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我们的住房走过的路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eli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中国的房价疯了,这一年,北京望京地区“地王”边上的一套64平方米的住房,一个星期里总价涨了34万元。回想30年前,中国人的住房由单位分配,到今天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甚至要“赶美超英”,这期间的变迁,真是沧海桑田!
  
  1978年:酝酿变革
  
  1978年10月20日上午,邓小平在北京视察新建的几十栋公寓住宅楼时,曾希望能用积蓄替儿子买套房子。
  随行的国家建委副主任张百发回忆,邓小平先是“问居民住房可否成为商品,当时现场的同志没有人敢回答”,他又“自言自答说,如果房子算商品,我这几年也还有点积蓄,想买套房子给朴方,我的其他孩子不需要照顾,只有这个朴方,是因为我致残的,我需要照顾他”。
  当时不像现在,房子尚未成为商品,中国大多数父亲也还没有替儿子买房的打算。不过,这一年发生了几件事,预示着中国人的住房生活可能要发生一些难以预料的变化。
  这年秋天,邓小平访问新加坡。他特地听取了当地官员关于公共住房计划的介绍,并登上高楼,鸟瞰当地的住宅小区。访问结束当天,他又突然走进当地一个普通房间,认真看了每个空间,特别是洗澡间,并不住称赞。
  1978年的中国老百姓还没有听说过“房地产”这个词语,他们只晓得自己家住的房子太挤、太小。在此前的将近30年里,涌动于大江南北的中国人,被西方新闻界形容成“蚂蚁”。这群蚂蚁人穿着邋遢,颜色、式样几乎相通的衣服,住在低矮、拥挤、破旧的房子里。
  
  1980年:开发
  
  进入1980年才8天,中国第一家房地产公司——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公司成立了,当时的深圳房地产管理局副局长骆锦星兼任总经理。
  成立公司的目的只有一个:和香港商人合作建房子。此前,因为缺少资金,46岁的骆锦星正为解决两万平方米干部住房发愁,偶然听一个香港朋友说,你这个局长是在端着金饭碗要饭,为什么不可以你们出地,港商出钱,合作建房,利润分成?
  这话把骆锦星吓了一跳。在当时,出让土地是要犯国法的,但得承认,这个提议挺让人心动。骆锦星连忙向市委书记张勋甫报告,张勋甫引经据典地表态:“《共产党宣言》中说‘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你们就先干着试试看吧。”
  有了这一表态,找投资并不用费多大事儿,一位香港老板骑着自行车到深圳来,坐在一个破凳子上谈成了这次合作。没过多久,中国第一份合作建房合同诞生了——这一天是1980年1月1日。
  4月2日,邓小平在北京一片灰旧低矮的建筑物旁边,对胡耀邦、万里等人发表了后来被称为《关于建筑业和住宅问题的谈话》的言论。这次后来被反复引用的谈话确定了几个原则,其中包括“房子是可以卖的”。他指出:“城镇居民可以自己购买房屋,也可以自己盖房。不但新房可以出售,老房子也可以出售;可以一次付款,也可以分期付款,十年、十五年还清。”
  
  1984年:“房地产”
  
  一个时代的转变常常是从最小的变动开始,而最初只有很少的人能感觉到。比如,1984年的时候,一些外国人不再去北京西郊动物园旁边的老莫斯科餐厅了,而是改到长城饭店大堂慢慢品尝牛油蛋糕。
  美国《纽约时报》记者莫里斯敏锐地发现,过去一直看重前门、和平门和宣武门的北京,正在努力往东拱身子:“以耸立在北京东郊的长城饭店为圈子,这里聚集了与老北京胡同文化格格不入的_座座富丽堂皇的高楼。”
  变化不只发生在北京。今天,如果把万科、招商地产、保利地产、广州城建、浙江广厦、华发股份、天鸿集团、宋都集团……放在一起寻找它们的共同之处,你会发这一年还有一件大事发生。1月24日下午,邓小平的专列在南方绕了一圈之后,到达深圳。当他站在建成不久的罗湖国际商业大厦足有22层高的楼顶,眺望着新城区在建的高楼时,一个骑自行车的年轻人途经楼下,看到很多警车、警察和聚集的人群。他后来回忆说:“我好像感到干大事隋的时候到了。”
  这个年轻人就是王石,他在4个月后成立了“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
  1984年,商品经济时代的魅力开始显现,推行住宅商品化的思路日渐清晰。房地产公司从政企不分的混血儿过渡到完全企业化,就始于这一年。
  
  1987年:拍卖土地
  
  1987年眼看就要过去之际,深圳举行了一次拍卖会。现场来了不少大人物,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外资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以及全国17个城市的市长。此外,28位香港企业家和好几个经济学家,以及60多个记者也闻风而至。因为很多香港人不懂普通话,这次拍卖用的是“双语”:两名深圳当地官员,一个讲普通话,一个讲粤语。
  如果这还不足以说明这次拍卖的规格之高,那么,香港测量师协会赠送、专门从英国定制的枣红色拍卖槌也可以用来作为佐证。槌声一响,闪光灯闪成一片,一块8858平方米、紧靠水库的土地,最后以525万元的价格成交。
  整个拍卖过程只持续了17分钟。人们的激动之情不难从次日报纸的头版窥见端倪:“这是新中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的空前壮举,也标志着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进入了历史新时期。”
  新时期是来了。第二槌在1988年的福州敲响。接着是在上海,这一次,货币单位换成了美元,数字也涨到了2805万元。又过了4个月,第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对宪法进行了修改,将宪法中禁止出租土地的规定删去,改为“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紧接着,《土地管理法》也进行了修改,土地禁锢终于完全放开。
  
  1993年:泡沫
  
  这一年,人们见证了房地产的泡泡涨大到巅峰那一瞬间,然后又眼看着它一下子破了。这一年,许多人更记住了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词语——宏观调控。从此,这个本来是对经济总量进行调节的概念,就与中国房地产结伴而行。
  讲到房地产泡沫,就要讲到海南,就不得不回到1988年海南建省之后,海口市那个著名的“三角池”。1988年,随着新“特区”的成立,来自内陆的人一下子挤满了这个张贴着招聘、应聘信息的地方。
  一幕又一幕的财富大戏,颠覆了人们的致富理念。当海南开发的热潮刚兴起时,无数怀揣梦想的人们以及几百亿的资金流入海南,房地产在不经意中成了点石成金的捷径。
  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讲话”,内容随后被作为当年2号文件下发,紧跟在后面的就是中国房地产开发的浪潮。大批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仿佛一夜间冒了出来。
  1993年,这一切被推到了顶峰。该年度前5个月的统计数字让西方经济学家目瞪口呆:中国固定资产的投资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又增长了69%。同年6月23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突然发表讲话,宣布终止房地产公司上市、全面控制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业。
  紧接着,第二天,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一共16条整顿措施招招致命,一路高歌猛进的海南房地产热戛然而止。大量资金沉淀了,一大批被套牢的人和企业叫苦不迭,悔之不及。数千家开发商卷款逃离。   
  1998年:终结福利房
  
  在1998年以后,单位分房这件事,人们只能听别人说说,或者是在影视作品中见到了口从这一年起,在中国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福利分房制度被彻底变成了回忆。
  这年的1月,搞房地产的商人王石被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叫去,询问对房地产市场走势的看法。这被后来的分析家们认为是一件耐人回味的事情。
  2月28日,朱铭基主持召开国务院房改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并亮明了自己的态度:“要作个决定,今年下半年停止福利分房。”
  1998年7月3日,是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一个分水岭。这一天,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从这一刻起,原先的福利分房制度彻底被废止。
  这不但是中国两种住房体制的转换期,也是中国人两种生活方式的分水岭。
  在南京市鼓楼区某小学当语文老师的常乐乐,是个既漂亮又爱笑的姑娘。可当她听到今后不再分福利房的消息,竟然哭了a省吃俭用存了10多万元,又向亲戚朋友借了一些,2005年她终于在南京近郊选中了一套住房。她发出了这个年代人们最常听到的那种感叹:“一辈子的打拼就为了一套房。”
  告别了拥挤的居住记忆后,普通中国人又迎来了高房价的痛苦。
  
  2003年以后:房价与财富
  
  2003年,关于房地产和财富这个话题,人们增添了不少谈资。
  先是最新的《福布斯》“中国大陆百名富豪榜”公布后,人们惊愕地看到,涉及房地产业的富豪竞有35个,前10名富豪有6个是靠房地产一举暴富的。紧接着,富豪榜的大人物、上海农凯集团公司董事长周正毅“落马”,与他相隔不久,还有另两名房地产商人也因为经济犯罪而被“法办”,由此,他们所代表的房地产商人通过非法手段谋利的路径也被曝光,让普通人清楚地看到了财富和权力是如何勾结着掠夺社会的。
  在福利分房结束后的几年里,房地产热已经热到了何种程度?这一年的建材价格可以拿来衡量一番:水泥、钢铁等的价格有时候一个月要涨出3个价格来。
  原先对贷款颇有顾虑的中国人,才过了没几年,就把“按揭”这个外来词语挂在嘴边。2000年明底,建设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总额经过8年的发展后终于超过了100亿元,但此后仅过了5个月,就一跃变成了200亿元。
  从这时候开始,人们就得习惯在高房价底下讨日子。从这一年开始,那些没有房子的人,将眼睁睁地看着房价突破一万元、两万元,看着一次又一次地宏观调控最终换来房价新的增长。他们会逐渐习惯“房奴”、“蜗居”这些此前闻所未闻的词语,并且把买房的计划一再推延,目标地也离城市越来越远。
其他文献
幼稚的成熟与成熟的老到    我们常常议论到某个人的时候说谁谁比较幼稚,谁谁不够成熟,谁谁比较老到。那么请问,成熟和老到的标准是什么?成熟和幼稚的区别点是什么?  很抱歉,我不能不说到一个方面,那就是对于恶的认识与对付恶的本领。很遗憾,人生中社会中还有许多的不善,还有许多的恶,幼稚的^碰到这种不善和恶,会很伤心,很意外,很痛苦,很投辙,甚至会在最初的几次打击后颓然垮台,或者丧失了生活的勇气,或者走
期刊
其实男人花心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现象,就跟购物狂女人一样,喜欢就拿来,只穿一次或者一次也不穿直接甩柜子里,下次看到好看的继续买。只是由于女人花心的对象是衣服,衣服不会申诉,而男人花心的对象是女人,女人会反抗,所以花心男人一般给人的印象都不大好。  男人对于花心的男人,通常都是集羡慕嫉妒和恨于一身的,羡慕他们可以万花丛中过,享尽齐人福,但实际上做一个花心男人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儿。花心男人心理素质要好。女
期刊
回忆总是容易让人感动。2000年底《艺术人生》开播以来,朱军用他特有的主持风格与我们一起分享了大批我们熟知的艺术家的人生感悟、艺术成就,更让我们看到了明星们后面那些鲜为人知的温情与泪水。  转瞬之间,朱军与《艺术人生》带给我们的感动已陪伴观众走过十个年头。当导播的镜头对准1964年出生的朱军流泪的眼睛时,不知几时起,我们也看到了他眼角悄悄爬起的皱纹。而此时“催泪”朱军以及《艺术人生》的风格已饱受争
期刊
也许我们还沉浸于众多盛事目不暇接、依依不舍之时,2010已经悄然接近尾声,即将成为历史翻开、封存的一页。  2010年,对于日渐强盛起来的中国、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  2010年,我们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什么叫“大国风范”上海世博、广州亚运以完美的开幕式、热情的志愿服务、文明的观众、优良的城市环境,赢得了世界的广泛好评。国际展览局主席蓝峰说:“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个巨大的成
期刊
中国正在面临着物价全面上涨的炙烤,除了房价,从“逗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糖高宗”、“苹什么”……老百姓生活生活息息相关的农副产品,全线上涨,一些农产品还全线告急,比如说棉花。玉米、小麦等等凡是沾上农产品的,大部分都大涨了。不仅农副产品上涨,像电价、水价、煤价、油价涨价的幅度都让老百姓如坐针毡,切实感受到工资不涨生活成本天天涨的压力。  是什么使得物价水平在极短的时间内不断攀升呢?生产成
期刊
“大灾之时有大爱”,每一次灾难都让人们悲痛欲绝,每一次灾难都有生命的消亡,每一次灾难我们也都能看到爱的传递。灾难中那些惨痛的场面让我们伤心落泪,而那一双双援助的手,一份份浓情的爱,总会让我们感动。灾难已经过去,在为遇难同胞哀悼的同时,我们更希望灾难中的人们走出阴影,坚强而幸福的生活。  关于2010记忆,“爱”仍然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青海玉树地震:信念感动中国    4月14日7时49分,青
期刊
从创意无限的场馆展示到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在“上海世博”、“亚运会”这两场全球性的文明盛会上,“世界智慧”和“中国之光”交相辉映。我想这是我们全体国民的骄傲。  近年来,在“大国盛事”的背后,我们总是能寻觅到很多平凡人的身影,“志愿者”这个早已不再陌生的词汇,无数的现场总有他们无私的奉献,他们一点点充满爱意的行动汇聚到一起,感动了国人,也感动了世界,因为有了千千万万个他们,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
期刊
日前,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表示,中国正在组织研究拟订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和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工作方案。此前多名人大代表指出,机关事业单位存在工资发放随意性大、缺乏法律依据、部分行业工资水平过高等问题。  这应该算是个好消息。“多名代表”说得没错,机关事业单位工资乱象不是一天两天了,既然老百姓意见很大,迟早都得解决,那么晚痛不如早痛,现在着手改革,也算是顺民心、合民意。不过,经验又告
期刊
电子皮肤有触觉    据《自然材料》杂志报道,美国加州的科学家成功研发了一种敏感度极高的电子皮肤,这种材料能使机器人感受握紧物品时所需的力量。研究人员最终希望电子皮肤能使用在义肢上,让使用者恢复触感。  研发团队负责人阿里贾维伊指出,电子皮肤的功能有如人类皮肤,能够感觉及触摸对象。他说:“假如我们希望机器人代劳拿易碎物品的话,就必须确保它能确切地感受适宜的力度。”与此同时,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也研发
期刊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最初的二十多年,目标很物化:温饱、小康、翻两番。每一个中国人都把幸福寄托到物化的未来身上。但到了最近十年,当这些物化的目标陆续实现,中国人也逐渐发现,“幸福”并没有如约而至,反倒是抱怨、不安、焦虑,甚至暴力因子,充斥在各个阶层的人群之中。人们似乎除了幸福什么都有,幸福在哪里暂且不说,痛苦却是随时可以感受得到,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幸福了吗?》白岩松)  年初的两会,让国人看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