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教学反思直面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切口小,易上手,能在用教育教学理念分析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促进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所以,教学反思越来越被学校和教师重视。没有什么研究方式是十全十美的,教学反思在当前也出现了几个误区:一是反思的视野紧盯着教,只看到“教法”与先进理念的吻合,不能从学生的反应中审视我们的“教”;二是反思像检讨,提出了不少存在的问题,就是没有解决的办法;三是评课式反思,不能长期跟踪一个主题,不能很好地发挥反思促进个人专业发展的作用。以下就反思中存在的误区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不仅要反思“教”,还要反思“学”
教学反思思考些什么?可以思考“成功之处、失败的教训、教学中的应变、学生的见解、教案的修正、学生的课后提问、 ‘再教设计’、课后日记、随想……”这些提法都很有道理,而且反思效果也是有目共睹。但是,无论是观摩课,示范课后教者当场反思,还是老师们家常课后记录下来的文字,多出现生搬理论,用“新课标精神”贴标签,不思考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一位教师教学《圆的初步认识》,导入新课后,教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工具:线、图钉、一次性杯子、棋子、铅笔,让学生用这些工具在纸上画一个圆。于是,学生忙开了。有的学生把图钉摁在纸上,想沿着图钉的帽盖儿的边缘画一个圆,可是图钉老是滑动,学生怎么也画不好;有的学生摁住棋子画圆,同样大费周章;还有的学生把线绕成圆形,沿着线的边沿画圆,可是线歪歪扭扭,怎么也画不圆;有几个学生沿着杯子的口或底,终于画好一个圆。五分钟后,老师看学生没能很好地利用工具画出圆,于是,在黑板上给学生示范如何利用图钉和线、铅笔画出圆。并说这样画圆很不方便,不如圆规好。接着教学用圆规画圆。
课后,该教师对这一环节这样反思:新课标提出,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一环节中,我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利用各种工具尝试画圆,虽然孩子们并不成功,但深切地感悟到用圆规画的圆最标准,同时也收获了学习的快乐。
在上述的教师反思中我们可以看出,反思者更关心自己怎么做,反思的重点亦在如何引导,如何发挥,如何创设,如何实现自己的教学设想。相反,学生已有怎样的知识经验,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了怎样的程度?学生还有什么没弄明白的,可能是什么原因?这样的思考往往不够。
教学也好,教育也罢,我们的对象是儿童,所以,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时,就应避免生搬硬套理论,脱离实际。站在儿童立场上,更多思考儿童学习的特点、学习的方式,谋划如何调动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生活体验,将数学的本质特征纳入儿童的认知体系。
二、不仅要反思“问题”,还要反思“重建”
如果我们的反思只有审视、觉察、剖析,没有如何改进,那么这样的反思最多只是提出了问题,而没有切实的解决问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进程将大受限制,对课堂教学的指导意义也将大打折扣。因而,我们的教学反思要指向课堂重建,重新建构自己的教学行为、建构教学理论,建构个人风格。
《湖北教育》2012年第5期刊载了肖勤老师的文章《老师,请慎用“开火车”》。肖老师在文章中反思了“开火车”游戏的优点,重点分析了“开火车”游戏的弊端,尤其是对学习不自觉学生的危害,对后进生心灵地打击,提出在有效利用“开火车”优势的同时,也要清楚地看到“开火车”的弊端。肖老师观察细致,分析中肯,她的反思确实引起了人们“对开火车”这一教学形式的重视。但是,“慎用”不是不用,要用又有这么多弊端,怎么办呢?看来,反思还可以深入下去,进一步思考怎样发挥游戏的最大功效。
那么“开火车”的游戏该怎么运用呢?怎样通过反思重建我们的教学行为呢?“开火车”游戏一人回答,其他人无事可做,所以要解决唱“独角戏”的问题。试想,游戏之前预先给其他人安排同步的思考任务。比如20以内加减法口算训练,学生开火车依次回答,其他学生出示手指表示自己的答案,比一比,手指出示与同学口答,哪个更快而准。这样改进,每个孩子都要思考,都要参与其中,训练面和训练量更大;比赛的形式,还增加了挑战性和趣味性,每个孩子都乐于投入其中;同时手指出示答案,可以提示不会的“学困生”。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所学,虽然口算结果不是“学困生”自己想到的,但同伴启发和回答问题的经历本身就是学习过程。
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一个了不起的突破,但是,反思不仅因为要有所突破,更因为要实现超越。在反思时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使其指向课堂的重建,就能更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
三、不仅要“短线”反思,也要“长线”反思
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今天反思某一环节设计精妙,明天反思某一知识点落实不够,后天反思教学手段的运用,接下来反思学生的精彩生成……看起来,教师的反思都是围绕课堂教学,也是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来进行反思的。但综合起来看却是碎片式、零星的东西,没有序列,没有层次,没有长程的计划。这对于教师个人的专业提升,助益不大。考文德希德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
我们的教学要制订教学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提升也要有发展目标。教学目标要从整体考虑,制订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程目标,同样的教师也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能力,规划自己的反思行为。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有很多,但是教师的精力有限,因此,教师不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长程反思目标,有重点的进行较深入的反思。
从长期目标来说,初上讲台的老师,重点反思自己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用语,教态,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要关注如何构建有效、高效的课堂。成熟型教师的教学反思,要多思考如何体现自身的教学特色和风格,逐渐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过渡。有了研究习惯的教师,多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努力实现教学行为与教育教学观念的统一。像这样有目的有计划的反思,才能加速自己的成长,促使自己在专业化的道路上长足发展。
从中短期阶段性目标来说,可以规划自己每一个学期的任务。比如教一年级可以围绕“如何抓习惯培养”写反思;本学期教学内容中计算教学较多,可以以“发展数感”为主题作多层次、多角度的反思 ;或者近期想研究“几何直观”的核心概念,不妨在每次反思时有所体现……
虽然关于教学反思的好处很多,但不能有效的反思,教学反思写作只会成为负担。正确认识,合理规划,我们的反思才会高效,我们才会在反思中真正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反思中把自己磨炼成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科研型的教师。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教学反思直面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切口小,易上手,能在用教育教学理念分析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促进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所以,教学反思越来越被学校和教师重视。没有什么研究方式是十全十美的,教学反思在当前也出现了几个误区:一是反思的视野紧盯着教,只看到“教法”与先进理念的吻合,不能从学生的反应中审视我们的“教”;二是反思像检讨,提出了不少存在的问题,就是没有解决的办法;三是评课式反思,不能长期跟踪一个主题,不能很好地发挥反思促进个人专业发展的作用。以下就反思中存在的误区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不仅要反思“教”,还要反思“学”
教学反思思考些什么?可以思考“成功之处、失败的教训、教学中的应变、学生的见解、教案的修正、学生的课后提问、 ‘再教设计’、课后日记、随想……”这些提法都很有道理,而且反思效果也是有目共睹。但是,无论是观摩课,示范课后教者当场反思,还是老师们家常课后记录下来的文字,多出现生搬理论,用“新课标精神”贴标签,不思考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一位教师教学《圆的初步认识》,导入新课后,教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工具:线、图钉、一次性杯子、棋子、铅笔,让学生用这些工具在纸上画一个圆。于是,学生忙开了。有的学生把图钉摁在纸上,想沿着图钉的帽盖儿的边缘画一个圆,可是图钉老是滑动,学生怎么也画不好;有的学生摁住棋子画圆,同样大费周章;还有的学生把线绕成圆形,沿着线的边沿画圆,可是线歪歪扭扭,怎么也画不圆;有几个学生沿着杯子的口或底,终于画好一个圆。五分钟后,老师看学生没能很好地利用工具画出圆,于是,在黑板上给学生示范如何利用图钉和线、铅笔画出圆。并说这样画圆很不方便,不如圆规好。接着教学用圆规画圆。
课后,该教师对这一环节这样反思:新课标提出,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一环节中,我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利用各种工具尝试画圆,虽然孩子们并不成功,但深切地感悟到用圆规画的圆最标准,同时也收获了学习的快乐。
在上述的教师反思中我们可以看出,反思者更关心自己怎么做,反思的重点亦在如何引导,如何发挥,如何创设,如何实现自己的教学设想。相反,学生已有怎样的知识经验,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了怎样的程度?学生还有什么没弄明白的,可能是什么原因?这样的思考往往不够。
教学也好,教育也罢,我们的对象是儿童,所以,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时,就应避免生搬硬套理论,脱离实际。站在儿童立场上,更多思考儿童学习的特点、学习的方式,谋划如何调动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生活体验,将数学的本质特征纳入儿童的认知体系。
二、不仅要反思“问题”,还要反思“重建”
如果我们的反思只有审视、觉察、剖析,没有如何改进,那么这样的反思最多只是提出了问题,而没有切实的解决问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进程将大受限制,对课堂教学的指导意义也将大打折扣。因而,我们的教学反思要指向课堂重建,重新建构自己的教学行为、建构教学理论,建构个人风格。
《湖北教育》2012年第5期刊载了肖勤老师的文章《老师,请慎用“开火车”》。肖老师在文章中反思了“开火车”游戏的优点,重点分析了“开火车”游戏的弊端,尤其是对学习不自觉学生的危害,对后进生心灵地打击,提出在有效利用“开火车”优势的同时,也要清楚地看到“开火车”的弊端。肖老师观察细致,分析中肯,她的反思确实引起了人们“对开火车”这一教学形式的重视。但是,“慎用”不是不用,要用又有这么多弊端,怎么办呢?看来,反思还可以深入下去,进一步思考怎样发挥游戏的最大功效。
那么“开火车”的游戏该怎么运用呢?怎样通过反思重建我们的教学行为呢?“开火车”游戏一人回答,其他人无事可做,所以要解决唱“独角戏”的问题。试想,游戏之前预先给其他人安排同步的思考任务。比如20以内加减法口算训练,学生开火车依次回答,其他学生出示手指表示自己的答案,比一比,手指出示与同学口答,哪个更快而准。这样改进,每个孩子都要思考,都要参与其中,训练面和训练量更大;比赛的形式,还增加了挑战性和趣味性,每个孩子都乐于投入其中;同时手指出示答案,可以提示不会的“学困生”。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所学,虽然口算结果不是“学困生”自己想到的,但同伴启发和回答问题的经历本身就是学习过程。
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一个了不起的突破,但是,反思不仅因为要有所突破,更因为要实现超越。在反思时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使其指向课堂的重建,就能更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
三、不仅要“短线”反思,也要“长线”反思
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今天反思某一环节设计精妙,明天反思某一知识点落实不够,后天反思教学手段的运用,接下来反思学生的精彩生成……看起来,教师的反思都是围绕课堂教学,也是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来进行反思的。但综合起来看却是碎片式、零星的东西,没有序列,没有层次,没有长程的计划。这对于教师个人的专业提升,助益不大。考文德希德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
我们的教学要制订教学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提升也要有发展目标。教学目标要从整体考虑,制订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程目标,同样的教师也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能力,规划自己的反思行为。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有很多,但是教师的精力有限,因此,教师不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长程反思目标,有重点的进行较深入的反思。
从长期目标来说,初上讲台的老师,重点反思自己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用语,教态,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要关注如何构建有效、高效的课堂。成熟型教师的教学反思,要多思考如何体现自身的教学特色和风格,逐渐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过渡。有了研究习惯的教师,多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努力实现教学行为与教育教学观念的统一。像这样有目的有计划的反思,才能加速自己的成长,促使自己在专业化的道路上长足发展。
从中短期阶段性目标来说,可以规划自己每一个学期的任务。比如教一年级可以围绕“如何抓习惯培养”写反思;本学期教学内容中计算教学较多,可以以“发展数感”为主题作多层次、多角度的反思 ;或者近期想研究“几何直观”的核心概念,不妨在每次反思时有所体现……
虽然关于教学反思的好处很多,但不能有效的反思,教学反思写作只会成为负担。正确认识,合理规划,我们的反思才会高效,我们才会在反思中真正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反思中把自己磨炼成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科研型的教师。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