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提出背景及相关理论探析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ghuidiann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普遍性存在着,表现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上则是读、写、听、说等语文能力培养的全面缺失。分析“语文研究性学习”提出的复杂背景,可以为学习方式的转型找到理论支点,进而发现:倡导研究性学习,对于进一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具有战略性意义。
  【关键词】语文研究性学习;人性中心课程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
  
  1.“语文研究性学习”提出的现实背景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语文教学内部的研究性学习,它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强化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1]。提出这一概念的现实背景是:语文教学实践中读、写及口语交际等语文能力培养的全面缺失;学习方式的转型已是当务之急。
  1.1 读、写及口语交际等语文能力培养的全面缺失
  我国的语文教育长期被落实为一轮又一轮的“模拟考试”,学生的学习无非是将“标准答案”从课堂的模拟卷到考场的试卷这样一个运作过程,由此导致语文能力培养的全面缺失。
  阅读方面:学生往往抱着“应试”的目的直扑“考核点”,在参考了大量的定论之后,其思维和情感受到定向性限制,很难产生新的想象和独特感悟。教师在备课、授课时囿于大纲、教学计划、预先设定的重点难点等限制,文本解读也无需太深入。教师和学生不仅难以结成“学习共同体”,而且集体沦为令人生厌的考试机器。学生作文方面的问题尤为严重,“言为心声”变成赤裸裸的“言为工具”,甚至为求高分而“言不由衷”。至于听说能力的培养,因为我国的语文考试向来不考听说,不被学生放在心上,所以听说能力训练很少在教学实践中落实。
  1.2 学习方式的转型已是当务之急
  学习方式一般分为接受和发现两种。前者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视学生为知识的接受者。后者将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价值,但是传统语文教学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从而在实践中使学习变成被动接受、机械记忆的过程,窒息人的思维和情感,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实践证明,忽视学习者的内驱力,不仅难以促进学生发展,反而容易成为学生发展的阻碍。因此,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目前已是当务之急[2]。
  2.“语文研究性学习”提出的历史背景
  2.1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及其理论依据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语文教育史上曾出现过两种影响深广的教学过程结构模式:赫尔巴特的“四段论”;凯洛夫的“五环节”。其共同特点是: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要目的;主张“教师中心”;忽视教与学的相互作用[3]。由此导致: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以知识的传授(复制和再现)为信仰,以教师的独白式教学(满堂灌)为主流,以应试为目的。因其逐渐暴露出“接受学习”的弊病——只有规则、标准而不见心灵、个性。传统语文教学过程的理论依据是行为主义的语文课程观。在语文课程的测量评价方面,行为主义者主张对外显行为进行客观测验。这比较适合语文基本常识和名句名篇记诵的测量,但是不适用于测量和评价语文高级技能(如篇章的阅读理解、作文和学习者的情感态度),显然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挥,也会使阅读、写作教学走上机械教条的歪路,“而且往往丢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4]。
  2.2 语文教学的改革实践及其理论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三个面向”的新形势,改革语文教学成为历史的必然。影响较大、最具代表性的改革成果有[5]:钱梦龙“三主四式”教学法,魏书生“六步教学法”,黎世法“六课型单元教学法”,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蔡澄清的点拨教学法等等,总之是教无定法,教学有法。然而,这些改革成果未能根治传统语文教学的痼疾,多半情况依然是预先规定好一条所谓最佳的学习路线,然后由教师带领学生亦步亦趋地展开学习活动,最后把学生带入某个“圈套”之中,获得权威者设定的学习结果。
  上述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的“人性中心课程论”,以及认知学习理论的语文课程观。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人性中心课程论”在美国出现,其语文课程观可归结为:以学生为中心,由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教材内容要对学生具有个人意义,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能满足其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的人生需求;着眼于学习过程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如何学习,这比学习内容本身更重要。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已有知识决定人的行为和认知活动;学习过程就是运用已有知识去加工由外部环境输入的新信息的过程。
  3.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及其对于学习方式转型的意义
  目前较为通行的说法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心理学。事实上,我们还可以从上文提到的人性中心课程论、认知学习理论那里找到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支点,限于篇幅,对此不作赘述。
  3.1 建构主义的语文课程观
  建构心理学认为,知识的学习是没有统一水平的,应该以个人的经验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语文课程观可以归结为:课程设置要将事实性知识变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为学生提供跨学科、跨时空和面向真实世界的桥梁和纽带;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性学习和基于案例、项目的学习,并以此设计教材;语文教学目标由师生商定;教学任务和内容应开放而灵活,并伴随学习进程而变化;教学方法设计应基于具体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合作探究;考查应坚持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方法多元化,并以全面、深入、真实的质性评价为主[6]。
  3.2 以语文研究性学习助推学习方式的转型具有战略性意义
  学习方式较之于学习方法是更为上位的东西,二者类似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学习方式不仅包含了相应的学习方法,而且涉及学习意识、习惯、态度、品质等心理因素和精神力量。由此可见,以语文研究性学习助推学习方式的转型具有战略性意义。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提出,其本质在于学习观的根本变革: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控制力量,而是发自内心的精神解放运动。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要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使之养成乐于求知、勤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4.结论
  语文教学不能满足于将“人类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个人知识”,更应培养学生探求、发现新知识的能力和素养;不能满足于把课文解析从外部强加给学生,更应强调学生自主解读课文,并与他人交流和研讨。为此,必须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将研究性学习作为接受性学习的必要补充,使课堂教学实现由“授受范式”向“对话范式”的转型,切实提高学生读、写及口语交际等语文能力和素养,进而使语文教学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提升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倪文锦,谢锡金.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34.
  [2][6]贾勇.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教程[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张法琨.“五步法”与“四段论”简析[J].教育研究,1982(1).
  [4]比尔•约翰逊著.李雁冰译.学生表现评定手册[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5]魏书生.语文教学[M].沈阳出版社,2000.
  
  课题:本文系在研项目“研究性学习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阶段性成果(科研课题编号:PHKT024201011)。
其他文献
To mark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Sino-French diplomatic relations, Beijing Review conducted an exclusive interview with Jean-Pierre Raffarin, former Prime Minister of France and cu
期刊
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相应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我国人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随之而来的对于建筑的外观美观性也有了一定的要求.高支模施工技术作用于建筑的
【摘要】竞技体育以其特有的魅力和功能,是高校体育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学内容。针对高校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树立终身体育观”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出利用竞技体育的特殊功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竞技体育;体育教学;可持续性    1.前言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中竞技性特征一直占有重要位置,为此,许多专家早已提出不少观点,其中涉及一些课程的设置、教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家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使得中国的国家政府工作的开展以及工作流程的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作为中国政府机构中的基础执政单位,乡镇一级的财税保
期刊
如何采取更好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初中历史教学值得探讨的问题.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历史课堂,使课堂教学手段发生巨大的变化,已逐渐成为提高素质教育质量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财政支出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同时还有效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稳定的增长,在政府财政支出中,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占据了绝大部分,为了使人们对其具有更好的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并且信息不对称可能严重损害整个供应链的利益.文章通过比较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两种情况下线性契约的设计,分析
期刊
本文试图以中外影视作品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为切入点,通过选取不同时期中外影视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分析,揭示出女性在其中处于缺席、沉默、边缘的地位.社会文明的发展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