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知教学是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的辩证统一的过程,把教育目的同时指向了情感和智力两个领域,从而把人的心理素质培养提升到应有高度。就是有意识把知的心理过程和情的心理过程统一于教学活动之中,实施品德、智能、情意统一的教学。能教会学生更好的学习。
如何教会学生更好的学习?小组互助学习无疑是一个极为有效的途径。目前使用这种模式尝试改革的教学有很多,盲目的学习别人的实践方法只会具备形式上的相似,并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改善学习效果的目的。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不同,找到适合每个层次学生的分组方式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下面我把自己一点尝试的心得体会同大家分享一下。
我拿了我所教学的两个班的学生摸索了一下,这两个班的情况是:数学平均水平差不多,对数学的学习习惯了老师的一言堂,习惯了上课时老师讲解学生做笔记的模式,靠死记机械性的解题,不愿主动的思考教师布置的问题。
首先,从我的课堂改起,其中一个班还是按照原先的模式进行授课,另一个班采用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在这个班中按照学生的现有数学学习水平进行了S型的分组,每组一般在6~7人。要求上数学课的学习中,每组成员之间能够根据每节课的不同安排,能够互相交流,互帮互助。刚开始大家都自己做自己的,有的不愿与大家交流,有的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人干脆什么也想不出。为了鼓励同学之间的交流,我让6个小组来竞赛,根据每节课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模式,通过不同的形式让他们来解决。基本的知识及题型需要自己独立思考理解,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在一起进行讨论、研究,这时S型分组中的数学能力强的同学在这时可以很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在给组内其他同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加深的这个知识的理解,能力差一点的同学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知识,也学会了如何思考问题。因为他们之间的能力认知结构更为相似,这也能更好的使之理解。
为了比其他的小组做的要好,大家在实践过程中就会逐渐的把自己好的想法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些受到争议的想法会得到大家的质疑,从而会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经过“提出—质疑—推敲—解惑”的过程,使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定期不记名调查学生对分组学习的意见及建议,适当改进完善,使小组真正具备功能性,更适合学生。同时,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了解,使同学关系更加融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逐渐由“讲师”变成了“导师”。
授课的形式根据每节课的内容的不同,分成了几种类型:自学引导课、新授探究课、习题巩固课、章节复习课等,其他的形式还在摸索进行。下面具体介绍一下各种课型的流程。
自学引导课:本课型支持内容比较简单的、思维量较小的课时,上课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有关课时的内容,教师可以制定出学生应掌握知识的提纲,通过阅读自己完成提纲上需要掌握的内容,对不太理解的地方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进行交流。集中大家都不理解的内容,教师给予适当的解释。课堂习题分三个层次:基础知识运用;巩固提高;思考题。
新授探究课: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内容,教师需要把所学知识设置成一些赋予思考性的问题,通过学生独立的、互助讨论的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的内容。
习题巩固课:以重点题型,重要知识点为主体,制定习题课用卷,学生巩固练习,然后以小组形式巩固消化,解决问题,对于比较集中的问题,由学生发言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予以指导。
章节复习课:上复习课前一个晚上,给学生布置总结作业,总结这章学习的知识,制成知识网络清单,排查出自己还没掌握的题型,还没掌握的公式、定理,以及困惑的地方。复习课上展示做的突出的学生的知识网络清单,对于没有掌握的题型给学生时间讨论研究解决,最后对于没有掌握的重要题型教师筛选出来进行巩固提高训练。
要定期要關心学生的学习情绪,可以在每次周测之后,在学生学习有困难的时候,基本上争取在第一月考结束时与你教的每名学生都谈一次话,关注他的成绩情况,有了实际的分数作保证,再从他的学习态度、考试心理方面做分析,成绩差一些的多多鼓励,善意提出实质性的改善意见,让他能感受到你的善意,你的关心。这个时候的耐心帮助最能打开他的心扉,只要他感觉到你没有放弃他,还很关心的学习,这样会给他莫大的信心,从此用功学习。对成绩好些的也要进行适当的引导,鼓励他多思考问题,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不要沾沾自喜,虚心努力。这样同样能赢得他们的认可。当所有的学生都知道教师很在意他时,就会喜欢这个教师,也会对这个学科产生兴趣,认真努力,必要时还要拍拍学生的肩膀,鼓励他好好学习。一旦他认可你这个教师,才会更好的学习你所教的科目。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积累,原本差别不大的两个班级学习水平、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不同,试验小组模式的班级明显突出,成绩遥遥领先,学习热情高,也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解题时总有很多办法解决,大家共同探讨,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解法。
小组加分具体实施尝试:平时上课回答问题:+1分/次;课前小考:每次取小组全对人数最多的前两名小组:+1分/次;考试成绩:月底的月考每个小组成员在年级大榜中的进步名次的平均值加分:依次+13,+11,+9,+7,+5,+3,+1分;月考单科(哪科哪名学生进入前10加入相应小组)各+1 分;班级第一名的同学相应小组:+1分;小组成员进步100名以上的对应小组:+2分,进步20名以上的:+1分。
在分组之前先做好一定的动员工作,这个过程很重要,直接影响分组学习的效果。要让他们明白无论怎么分组,怎么学习,最终是要保证大家有更好的学习效果,这样背景下鼓励同学之间进行良性的竞争。
小组分好后,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教师要及时解决组与组之间的竞争矛盾,制定合理的计分制度,每组要有负责人,还要指导好每个小组负责人管理、督促组内成员的学习情况。
每节课最好能布置一道饶有思考性的问题留给学有余地的学生课后完成,开阔学生的思维,分层次提高。
如何教会学生更好的学习?小组互助学习无疑是一个极为有效的途径。目前使用这种模式尝试改革的教学有很多,盲目的学习别人的实践方法只会具备形式上的相似,并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改善学习效果的目的。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不同,找到适合每个层次学生的分组方式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下面我把自己一点尝试的心得体会同大家分享一下。
我拿了我所教学的两个班的学生摸索了一下,这两个班的情况是:数学平均水平差不多,对数学的学习习惯了老师的一言堂,习惯了上课时老师讲解学生做笔记的模式,靠死记机械性的解题,不愿主动的思考教师布置的问题。
首先,从我的课堂改起,其中一个班还是按照原先的模式进行授课,另一个班采用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在这个班中按照学生的现有数学学习水平进行了S型的分组,每组一般在6~7人。要求上数学课的学习中,每组成员之间能够根据每节课的不同安排,能够互相交流,互帮互助。刚开始大家都自己做自己的,有的不愿与大家交流,有的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人干脆什么也想不出。为了鼓励同学之间的交流,我让6个小组来竞赛,根据每节课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模式,通过不同的形式让他们来解决。基本的知识及题型需要自己独立思考理解,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在一起进行讨论、研究,这时S型分组中的数学能力强的同学在这时可以很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在给组内其他同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加深的这个知识的理解,能力差一点的同学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知识,也学会了如何思考问题。因为他们之间的能力认知结构更为相似,这也能更好的使之理解。
为了比其他的小组做的要好,大家在实践过程中就会逐渐的把自己好的想法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些受到争议的想法会得到大家的质疑,从而会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经过“提出—质疑—推敲—解惑”的过程,使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定期不记名调查学生对分组学习的意见及建议,适当改进完善,使小组真正具备功能性,更适合学生。同时,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了解,使同学关系更加融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逐渐由“讲师”变成了“导师”。
授课的形式根据每节课的内容的不同,分成了几种类型:自学引导课、新授探究课、习题巩固课、章节复习课等,其他的形式还在摸索进行。下面具体介绍一下各种课型的流程。
自学引导课:本课型支持内容比较简单的、思维量较小的课时,上课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有关课时的内容,教师可以制定出学生应掌握知识的提纲,通过阅读自己完成提纲上需要掌握的内容,对不太理解的地方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进行交流。集中大家都不理解的内容,教师给予适当的解释。课堂习题分三个层次:基础知识运用;巩固提高;思考题。
新授探究课: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内容,教师需要把所学知识设置成一些赋予思考性的问题,通过学生独立的、互助讨论的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的内容。
习题巩固课:以重点题型,重要知识点为主体,制定习题课用卷,学生巩固练习,然后以小组形式巩固消化,解决问题,对于比较集中的问题,由学生发言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予以指导。
章节复习课:上复习课前一个晚上,给学生布置总结作业,总结这章学习的知识,制成知识网络清单,排查出自己还没掌握的题型,还没掌握的公式、定理,以及困惑的地方。复习课上展示做的突出的学生的知识网络清单,对于没有掌握的题型给学生时间讨论研究解决,最后对于没有掌握的重要题型教师筛选出来进行巩固提高训练。
要定期要關心学生的学习情绪,可以在每次周测之后,在学生学习有困难的时候,基本上争取在第一月考结束时与你教的每名学生都谈一次话,关注他的成绩情况,有了实际的分数作保证,再从他的学习态度、考试心理方面做分析,成绩差一些的多多鼓励,善意提出实质性的改善意见,让他能感受到你的善意,你的关心。这个时候的耐心帮助最能打开他的心扉,只要他感觉到你没有放弃他,还很关心的学习,这样会给他莫大的信心,从此用功学习。对成绩好些的也要进行适当的引导,鼓励他多思考问题,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不要沾沾自喜,虚心努力。这样同样能赢得他们的认可。当所有的学生都知道教师很在意他时,就会喜欢这个教师,也会对这个学科产生兴趣,认真努力,必要时还要拍拍学生的肩膀,鼓励他好好学习。一旦他认可你这个教师,才会更好的学习你所教的科目。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积累,原本差别不大的两个班级学习水平、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不同,试验小组模式的班级明显突出,成绩遥遥领先,学习热情高,也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解题时总有很多办法解决,大家共同探讨,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解法。
小组加分具体实施尝试:平时上课回答问题:+1分/次;课前小考:每次取小组全对人数最多的前两名小组:+1分/次;考试成绩:月底的月考每个小组成员在年级大榜中的进步名次的平均值加分:依次+13,+11,+9,+7,+5,+3,+1分;月考单科(哪科哪名学生进入前10加入相应小组)各+1 分;班级第一名的同学相应小组:+1分;小组成员进步100名以上的对应小组:+2分,进步20名以上的:+1分。
在分组之前先做好一定的动员工作,这个过程很重要,直接影响分组学习的效果。要让他们明白无论怎么分组,怎么学习,最终是要保证大家有更好的学习效果,这样背景下鼓励同学之间进行良性的竞争。
小组分好后,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教师要及时解决组与组之间的竞争矛盾,制定合理的计分制度,每组要有负责人,还要指导好每个小组负责人管理、督促组内成员的学习情况。
每节课最好能布置一道饶有思考性的问题留给学有余地的学生课后完成,开阔学生的思维,分层次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