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中国石油储运业现状及不足,以及对于其发展趋势的论述,从而提出安全建议。
【关键词】石油储运;现状;安全
一、我国石油储运业现状及不足
(1)港口及泊位不足。随着石油进口量的逐年攀升,来自中东、南美、非洲的石油占绝大多数,它们都需要经船运从海上输人,因此港口就成为供应渠道能否畅通的关键因素之一。从2003年下半年,我国东部沿海众多城市掀起了一阵兴建港口的热潮。然而,目前我国沿海港口具有接卸20 x 104 t级以上油轮能力的仅有青岛、宁波、舟山、和茂名水东、湛江等几个港口。大型油轮泊位的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这些地区石化工业的进一步发展。(2)能耗量过高。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能源有效利用率较低。我国的炼油厂、石油化工厂、油库及加油站对低蒸气压(真实蒸气压小于100kPa)油品和化工原料的蒸气回收工作尚未完善,许多油品收发场所没有任何油气回收设施,大量油气排放到大气中,既危及安全生产又严重污染环境,同时也造成资源浪费和油品质量下降。根据美国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制订的油品散发系数(加油站2.54g/L,炼油厂和油库2.97g/L)计算,我国每年轻质油蒸发损失约470kt,如果进行油气回收可以减少损失约435 kt,其经济价值约每年18亿元。中国管道输油企业同样是重点耗能单位,据统计,每千米周转万吨原油耗电平均约219.19kW/h,每千米周转万吨原油耗燃料油平均约57.54kg。
二、发展趋势
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将达到4.5亿吨以上。按照目前的消费量计算,需要建立的石油储备量大约在7000万吨左右。假设其中50%采用地下储存方式,地下储存量将达到3500万吨。作为石油运输主力的管道建设也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建设石油管道网络并加大石油地下储备已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石油储运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大战略储备力度,按照合理的选址原则,逐渐形成“两片两线”的总体布局是石油地下储备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石油依赖进口程度的增长,对于油品码头的需求必然增加。港口是带有一定自然垄断性的稀缺资源,即便一次性的资金投入大,回报期也长,但现金流持续稳定,投资回报率高,并且能够带动本地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港口业务中与散货、集装箱储运相比,油品储运利润率更高,新颁布的《港口法》中对投资港口的主体身份的限制已经放宽,允许各类资本投资,已经由单纯政府投资转向投资主体多元化。因此,许多港口城市充分利用多种投资渠道,大力发展油品码头及深水航道将成为趋势。通过不断精确有效的能源供应,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利用信息来降低能耗。这就要求原油管道系统除了在节能技术上寻求突破以外,还要高度重视能耗管理的基础工作,加强信息管理,构建从设计到运营的能耗监测与统计分析体系。从中国输油管道系统生产运行实际情况出发,依据能耗测试和计算方面的规范和现行标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针对管道设计和运营阶段,研究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能耗数据采集方案,结合管道SCADA系统,采用数理统计和能量平衡等理论,建立内容完善且功能齐全的管道运行能耗数据库,提高数据挖掘特别是能耗预测的能力,制定主要耗能设备、输油站和管道全线等三级能源效率测试实施方案、开发能源效率计算模型并编制相关计算软件。石油及其产品在储运过程中会挥发出大量油气,形成蒸发损耗。实际油气蒸发损耗的累计数量十分惊人。为减少蒸发损耗各个炼油厂和油库、加油站应在油品储运过程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避免强制实施油气回收时影响生产经营。
三、安全建议
由于我国原油80%以上是易凝高戮原油,降凝减阻输送技术具有特殊重大意义。大庆、胜利、南海、中原等我国主要油田生产的原油大多为高含蜡原油,新疆、渤海、胜利、辽河等油田有大量的稠油,新近发现的亿吨级渤海蓬莱油田也是稠油油田。易凝高戮原油在常温下流动性较差(例如大庆原油的凝点高达32℃),传统上主要采用加热输送工艺,在管道上隔几十千米设一个加热站。弊端是输油能耗高、允许的输量变化范围小,且管道停运时间稍长便会因原油降温而凝结,造成管道堵塞的灾难性后果。我国长距离输油管道每年用于加热的燃料油消耗数十万吨,粗略计算,若输送大庆原油的东北输油管道干线降低输油温度1℃,每年可节省用于加热的燃料油费用2000万元以上,但降低输油温度的前提是要保证运行安全。因此,易凝高豁原油节能、安全输送一直是我国石油储运界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为确保我国石油储运的安全,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加快管道沿线地理信息的采集,实现不间断实时监测地层移动和管道泄漏。快速形成油气管道的安全应急快速抢维修能力,增加管道自动化和主要输送设备的有效利用率,加快油气管网的建设,尽快获得油气管网的安全、经济、优化运行能力。(2)注重油气储存、运输关键技术研究。(3)强化储运系统能耗的监测和回收技术研究。如油气回收技术。
【关键词】石油储运;现状;安全
一、我国石油储运业现状及不足
(1)港口及泊位不足。随着石油进口量的逐年攀升,来自中东、南美、非洲的石油占绝大多数,它们都需要经船运从海上输人,因此港口就成为供应渠道能否畅通的关键因素之一。从2003年下半年,我国东部沿海众多城市掀起了一阵兴建港口的热潮。然而,目前我国沿海港口具有接卸20 x 104 t级以上油轮能力的仅有青岛、宁波、舟山、和茂名水东、湛江等几个港口。大型油轮泊位的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这些地区石化工业的进一步发展。(2)能耗量过高。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能源有效利用率较低。我国的炼油厂、石油化工厂、油库及加油站对低蒸气压(真实蒸气压小于100kPa)油品和化工原料的蒸气回收工作尚未完善,许多油品收发场所没有任何油气回收设施,大量油气排放到大气中,既危及安全生产又严重污染环境,同时也造成资源浪费和油品质量下降。根据美国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制订的油品散发系数(加油站2.54g/L,炼油厂和油库2.97g/L)计算,我国每年轻质油蒸发损失约470kt,如果进行油气回收可以减少损失约435 kt,其经济价值约每年18亿元。中国管道输油企业同样是重点耗能单位,据统计,每千米周转万吨原油耗电平均约219.19kW/h,每千米周转万吨原油耗燃料油平均约57.54kg。
二、发展趋势
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将达到4.5亿吨以上。按照目前的消费量计算,需要建立的石油储备量大约在7000万吨左右。假设其中50%采用地下储存方式,地下储存量将达到3500万吨。作为石油运输主力的管道建设也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建设石油管道网络并加大石油地下储备已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石油储运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大战略储备力度,按照合理的选址原则,逐渐形成“两片两线”的总体布局是石油地下储备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石油依赖进口程度的增长,对于油品码头的需求必然增加。港口是带有一定自然垄断性的稀缺资源,即便一次性的资金投入大,回报期也长,但现金流持续稳定,投资回报率高,并且能够带动本地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港口业务中与散货、集装箱储运相比,油品储运利润率更高,新颁布的《港口法》中对投资港口的主体身份的限制已经放宽,允许各类资本投资,已经由单纯政府投资转向投资主体多元化。因此,许多港口城市充分利用多种投资渠道,大力发展油品码头及深水航道将成为趋势。通过不断精确有效的能源供应,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利用信息来降低能耗。这就要求原油管道系统除了在节能技术上寻求突破以外,还要高度重视能耗管理的基础工作,加强信息管理,构建从设计到运营的能耗监测与统计分析体系。从中国输油管道系统生产运行实际情况出发,依据能耗测试和计算方面的规范和现行标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针对管道设计和运营阶段,研究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能耗数据采集方案,结合管道SCADA系统,采用数理统计和能量平衡等理论,建立内容完善且功能齐全的管道运行能耗数据库,提高数据挖掘特别是能耗预测的能力,制定主要耗能设备、输油站和管道全线等三级能源效率测试实施方案、开发能源效率计算模型并编制相关计算软件。石油及其产品在储运过程中会挥发出大量油气,形成蒸发损耗。实际油气蒸发损耗的累计数量十分惊人。为减少蒸发损耗各个炼油厂和油库、加油站应在油品储运过程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避免强制实施油气回收时影响生产经营。
三、安全建议
由于我国原油80%以上是易凝高戮原油,降凝减阻输送技术具有特殊重大意义。大庆、胜利、南海、中原等我国主要油田生产的原油大多为高含蜡原油,新疆、渤海、胜利、辽河等油田有大量的稠油,新近发现的亿吨级渤海蓬莱油田也是稠油油田。易凝高戮原油在常温下流动性较差(例如大庆原油的凝点高达32℃),传统上主要采用加热输送工艺,在管道上隔几十千米设一个加热站。弊端是输油能耗高、允许的输量变化范围小,且管道停运时间稍长便会因原油降温而凝结,造成管道堵塞的灾难性后果。我国长距离输油管道每年用于加热的燃料油消耗数十万吨,粗略计算,若输送大庆原油的东北输油管道干线降低输油温度1℃,每年可节省用于加热的燃料油费用2000万元以上,但降低输油温度的前提是要保证运行安全。因此,易凝高豁原油节能、安全输送一直是我国石油储运界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为确保我国石油储运的安全,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加快管道沿线地理信息的采集,实现不间断实时监测地层移动和管道泄漏。快速形成油气管道的安全应急快速抢维修能力,增加管道自动化和主要输送设备的有效利用率,加快油气管网的建设,尽快获得油气管网的安全、经济、优化运行能力。(2)注重油气储存、运输关键技术研究。(3)强化储运系统能耗的监测和回收技术研究。如油气回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