啊,同学们,所有的动物都惊慌失措地逃跑了,偌大的一个草原顿时变得空空荡荡,只有一只叫小卡尔的犀牛鸟还在。它靠啄食犀牛身上的小虫子为生。它很小,很灵活,犀牛拿它没办法。小卡尔没有离开,它想到了一个办法,它要用自己的方式消灭犀牛。
想象:这小小的犀牛鸟有办法对付如此庞大的犀牛吗?假如你就是这只犀牛鸟,你会想出怎样的法子来对付诺贝特?
老师:同学们想的办法都很有意思。这只犀牛鸟可不简单,它的办法肯定让你意想不到。想知道吗?在这里,我先卖个关子。让我们先来看看故事的结局。
就这样,随着故事情节的迭起,孩子们以一直处于箭在弦上,蓄势待发的状态,表露出了较强的探究故事结局的求知欲。而此时教师的稍作暂停、故弄玄虚,一下子将学生的探求胃口吊起,然后不动声色地告诉他们精彩还在后头,若想了解其精彩结局,敬请阅读原文。这样学生对此故事的原文就产生了极大的阅读兴趣。教师借此良机向学生推荐书籍,学生便会保持很高的兴趣积极去阅读这些书籍。这样的导读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孩子们在阅读完这本书后相继阅读了恩德的《犟龟》《苍蝇和大象的足球赛》《奥菲利娅的影子剧院》《吃噩梦的小精灵》《出走的绒布熊》。
2.主题探讨共享读书乐趣
我结合学校每月的德育主题,组织分享阅读相关主题的童书。如:三月感恩月,共读了《猜猜我有多爱你》《苹果树》,通过共读、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父母之爱,从而懂得对父母感恩。当月的感恩实践活动结束时,家长们纷纷反映孩子在家懂事多了,贴心多了。心理健康月时共读了《我有友情要出租》,两个新插班的学生想结识好朋友,却由于内心胆怯,不敢主动与同学交往。《我有友情要出租》则恰好符合了孩子这种心理需求,通过共读鼓励两个插班学生主动与同学交往,也引导了其他同学主动向他们伸出友谊之手。9月弘扬民族精神月,共读了《爷爷一定有办法》后,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爷爷勤俭节约、爱动脑筋、善于创造,小约瑟尊重爷爷,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我很羡慕小约瑟……”学生通过共读加深了对当月主题的理解,开展活动效果明显。
分享阅读可以让孩子们跨越时空,走进金子美玲的世界,感受“全都喜欢上”的那种快乐;走进《草房子》里,相识秃鹤、桑桑、杜小康,在收获朋友的同时,更能读到伙伴间童年的趣事……一本本经典的书籍带领学生走进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中,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又引领学生走进了一个个精彩的世界,学生就在这变幻的丰富的世界中畅游着、感动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