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lia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作文教学是教学中最枯燥乏味,怎样从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下寻找新思路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既可以对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又可以适应新课标要求下的作文教学。
  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抒发真情、张扬个性呢?我通过反复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立意
  明末清初大学问家王夫之曾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可见一篇作文的立意非常重要。文章的立意是文章成败的关键,可是传统的作文教学过分追求社会认同的某种立意,结果导致了学生无谓地拔高,空话连篇。但是,在立意的时候,能对生活有独到的见解,提炼出新颖别致的中心思想,仍是现在作文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立意正确是写文章的基本要求,立意新颖则是衡量文章的优秀与否的关键。如果一篇文章,一部作品,重弹老曲,走前人的路,那就不能给人以新的启示,即使文章写得再好,恐怕也无人问津。怎样帮助学生立意新颖呢?
  (一)联系时代。求新不是猎奇,而是从生活中去探寻新问题,联系时代特色来审题,不但思维过程轻松,审题速度快,而且题旨把握得准确,立意时一般不会跑题。
   (二)反面切入。作文提倡言人之所未言,言人之所不能言,力求使人们获得新的启迪、新的联想。文章写出新意关键在于作者具备独创精神。有些作文题目,如果按照通常的做法正向审题立意,可能难以入题,或者入题后,容易落入俗套,毫无新意可言。这时如果舍弃正面硬攻,改而反面切入,往往很快就可以找到新的突破口,让读者在千人一面的作文中眼前一亮。
   (三)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开拓性的思维方法,其特点是不集中于一点而是多角度多方面地去思维。这样可以开阔立意的思路,由此及彼,有利于找到较理想的有新意的主题。这样就有了新的思想、新的见解、新的观点。
  二、构思
  所谓构思,指写作者在积累材料的基础上,按照写作要求及时有效地展开文章的思维活动。它是整个写作过程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包括选取提炼材料,酝酿确定主题,考虑人物活动及人物关系,设计情节,安排结构,以及探索最佳的表现形式等。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文章的篇章结构的一致性和统一性,致使文章结构落入俗套,同学们和套用公式一样安排自己的作文结构。现在作文教学鼓励同学们个性化的发展,巧妙安排文章结构就显得格外重要。怎样帮助同学们创新构思呢?
   (一)巧布“歧途”,大开大阖
   “制造误会”是记叙文创新构思的一种方法技巧。文章的开始设计误会,然后故意领着读者在误会的“歧途”上越走越远,最后真相大白,被误者“迷途知返”,感慨顿生。运用“制造误会”这一技巧,一定要注意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并且要尽量安排得巧妙、合理、自然,否则就可能露出人为编造的破绽,给人留下笔法拙劣的印象。“误会”设置得好,不但可以力避叙事平铺直叙、一览无余的写法,而且还能在大开大阖的情节中使人物性格鲜明地凸现出来,使文章在情节结构上跌宕多姿,魅力无穷,增强故事的趣味性。这种谋篇技巧,既可扩大作品的信息容量,又能更好地吊起读者的胃口,引人入胜,增强阅读的兴趣。
   (二)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前后照应法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能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通常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常见的有以下三种表达方式:(1)、内容和标题相照应。首尾圆合,使结构出新这种照应方法常常是内容安排多处和题目照应,或在恰当的地方直接、间接地点明题意。(2)、行文中间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写事,后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写事的结果,使内容相互补充,层层深入。(3)、结尾与开头照应法。起句不凡,结句出韵,使结构出新。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
  (三)运用联想,拓宽思路
  世界上万事万物本来就有这样那样的联系,但不经过思考就不易发现。很多学生文思闭塞的主要原因是:把所写的事物孤立起来,而看不到与其它事物的联系。如果同学们善于运用联想,发现了这种联系,则思路自然宽阔。我们可以先确定文章的主题,再围绕主题尝试把熟悉的事物进行再组合,选取材料中最能打动人细节,把这些细节组合成几幅画面,用一个或几个线索把它们串联起来,这样不但使文章内涵丰富、视觉独特,而且更能唤起读者对过去美好的回忆。
  三、取材
  传统的作文教学以“教”为主、以“考”为主,偏重写作理论的讲授,只顾从考试出发照本宣科、按纲施教,而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学生鲜活的体验拒之门外;只顾操练“文字编织术”,而把陶冶学生心灵的宗旨列在教学目标之外;只顾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求“稳妥”、求“保险”,而把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教育宗旨置于脑后。许多学生的作文充斥着假话、套话、空话和废话。这种作文教学模式还造成了不少学生写作心理障碍,如惧怕心理——视作文为畏途,平时说话很流利的学生一写作文就“大脑短路,笔头卡壳”;应付心理——缺乏兴趣、热情,只是为了完成教师的训练任务,敷衍成篇;速成心理——希望借助各类写作辅导书,寻找“速成”的捷径。更为可怕的是,许多学生变得对生活麻木、思想浅薄、认识偏颇,对丰富多彩的生活不能“心动”、对自己的思考和体验不会“笔动”,对美德善行更不想去“行动”。
其他文献
摘要: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一个教学理念已被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一、在听读过程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边听边想象  文学是形象思维的结晶,文字之妙,妙在“意会”。正是这种“意会”也就成了激发学生想像力的一种手段。“听”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学生惟有通过“听”方能逐步培养捕捉信息、筛选信息、储存信息的能力。教学中可选择一些散文、诗歌、文言文等,让学生多“听”。时间安排上,可在导入新课
期刊
摘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应因势利导,在课堂上大胆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以简明的指令,富有表现力的表情、体态语和有张有弛的教学节奏。灵活自如的组织课堂活动,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活泼的气氛中,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完成知识的吸收和内化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并且主动进入教学活动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如何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果,如何将新课标的思想理念、方法手段运用到日常教学中,越来越成为每一位教师所关注的焦点。  作为教学一线老师,通过对英语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学习以及对课堂教学的不断探索,我认为除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技能、技巧和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外,还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良好的英语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外阅读得到了一定强化。然而当前中学生名著阅读的意识不强,多数学生沉迷于网络、电视,阅读习惯并未形成。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课外阅读如果不是为了“学习成绩”,很难得到学生的热烈响应。面对种种困难,作为教师要身体力行,力求通过探索和努力,为学生的课外名著阅读进行一些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习惯,坚持名著阅读,提高文化品位,积累人文素养,促进人的发展,实现真正的语文教学目的。以下
期刊
摘要:复习课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要求学生重温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使记忆中的痕迹得到强化,从而使学到的知识更为巩固,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但教师都认为复习课比新课难上,上不好的话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非但不能发挥复习课的应有作用,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复习热情。本文就如何上好复习课谈谈自己的认识。  英语复习课是巩固、发展知识、技能的重要课型。它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重温已学的知
期刊
摘要:俗话说;“授以一鱼,可食一日;授以捕鱼之技,可食一生”。因此,我认为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及独立运用英语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英语教学要把提高英语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目标,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每个英语教师的根本追求。本文就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作为国际交际语言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作为英语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发挥主导
期刊
摘要:具体的初中政治课程上,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程课本的特点,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通过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阅读和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对于政治课基本理论的理解程度,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他们今后思维的拓展和学习方法的有效掌握打下基础。  教师真挚的感情、谦虚的态度也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就会与
期刊
摘要:作文三步法在教师队伍中已经耳熟能详,就是所谓的点线面三者的结合。剖析作文三步法,分享我们的学生是关键的所在。下面健谈我的我的理解和运用。  作文三步法理论的提出,不仅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喜人的前景,带动了今天作文教学的显著发展,而且这一理论,同时可有机地融入到语文教学的课文学习中,使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相辅相成、紧密结合起来。这一新型的作文教学体系的问世,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朝气蓬勃的生机
期刊
摘要:要提高初中一年级思想政治课的实效,就要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一是社会实际,一是学生实际)的原则。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1、我教学对象是知识尚少、抽象思维能力尚差而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的初一学生。单纯讲解抽象概念、原理,必然会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困惑不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借助生动形象的比喻、典故、诗词、历史的现实的国情,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等典型
期刊
摘要:知识是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交叉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耳闻目睹,读读写写,讲讲练练,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做,可以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信息渠道;还可以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这样的指导思想,教师在上历史课时,结合中学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一、历史课的语文教学法  在历史课中引入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