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物质的性质以及相关结论最好以化学实验来呈现。实验的现象受人为因素、外界环境、物质的用量、浓度等诸多因素影响而表现出差异。因此,化学实验不仅是验证已知结论的工具,而且也应该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推导未知性质、未知结论的重要手段。而这也刚好与近几年高考实验探究题的要求相符。
  一、善用实验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
  发现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前提。实验现象受诸多因素影响,因此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很多时候会呈现或小或大的差异。善于利用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引导学生观察,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
  案例1:NaHCO3的热稳定性实验(人教版化学必修Ⅰ,2007年3月第3版,第56页)
  教材提供了实验装置图(图1),并预设了实验表格,给出了Na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按照设计意图,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就达到目的。但学生在分组实验时却出现不同的现象:
  
  甲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乙组:澄清石灰水先浑浊,后变澄清。
  提问:请两组同学谈谈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的操作。(意图:让学生注意实验时间的控制)
  甲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马上撤去B试管;
  乙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继续通入气泡,没有撤去B试管。
  追问:请大家思考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什么物质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物是什么?后来变澄清,说明什么物质之间进行反应?
  通过观察、分析、思考,学生发现了问题的所在: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NaHCO3受热产生CO2,验证了教材的结论。但是乙组同学没有及时撤去试管B,导致继续通入的CO2与浑浊物CaCO3在水中继续反应,得到可溶于水的新物质。
  板书:CaCO3+H2O+CO2=Ca(HCO3)2
  追问:Na2CO3也具有类似的性质,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意图: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注意Na2CO3与NaHCO3相互转化的特点)
  这本是一个验证NaHCO3受热分解生成CO2的实验,但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发现的“异常”现象进一步观察、分析,最后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当学生感受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乐趣时,慢慢就会养成带着探索未知问题的态度去进行观察、实验的习惯,而不是把实验单纯当成验证已知结论的工具,进一步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的意识。
  二、运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在教材和某些教辅材料中,对某些实验原理的解释比较简单,甚至是回避的。而在平常的学习中需要经常运用这些原理去解决相关问题,所以学生只能采用背诵的方式来记住这些结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质疑这些解释,并选择一些合适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验证自己的质疑。
  案例2:乙酸、乙醇的酯化反应(人教版必修Ⅱ,2004年5月第1版,69页)
  
  学生按照教材提供的装置(图2)、药品的用量,装药品的顺序,进行了分组实验,看到了预期的分层现象。对于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教材没有介绍,教学参考书上列举了3点:(1)减小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利于分层),(2)除出混合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酸,(3)溶解混合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醇。说明饱和Na2CO3溶液的主要作用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杂质乙酸和乙醇,否则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学生对于饱和Na2CO3溶液与乙酸反应比较熟悉,对利用Na2CO3溶液中的水溶解乙醇也可以理解,但由于在除杂质的过程中,现象不是很明显,学生对产物乙酸乙酯中是否存在乙酸、乙醇这两种杂质感到怀疑。
  提问:是否存在杂质乙酸、乙醇的可能?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装置(需要加热),联系乙酸、乙醇的物理性质——易挥发,认为存在这种可能。
  追问:用什么试剂、方法检验,现象比较明显。(意图:引导他们运用刚学习过乙酸、乙醇的有关性质进行实验。)
  学生:通过回忆刚学过的知识,经过讨论和老师的引导,认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呈酸性的乙酸,利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乙醇而发生褪色检验乙醇现象会较明显。
  追问:检验时,取上层液体还是下层液体进行检验?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分析、讨论后认为:在收集一定量的产物后,由于产物与饱和Na2CO3溶液分层,如果不经过振荡试管,有一部分乙酸、乙醇应该停留在上层。所以检验乙酸应该采用振荡前的上层液体,乙酸与饱和Na2CO3溶液反应,所以在下层检验不到。而乙醇与饱和Na2CO3溶液不反应,所以检验乙醇不受限制。
  实验操作:准备两支已经收集了一定量产物的试管,(1)往其中一支滴入一滴紫色石蕊试液,上层液体显红色,证明有乙酸存在,再振荡试管,上层液体红色消失,而下层液体显蓝色。说明上层的乙酸与下层的饱和Na2CO3溶液发生反应,被除去;(2)往另一支试管滴入一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紫色褪去或颜色变浅。说明发生了氧化反应,结合相关物质的性质,证明乙醇存在。
  尽管通过实验证明:有关材料中对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解释是正确的,也耗费了一些时间,但通过实验验证,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而且会使他们慢慢养成敢于质疑,不盲目迷信结论的科学精神。
  三、利用课本的素材,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验证问题的能力
  在必修、选修教材中,有许多介绍物质的性质及应用的内容。由于内容较为综合,涉及的知识很多,在新授课阶段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暂时都不具备,往往只作文字性的叙述,并没有设计相应的实验。但在高考复习备考阶段,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利用这些素材,补充一些实验,既能活跃课堂,也能进一部提高学生的能力。
  案例3:人教版化学必修Ⅰ(2007年3月第3版,第90页)中介绍了不法商人利用SO2和某些含硫化合物的漂白作用来漂白食品。而媒体也不时报道市面上出售的某些中药材被SO2漂白的情况比较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利益。
  经过高考的一轮复习后,学生对高考的实验探究题已经比较熟悉,对物质的检验的流程、方法都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对无机框图题等逻辑性较强的题目也进行过大量的训练,熟悉了对物质的处理方法。因此我尝试指导学生设计综合性实验——如何检验被SO2漂白过的中药材。
  提问:SO2漂白中药材的原理?
  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得知:不法商人在密闭的空间内点燃硫磺,利用产生的SO2气体熏蒸中药材,与药材中的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达到漂白的效果。
  实验方案一:有学生提出模仿必修Ⅰ中的实验4—7,加热中药材,使其中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分解,把产生的气体通入到品红溶液中,如果品红褪色,证明药材被SO2漂白过。经过实验发现,效果不明显,原因是被药材吸收的SO2的量很少,分解后以气体逸出的量更少(SO2可溶于水),不足以使品红褪色。
  追问:直接检验SO2失败,结合SO2的性质,是否可以考虑把SO2转化为更容易检验的物质呢?
  学生:回顾SO2的性质,有两点是非常主要的:漂白性、还原性。
  SO2中的(+4价)S可以被氧化为(+6价)S(SO3或SO42-)。
  经过老师的指导,结合高考“无机框图题”和“实验探究题”的特点,学生设计出实验方案二:用“漂白过的淮山”和“未漂白过的淮山”两个药材样品进行对比实验。
  
  步骤1:浸出一部分被淮山吸收的SO2(或含硫化合物),并将SO2氧化为SO42-;
  步骤2:在含有硝酸的上层清液中加入Ba(NO3)2,得到白色浑浊,证明有SO42-存在;
  步骤3:使白色浑浊沉淀在离心试管底部,现象更加明显。
  用“未漂白过的淮山”重复上述实验,未出现白色浑浊。结合上述的步骤2,说明经过硝酸酸浸后产生SO42-,药材被漂白过,也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在高考复习的过程中,利用一些有现实意义的素材,指导、帮助学生设计综合性的实验,能够培养他们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帮助他们巩固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对高考相关题型的解题能力。
  化学实验是学习已知物质的主要工具,更是探索未知世界的主要途径。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局限于验证教材的已知结论,可以在完成教材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高中生思维活跃、观察力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拓展实验,设计实验,利用实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番禺区东涌镇鱼窝头中学)
  (责任编校:扬子)
其他文献
新时代下诸多先进技术不断涌现,云计算、大数据等的应用促进了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重视管理水平的提升,以确保在市场竞争中提高市场份额。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财务管理居于重要地位,在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得以渗透,其实际管理成效与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密切相关。本文就国有企业改革基本情况进行阐述,分析国有企业改革背景下的财务管理现状,在此基础上探究国有企业改革背景下的财务管理转型策略,旨在促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逐步提升,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提供支持。
近年来,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企业的创新改革带来重大机遇。为了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从外部经济效益的提升转向内部的经济管理,而企业对于目标成本控制也有着更多的关注,成本管理是企业现代化成熟发展的产物,完成目标成本管理的确立和达成,可以通过市场成本以及行业的报酬率来综合考虑。将目标成本管理应用到企业经济管理中,能够提升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水平,也能够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鉴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情况,了解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并提
本文主要介绍了业财融合的相关内容,阐述了在财务管理中运用业财融合的必要性,通过对现阶段财务管理中业财融合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来探讨业财融合在财务管理中的有效运用,以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业财融合的作用,应用先进的财务管理手段,从而将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有效结合,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节约企业的经营成本,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有这样一位普通的幼儿教师,被已经毕业十年的孩子深深惦念,“老师,每次回头望向你,都是我快乐前行的最大理由”;有这样一位普通的幼儿教师,被身边的同事尊敬与爱戴,“姐姐,您是一缕阳光,是一缕呵护孩子健康成长的阳光,是一缕关爱别人带来温暖的阳光”……  她就是北京市第五幼儿园高级教师——石利颖,其所独创的教育智慧,让年仅37岁的她曾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首届幼儿教师基本功大赛全能特等奖第一名等荣誉;在
期刊
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国有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加强内部发展管理模式优化,提高国有企业的发展优势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更利于强化国有企业内部的资金使用效益。本文主要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进行阐述,分析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意义与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整改意见,希望对国有企业的现代化发展起到积极参照作用。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情感的产生具有很大的作用,体育教学也不例外。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是保持旺盛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快乐体育”在小学体育课实施中,因其自身的特点,特别强调情调情境的创设,重视在每节课中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  教师如能将体育教学活动处于创设的最
期刊
本文以比亚迪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背景是日本新能源汽车市场,首先分析比亚迪日本市场发展现状,研究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日本市场的经营情况,其次综合运用PEST模型和五力模型完成宏观环境分析和行业环境分析,随后通过文献研究法,整合并分析影响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进入日本市场的关键因素,依据上述分析进而形成比亚迪进入日本市场模式评价体系,通过专家打分赋值和定量的TOPSIS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结果及评价结论,最后就比亚迪进入日本市场模式提供一些调整建议.
如今优秀的教师都逃离了农村,不太优秀但有背景的也多离开了乡村。因此,那些家庭经济宽裕的孩子,也逃离了乡村——去县城读书了;而那些会读书、经济拮据的家庭,为了孩子未来的命运,只好勒紧裤腰甚至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进县城读书,否则就可能考不上大学。于是,城市学校越来越庞大,乡村学校有的合并,有的由于没有生源而关门。    一位农村教师的口述:我想当个好教师  家乡的吴老师诉说:我家在县城,父亲是公务员,
期刊
伴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革新,各行各业的竞争也变得愈发激烈。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各行业中内部经营管理所遇到的风险也随之而来,且向着愈演愈烈的形势发展,因此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工作,提高面对外部竞争和挑战的应对能力。本文对内部控制及其必要性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阐述,首先就内部控制的定义、作用、方法进行了重点概述,接着提出了内部控制的必要性问题,针对于现阶段内部控制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条对策建议,即建立监管体系、加强内控建设、完善治理结构、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加强信息化控制等,旨在为说明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钢铁产业的规模也在逐步的增长,钢铁产品的品种分类也更加全面、规范.钢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无论是写字用的钢笔还是公路上飞驰的汽车都是需要钢铁才能顺利生产.现在我国的钢铁企业经营的品种越来越丰富,企业的规模也大小不一,又分布在全国各地,加上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导致各钢铁生产企业的营销方式以及营销策略都有所不同.虽然钢铁产业这些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总体来说还是面临着产能利用率不高、产业分散严重、区域分配不科学不合理以及环保问题严重等情况,上述情况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