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年我7岁,正是不识愁滋味的年纪,被妈妈送回乡下奶奶家。逢初冬时节,乡间一片萧寂景象,我心里的失落可想而知。可妈妈有她的理由,爸爸在部队长年不回家,她既要照顾我,还要挣钱养家,偏赶上老胃病犯了,便把我送回老家住一段时间。
从家出发,绕过一片水塘,再穿过竹林,就是村小学。奶奶年岁大了,她说,送到学校去,让老师给看着点。第二天早上,我便被送去学校。
说是学校,不过是两排破房子围成的一个简陋的小院。房屋破落陈旧,老式的木格窗,我两眼不住地张望着,跟随老师走进教室。许是我的穿着引起他们的好奇,放学后,一群孩子围上来。
我身穿月白色短袄,灯芯绒裤子,配一双红色短靴,当时在城里是很时兴的。乡下孩子大多衣着素旧,有的还缀着补丁,大大小小的补丁,像落在衣裳上的花瓣。他们轻声议论着,哄闹了一阵儿,很快就散了。
从他们眼中,我看到陌生和拘谨,带着淡淡的疏离。况且村里的孩子下学后,要捡柴火、打猪草,他们约伴三五成群地离去。
回家的路显得那么漫长,金黄色的落叶在风中打着旋,翩飞舞动,像一群彩色的蝴蝶。黄昏中,我听见脚踩落叶的声音,陪伴自己的只有瘦长的影子,真是孤单啊!
一周后的一天,路上多了位同伴,是我的同桌夏云。夏云家住在村后,走这条路要绕弯,她却非要和我一起,两人并肩走着。
听夏云说,她父亲是这一带有名的木匠,每到冬天农闲时,像候鸟一样去往南方,找些活计,母亲跟去当帮手,待来年春天再回来。父母不在家时,夏云跟随爷爷奶奶生活。
相似的经历,拉近了彼此,让两颗心的距离不再遥远。我们的话渐渐稠起来,穿竹林,过池塘,两人边走边说,洒下一路铃铃的笑声。
我自小是个书迷,妈妈给我买过很多小人书,有《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等。当我从书包里掏出巴掌大的小人书,摊在掌中,夏云的眼睛倏然一亮。有时放学后,我们并不急着回家,一人捧着一本书,躲在竹林里看书,那是一段无比快乐的时光。
那天,夏云看到“桃园三结义”这一章回,让她感动又感慨,脱口说道:“咱们也来结拜,咋样?”我正低头翻书,被问得一愣,睁圆眼睛问:“咱们俩?要怎么做呢?”
夏云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咱们也学古人,交换信物,以后咱俩就是好姐妹了。”她从衣兜里掏出块用木头雕刻的手表,递给我说,“这个给你,俺爹刻的手表,看上去跟真的一样,我每天随身带着的。”
我接过细看,有些爱不釋手。原木色的表门上刻着时针分针,用手一拨会动,两端像表带一节一节的,上刻云朵图案,简直是件精巧的工艺品。我撩起衣袖,把手腕上一块“孔雀”牌手表取下,作为互换的礼物。
转眼十余天过去了,一个周末,妈妈回乡下看我。她一见到我,笑呵呵地说:“快让我瞧瞧,胖了还是瘦了呢?”妈妈亲热地把我拉到她身边,爱怜地抚摸着我的头发,反复端详,目光停在我的手上。
妈妈微微一怔,追问道:“咦?你的手表哪去了?”
我本不想说,可经不住妈妈再三催问,只好承认跟同学做了交换。妈妈顿时变了脸色,说:“那块手表是你爸爸托人买的,给我邮寄回来。我怕你一玩起来忘了时间,就让你戴戴,你怎么能随便送人呢?”
在那个年代,手表还是稀缺物,我那时年纪小,并不懂得这些。妈妈气恼地说:“你把它要回来,下次回来,我得看到手表,记住了吗?”
我心里犯了难,又不敢违背妈妈的意思,喃喃地应着:“哦,好吧。”
第二天来到教室,我好几次想跟夏云说,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能看得出,她有多喜欢那块手表,听课、读书时,手总不经意地抚弄着。有时她故意用手支着头,眼角朝向手腕处,飞快地瞥上几眼。
放学以后,我们俩又一起走在回家路上。快到竹林时,我停下脚步,微垂着头,结结巴巴地说:“我得要回……送给你的手表。”
“你怎么了?我们不是说好了吗?”夏云一脸吃惊地望向我。
我的脸倏地红了,红得发烫,头也垂得更低了,只能硬着头皮说:“不是我想要的,是妈妈不同意。”
说完,我掏出木刻的手表塞到她的手上。夏云轻咬着嘴唇,伸手把我送她的手表往下摘。她的动作那么缓慢,我有些后悔了,可一想到妈妈的话,却又不得不硬下心来。
夏云眼中闪着泪,把手表递给我,扭身一溜烟钻进林子,没了踪影。随后的日子里,两人都有意无意地回避着对方,说话也很少了。春天来时,妈妈的身体好起来,将我接回城里。
一晃几十年过去,期间回过老家,我向村里人打听夏云的近况。听说她已远嫁他乡,我想再见她一面的愿望,终究没能实现。
《说文解字》中有云:“信,诚也,从人言。”当我读到这句话,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过。我平生第一次失信,竟为了一块手表,哎……这又能怨谁呢?
后来搬过几次家,那块手表我一直没舍得丢掉。它静默于柜中一隅,早已失去原有的光泽,显得黯淡老旧。每当我看到它时,似乎感觉它与我诉说着什么,又像是在忏悔。或许它也像我一样,时刻思念着它真正的主人。
从家出发,绕过一片水塘,再穿过竹林,就是村小学。奶奶年岁大了,她说,送到学校去,让老师给看着点。第二天早上,我便被送去学校。
说是学校,不过是两排破房子围成的一个简陋的小院。房屋破落陈旧,老式的木格窗,我两眼不住地张望着,跟随老师走进教室。许是我的穿着引起他们的好奇,放学后,一群孩子围上来。
我身穿月白色短袄,灯芯绒裤子,配一双红色短靴,当时在城里是很时兴的。乡下孩子大多衣着素旧,有的还缀着补丁,大大小小的补丁,像落在衣裳上的花瓣。他们轻声议论着,哄闹了一阵儿,很快就散了。
从他们眼中,我看到陌生和拘谨,带着淡淡的疏离。况且村里的孩子下学后,要捡柴火、打猪草,他们约伴三五成群地离去。
回家的路显得那么漫长,金黄色的落叶在风中打着旋,翩飞舞动,像一群彩色的蝴蝶。黄昏中,我听见脚踩落叶的声音,陪伴自己的只有瘦长的影子,真是孤单啊!
一周后的一天,路上多了位同伴,是我的同桌夏云。夏云家住在村后,走这条路要绕弯,她却非要和我一起,两人并肩走着。
听夏云说,她父亲是这一带有名的木匠,每到冬天农闲时,像候鸟一样去往南方,找些活计,母亲跟去当帮手,待来年春天再回来。父母不在家时,夏云跟随爷爷奶奶生活。
相似的经历,拉近了彼此,让两颗心的距离不再遥远。我们的话渐渐稠起来,穿竹林,过池塘,两人边走边说,洒下一路铃铃的笑声。
我自小是个书迷,妈妈给我买过很多小人书,有《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等。当我从书包里掏出巴掌大的小人书,摊在掌中,夏云的眼睛倏然一亮。有时放学后,我们并不急着回家,一人捧着一本书,躲在竹林里看书,那是一段无比快乐的时光。
那天,夏云看到“桃园三结义”这一章回,让她感动又感慨,脱口说道:“咱们也来结拜,咋样?”我正低头翻书,被问得一愣,睁圆眼睛问:“咱们俩?要怎么做呢?”
夏云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咱们也学古人,交换信物,以后咱俩就是好姐妹了。”她从衣兜里掏出块用木头雕刻的手表,递给我说,“这个给你,俺爹刻的手表,看上去跟真的一样,我每天随身带着的。”
我接过细看,有些爱不釋手。原木色的表门上刻着时针分针,用手一拨会动,两端像表带一节一节的,上刻云朵图案,简直是件精巧的工艺品。我撩起衣袖,把手腕上一块“孔雀”牌手表取下,作为互换的礼物。
转眼十余天过去了,一个周末,妈妈回乡下看我。她一见到我,笑呵呵地说:“快让我瞧瞧,胖了还是瘦了呢?”妈妈亲热地把我拉到她身边,爱怜地抚摸着我的头发,反复端详,目光停在我的手上。
妈妈微微一怔,追问道:“咦?你的手表哪去了?”
我本不想说,可经不住妈妈再三催问,只好承认跟同学做了交换。妈妈顿时变了脸色,说:“那块手表是你爸爸托人买的,给我邮寄回来。我怕你一玩起来忘了时间,就让你戴戴,你怎么能随便送人呢?”
在那个年代,手表还是稀缺物,我那时年纪小,并不懂得这些。妈妈气恼地说:“你把它要回来,下次回来,我得看到手表,记住了吗?”
我心里犯了难,又不敢违背妈妈的意思,喃喃地应着:“哦,好吧。”
第二天来到教室,我好几次想跟夏云说,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能看得出,她有多喜欢那块手表,听课、读书时,手总不经意地抚弄着。有时她故意用手支着头,眼角朝向手腕处,飞快地瞥上几眼。
放学以后,我们俩又一起走在回家路上。快到竹林时,我停下脚步,微垂着头,结结巴巴地说:“我得要回……送给你的手表。”
“你怎么了?我们不是说好了吗?”夏云一脸吃惊地望向我。
我的脸倏地红了,红得发烫,头也垂得更低了,只能硬着头皮说:“不是我想要的,是妈妈不同意。”
说完,我掏出木刻的手表塞到她的手上。夏云轻咬着嘴唇,伸手把我送她的手表往下摘。她的动作那么缓慢,我有些后悔了,可一想到妈妈的话,却又不得不硬下心来。
夏云眼中闪着泪,把手表递给我,扭身一溜烟钻进林子,没了踪影。随后的日子里,两人都有意无意地回避着对方,说话也很少了。春天来时,妈妈的身体好起来,将我接回城里。
一晃几十年过去,期间回过老家,我向村里人打听夏云的近况。听说她已远嫁他乡,我想再见她一面的愿望,终究没能实现。
《说文解字》中有云:“信,诚也,从人言。”当我读到这句话,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过。我平生第一次失信,竟为了一块手表,哎……这又能怨谁呢?
后来搬过几次家,那块手表我一直没舍得丢掉。它静默于柜中一隅,早已失去原有的光泽,显得黯淡老旧。每当我看到它时,似乎感觉它与我诉说着什么,又像是在忏悔。或许它也像我一样,时刻思念着它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