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03年令人难忘的大事中,新病种萨斯的爆发和流行是整个世界最为揪心的一件。萨斯(中国称之为非典型肺炎)取自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疾病英文病名SARS(Severe AcuteRespiratory Syndrome简写)发音,中文直译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该病由新型冠状病毒经飞沫或体液接触传染。潜伏期2-7天,最长可达10天以上。病变特点为弥漫性肺炎及呼吸衰竭。症见高烧、咳嗽、呼吸急促或困难,可伴头痛、倦怠、肌肉僵直、食欲不振、意识紊乱、皮疹及腹泻,胸部x光检查阳性。
通过新闻媒体的报导,我对该病传播过程有了一个了解。截止到当年7月WHO宣布疫情基本控制为止,统计32个国家共800多人丧生,8000多人受到感染。中国抗萨产生了许多英雄,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但萨斯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也的确令人深思!
正当人们为萨斯的传播忧心忡忡之时,中医药在其治疗上的介入为世界带来了惊喜。2003年1月7日,广东省中医院收治了第一例萨斯病患者。该院按照常规采用中医药治疗。到4月份时,该院收治的112例患者大部分痊愈出院。WHO专家James博士4月7日考察该院时,详细了解防治萨斯的工作,对中医治疗萨斯的成绩表示了首肯和赞扬。
4月中旬,中国卫生部非典防治领导小组发出通知,向全国推荐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试行)》。通知指出,广东省防治非典的实践表明,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优于单纯的西医方法。
中医药的医疗价值引起了香港医学界的重视。香港医院管理局借鉴内地经验,开始全面向医护人员提供中药冲剂,以减低一线医务人员的感染率。同时通过特区政府请求中央政府委派内地中医药专家到港协助当地开展中医药防治萨斯。5月3日,广东省中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林琳副教授和中医内科专家杨志敏副教授应邀前往香港,与当地专家一道共同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萨斯的方法,提高临床疗效。
5月15日,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的两名中医专家唐启盛和郝瑞福正式进驻中国人民解放军小汤山医院,他们是进入隔离区内的首批地方医务人员。自此该院萨斯患者开始接受中医药治疗。6月初,据有关方面披露,自中医专家进驻小汤山医院以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该院顺利实施并得到推广。全院有8个病区的患者全部服用中药,384名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超过医院病人的60%,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覆盖全院18个病区;中日友好医院课题组对该院收治的16例萨斯新病人进行中医药的临床观察显示:中药在萨斯治疗中不仅退热快、不反复、有效缓解症状,而且中医药的早期干预在疾病发展中对减轻肺损害程度有一定的作用。单纯中医中药治疗期间,无一例病情发生恶化。
6月中旬,WHO代表Mark Salter肯定了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功效,并认为今后中医药一定能够更为广泛地被用于治疗疾病,国际医疗研究机构正密切研究中医药的疗效。
6月2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科技攻关组副组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答记者问时说:中医疗法在萨斯整体治疗方案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起到了重要的支持和协同作用,中西医结合是这次萨斯防治工作的特点之一,也是优点之一。
7月2日,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余靖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全国中医药防治萨斯学术研讨会”上指出:萨斯疫情不但考验了中医药,而且为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科学的中医理论指导,前瞻的临床观察设计,系统的现代中药筛选,提高了防治萨斯的临床疗效,缩短了萨斯病程,降低了萨斯的临床死亡率,同时让世界进一步了解、认识了中医药,为中医药现代化以及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10月8日,在WHO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主办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萨斯国际研讨会”上,WHO驻华代表Bekedam医生说,传统医学作为在全球医疗体系中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研究领域一直为WHO所认可,中国将传统医学整合融入到中国医疗体系的做法,可以作为其它国家效仿的样板。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萨斯的优势体现在:减轻病人的乏力、气短、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促进肺部炎症吸收;减低血氧饱和度(Sa02)低下的风险,使异常波动的Sa02趋于稳定;促进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恢复、提高T细胞亚群的水平;减少糖皮质激素和抗病毒药的用量及不良反应;减少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和尿素氮(BUN)的异常发生率。这充分显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萨斯的安全性。
据不完全统计,那一年中国共有195个指定的萨斯治疗医院与102个医学机构协作,60%的萨斯病人受到过中医药治疗。中医药在萨斯治疗中的作用,显示出这一传统医学的伟大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让全球的华人为之自豪。
在美国人谈“萨”色变的那段日子,为了解除周围西方人士的恐慌,我也对病友和同事们进行了必要的中医知识宣传。中医预防思想几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人们科学的预防和治疗疾病,使许多人享受健康的生活。其精髓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疾病发生有两个因素:人体本身的正气不足和外界的邪气侵袭。因此只要从这两方面着手,使正气不虚,并防止邪气的侵入,就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具体在日常生活上尤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调养精神。只有在精神宁静的状态下,气血运行才不至紊乱。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太过,都会损伤人体气血致病。
2、合理饮食。饮食摄入水谷精微有补益气血,调整阴阳,改善体质的作用,饮食适时有节,寒温适宜,精粗搭配,讲究卫生,不偏食,避免不良习惯及嗜好。
3、起居有常。生活作息时间要有规律,衣着适应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而加减,劳逸必须结合、得当。
4、锻炼身体。合理锻炼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脏腑功能,排泄邪气。
5、避免邪气侵袭。风、寒、暑、湿、燥、火为“六淫”,太过则易伤人致病。在季节交替或气候变化时,尤应避免邪气;在流行病爆发时,尽量不要去疫区,避免与传染源接触。
6、既病防变。有病早治,控制传变和转移,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控制疾病,尽量减少正气受损的程度。
中医强调天人合一,冬季为蜇伏期,病毒潜伏。人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维持健康,必须适应内外环境变化;保持好的精神状态,早睡早起,饮食强调养心气;同时衣着和房间注意保暖。中医流行病学将萨斯归于风热,爆发于冬末春初。按照中医预防法则,只要通过上述方式保持自身免疫系统的强壮,“正气存内”,就会减少病毒侵袭的可能,避免疾病上身。通过这些宣传,使周围西方人士对中医有了更深地了解,对萨斯的预防也有了一定的心理感受。
通过新闻媒体的报导,我对该病传播过程有了一个了解。截止到当年7月WHO宣布疫情基本控制为止,统计32个国家共800多人丧生,8000多人受到感染。中国抗萨产生了许多英雄,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但萨斯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也的确令人深思!
正当人们为萨斯的传播忧心忡忡之时,中医药在其治疗上的介入为世界带来了惊喜。2003年1月7日,广东省中医院收治了第一例萨斯病患者。该院按照常规采用中医药治疗。到4月份时,该院收治的112例患者大部分痊愈出院。WHO专家James博士4月7日考察该院时,详细了解防治萨斯的工作,对中医治疗萨斯的成绩表示了首肯和赞扬。
4月中旬,中国卫生部非典防治领导小组发出通知,向全国推荐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试行)》。通知指出,广东省防治非典的实践表明,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优于单纯的西医方法。
中医药的医疗价值引起了香港医学界的重视。香港医院管理局借鉴内地经验,开始全面向医护人员提供中药冲剂,以减低一线医务人员的感染率。同时通过特区政府请求中央政府委派内地中医药专家到港协助当地开展中医药防治萨斯。5月3日,广东省中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林琳副教授和中医内科专家杨志敏副教授应邀前往香港,与当地专家一道共同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萨斯的方法,提高临床疗效。
5月15日,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的两名中医专家唐启盛和郝瑞福正式进驻中国人民解放军小汤山医院,他们是进入隔离区内的首批地方医务人员。自此该院萨斯患者开始接受中医药治疗。6月初,据有关方面披露,自中医专家进驻小汤山医院以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该院顺利实施并得到推广。全院有8个病区的患者全部服用中药,384名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超过医院病人的60%,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覆盖全院18个病区;中日友好医院课题组对该院收治的16例萨斯新病人进行中医药的临床观察显示:中药在萨斯治疗中不仅退热快、不反复、有效缓解症状,而且中医药的早期干预在疾病发展中对减轻肺损害程度有一定的作用。单纯中医中药治疗期间,无一例病情发生恶化。
6月中旬,WHO代表Mark Salter肯定了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功效,并认为今后中医药一定能够更为广泛地被用于治疗疾病,国际医疗研究机构正密切研究中医药的疗效。
6月2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科技攻关组副组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答记者问时说:中医疗法在萨斯整体治疗方案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起到了重要的支持和协同作用,中西医结合是这次萨斯防治工作的特点之一,也是优点之一。
7月2日,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余靖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全国中医药防治萨斯学术研讨会”上指出:萨斯疫情不但考验了中医药,而且为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科学的中医理论指导,前瞻的临床观察设计,系统的现代中药筛选,提高了防治萨斯的临床疗效,缩短了萨斯病程,降低了萨斯的临床死亡率,同时让世界进一步了解、认识了中医药,为中医药现代化以及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10月8日,在WHO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主办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萨斯国际研讨会”上,WHO驻华代表Bekedam医生说,传统医学作为在全球医疗体系中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研究领域一直为WHO所认可,中国将传统医学整合融入到中国医疗体系的做法,可以作为其它国家效仿的样板。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萨斯的优势体现在:减轻病人的乏力、气短、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促进肺部炎症吸收;减低血氧饱和度(Sa02)低下的风险,使异常波动的Sa02趋于稳定;促进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恢复、提高T细胞亚群的水平;减少糖皮质激素和抗病毒药的用量及不良反应;减少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和尿素氮(BUN)的异常发生率。这充分显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萨斯的安全性。
据不完全统计,那一年中国共有195个指定的萨斯治疗医院与102个医学机构协作,60%的萨斯病人受到过中医药治疗。中医药在萨斯治疗中的作用,显示出这一传统医学的伟大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让全球的华人为之自豪。
在美国人谈“萨”色变的那段日子,为了解除周围西方人士的恐慌,我也对病友和同事们进行了必要的中医知识宣传。中医预防思想几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人们科学的预防和治疗疾病,使许多人享受健康的生活。其精髓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疾病发生有两个因素:人体本身的正气不足和外界的邪气侵袭。因此只要从这两方面着手,使正气不虚,并防止邪气的侵入,就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具体在日常生活上尤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调养精神。只有在精神宁静的状态下,气血运行才不至紊乱。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太过,都会损伤人体气血致病。
2、合理饮食。饮食摄入水谷精微有补益气血,调整阴阳,改善体质的作用,饮食适时有节,寒温适宜,精粗搭配,讲究卫生,不偏食,避免不良习惯及嗜好。
3、起居有常。生活作息时间要有规律,衣着适应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而加减,劳逸必须结合、得当。
4、锻炼身体。合理锻炼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脏腑功能,排泄邪气。
5、避免邪气侵袭。风、寒、暑、湿、燥、火为“六淫”,太过则易伤人致病。在季节交替或气候变化时,尤应避免邪气;在流行病爆发时,尽量不要去疫区,避免与传染源接触。
6、既病防变。有病早治,控制传变和转移,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控制疾病,尽量减少正气受损的程度。
中医强调天人合一,冬季为蜇伏期,病毒潜伏。人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维持健康,必须适应内外环境变化;保持好的精神状态,早睡早起,饮食强调养心气;同时衣着和房间注意保暖。中医流行病学将萨斯归于风热,爆发于冬末春初。按照中医预防法则,只要通过上述方式保持自身免疫系统的强壮,“正气存内”,就会减少病毒侵袭的可能,避免疾病上身。通过这些宣传,使周围西方人士对中医有了更深地了解,对萨斯的预防也有了一定的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