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两当号子为代表的两当民歌,特点鲜明、旋律优美,是两当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两当县文体局、“两党号子传习所”和兰州城市学院民族音乐研究中心的安排下,2014年12月3日至5日,两当民歌歌手马荣、林明亮、袁晓琴、余秀琴四人到达兰州,在兰州城市学院录影室内,进行了为期3天的民歌录制工作,共录制完成民歌18首。
关键词:两当号子 花号子 排号子 田野考察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5-0165-03
两当县地处甘肃东南部,历史悠久、山明水秀,自然环境复杂,文化资源积厚流广,千百年来这里的人民艰苦奋斗、辛勤耕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以两当号子为代表的两当民歌,特点鲜明、旋律优美,是两当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兰州城市学院民族音乐研究中心先后三次赴两当作田野考察,收录了大量的民间音像(响)资料。在两当县文体局、“两当号子传习所”和兰州城市学院民族音乐研究中心的安排下,2014年12月3日至5日,两当民歌歌手马荣、林明亮、袁晓琴、余秀琴四人到达兰州,在兰州城市学院录影室内,进行了为期3天的民歌录制工作,共录制完成民歌18首。两当民歌以两党号子为主,两当号子曲调优美高亢、音域宽广、跨度大、节奏明快、粗狂而极富变化,时而咆哮抑扬顿挫、时而动情委婉,真假声结合,多有滑音,但講究一气呵成。两党号子有花号子和拍号子两种,花号子无歌词,分为唢呐号子和鸡公号子两种;拍号子可分为拉箱号子和山歌套号子两种形式,有歌词。乐曲结构一般为一段体、两段体、三段体,以民族商、徵、羽调式居多,旋律中带有“花儿”色彩,旋律起伏大,很多大跳音程,乐曲整体表现力极为丰富。
接下来对十八首两当民歌进行简要介绍。第一首是《大河涨水小河清》,排号子,由林明亮演唱;第二首是《山歌好唱头难排》,小调,情歌对唱,由林明亮、袁晓琴、余秀琴演唱;第三首是《草帽子十八旋》,排号子,由袁晓琴、余秀琴演唱;第四首为《万年花》,花号子,由马荣演唱。《万年花》是两当号子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几乎所有的两当号子作品的创作手法和旋律都能从这首作品中体现出来。音符基本上围绕在中高音区,旋律起伏较大,很多大跳音程,连续高音及大跳音程的演唱,使演唱者必须具备很高的演唱技巧,音调变化大,真假声相结合的特征很符合西北民间音乐的演唱色彩,连续的倚音不仅要保证旋律的流畅性,更要注意感情的自由发挥,是两当号子中最难演唱的乐曲。同时,依据歌手差异,其演唱风格也各有不同,对力度、气息、声高、速度等把握每个歌手的展现也略有不同。目前,演唱《万年花》的民歌手以马荣为代表,其高亢、嘹亮声音以及流畅、充足的气息,加上丰富的情感表达,很好的演绎出了这首花号子。
根据录音整理记谱来看,全曲共十三小节,为民族五声徵调式,为两段体结构,节奏流畅、明快,主要以四分、八分音符为主,旋律中带有“花儿”色彩,是两当号子中年代最久远、作品最长的的樂曲,整体表现力极为丰富。第五、第六两首都是鸡公号子,由林明亮、袁晓琴和于秀琴演唱;第七首为《上大梁》,排号子,马荣演唱;第八首诗《十月忙》,小调,林明亮独唱;第九首是《三根柏树长上天》,排号子,由袁晓琴、余秀琴演唱;第十首是《放牛娃钉杈》,由马荣演唱,也是一首花号子,其演唱形式与《万年花》基本相似,不过其调式不同,这是一首六声变宫商调式,共九小节,单段体结构,旋律一气呵成,并伴有多处滑音,声音表现高亢、活泼,是两当号子的优秀作品。
第十一首是《包谷叶像把刀》,由袁晓琴演唱,是排号子中最具代表性作品之一,其创作形式为山歌套号子。乐曲表达了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同时也描述了劳动人民在生产活动中幸福的家庭生活,体现了其艺术形式与当地生活、生产、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
乐曲为两段体结构,其调式为五声徵调式,共22小节。前八小节是依据当地山歌的曲调即兴创作的歌词,结构整齐,分为上下两句;后十四小节是典型的花号子形式,无歌词,完全由哟、咦、嗬、哎等虚词组成,一气呵成,与前八小节相比旋律更为开阔、豪放一些。第十二、十三首分别是排号子《盘山哥》和《一根竹子十二节》,情歌对唱,由林明亮、袁晓琴、余秀琴演唱;第十四首是《黄莺展翅》,花号子,马荣演唱;第十五首为《十对花》,小调,林明亮和余秀琴演唱;第十六首民歌是《巧梳妆》小调,林明亮演唱;第十七首是《山歌》,山歌套号子,由马荣演唱;最后一首两当民歌是《十杯酒》,小调,由袁晓琴和余秀琴演唱。
从以上作品分析中可以看出两当民歌的曲调主要有徵、商、羽三种调式。以五声音阶为基础,六声调与七声调式相对较少,曲体结构目前流行的有一段体、两段体(A+B)和三段体(A+B+A),花号子与排号子之间有着清晰的区别,但是整体上旋律幅度跳跃较大,节奏相对自由,乐曲结构也比较完整,其乐曲的内容,多表现当地人们的生活习俗和情感抒发,与当地山歌、小调的结合比较多,而且融合得非常的好,演唱时的表现力丰富而又强烈。
除了本次来到兰州的四位歌手外,在两当最具影响力的歌手还有三位老人,由于年事已高,不能一同来兰州录制音影资料,他们分别是张应财、张玉兰和张华王。接下来对主要传承人做出详细介绍。
张应财祖籍四川省绵竹人,现居两当县云屏乡,粗识字,1966年开始学唱两当民歌,善唱山歌与小调,演唱中带有明显的四川口音,演唱风格和作品处理上也具有南方音乐特点,采集作品《黄龙缠腰》(花号子)、《山歌好唱难排头》(山歌)两首。具当地人介绍,张应财对当地山歌、小调的演唱非常正宗,当问及其他擅唱曲目时,他表示有两百余首。在采访中他还提到了,两当号子的伴奏乐器,老先生说道:“以前的号子演唱很热闹,伴奏乐器很多,不仅有锣、鼓,还有板胡、梆子、笛子等,后来因时代影响,演唱逐渐少了,乐器演奏也逐渐脱离,现如今年轻人都去外地打工了,即便回到家乡,他们更多的是打牌、玩耍,也没有人再愿意去演奏乐器,带伴奏乐器的号子演唱形式也已经消失”。张玉兰生于1921年,四川人,不识字,现居两当县云屏乡麻池村,1936年学唱两当民歌,采集作品《十打戒指》,虽然演唱轻松、自如,但是在气息、声音的控制上受到年龄的限制出现多处间断,没有传人,主要是演唱山歌和小调,多表达情爱、生活逗趣的作品。张华王,生于1931年,甘肃省两当县云屏乡莫崖人,粗识字,现居两当县云屏乡店子村,1950年开始学唱两当民歌,是目前两当号子的传人中年龄最长者,以唱号子为主,并以演唱两当号子非常正宗而闻名。祖上是从陕西省宁强县迁居于此,说话带有陕西口音,演唱上具有西北高亢、冗长、一气呵成的特点。 马荣生于1956年,初中文化,现居两当县云屏乡店子村,1978年开始学唱两当民歌,师从袁正有、张华王,是中年一代两当号子传承人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位。目前已组织当地两当号子演出团地20余人,几乎囊括了当地大部分具有特点的号子传唱艺人,会唱近上百首花号子和排号子。由于他的嗓音高亢有力、音域宽广、共鸣很好、热情洋溢,所以当地的号子歌手无几人可以与他接歌,其演唱特点在对《万年花》作品介绍中也提到,不多赘述。代表之作品有《黄莺展翅》《万年花》《放牛娃钉杈》等。
林明亮1969年出生于两当县云屏乡店子村,小学文化程度,1985年开始学唱两当民歌,师从袁正有、张华王。其演唱风格相对委婉、含蓄,中音區更加扎实、稳定,气息运用自如,松弛、流畅。对山歌、小调的演绎非常到位,善对唱、齐唱,尤其是在“接气”的艺术展示上十分完美。主要演唱曲目为《鸡公号子》《盘山歌》《一根竹子十二节》《十月忙》《十对花》《巧梳妆》等。林明亮更是帶动自家小孩及孩子的同龄伙伴一起学习演唱两当号子,据了解,他的女儿和十几岁的儿子也是村里演唱号子的高手。
袁晓琴1974年出生,云屏乡店子村人,从小就接触两当号子,初中毕业后加强号子学习和演唱,师从袁正有和张华王。其演唱风格细腻、柔和,发音清晰,气息稳重,善山歌,情歌对唱表现力十分丰富,擅唱曲目《盘山歌》《三根柏树长上天》《一根竹子十二节》《包谷叶像把刀》等。
余秀琴是两当县云屏乡店子村人,出生于1978年,初中文化程度,从小就在各种民俗活动中接触和演唱两当号子,能熟练演唱上百首两当号子及山歌,师从袁正有和张华王。演唱风格圆润、柔美,发音明亮,饱满,代表曲目《十对花》《鸡公号子》《三根柏树长上天》等。
马荣、林明亮、袁晓琴、余秀琴等是目前最活跃两当号子歌手。林明亮与袁小琴,多是搭档演唱表达情感、故事、风景等娱乐性的排号子(山歌套号子)、山歌、小调等。他们几人在两当撑起了两当号子的大旗,不仅四处演出宣传两当号子,还在业余时间教授学生,誓将两当号子传承下去。
音乐材料一般采用录音、录像、乐谱、音乐记谱等收集方面的手段来实现,在田野考察法中对搜集到音像(响)资料转换成最终的研究文字资料涉及诸多因素。首先录音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技术环节,然而录音这一环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与整个田野采录工作的各种因素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录音工作的完成需要技术、设备、采录者的思想观念多方面结合;其次,录像更是推动当代民族音乐学的发展,它能更为清晰、准确、有层次的分析采录在民族音乐中的地位、影响和发展,使田野考察中对各类文化表达方式产生的信息更加全方位,从声音、画面、图片诸多媒介来全面再现被采录地区的文化事象;再者是对乐谱的整理,录音、录像技术使乐谱的整理准确无误,使整个田野考察的音乐元素以音乐的形式被逐渐“物化”,并得以传播。
参考文献:
[1]索象武.两当民歌集成(精编版)[M].陇南:甘肃省两当县文化体育出版局,2011.
[2]李明禄.两当号子的起源、发展与传承[N].两当新闻网,2015-2-15.
[3]张欢.民俗视角下的两当民歌调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周海仁.两当号子简介[N].陇南日报,2014-11-15:(04)
关键词:两当号子 花号子 排号子 田野考察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5-0165-03
两当县地处甘肃东南部,历史悠久、山明水秀,自然环境复杂,文化资源积厚流广,千百年来这里的人民艰苦奋斗、辛勤耕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以两当号子为代表的两当民歌,特点鲜明、旋律优美,是两当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兰州城市学院民族音乐研究中心先后三次赴两当作田野考察,收录了大量的民间音像(响)资料。在两当县文体局、“两当号子传习所”和兰州城市学院民族音乐研究中心的安排下,2014年12月3日至5日,两当民歌歌手马荣、林明亮、袁晓琴、余秀琴四人到达兰州,在兰州城市学院录影室内,进行了为期3天的民歌录制工作,共录制完成民歌18首。两当民歌以两党号子为主,两当号子曲调优美高亢、音域宽广、跨度大、节奏明快、粗狂而极富变化,时而咆哮抑扬顿挫、时而动情委婉,真假声结合,多有滑音,但講究一气呵成。两党号子有花号子和拍号子两种,花号子无歌词,分为唢呐号子和鸡公号子两种;拍号子可分为拉箱号子和山歌套号子两种形式,有歌词。乐曲结构一般为一段体、两段体、三段体,以民族商、徵、羽调式居多,旋律中带有“花儿”色彩,旋律起伏大,很多大跳音程,乐曲整体表现力极为丰富。
接下来对十八首两当民歌进行简要介绍。第一首是《大河涨水小河清》,排号子,由林明亮演唱;第二首是《山歌好唱头难排》,小调,情歌对唱,由林明亮、袁晓琴、余秀琴演唱;第三首是《草帽子十八旋》,排号子,由袁晓琴、余秀琴演唱;第四首为《万年花》,花号子,由马荣演唱。《万年花》是两当号子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几乎所有的两当号子作品的创作手法和旋律都能从这首作品中体现出来。音符基本上围绕在中高音区,旋律起伏较大,很多大跳音程,连续高音及大跳音程的演唱,使演唱者必须具备很高的演唱技巧,音调变化大,真假声相结合的特征很符合西北民间音乐的演唱色彩,连续的倚音不仅要保证旋律的流畅性,更要注意感情的自由发挥,是两当号子中最难演唱的乐曲。同时,依据歌手差异,其演唱风格也各有不同,对力度、气息、声高、速度等把握每个歌手的展现也略有不同。目前,演唱《万年花》的民歌手以马荣为代表,其高亢、嘹亮声音以及流畅、充足的气息,加上丰富的情感表达,很好的演绎出了这首花号子。
根据录音整理记谱来看,全曲共十三小节,为民族五声徵调式,为两段体结构,节奏流畅、明快,主要以四分、八分音符为主,旋律中带有“花儿”色彩,是两当号子中年代最久远、作品最长的的樂曲,整体表现力极为丰富。第五、第六两首都是鸡公号子,由林明亮、袁晓琴和于秀琴演唱;第七首为《上大梁》,排号子,马荣演唱;第八首诗《十月忙》,小调,林明亮独唱;第九首是《三根柏树长上天》,排号子,由袁晓琴、余秀琴演唱;第十首是《放牛娃钉杈》,由马荣演唱,也是一首花号子,其演唱形式与《万年花》基本相似,不过其调式不同,这是一首六声变宫商调式,共九小节,单段体结构,旋律一气呵成,并伴有多处滑音,声音表现高亢、活泼,是两当号子的优秀作品。
第十一首是《包谷叶像把刀》,由袁晓琴演唱,是排号子中最具代表性作品之一,其创作形式为山歌套号子。乐曲表达了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同时也描述了劳动人民在生产活动中幸福的家庭生活,体现了其艺术形式与当地生活、生产、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
乐曲为两段体结构,其调式为五声徵调式,共22小节。前八小节是依据当地山歌的曲调即兴创作的歌词,结构整齐,分为上下两句;后十四小节是典型的花号子形式,无歌词,完全由哟、咦、嗬、哎等虚词组成,一气呵成,与前八小节相比旋律更为开阔、豪放一些。第十二、十三首分别是排号子《盘山哥》和《一根竹子十二节》,情歌对唱,由林明亮、袁晓琴、余秀琴演唱;第十四首是《黄莺展翅》,花号子,马荣演唱;第十五首为《十对花》,小调,林明亮和余秀琴演唱;第十六首民歌是《巧梳妆》小调,林明亮演唱;第十七首是《山歌》,山歌套号子,由马荣演唱;最后一首两当民歌是《十杯酒》,小调,由袁晓琴和余秀琴演唱。
从以上作品分析中可以看出两当民歌的曲调主要有徵、商、羽三种调式。以五声音阶为基础,六声调与七声调式相对较少,曲体结构目前流行的有一段体、两段体(A+B)和三段体(A+B+A),花号子与排号子之间有着清晰的区别,但是整体上旋律幅度跳跃较大,节奏相对自由,乐曲结构也比较完整,其乐曲的内容,多表现当地人们的生活习俗和情感抒发,与当地山歌、小调的结合比较多,而且融合得非常的好,演唱时的表现力丰富而又强烈。
除了本次来到兰州的四位歌手外,在两当最具影响力的歌手还有三位老人,由于年事已高,不能一同来兰州录制音影资料,他们分别是张应财、张玉兰和张华王。接下来对主要传承人做出详细介绍。
张应财祖籍四川省绵竹人,现居两当县云屏乡,粗识字,1966年开始学唱两当民歌,善唱山歌与小调,演唱中带有明显的四川口音,演唱风格和作品处理上也具有南方音乐特点,采集作品《黄龙缠腰》(花号子)、《山歌好唱难排头》(山歌)两首。具当地人介绍,张应财对当地山歌、小调的演唱非常正宗,当问及其他擅唱曲目时,他表示有两百余首。在采访中他还提到了,两当号子的伴奏乐器,老先生说道:“以前的号子演唱很热闹,伴奏乐器很多,不仅有锣、鼓,还有板胡、梆子、笛子等,后来因时代影响,演唱逐渐少了,乐器演奏也逐渐脱离,现如今年轻人都去外地打工了,即便回到家乡,他们更多的是打牌、玩耍,也没有人再愿意去演奏乐器,带伴奏乐器的号子演唱形式也已经消失”。张玉兰生于1921年,四川人,不识字,现居两当县云屏乡麻池村,1936年学唱两当民歌,采集作品《十打戒指》,虽然演唱轻松、自如,但是在气息、声音的控制上受到年龄的限制出现多处间断,没有传人,主要是演唱山歌和小调,多表达情爱、生活逗趣的作品。张华王,生于1931年,甘肃省两当县云屏乡莫崖人,粗识字,现居两当县云屏乡店子村,1950年开始学唱两当民歌,是目前两当号子的传人中年龄最长者,以唱号子为主,并以演唱两当号子非常正宗而闻名。祖上是从陕西省宁强县迁居于此,说话带有陕西口音,演唱上具有西北高亢、冗长、一气呵成的特点。 马荣生于1956年,初中文化,现居两当县云屏乡店子村,1978年开始学唱两当民歌,师从袁正有、张华王,是中年一代两当号子传承人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位。目前已组织当地两当号子演出团地20余人,几乎囊括了当地大部分具有特点的号子传唱艺人,会唱近上百首花号子和排号子。由于他的嗓音高亢有力、音域宽广、共鸣很好、热情洋溢,所以当地的号子歌手无几人可以与他接歌,其演唱特点在对《万年花》作品介绍中也提到,不多赘述。代表之作品有《黄莺展翅》《万年花》《放牛娃钉杈》等。
林明亮1969年出生于两当县云屏乡店子村,小学文化程度,1985年开始学唱两当民歌,师从袁正有、张华王。其演唱风格相对委婉、含蓄,中音區更加扎实、稳定,气息运用自如,松弛、流畅。对山歌、小调的演绎非常到位,善对唱、齐唱,尤其是在“接气”的艺术展示上十分完美。主要演唱曲目为《鸡公号子》《盘山歌》《一根竹子十二节》《十月忙》《十对花》《巧梳妆》等。林明亮更是帶动自家小孩及孩子的同龄伙伴一起学习演唱两当号子,据了解,他的女儿和十几岁的儿子也是村里演唱号子的高手。
袁晓琴1974年出生,云屏乡店子村人,从小就接触两当号子,初中毕业后加强号子学习和演唱,师从袁正有和张华王。其演唱风格细腻、柔和,发音清晰,气息稳重,善山歌,情歌对唱表现力十分丰富,擅唱曲目《盘山歌》《三根柏树长上天》《一根竹子十二节》《包谷叶像把刀》等。
余秀琴是两当县云屏乡店子村人,出生于1978年,初中文化程度,从小就在各种民俗活动中接触和演唱两当号子,能熟练演唱上百首两当号子及山歌,师从袁正有和张华王。演唱风格圆润、柔美,发音明亮,饱满,代表曲目《十对花》《鸡公号子》《三根柏树长上天》等。
马荣、林明亮、袁晓琴、余秀琴等是目前最活跃两当号子歌手。林明亮与袁小琴,多是搭档演唱表达情感、故事、风景等娱乐性的排号子(山歌套号子)、山歌、小调等。他们几人在两当撑起了两当号子的大旗,不仅四处演出宣传两当号子,还在业余时间教授学生,誓将两当号子传承下去。
音乐材料一般采用录音、录像、乐谱、音乐记谱等收集方面的手段来实现,在田野考察法中对搜集到音像(响)资料转换成最终的研究文字资料涉及诸多因素。首先录音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技术环节,然而录音这一环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与整个田野采录工作的各种因素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录音工作的完成需要技术、设备、采录者的思想观念多方面结合;其次,录像更是推动当代民族音乐学的发展,它能更为清晰、准确、有层次的分析采录在民族音乐中的地位、影响和发展,使田野考察中对各类文化表达方式产生的信息更加全方位,从声音、画面、图片诸多媒介来全面再现被采录地区的文化事象;再者是对乐谱的整理,录音、录像技术使乐谱的整理准确无误,使整个田野考察的音乐元素以音乐的形式被逐渐“物化”,并得以传播。
参考文献:
[1]索象武.两当民歌集成(精编版)[M].陇南:甘肃省两当县文化体育出版局,2011.
[2]李明禄.两当号子的起源、发展与传承[N].两当新闻网,2015-2-15.
[3]张欢.民俗视角下的两当民歌调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周海仁.两当号子简介[N].陇南日报,2014-11-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