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的土壤酶效应初探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gangj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探讨秸秆还田适宜模式。【方法】试验地位于陕西关中平原的三原县,在小麦-夏玉米一年二熟轮作模式下,采用田间试验,进行2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分别设置小麦、玉米秸秆还田2个因素,每个因素下设3个水平(小麦秸秆还田:小麦秸秆高留茬覆盖还田模式、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模式和小麦秸秆不还田模式;玉米秸秆还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模式、玉米秸秆粉碎深松还田模式和玉米秸秆不还田模式),共组成9种模式,分析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5~30和30~60cm土层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含量及β-葡萄糖苷酶、FDA水解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活性和总体酶活性(TEI)的变化特征。【结果】与对照(玉米秸秆不还田+小麦秸秆不还田)相比,8种秸秆还田模式有机碳、易氧化碳含量均明显增加,其中小麦秸秆不还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模式5~3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幅最大,达到34.72%;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玉米秸秆不还田模式5~30cm土层土壤易氧化碳含量增幅最大,达到27.02%。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模式总体上提高了5~60cm土层β-葡萄糖苷酶、FDA水解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6种酶的活性,除脱氢酶外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在5~60cm土层,所有秸秆还田模式TEI均高于对照,总体上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小麦秸秆不还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模式5~30cm土层TEI增幅最大,达到40.23%。土壤FDA水解酶、蔗糖酶和TEI可在一定程度上用于表征秸秆还田模式的优劣。【结论】综合考虑可知,小麦秸秆不还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模式是陕西关中地区适宜的秸秆还田模式。
其他文献
分析基于PLC的台车控制系统的可行性,对该控制系统的特点及设计选型进行了分析。利用MITSUBISHI公司的PLC为控制器,设计出该控制系统的流程和梯形图程序,实现了台车全自动控制的
我们制备隔热垫板,并且探究方正剪纸与隔热垫板之间的联系,并通过他们间的联系,用“邮票”体垫板,方正剪纸字体,吉尼斯世界记录的妙用三种方法将他们结合在一起,增加了垫板的
目的引入信度和效度对住院患者体验量表进行评价,为量表的设计改进和推广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体验式量表进行现场调查,使用SPSS13.0软件对量表的内部一致性、
针对深度置信网络(DBN)在微调过程中易受训练参数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批量正则化DBN分类方法(BNDBN)。该方法首先利用DBN进行无监督学习以获得原始数据的高层次表达;然后通过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一直以来都是江苏省乃至华东地区的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尤其是近些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外来人员的入驻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白酒消费量也逐渐增
通过对天然气脱水工艺进行研究,采用分子筛脱水工艺,设计开发了PLC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分别采用PLC和PID实现顺序控制和连锁保护,并辅以组态软件实现系统的上位监控。经投运证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家属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连续照料AD患者≥3个月的直系亲属64人,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扎瑞特照料负担量表(ZBI)、社会支持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