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赏识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就是把爱洒向每一个孩子,使师生之间和谐相处。教育工作中,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表扬鼓励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和上进心,增强他们的身心愉悦感和满足感。初中语文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积累和文化熏陶,更注重教学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发展;激励性的赏识语言能使教师的教育和学生的学习绽放出和谐美丽的花朵。
关键词: 赏识教育 和谐课堂 教育教学 师生关系
赏识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根本就是“爱”。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曾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在最近几年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觉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尤其应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如果教师能和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教学效果则不言而喻。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当中,学生体验的是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及宽容,强化自主自觉意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和谐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就被激发。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都有民主、平等及爱与被爱的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恰恰满足了学生对爱、关心和尊重的需要,不仅从教师那里得到知识的营养,而且获得爱护与支持,尽管学习是一种艰辛的、必须付出大量体力和脑力的劳动,尽管学习有时是枯燥无味的、紧张的,学生也会全力以赴地学习。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以新的教育观和博大的胸怀接纳学生,我深深地认同赏识教育理念,并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去做,感受颇深。2014年,我教七年级语文时,班上的小A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作业几乎不按要求完成,上课不认真听讲,有时甚至在课堂上捣乱,并且公然反驳老师的批评。他对待学习可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让老师很头疼。苦口婆心地教育,仅能使他短时间内受训,收效甚微。据了解,小A同学生活在一个离异家庭里,妈妈离开了他,爸爸长期在外做工,常年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长期的隔代教育,导致他对学习比较松懈,抱着无所谓的学习态度。长此以往,他由开始的马虎学习转变为现在的厌恶学习,叛逆心理加重,学习态度更恶化。老师们大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无可奈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不能放弃任何一名后进生,开始主动接近、了解、帮助他。我发现小A同学的性格很孤僻,玩伴很少。我想,也许是他太缺少关爱的原因。于是我利用每天大课间找他谈心,每次都只字不提有关学习的问题;只问他平时有哪些兴趣爱好,平时放学回家后或节假日喜欢做什么这一类问题。当他说出自己喜欢做某某感兴趣的事情时,我常微笑着告诉他,我少年时也很喜欢做同样有趣的事,聪明的孩子都喜欢那么玩耍;并告诉他,每个人都有着少年的欢乐和无忧,如果只沉溺在欢乐中,成年后就只能被更多烦恼包围,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为了自己将来少一些烦恼,现在要多一些分担。随着交流深入,他对我不再感到陌生。慢慢地,从他倾听我讲话时的眼神中,我看到他心底的波动。
有一天早自习课上,出奇意料地,我看到他上交了家庭作业本,他按要求认真完成了当天新授课的预习内容。我灵机一动,这是教育他的好时机。我当着所有同学的面,举高了他的家庭作业本,把他写的作业翻开来展示给大家看;并夸奖他书写工整,态度端正。我注意到当时他的脸变红了,不好意思地望着其他同学笑了笑。当天下午的大课间,我在办公室里当面夸奖了他的家庭作业,并说了一些鼓励他的话。我内心期待着他更好的转变。不出所料,接连几天他都按时交了作业,而且上课不再做小动作,听课效果明显好转。我在他的日记本上写下了“大有进步,继续加油!”几个字。在两周后的语文第三单元测试中,他第一次考及格了。我在班会课上大大表扬了他,夸奖他是班级进步最快的学生,并让他向全班同学传授学习经验。班上其他同学开始对他刮目相看,课后与他的交流逐渐增多。期中考试时,小A同学居然考出了中上等的成绩。看到他的进步,我真是太高兴了。这种发自内心的欣慰只有亲身体验过,才会有所体会。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若从心灵上对学生进行赏识和关爱,则更容易当好学生人生道路上的航灯角色,师生间的相处将更和谐。
“孩子的成长需要欣赏,没有欣赏就没有教育”。教师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将其提炼成发光的金子,以积极的态度欣赏身边每一个学生,不失时机地为他们的点滴进步而喝彩。教师的赏识能激励学生学习进步,赏识教育本身是教师爱岗敬业的体现方式。教师平等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激励,帮助增强他们的自信。性格孤僻、自卑的后进生并不是智力差,而是长期不受重视、思想麻痹的缘故。如果教育者能把这种麻痹思想唤醒,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那么将是一种不可估量的力量。激发这种力量的钥匙正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和关爱。
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应是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灵魂工程师。以后教育工作中,希望广大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每一位学生,用师爱的温情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用师爱的琼浆浇灌欲放的蓓蕾,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赏识和关爱。希望我们的教育事业迎来桃李芬芳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张波.和谐师生关系营造魅力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10,(05).
[2]夏立坤.浅议和谐师生关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01).
[3]白素英.张铁军.李荣新.营造和谐氛围凸显赏识教育[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2).
[4]胡卫刚.敢问路在何方?——用赏识教育构建和谐课堂[J].艺术教育,2009,(12).
[5]时妍文.创建和谐课堂和谐产生美[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会论文集)[C].
关键词: 赏识教育 和谐课堂 教育教学 师生关系
赏识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根本就是“爱”。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曾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在最近几年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觉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尤其应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如果教师能和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教学效果则不言而喻。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当中,学生体验的是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及宽容,强化自主自觉意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和谐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就被激发。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都有民主、平等及爱与被爱的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恰恰满足了学生对爱、关心和尊重的需要,不仅从教师那里得到知识的营养,而且获得爱护与支持,尽管学习是一种艰辛的、必须付出大量体力和脑力的劳动,尽管学习有时是枯燥无味的、紧张的,学生也会全力以赴地学习。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以新的教育观和博大的胸怀接纳学生,我深深地认同赏识教育理念,并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去做,感受颇深。2014年,我教七年级语文时,班上的小A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作业几乎不按要求完成,上课不认真听讲,有时甚至在课堂上捣乱,并且公然反驳老师的批评。他对待学习可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让老师很头疼。苦口婆心地教育,仅能使他短时间内受训,收效甚微。据了解,小A同学生活在一个离异家庭里,妈妈离开了他,爸爸长期在外做工,常年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长期的隔代教育,导致他对学习比较松懈,抱着无所谓的学习态度。长此以往,他由开始的马虎学习转变为现在的厌恶学习,叛逆心理加重,学习态度更恶化。老师们大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无可奈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不能放弃任何一名后进生,开始主动接近、了解、帮助他。我发现小A同学的性格很孤僻,玩伴很少。我想,也许是他太缺少关爱的原因。于是我利用每天大课间找他谈心,每次都只字不提有关学习的问题;只问他平时有哪些兴趣爱好,平时放学回家后或节假日喜欢做什么这一类问题。当他说出自己喜欢做某某感兴趣的事情时,我常微笑着告诉他,我少年时也很喜欢做同样有趣的事,聪明的孩子都喜欢那么玩耍;并告诉他,每个人都有着少年的欢乐和无忧,如果只沉溺在欢乐中,成年后就只能被更多烦恼包围,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为了自己将来少一些烦恼,现在要多一些分担。随着交流深入,他对我不再感到陌生。慢慢地,从他倾听我讲话时的眼神中,我看到他心底的波动。
有一天早自习课上,出奇意料地,我看到他上交了家庭作业本,他按要求认真完成了当天新授课的预习内容。我灵机一动,这是教育他的好时机。我当着所有同学的面,举高了他的家庭作业本,把他写的作业翻开来展示给大家看;并夸奖他书写工整,态度端正。我注意到当时他的脸变红了,不好意思地望着其他同学笑了笑。当天下午的大课间,我在办公室里当面夸奖了他的家庭作业,并说了一些鼓励他的话。我内心期待着他更好的转变。不出所料,接连几天他都按时交了作业,而且上课不再做小动作,听课效果明显好转。我在他的日记本上写下了“大有进步,继续加油!”几个字。在两周后的语文第三单元测试中,他第一次考及格了。我在班会课上大大表扬了他,夸奖他是班级进步最快的学生,并让他向全班同学传授学习经验。班上其他同学开始对他刮目相看,课后与他的交流逐渐增多。期中考试时,小A同学居然考出了中上等的成绩。看到他的进步,我真是太高兴了。这种发自内心的欣慰只有亲身体验过,才会有所体会。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若从心灵上对学生进行赏识和关爱,则更容易当好学生人生道路上的航灯角色,师生间的相处将更和谐。
“孩子的成长需要欣赏,没有欣赏就没有教育”。教师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将其提炼成发光的金子,以积极的态度欣赏身边每一个学生,不失时机地为他们的点滴进步而喝彩。教师的赏识能激励学生学习进步,赏识教育本身是教师爱岗敬业的体现方式。教师平等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激励,帮助增强他们的自信。性格孤僻、自卑的后进生并不是智力差,而是长期不受重视、思想麻痹的缘故。如果教育者能把这种麻痹思想唤醒,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那么将是一种不可估量的力量。激发这种力量的钥匙正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和关爱。
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应是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灵魂工程师。以后教育工作中,希望广大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每一位学生,用师爱的温情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用师爱的琼浆浇灌欲放的蓓蕾,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赏识和关爱。希望我们的教育事业迎来桃李芬芳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张波.和谐师生关系营造魅力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10,(05).
[2]夏立坤.浅议和谐师生关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01).
[3]白素英.张铁军.李荣新.营造和谐氛围凸显赏识教育[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2).
[4]胡卫刚.敢问路在何方?——用赏识教育构建和谐课堂[J].艺术教育,2009,(12).
[5]时妍文.创建和谐课堂和谐产生美[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会论文集)[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