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对我国环境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

来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p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考察近十年来对外贸易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环境质量的不同影响,本文选取了2000-200 8年我国30个省、市和自治区的贸易与环境方面的相关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东中西部 地区对外贸易对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规模效应加剧了我国 的环境污染,技术效应减少了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结构效应增加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环境 污染但减少了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环境政策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总的来说,贸易开放度 的提高对东部环境质量的改善有积极影响,但对中西部地区有负面影响,中西部地区确实存 在“污染天堂”的现象。因此对于中西部地区我们需要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力度,阻止国外污 染企业的转移,同时要加快贸易结构调整,逐步降低污染行业的贸易比重,大力促进清洁型 、环保型行业的发展,从而降低对外贸易对中西部地区的负面影响,并扩大其积极影响,使 对外贸易的正面影响不仅局限于东部地区,也可以惠及中西部地区。
  关键词 对外贸易;环境污染;区域差异;面板数据
  中图分类号 X3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2104(2010)12-0159-05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12.032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贸易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我国进出口总额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快 速增长,进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4 742.9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25 632.6亿美元,年均增长2 3.80%,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也由2000年的40.08%增加到2008年的59.41%,外商直接投资 也由2000年的407.15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923.95亿美元(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9》 并经过计算得到)。与此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污 染以及其他环境问题也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那么对外贸易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是否 会产生和加重环境污染便成为一个争论的焦点。因此,本文试图利用2000-2008年我国30个 省的面板数据,分析对外贸易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环境污染的不同影响,以期寻找在对外贸 易过程中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抑制环境污染的重要政策变量。
  1 文献回顾
  目前,国际学术界对自由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已经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无 论从短期还是从长期来看,自由贸易所引起的环境后果都是有害的,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 言,自由贸易政策的实施将直接导致环境质量的恶化;另一种观点认为,尽管自由贸易在短 期内的环境效应是有害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由贸易将对环境产生长期的有益的影响。对 于这种影响,可以通过考察三种效应来把握,即:规模效应,表示经济活动规模发生的改变 ;结构效应,表示生产产品(或产业结构)的变化;技术效应,代表生产技术的改变。一般 来说,规模效应会加重环境恶化,但当生产结构的变化从“肮脏物品”向“清洁物品”转换 或者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时,自由贸易反而会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Grossman和Krueger[1]的研究发现,当收入达到某个水平以后,上述结构效应和技 术效应的总和将会超过规模效应,因此自由贸易在长期对环境质量的改善是有帮助的。按照 这种观点,一国的收入越高(这被认为是自由贸易的结果),那么环境损失也就越低。Lope z[2]也获得了类似的结果,他认为自由贸易的影响取决于生产过程中传统生产要素 与污染的替代弹性,以及当偏好完全不同时收入的效用曲线的相对弯曲程度。这方面的经验 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1991年Grossman和Krueger[3]通过对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 A)内有关国家跨部门空气质量的考察,得到了经济增长与污染物排放的倒U型关系。1992年 Lucas等[4]发现,1960-1988年发展中国家的污染排放量和污染密集型产业扩张迅 速,而当其中的一些国家达到了较高的收入水平后,污染物排放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对此现 象的解释是,由于制造业在这些国家GDP构成中所占份额的下降,而并非是由于这些国家采 用了更为清洁的生产技术。Birdsall和Wheeler[5]对拉丁美洲国家进行的研究则发 现一国的开放程度(以该国的贸易制度和外国投资来衡量)与其污染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关系 密切。在贸易自由化(如取消对新技术进口和外资进入的限制等)的前提下,工业化国家较 高的环境标准将被传递到发展中国家,于是经济越开放的国家,在清洁生产技术方面的进步 也就越快。Antweiler等[6]也研究了一国贸易开放度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得出的结 论是贸易自由化有益于环境保护,一国的贸易限制越少,环境污染也就越少。Dean[7 ]通过建立一个联立方程模型,考察了贸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发现自由贸易对环境质量 既有直接的、短期的负面影响,又有间接的、长期的积极影响。具体地说,国内贸易条件的 改善将会直接导致环境污染的增加,短期内自由贸易将令环境质量恶化;但长期来看,对外 开放度的提高会极大地促进收入的增长,收入的增长又会推动对环境质量的需求从而起到遏 制环境质量恶化的作用,贸易自由化的间接影响是减轻了对环境的损害。
  当然有一部分学者持有相反的观点。Copeland和Taylor[8]在一个北南贸易模型(N orthSouth model)中,从规模、结构以及技术等方面对国际贸易与环境质量的关系做的 理论分析表明自由贸易减轻了北方国家的环境污染,但是增加了南方的污染,结果在世界范 围内污染物的总量可能是增加的,北方国家对南方国家的转移支付能够减少全球范围的污染 总量。Chichilnisky[9]考察了当有关国家缺少明确界定的产权时,自由贸易对自 然资源利用的影响。给定两个具有相同技术、自然禀赋和偏好的区域间的贸易,如果其中一 个区域的环境资源产权不清,那么现实中的为防止资源过度使用而设立的税收政策极有可能 导致对环境资源的过度利用从而对全球环境构成威胁。 Esty和Geradin[10]都指出,作为全球贸易自由化的结果,各国会纷纷降低各自的 环境质量标准以维持或增强 竞争力,出现所谓的“向(环境标准)底线赛跑”(race to the bottom)的现象,甚至出现阻 挠环境立法等 漠视环境管制的现象。Ropke[11]声称贸易制度本质上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内部出 了问题),尤其是发展 中国家的贸易收益(从环境角度上看)是值得怀疑的。Ropke指出国际贸易会在某些方面引起 环境问题, 例如自然资源的低估,不惜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扩大了环境的外部性影响等等,因 此应该减少贸 易活动。Daly和Goodland[12]也认为许多环境问题是无法通过不受管制的市 场(如自由贸易)来得到公平 地、有效地和持续地解决的。Ekins,Folke和Costanza[13]还从环境角度批判了贸 易对环境有益的论调,其 理论的主旋律是:作为贸易自由化的一种结果,经济增长产生的好处绝非像某些学者声称的 那样被用于环 境保护事业;即便上述增加的贸易收益用到了环境保护,那么对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 不可逆转的即 无法修复的环境损害也是无济于事的;与贸易有关的运输量的攀升将会导致更多的与能源相 关的环境损害。 Lopez[14]对非洲国家加纳的一项研究显示,随着贸易自由化的进一步加深,将会 导致生物资源的进一步灭失 和毁林事件的不断发生。Wheeler[15]选取了美国以及接受外资最大的三个发展中 国家即中国、巴西和墨西哥 等国的空气质量的变动趋势为分析样本,其分析结论清楚地表明,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空气 质量在上述四 个国家的主要大城市中都呈下降的趋势,因此自由贸易对这几个国家环境质量的影响是负面 的。
  (1)规模效应会进一步加剧我国的环境污染。随着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贸易推动了我国 经济的持续增长,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但它也同时带来了经济增长的副产品——环境污染水 平的提高。在人们的环境偏好——收入弹性不高、环境管制不健全的条件下,环境质量仍然 会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而趋于恶化。
  (2)结构效应增加了东中部地区的环境污染但减轻了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程度。东部地区 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由劳动力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但由于环境监管不严,环境标 准不统一等原因,这些资本密集型企业有相当一部分属污染型企业,从而导致该地区环境污 染更加严重;中部地区结构效应也为正,说明该地区的结构转换也带来了更多的环境污染; 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东部和西部不同,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 调整正朝着有利于环境改善的方向发展。一般地,当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再过于依赖资源 的开采、能源品的消耗,而是转向依靠技术革新、生产率提高以及管理、组织形式的创新时 ,工业生产的环境压力将会得到有力地缓解。因此,掠夺式开发、粗放式经营,甚至以牺牲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取的。
  (3)技术效应明显降低了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程度,但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明显。因此 ,中西部地区应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投入,加速环保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引导并 扶持环保产业的发展,使其成为经济和贸易的新增长点。同时应充分利用对外贸易消除发达 国家技术壁垒的有利时机,鼓励引入国际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并对国内引进环保技 术的企业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与优惠。
  (4)贸易开放度的提高有利于东部地区环境的改善,但加剧了中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近 十年来,中西部地区的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出口的环境负效应大于进口的环境正效 应,致使中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有进一步加剧之势。同时,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也加重了中 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原因是中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仍然集中于加工制造业,环保治理配 套设施不健全,相应的治污减排约束机制不强。随着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高速增长, 中西部地区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资源环境代价,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中西部地区 的环境污染是否会进一步恶化将主要取决于整个地区环境管制的力度,以及综合运用行政、 法律、经济、教育和科技手段促进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能力。我们绝不能因为对外贸易带 来了环境污染而否定对外开放的政策,相反我们还要继续扩大并提升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 质量和层次,充分利用WTO的相关规则,实施结构性梯度开放策略,用适当加快污染产业的 开放程度来换取对清洁产业的合理保护。同时,要贯彻落实外资的产业导向政策,鼓励绿色 科技型外资的引入,限制或禁止污染产业向区内转移,那么贸易开放必将在推动经济增长的 同时改善中西部地区的环境质量。
  (编辑:温武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Grossman G M,Krueger A B.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 ent[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5,110(2):353-377.
  [2]Lopez R. The Environment as a Factor of Production: the Effects of Economi c Growth and Trade Liberalization[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 anagement,1994, 27(2):163-184.
  [3]Grossman GM, Krueger AB.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he North Americ an Free Trade Agreement[R]. NBER. 1991, Working paper 3914.
  [4]Lucas R E B Hettige H, Wheeler D.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 onmental Regul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of Toxic Industrial Polluti on: 1960-1988[A], in P.Low , ed. ,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he Environment[C ].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1992.
  [5]Birdsall N, Wheeler D. Trade Policy and Industrial Pollution in Latin
  America: Where are the Pollution Havens[A]? in P. Low , ed. , International T rade and the Environment[C].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1992.
  [6]Antweiler W, Copeland B R,Taylor M S. Is Free Trade Good for theEnvironment[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1, 91(4):877-908.
  [7]Dean J,Gangopadhyay S. Export Ban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 dUnemployment,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7, 1(3):324-336.
  [8]Copeland B R, Taylor M S. NorthSouth Trade and the Environmen t[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4, 109(3):755-787.
  [9]Chichilnisky G. NorthSouth Trade and the Global Environment [J]. A 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4, 84(4):851-874.
  [10]Esty D C, Geradin D. Market Access, Competitiveness, andHarmoniz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in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J]. TheHarvard Environmental Law Review, 1997, 21(1): 265 - 336.
  [11]Ropke I. Trade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A Critical Assessmentof the “Free Trade Dogma”.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4, 9(1): 13-22.
  [12]Daly H,Goodland R. An Ecologicaleconomic Assessment of Deregulati on of InternationalCommerceunder GATT.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4, 9(1): 73- 92.
  [13]Ekins P, Folke, C, Costanza R. Trade,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The Issues in Perspective.Ecological Economics, 1994, 9(1): 1-12.
  [14]Lopez R. Environmental Externalities in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and th eImpact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TheCase of Ghana.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 mics, 1997, 53(1): 17-39.
  [15]Wheeler D. Racing to the Bottom? Foreign Investment and Air PollutioninDeveloping Countries. Journalof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2001,10(3):225-246.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农民群体逐渐分化为不同职业的农民阶层,由于职业选择的不同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农民在经济收入、产权偏好等方面都出现了巨大的差异,这导致他们对土地流转意愿与决策行为的选择也出现分化,因此,研究由于农民职业分化导致的产权偏好不同及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就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利用笔者对江苏省实地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在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民职
期刊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则是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体现了党中央对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 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
期刊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污染排放量仍在持续增加,环境质量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但由于环境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贡献,污染排放的增长幅度已出现明显减缓的势头。为了定量评价这两种作用的影响,本文引入环境效应分解模型,对1998-2008年中国工业SO2减排的动态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8年中国工业减排的环境净效应中,环境技术效应贡献了环境净效应的-97.76%,而结
期刊
摘要 中国能源消费量除与GDP有关外,还与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有关,本文首先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进行变量选择,通过计算各变量与中国能源消费量的灰色综合关联度,选择政府财政用于科学研究的支出表征技术进步,第三产业比量表征产业结构,外贸依存度表征对外开放程度。然后运用协整分析方法,本文对中国能源消费量、GDP、技术进步等五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财政用于科学研究的支
期刊
摘要 资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环境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因果关系,而未有对区域资源总体消费与经济产出二者关系开展实证研究。本文以江苏省为例,运用协整理论和物质流分析方法首次尝试对江苏省1990~2007年资源消费和实际GDP二者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表现为资源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长期的单
期刊
摘要:鱼洞河是乌江水系的一个小支流,为下游贵阳市提供饮用水水源。在鱼洞河上下游之间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理论上需要知道上游治理污染和维护生态环境的费用,以及下游对上游提供的生态环境服务的支付意愿。只有下游的支付意愿大于上游的费用,上下游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才有理论可能性。在对上游龙里县汇水区进行实地调研后,重点评估了当地安装沼气系统、坡耕地(≥25°)退耕还林、其他地区的土壤侵蚀防治以及点源污染治理费用
期刊
摘要 通过对城市居民进行大样本问卷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列联表分析对公众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消费行为进行实证测度。结果表明,公众对不同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消费行为的外部表现不完全一致。当消费行为与自身利益相容(实施收益大干实施成本),那么公众更乐于实行。反之公众实行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消费行为内含三个关键因子:购买因子、使用因子、回收因子。这三个因子分别体现了
期刊
摘要:当前,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和就业问题备受世人瞩目。本文首先概述了气候变化、森林、林业与就业的相关关系;阐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林业行动框架,归纳出林业碳增汇、碳贮存和碳替代是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三种主要方式;并介绍了中国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大力发展碳汇林业和能源林业韵具体实践;进而定性分析了中国林业重点行动对就业的正负面影响。并以广西碳汇试点项目为例加以佐证,最
期刊
摘要 采集南四湖4个湖区及入湖支流的9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样品中的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测定,结合已有文献对南四湖的PAHs浓度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中PAHs总含量范围在20.1-929.2 ng/g,在四个湖区中,分别位于独山湖和微山湖的表层沉积物中PAHs总含量远低予其他采样点位,采于昭阳湖的样品的PAHs含量最高,说明PAH
期刊
摘要 委托代理理论对信托关系中代理人信任机制的研究有限,制约了养老金制度的发展。本研究通过对养老金信托的定性和政策环境分析,以及管理过程中成本、收益和利润的定量分析,指出在信任和长期合作的条件下,管理费制可抑制风险,同时养老金规模将像雪球一样在预期中超常发展。并实现受益人利益最大化,即养老金信托雪球效应。以往研究主要在信息不对称假设下利用参与约束条件寻找最优解,本研究表明在引入信任契约和管理费制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