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3-067-0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的高考备考策略是考生决战高考的有效武器,本文试图从备考前提、备考基础、备考核心、备考关键、备考保障和备考补充等六个方面谈谈备考策略,以为共享。
——分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科学备考的前提
要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因人施教,分层教学。必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掌握其强势学科和相对薄弱的学科以及薄弱点,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训练方式,做到有的放矢。
做好“保苗”培养工作,突出尖子生培养。
对尖子生要逐一进行分析研究,找准他们各自的强势,逐一确定拔高措施,限时进行突破。每周安排适当的时间段辅导,各科指定辅导老师,辅导老师要订好计划,做到目的明确、计划周详、措施得力、落实到位。要在照顾全面的基础上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留给尖子生,习题当中带有星号的题目要求尖子生完成;校领导、班主任和老师要分层次找尖子生谈话,不断给尖子生暗示,挖掘尖子生内在潜力,调动尖子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强势更强、优势更优。
做好“边缘生”培养工作,巩固第二梯队。
要加大对“边缘生”的跟踪培养力度,对于那些平时成绩接近或浮动在重点线或本科线上下的学生,要下深功夫,想实招数,搞清薄弱点及其成因,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指导他们改进学法,帮助他们查缺补漏,使他们备考成绩稳步提高,最终升入理想学校。
加强学困生指导,实现大面积丰收。
要指导他们学好课本,夯实“双基”;要指导他们采取“ 甩包袱”的策略,有所为,有所不为。补差采取一讲二练三总结的方式进行,即教师先讲基本知识,学生再进行针对性训练,最后教师进行小结。力争每次补差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从而提高补差的实效性。特别要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和心理障碍,保证他们在备考复习期间能学有所得,走上考场能充分发挥,确保实现大面积丰收。
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合理定位,明确自己的阶段性目标,年度奋斗目标,以及计划和措施;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上开展良性竞争,做好特优生、优生、临界生、特长生、后进生等不同层次学生的思想引导与心理疏导工作,不断扩大优生队伍,努力营造“层层赶学帮、人人争榜样”的良好学习竞争氛围。
——严把“四关”,突出“五练”是科学备考的基础
严把备课关。充分发挥学科备课组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扬团队精神,定期举行备课组活动,积极开展教学研究、高考大纲研究,在吃透大纲、考纲和教材的前提下,突出学情研究,精心备课,反复锤炼,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严把课堂教学关。教师上课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原则,对考纲中的知识点既逐点落实,又突出重点;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教师上课充满激情和热情,加强师生互动,注重实效。
严把作业试卷批阅关。每份作业批阅、每张试卷的批阅都要求详细认真,以便从中发现问题,收集学生信息,反馈教学效果,年级组安排专人对教师批阅作业、试卷情况进行检查。
严把辅导关。教师每次辅导都要有细心和耐心,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导处、年级组加强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的监控和检查,使各环节都能有续的进行,落到实处。任课教师要克服本位主义倾向,确立全班、全校一盘棋意识,顾全大局,协调发展,全面提高。要避免“牺牲其它学科,以求自己学科出人头地”的现象发生。
高三下学期自三月开始,每周要进行一轮训练,突出“五练”,即练规范答卷、练答题速度、练重点知识、练综合能力、练解题技巧。每次训练前由学科组精选试题,避免学生重复劳动;使用高考标准答题纸,要求学生规范做答;训练中监考教师认真监考,督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卷;考试结束后,授课教师限时阅卷、限期讲评,检查人员跟踪检查,使训练的各个环节都落到实处。一月一考 ,严格进行仿真高考,检验学生复习效果,指导教师复习方向,演练学生估分能力。
——注重“五要”,夯实基础是科学备考的核心
要全面研读考纲,吃透命题精神。要搞好《考纲》中规定的考点和课本上知识点的对照,用考点寻找知识点,切实夯实基础。根据教学进度、学生发展状态,分阶段确定指标,研究学科最切合学生实际最见实效的教法学法,研究调剂学生学习、运动与休息以及教师身心的办法;研究教学、检测考试、质量分析以及调整改进各个环节最省事、直接、有效的办法。
要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复习效率。要把训练重点放在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把功夫下在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论述论证的能力上。要切实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要注意各学科间的平衡,弱科应多投入时间,强科少投入时间;鼓励学生“三管齐下”——管好自己的口,不懂就问,不留后患;管好自己的手,多动笔,勤动笔,切实避免考场上“看到题目,题题会做;做起来,题题有误”,结果眼高手低的现象;管好自己的脑,独立思考,对同类问题注意归纳比较,将知识内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强化“考感”,即规律感、时间感、答题感和考试感。
要注重巩固与整合知识,回归课本,巩固“三基”。高考前,主抓知识点和主干,进行强化记忆,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以便答题时,能够根据主干线索,迅速回忆并形成解题思路。其次应查漏补缺。依据第一、二轮所做过的题,认真翻阅查看当初做错的题目,加深记忆,避免重复出错。
要加强应考策略指导,避免无谓失分。要指导学生突出一个准”字,注重解题步骤的规范。从历次考试看,很多学生在答题规范性上很欠缺,经常出现 “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的问题,严重影响答卷质量,甚至有的学生在计算上出现失误。要在解题规范性上进行强化训练,力争收到最佳效果。要教育考生注重书写的规范性,尤其是作文,绝不能出现错别字。 要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调整好生活节奏。既要提倡惜时如金,也要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考前疲劳过度,高耗低效。特别要注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自身活动的生物钟,并能有效、适度地进行调控,以保证临场的精力充沛和最佳竞技状态。
———循序渐进,认真组织“三轮复习”“三次测验”是科学备考的关键
第一轮为基础复习,以考点为线全面系统地夯实基础,考纲中的所有考点都要复习到位,帮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层面上,知识梳理到角,在全面复习巩固所有知识的基础上,查漏补缺,扫除学生知识点的盲区和理解上的障碍,构建学科知识技能体系;能力培养上,围绕知识点,串点成线,串线成面,使学生在整体把握知识脉络的基础上,熟练地运用知识;方法策略上,以学科为单位,按章节单元顺序,以学生手中的教辅资料为蓝本,精选练习题,以练为主,讲练结合,巩固知识点,培养解题能力。
第二轮为专题复习,分知识板块,加强综合,突出应用。知识层面上,紧扣主干知识,强化重点,突破难点;能力层面上,采取专题训练方式,在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能力;方法策略上,以单元板块为线,以考纲考点为纲,精选典型试题,专题突破重难点。一方面解决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性的难点往往是考试中的易错点和易混淆点,容易变成考试中的失分点,因此要采取比较、辨析的方法解决;个体性的难点由个体思维方法的差异、个体理解能力的不同或个体知识缺陷疏漏造成的,这些难点往往成为个别学生的拦路虎,要通过个别辅导或小组辅导的方式解决。另一方面,要关注知识的交汇点,综合分析能力弱的学生往往望而却步,因此专题复习阶段要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点的迁移能力,在学科知识的交汇点上精选典型考题进行专题辅导专题训练。
第三轮综合复习,以查漏补缺为主,以考代训,适应高考。知识层面上,注重学科知识的综合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交叉与整合,回归课本;能力层面上,以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正确解答综合题目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策略上,以考代练,围绕摸底诊断考试,规范解题思路,总结归纳解题规律,提升解题技能技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补充。
三次模拟考试围绕三轮复习进行。考试从命题、题量、分值、制卷、施考、评卷等方面都按照高考的要求进行。这种形式的仿真是为了让学生尽早接触、认识、适应高考,培养良好的应试心理。
第一次:让学生感受高考,提高学生高考复习的兴奋度;让教师了解学情,提高教师指导复习的针对性。试题难度略低于高考难度。
第二次:贴近高考,适度从难。检验第二轮复习的效果,查漏补缺。试题难度稍高于高考难度,尽量达到仿真效果。在组织考试和评卷方面也参照高考的要求进行。
第三次:实战综合演练,心理素质调整。试题难度略低于高考难度,旨在激励学生参加高考的信心,调整好应试心态,进一步提高适应高考的各种能力。在组织考试和评卷方面及试卷布局上也参照高考的要求进行。
——开展心理辅导,建立良好的心理暗示是科学备考的保障
高考不仅仅是智力水平的检验,更是非智力因素的较量;心理素质是增强剂,它能使考生各种能力发挥到极致。高三是个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学生高考压力大,思想状况较为复杂,所以,加强心里疏导工作尤为重要。
班主任一方面要认真上好班会课,要做到每次班会一个主题,告诫学生“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榜上无名,脚下有路”;另一方面,要大面积找学生谈心,对学生中出现的烦躁问题,要耐心与其交流,做他们的朋友、知心人,及时排解思想压力。各授课教师也要积极参与班级管理,通过与学生交流,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也增进师生的了解,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学校定期举办文体活动和心理辅导讲座,增强学生体质,缓解压力,调整学生心态,保持自信心,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随着高考的临近,部分学困生心理压力太大,出现厌学思想。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班主任一方面要和家长携手做好思想工作,保持与家长高效率、高频率的接触,互通情况,提高学生抗外来因素干扰的能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应考能力发挥至最佳状态,帮助他们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另一方面要为他们辅导功课,帮助他们恢复信心。考场就是赛场,“七分靠水平,三分靠发挥”,在实力确定的前提下,心态常常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一定要确保考生做到强化信心、优化情绪、进入状态、充分发挥。要抓住一切机会,帮助每一名考生树立自信心,控制焦虑感,调整期望值,提高抗挫力,努力克服怯场现象,最大限度地消除心理负担和压力,确保在考试时都能正常、超常发挥。
——密切关注高考动向,注重信息收集是科学备考的有力补充
认真研究“两纲”与教材,分析高考试题的特点和走向,把握高考命题的趋向。高考试题的命制一直在向课改的要求靠拢,重视能力迁移综合,突出表达应用,考试素材体现时代脉搏,与学生生活背景相关,面向社会发展,面向科技进步,强调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增加开放性题目,弘扬创新精神,强调问题探究,这些都应该在复习备考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通过参加各地的高三复习备考研讨会,获取高考信息,及时指导高三复习;特别是后期复习中,注重收集各地的信息卷,指导考前复习,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高考备考要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层次性的原则,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同时,兼顾能力渗透,夯实基础,稳步提高,在“实”中求活,在“稳”中提高,整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从容应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的高考备考策略是考生决战高考的有效武器,本文试图从备考前提、备考基础、备考核心、备考关键、备考保障和备考补充等六个方面谈谈备考策略,以为共享。
——分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科学备考的前提
要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因人施教,分层教学。必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掌握其强势学科和相对薄弱的学科以及薄弱点,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训练方式,做到有的放矢。 做好“保苗”培养工作,突出尖子生培养。
对尖子生要逐一进行分析研究,找准他们各自的强势,逐一确定拔高措施,限时进行突破。每周安排适当的时间段辅导,各科指定辅导老师,辅导老师要订好计划,做到目的明确、计划周详、措施得力、落实到位。要在照顾全面的基础上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留给尖子生,习题当中带有星号的题目要求尖子生完成;校领导、班主任和老师要分层次找尖子生谈话,不断给尖子生暗示,挖掘尖子生内在潜力,调动尖子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强势更强、优势更优。
做好“边缘生”培养工作,巩固第二梯队。
要加大对“边缘生”的跟踪培养力度,对于那些平时成绩接近或浮动在重点线或本科线上下的学生,要下深功夫,想实招数,搞清薄弱点及其成因,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指导他们改进学法,帮助他们查缺补漏,使他们备考成绩稳步提高,最终升入理想学校。
加强学困生指导,实现大面积丰收。
要指导他们学好课本,夯实“双基”;要指导他们采取“ 甩包袱”的策略,有所为,有所不为。补差采取一讲二练三总结的方式进行,即教师先讲基本知识,学生再进行针对性训练,最后教师进行小结。力争每次补差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从而提高补差的实效性。特别要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和心理障碍,保证他们在备考复习期间能学有所得,走上考场能充分发挥,确保实现大面积丰收。
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合理定位,明确自己的阶段性目标,年度奋斗目标,以及计划和措施;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上开展良性竞争,做好特优生、优生、临界生、特长生、后进生等不同层次学生的思想引导与心理疏导工作,不断扩大优生队伍,努力营造“层层赶学帮、人人争榜样”的良好学习竞争氛围。
——严把“四关”,突出“五练”是科学备考的基础
严把备课关。充分发挥学科备课组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扬团队精神,定期举行备课组活动,积极开展教学研究、高考大纲研究,在吃透大纲、考纲和教材的前提下,突出学情研究,精心备课,反复锤炼,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严把课堂教学关。教师上课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原则,对考纲中的知识点既逐点落实,又突出重点;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教师上课充满激情和热情,加强师生互动,注重实效。
严把作业试卷批阅关。每份作业批阅、每张试卷的批阅都要求详细认真,以便从中发现问题,收集学生信息,反馈教学效果,年级组安排专人对教师批阅作业、试卷情况进行检查。
严把辅导关。教师每次辅导都要有细心和耐心,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导处、年级组加强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的监控和检查,使各环节都能有续的进行,落到实处。任课教师要克服本位主义倾向,确立全班、全校一盘棋意识,顾全大局,协调发展,全面提高。要避免“牺牲其它学科,以求自己学科出人头地”的现象发生。
高三下学期自三月开始,每周要进行一轮训练,突出“五练”,即练规范答卷、练答题速度、练重点知识、练综合能力、练解题技巧。每次训练前由学科组精选试题,避免学生重复劳动;使用高考标准答题纸,要求学生规范做答;训练中监考教师认真监考,督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卷;考试结束后,授课教师限时阅卷、限期讲评,检查人员跟踪检查,使训练的各个环节都落到实处。一月一考 ,严格进行仿真高考,检验学生复习效果,指导教师复习方向,演练学生估分能力。
——注重“五要”,夯实基础是科学备考的核心
要全面研读考纲,吃透命题精神。要搞好《考纲》中规定的考点和课本上知识点的对照,用考点寻找知识点,切实夯实基础。根据教学进度、学生发展状态,分阶段确定指标,研究学科最切合学生实际最见实效的教法学法,研究调剂学生学习、运动与休息以及教师身心的办法;研究教学、检测考试、质量分析以及调整改进各个环节最省事、直接、有效的办法。
要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复习效率。要把训练重点放在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把功夫下在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论述论证的能力上。要切实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要注意各学科间的平衡,弱科应多投入时间,强科少投入时间;鼓励学生“三管齐下”——管好自己的口,不懂就问,不留后患;管好自己的手,多动笔,勤动笔,切实避免考场上“看到题目,题题会做;做起来,题题有误”,结果眼高手低的现象;管好自己的脑,独立思考,对同类问题注意归纳比较,将知识内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强化“考感”,即规律感、时间感、答题感和考试感。
要注重巩固与整合知识,回归课本,巩固“三基”。高考前,主抓知识点和主干,进行强化记忆,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以便答题时,能够根据主干线索,迅速回忆并形成解题思路。其次应查漏补缺。依据第一、二轮所做过的题,认真翻阅查看当初做错的题目,加深记忆,避免重复出错。
要加强应考策略指导,避免无谓失分。要指导学生突出一个准”字,注重解题步骤的规范。从历次考试看,很多学生在答题规范性上很欠缺,经常出现 “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的问题,严重影响答卷质量,甚至有的学生在计算上出现失误。要在解题规范性上进行强化训练,力争收到最佳效果。要教育考生注重书写的规范性,尤其是作文,绝不能出现错别字。
要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调整好生活节奏。既要提倡惜时如金,也要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考前疲劳过度,高耗低效。特别要注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自身活动的生物钟,并能有效、适度地进行调控,以保证临场的精力充沛和最佳竞技状态。
———循序渐进,认真组织“三轮复习”“三次测验”是科学备考的关键
第一轮为基础复习,以考点为线全面系统地夯实基础,考纲中的所有考点都要复习到位,帮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层面上,知识梳理到角,在全面复习巩固所有知识的基础上,查漏补缺,扫除学生知识点的盲区和理解上的障碍,构建学科知识技能体系;能力培养上,围绕知识点,串点成线,串线成面,使学生在整体把握知识脉络的基础上,熟练地运用知识;方法策略上,以学科为单位,按章节单元顺序,以学生手中的教辅资料为蓝本,精选练习题,以练为主,讲练结合,巩固知识点,培养解题能力。 第二轮为专题复习,分知识板块,加强综合,突出应用。知识层面上,紧扣主干知识,强化重点,突破难点;能力层面上,采取专题训练方式,在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能力;方法策略上,以单元板块为线,以考纲考点为纲,精选典型试题,专题突破重难点。一方面解决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性的难点往往是考试中的易错点和易混淆点,容易变成考试中的失分点,因此要采取比较、辨析的方法解决;个体性的难点由个体思维方法的差异、个体理解能力的不同或个体知识缺陷疏漏造成的,这些难点往往成为个别学生的拦路虎,要通过个别辅导或小组辅导的方式解决。另一方面,要关注知识的交汇点,综合分析能力弱的学生往往望而却步,因此专题复习阶段要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点的迁移能力,在学科知识的交汇点上精选典型考题进行专题辅导专题训练。
第三轮综合复习,以查漏补缺为主,以考代训,适应高考。知识层面上,注重学科知识的综合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交叉与整合,回归课本;能力层面上,以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正确解答综合题目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策略上,以考代练,围绕摸底诊断考试,规范解题思路,总结归纳解题规律,提升解题技能技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补充。
三次模拟考试围绕三轮复习进行。考试从命题、题量、分值、制卷、施考、评卷等方面都按照高考的要求进行。这种形式的仿真是为了让学生尽早接触、认识、适应高考,培养良好的应试心理。
第一次:让学生感受高考,提高学生高考复习的兴奋度;让教师了解学情,提高教师指导复习的针对性。试题难度略低于高考难度。
第二次:贴近高考,适度从难。检验第二轮复习的效果,查漏补缺。试题难度稍高于高考难度,尽量达到仿真效果。在组织考试和评卷方面也参照高考的要求进行。
第三次:实战综合演练,心理素质调整。试题难度略低于高考难度,旨在激励学生参加高考的信心,调整好应试心态,进一步提高适应高考的各种能力。在组织考试和评卷方面及试卷布局上也参照高考的要求进行。
——开展心理辅导,建立良好的心理暗示是科学备考的保障
高考不仅仅是智力水平的检验,更是非智力因素的较量;心理素质是增强剂,它能使考生各种能力发挥到极致。高三是个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学生高考压力大,思想状况较为复杂,所以,加强心里疏导工作尤为重要。
班主任一方面要认真上好班会课,要做到每次班会一个主题,告诫学生“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榜上无名,脚下有路”;另一方面,要大面积找学生谈心,对学生中出现的烦躁问题,要耐心与其交流,做他们的朋友、知心人,及时排解思想压力。各授课教师也要积极参与班级管理,通过与学生交流,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也增进师生的了解,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学校定期举办文体活动和心理辅导讲座,增强学生体质,缓解压力,调整学生心态,保持自信心,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随着高考的临近,部分学困生心理压力太大,出现厌学思想。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班主任一方面要和家长携手做好思想工作,保持与家长高效率、高频率的接触,互通情况,提高学生抗外来因素干扰的能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应考能力发挥至最佳状态,帮助他们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另一方面要为他们辅导功课,帮助他们恢复信心。考场就是赛场,“七分靠水平,三分靠发挥”,在实力确定的前提下,心态常常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一定要确保考生做到强化信心、优化情绪、进入状态、充分发挥。要抓住一切机会,帮助每一名考生树立自信心,控制焦虑感,调整期望值,提高抗挫力,努力克服怯场现象,最大限度地消除心理负担和压力,确保在考试时都能正常、超常发挥。
——密切关注高考动向,注重信息收集是科学备考的有力补充
认真研究“两纲”与教材,分析高考试题的特点和走向,把握高考命题的趋向。高考试题的命制一直在向课改的要求靠拢,重视能力迁移综合,突出表达应用,考试素材体现时代脉搏,与学生生活背景相关,面向社会发展,面向科技进步,强调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增加开放性题目,弘扬创新精神,强调问题探究,这些都应该在复习备考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通过参加各地的高三复习备考研讨会,获取高考信息,及时指导高三复习;特别是后期复习中,注重收集各地的信息卷,指导考前复习,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高考备考要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层次性的原则,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同时,兼顾能力渗透,夯实基础,稳步提高,在“实”中求活,在“稳”中提高,整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从容应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的高考备考策略是考生决战高考的有效武器,本文试图从备考前提、备考基础、备考核心、备考关键、备考保障和备考补充等六个方面谈谈备考策略,以为共享。
——分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科学备考的前提
要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因人施教,分层教学。必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掌握其强势学科和相对薄弱的学科以及薄弱点,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训练方式,做到有的放矢。
做好“保苗”培养工作,突出尖子生培养。
对尖子生要逐一进行分析研究,找准他们各自的强势,逐一确定拔高措施,限时进行突破。每周安排适当的时间段辅导,各科指定辅导老师,辅导老师要订好计划,做到目的明确、计划周详、措施得力、落实到位。要在照顾全面的基础上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留给尖子生,习题当中带有星号的题目要求尖子生完成;校领导、班主任和老师要分层次找尖子生谈话,不断给尖子生暗示,挖掘尖子生内在潜力,调动尖子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强势更强、优势更优。
做好“边缘生”培养工作,巩固第二梯队。
要加大对“边缘生”的跟踪培养力度,对于那些平时成绩接近或浮动在重点线或本科线上下的学生,要下深功夫,想实招数,搞清薄弱点及其成因,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指导他们改进学法,帮助他们查缺补漏,使他们备考成绩稳步提高,最终升入理想学校。
加强学困生指导,实现大面积丰收。
要指导他们学好课本,夯实“双基”;要指导他们采取“ 甩包袱”的策略,有所为,有所不为。补差采取一讲二练三总结的方式进行,即教师先讲基本知识,学生再进行针对性训练,最后教师进行小结。力争每次补差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从而提高补差的实效性。特别要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和心理障碍,保证他们在备考复习期间能学有所得,走上考场能充分发挥,确保实现大面积丰收。
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合理定位,明确自己的阶段性目标,年度奋斗目标,以及计划和措施;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上开展良性竞争,做好特优生、优生、临界生、特长生、后进生等不同层次学生的思想引导与心理疏导工作,不断扩大优生队伍,努力营造“层层赶学帮、人人争榜样”的良好学习竞争氛围。
——严把“四关”,突出“五练”是科学备考的基础
严把备课关。充分发挥学科备课组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扬团队精神,定期举行备课组活动,积极开展教学研究、高考大纲研究,在吃透大纲、考纲和教材的前提下,突出学情研究,精心备课,反复锤炼,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严把课堂教学关。教师上课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原则,对考纲中的知识点既逐点落实,又突出重点;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教师上课充满激情和热情,加强师生互动,注重实效。
严把作业试卷批阅关。每份作业批阅、每张试卷的批阅都要求详细认真,以便从中发现问题,收集学生信息,反馈教学效果,年级组安排专人对教师批阅作业、试卷情况进行检查。
严把辅导关。教师每次辅导都要有细心和耐心,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导处、年级组加强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的监控和检查,使各环节都能有续的进行,落到实处。任课教师要克服本位主义倾向,确立全班、全校一盘棋意识,顾全大局,协调发展,全面提高。要避免“牺牲其它学科,以求自己学科出人头地”的现象发生。
高三下学期自三月开始,每周要进行一轮训练,突出“五练”,即练规范答卷、练答题速度、练重点知识、练综合能力、练解题技巧。每次训练前由学科组精选试题,避免学生重复劳动;使用高考标准答题纸,要求学生规范做答;训练中监考教师认真监考,督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卷;考试结束后,授课教师限时阅卷、限期讲评,检查人员跟踪检查,使训练的各个环节都落到实处。一月一考 ,严格进行仿真高考,检验学生复习效果,指导教师复习方向,演练学生估分能力。
——注重“五要”,夯实基础是科学备考的核心
要全面研读考纲,吃透命题精神。要搞好《考纲》中规定的考点和课本上知识点的对照,用考点寻找知识点,切实夯实基础。根据教学进度、学生发展状态,分阶段确定指标,研究学科最切合学生实际最见实效的教法学法,研究调剂学生学习、运动与休息以及教师身心的办法;研究教学、检测考试、质量分析以及调整改进各个环节最省事、直接、有效的办法。
要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复习效率。要把训练重点放在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把功夫下在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论述论证的能力上。要切实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要注意各学科间的平衡,弱科应多投入时间,强科少投入时间;鼓励学生“三管齐下”——管好自己的口,不懂就问,不留后患;管好自己的手,多动笔,勤动笔,切实避免考场上“看到题目,题题会做;做起来,题题有误”,结果眼高手低的现象;管好自己的脑,独立思考,对同类问题注意归纳比较,将知识内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强化“考感”,即规律感、时间感、答题感和考试感。
要注重巩固与整合知识,回归课本,巩固“三基”。高考前,主抓知识点和主干,进行强化记忆,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以便答题时,能够根据主干线索,迅速回忆并形成解题思路。其次应查漏补缺。依据第一、二轮所做过的题,认真翻阅查看当初做错的题目,加深记忆,避免重复出错。
要加强应考策略指导,避免无谓失分。要指导学生突出一个准”字,注重解题步骤的规范。从历次考试看,很多学生在答题规范性上很欠缺,经常出现 “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的问题,严重影响答卷质量,甚至有的学生在计算上出现失误。要在解题规范性上进行强化训练,力争收到最佳效果。要教育考生注重书写的规范性,尤其是作文,绝不能出现错别字。 要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调整好生活节奏。既要提倡惜时如金,也要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考前疲劳过度,高耗低效。特别要注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自身活动的生物钟,并能有效、适度地进行调控,以保证临场的精力充沛和最佳竞技状态。
———循序渐进,认真组织“三轮复习”“三次测验”是科学备考的关键
第一轮为基础复习,以考点为线全面系统地夯实基础,考纲中的所有考点都要复习到位,帮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层面上,知识梳理到角,在全面复习巩固所有知识的基础上,查漏补缺,扫除学生知识点的盲区和理解上的障碍,构建学科知识技能体系;能力培养上,围绕知识点,串点成线,串线成面,使学生在整体把握知识脉络的基础上,熟练地运用知识;方法策略上,以学科为单位,按章节单元顺序,以学生手中的教辅资料为蓝本,精选练习题,以练为主,讲练结合,巩固知识点,培养解题能力。
第二轮为专题复习,分知识板块,加强综合,突出应用。知识层面上,紧扣主干知识,强化重点,突破难点;能力层面上,采取专题训练方式,在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能力;方法策略上,以单元板块为线,以考纲考点为纲,精选典型试题,专题突破重难点。一方面解决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性的难点往往是考试中的易错点和易混淆点,容易变成考试中的失分点,因此要采取比较、辨析的方法解决;个体性的难点由个体思维方法的差异、个体理解能力的不同或个体知识缺陷疏漏造成的,这些难点往往成为个别学生的拦路虎,要通过个别辅导或小组辅导的方式解决。另一方面,要关注知识的交汇点,综合分析能力弱的学生往往望而却步,因此专题复习阶段要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点的迁移能力,在学科知识的交汇点上精选典型考题进行专题辅导专题训练。
第三轮综合复习,以查漏补缺为主,以考代训,适应高考。知识层面上,注重学科知识的综合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交叉与整合,回归课本;能力层面上,以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正确解答综合题目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策略上,以考代练,围绕摸底诊断考试,规范解题思路,总结归纳解题规律,提升解题技能技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补充。
三次模拟考试围绕三轮复习进行。考试从命题、题量、分值、制卷、施考、评卷等方面都按照高考的要求进行。这种形式的仿真是为了让学生尽早接触、认识、适应高考,培养良好的应试心理。
第一次:让学生感受高考,提高学生高考复习的兴奋度;让教师了解学情,提高教师指导复习的针对性。试题难度略低于高考难度。
第二次:贴近高考,适度从难。检验第二轮复习的效果,查漏补缺。试题难度稍高于高考难度,尽量达到仿真效果。在组织考试和评卷方面也参照高考的要求进行。
第三次:实战综合演练,心理素质调整。试题难度略低于高考难度,旨在激励学生参加高考的信心,调整好应试心态,进一步提高适应高考的各种能力。在组织考试和评卷方面及试卷布局上也参照高考的要求进行。
——开展心理辅导,建立良好的心理暗示是科学备考的保障
高考不仅仅是智力水平的检验,更是非智力因素的较量;心理素质是增强剂,它能使考生各种能力发挥到极致。高三是个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学生高考压力大,思想状况较为复杂,所以,加强心里疏导工作尤为重要。
班主任一方面要认真上好班会课,要做到每次班会一个主题,告诫学生“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榜上无名,脚下有路”;另一方面,要大面积找学生谈心,对学生中出现的烦躁问题,要耐心与其交流,做他们的朋友、知心人,及时排解思想压力。各授课教师也要积极参与班级管理,通过与学生交流,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也增进师生的了解,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学校定期举办文体活动和心理辅导讲座,增强学生体质,缓解压力,调整学生心态,保持自信心,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随着高考的临近,部分学困生心理压力太大,出现厌学思想。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班主任一方面要和家长携手做好思想工作,保持与家长高效率、高频率的接触,互通情况,提高学生抗外来因素干扰的能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应考能力发挥至最佳状态,帮助他们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另一方面要为他们辅导功课,帮助他们恢复信心。考场就是赛场,“七分靠水平,三分靠发挥”,在实力确定的前提下,心态常常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一定要确保考生做到强化信心、优化情绪、进入状态、充分发挥。要抓住一切机会,帮助每一名考生树立自信心,控制焦虑感,调整期望值,提高抗挫力,努力克服怯场现象,最大限度地消除心理负担和压力,确保在考试时都能正常、超常发挥。
——密切关注高考动向,注重信息收集是科学备考的有力补充
认真研究“两纲”与教材,分析高考试题的特点和走向,把握高考命题的趋向。高考试题的命制一直在向课改的要求靠拢,重视能力迁移综合,突出表达应用,考试素材体现时代脉搏,与学生生活背景相关,面向社会发展,面向科技进步,强调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增加开放性题目,弘扬创新精神,强调问题探究,这些都应该在复习备考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通过参加各地的高三复习备考研讨会,获取高考信息,及时指导高三复习;特别是后期复习中,注重收集各地的信息卷,指导考前复习,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高考备考要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层次性的原则,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同时,兼顾能力渗透,夯实基础,稳步提高,在“实”中求活,在“稳”中提高,整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从容应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的高考备考策略是考生决战高考的有效武器,本文试图从备考前提、备考基础、备考核心、备考关键、备考保障和备考补充等六个方面谈谈备考策略,以为共享。
——分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科学备考的前提
要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因人施教,分层教学。必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掌握其强势学科和相对薄弱的学科以及薄弱点,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训练方式,做到有的放矢。 做好“保苗”培养工作,突出尖子生培养。
对尖子生要逐一进行分析研究,找准他们各自的强势,逐一确定拔高措施,限时进行突破。每周安排适当的时间段辅导,各科指定辅导老师,辅导老师要订好计划,做到目的明确、计划周详、措施得力、落实到位。要在照顾全面的基础上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留给尖子生,习题当中带有星号的题目要求尖子生完成;校领导、班主任和老师要分层次找尖子生谈话,不断给尖子生暗示,挖掘尖子生内在潜力,调动尖子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强势更强、优势更优。
做好“边缘生”培养工作,巩固第二梯队。
要加大对“边缘生”的跟踪培养力度,对于那些平时成绩接近或浮动在重点线或本科线上下的学生,要下深功夫,想实招数,搞清薄弱点及其成因,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指导他们改进学法,帮助他们查缺补漏,使他们备考成绩稳步提高,最终升入理想学校。
加强学困生指导,实现大面积丰收。
要指导他们学好课本,夯实“双基”;要指导他们采取“ 甩包袱”的策略,有所为,有所不为。补差采取一讲二练三总结的方式进行,即教师先讲基本知识,学生再进行针对性训练,最后教师进行小结。力争每次补差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从而提高补差的实效性。特别要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和心理障碍,保证他们在备考复习期间能学有所得,走上考场能充分发挥,确保实现大面积丰收。
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合理定位,明确自己的阶段性目标,年度奋斗目标,以及计划和措施;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上开展良性竞争,做好特优生、优生、临界生、特长生、后进生等不同层次学生的思想引导与心理疏导工作,不断扩大优生队伍,努力营造“层层赶学帮、人人争榜样”的良好学习竞争氛围。
——严把“四关”,突出“五练”是科学备考的基础
严把备课关。充分发挥学科备课组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扬团队精神,定期举行备课组活动,积极开展教学研究、高考大纲研究,在吃透大纲、考纲和教材的前提下,突出学情研究,精心备课,反复锤炼,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严把课堂教学关。教师上课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原则,对考纲中的知识点既逐点落实,又突出重点;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教师上课充满激情和热情,加强师生互动,注重实效。
严把作业试卷批阅关。每份作业批阅、每张试卷的批阅都要求详细认真,以便从中发现问题,收集学生信息,反馈教学效果,年级组安排专人对教师批阅作业、试卷情况进行检查。
严把辅导关。教师每次辅导都要有细心和耐心,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导处、年级组加强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的监控和检查,使各环节都能有续的进行,落到实处。任课教师要克服本位主义倾向,确立全班、全校一盘棋意识,顾全大局,协调发展,全面提高。要避免“牺牲其它学科,以求自己学科出人头地”的现象发生。
高三下学期自三月开始,每周要进行一轮训练,突出“五练”,即练规范答卷、练答题速度、练重点知识、练综合能力、练解题技巧。每次训练前由学科组精选试题,避免学生重复劳动;使用高考标准答题纸,要求学生规范做答;训练中监考教师认真监考,督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卷;考试结束后,授课教师限时阅卷、限期讲评,检查人员跟踪检查,使训练的各个环节都落到实处。一月一考 ,严格进行仿真高考,检验学生复习效果,指导教师复习方向,演练学生估分能力。
——注重“五要”,夯实基础是科学备考的核心
要全面研读考纲,吃透命题精神。要搞好《考纲》中规定的考点和课本上知识点的对照,用考点寻找知识点,切实夯实基础。根据教学进度、学生发展状态,分阶段确定指标,研究学科最切合学生实际最见实效的教法学法,研究调剂学生学习、运动与休息以及教师身心的办法;研究教学、检测考试、质量分析以及调整改进各个环节最省事、直接、有效的办法。
要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复习效率。要把训练重点放在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把功夫下在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论述论证的能力上。要切实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要注意各学科间的平衡,弱科应多投入时间,强科少投入时间;鼓励学生“三管齐下”——管好自己的口,不懂就问,不留后患;管好自己的手,多动笔,勤动笔,切实避免考场上“看到题目,题题会做;做起来,题题有误”,结果眼高手低的现象;管好自己的脑,独立思考,对同类问题注意归纳比较,将知识内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强化“考感”,即规律感、时间感、答题感和考试感。
要注重巩固与整合知识,回归课本,巩固“三基”。高考前,主抓知识点和主干,进行强化记忆,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以便答题时,能够根据主干线索,迅速回忆并形成解题思路。其次应查漏补缺。依据第一、二轮所做过的题,认真翻阅查看当初做错的题目,加深记忆,避免重复出错。
要加强应考策略指导,避免无谓失分。要指导学生突出一个准”字,注重解题步骤的规范。从历次考试看,很多学生在答题规范性上很欠缺,经常出现 “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的问题,严重影响答卷质量,甚至有的学生在计算上出现失误。要在解题规范性上进行强化训练,力争收到最佳效果。要教育考生注重书写的规范性,尤其是作文,绝不能出现错别字。
要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调整好生活节奏。既要提倡惜时如金,也要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考前疲劳过度,高耗低效。特别要注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自身活动的生物钟,并能有效、适度地进行调控,以保证临场的精力充沛和最佳竞技状态。
———循序渐进,认真组织“三轮复习”“三次测验”是科学备考的关键
第一轮为基础复习,以考点为线全面系统地夯实基础,考纲中的所有考点都要复习到位,帮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层面上,知识梳理到角,在全面复习巩固所有知识的基础上,查漏补缺,扫除学生知识点的盲区和理解上的障碍,构建学科知识技能体系;能力培养上,围绕知识点,串点成线,串线成面,使学生在整体把握知识脉络的基础上,熟练地运用知识;方法策略上,以学科为单位,按章节单元顺序,以学生手中的教辅资料为蓝本,精选练习题,以练为主,讲练结合,巩固知识点,培养解题能力。 第二轮为专题复习,分知识板块,加强综合,突出应用。知识层面上,紧扣主干知识,强化重点,突破难点;能力层面上,采取专题训练方式,在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能力;方法策略上,以单元板块为线,以考纲考点为纲,精选典型试题,专题突破重难点。一方面解决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性的难点往往是考试中的易错点和易混淆点,容易变成考试中的失分点,因此要采取比较、辨析的方法解决;个体性的难点由个体思维方法的差异、个体理解能力的不同或个体知识缺陷疏漏造成的,这些难点往往成为个别学生的拦路虎,要通过个别辅导或小组辅导的方式解决。另一方面,要关注知识的交汇点,综合分析能力弱的学生往往望而却步,因此专题复习阶段要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点的迁移能力,在学科知识的交汇点上精选典型考题进行专题辅导专题训练。
第三轮综合复习,以查漏补缺为主,以考代训,适应高考。知识层面上,注重学科知识的综合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交叉与整合,回归课本;能力层面上,以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正确解答综合题目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策略上,以考代练,围绕摸底诊断考试,规范解题思路,总结归纳解题规律,提升解题技能技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补充。
三次模拟考试围绕三轮复习进行。考试从命题、题量、分值、制卷、施考、评卷等方面都按照高考的要求进行。这种形式的仿真是为了让学生尽早接触、认识、适应高考,培养良好的应试心理。
第一次:让学生感受高考,提高学生高考复习的兴奋度;让教师了解学情,提高教师指导复习的针对性。试题难度略低于高考难度。
第二次:贴近高考,适度从难。检验第二轮复习的效果,查漏补缺。试题难度稍高于高考难度,尽量达到仿真效果。在组织考试和评卷方面也参照高考的要求进行。
第三次:实战综合演练,心理素质调整。试题难度略低于高考难度,旨在激励学生参加高考的信心,调整好应试心态,进一步提高适应高考的各种能力。在组织考试和评卷方面及试卷布局上也参照高考的要求进行。
——开展心理辅导,建立良好的心理暗示是科学备考的保障
高考不仅仅是智力水平的检验,更是非智力因素的较量;心理素质是增强剂,它能使考生各种能力发挥到极致。高三是个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学生高考压力大,思想状况较为复杂,所以,加强心里疏导工作尤为重要。
班主任一方面要认真上好班会课,要做到每次班会一个主题,告诫学生“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榜上无名,脚下有路”;另一方面,要大面积找学生谈心,对学生中出现的烦躁问题,要耐心与其交流,做他们的朋友、知心人,及时排解思想压力。各授课教师也要积极参与班级管理,通过与学生交流,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也增进师生的了解,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学校定期举办文体活动和心理辅导讲座,增强学生体质,缓解压力,调整学生心态,保持自信心,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随着高考的临近,部分学困生心理压力太大,出现厌学思想。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班主任一方面要和家长携手做好思想工作,保持与家长高效率、高频率的接触,互通情况,提高学生抗外来因素干扰的能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应考能力发挥至最佳状态,帮助他们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另一方面要为他们辅导功课,帮助他们恢复信心。考场就是赛场,“七分靠水平,三分靠发挥”,在实力确定的前提下,心态常常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一定要确保考生做到强化信心、优化情绪、进入状态、充分发挥。要抓住一切机会,帮助每一名考生树立自信心,控制焦虑感,调整期望值,提高抗挫力,努力克服怯场现象,最大限度地消除心理负担和压力,确保在考试时都能正常、超常发挥。
——密切关注高考动向,注重信息收集是科学备考的有力补充
认真研究“两纲”与教材,分析高考试题的特点和走向,把握高考命题的趋向。高考试题的命制一直在向课改的要求靠拢,重视能力迁移综合,突出表达应用,考试素材体现时代脉搏,与学生生活背景相关,面向社会发展,面向科技进步,强调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增加开放性题目,弘扬创新精神,强调问题探究,这些都应该在复习备考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通过参加各地的高三复习备考研讨会,获取高考信息,及时指导高三复习;特别是后期复习中,注重收集各地的信息卷,指导考前复习,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高考备考要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层次性的原则,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同时,兼顾能力渗透,夯实基础,稳步提高,在“实”中求活,在“稳”中提高,整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从容应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