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中的学习共同体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lllllllllvvvvv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者在学习共同体中建构个体知识、与他者意义协商的同时,个体的身份也在发生着变化。学习者在共同体的学习实践中,获得了身份的发展,形成了共同体中的自我,实现了个体知识与人性的双重社会性建构。
  关键词:小学教学;学习共同体;学习机制;教学实践
  人是在社会文化情境中接受影响,通过直接跟他人的交互作用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的,人类的学习活动是共同体性质的活动。
  一、学习共同体中学习的机制
  学习共同体主要是指一个由学习者与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和家长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具有共同的目标,经常在一定的支撑环境中共同学习,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进行相互对话、交流和沟通,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共同活动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并对这个团体具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知识建构、意义协商、身份形成等三个同时进行、相互交叉的过程,构成了学习共同体学习活动的运行机制。
  在社会建构主义看来,人是在社会文化情境中接受其影响,通过直接地跟他人的交互作用,建构自己的见解与知识的。个体认识活动的成果——知识,是个体在他者存在的共同体的场中通过与他者进行交流、不断地琢磨与检查自己所拥有的经验的结果。学习是学习者根据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而不断进行的参与性实践。因此,对于学习者而言,共同体是个体进行学习并建构知识的场。
  学习者个体在学习共同体的学习过程中,与他者的交往存在着认同与协商两个过程。当与他者的交往中存在着相互认同的意义时,个体借他者的经验以巩固自己已有的经验;当与他者的交往中产生歧义时,学习者个体与共同体中的其他参与者则通过意义协商的过程以解决个体经验中的冲突,实现个体的学习实践。
  学习者在学习共同体中建构个体知识、与他者意义协商的同时,个体的身份也在发生着变化。学习者在共同体中作为新的参与者,从周边的、局部的参与到充分参与,从新参与者的参与到老参与者的参与,是个体在共同体中的身份形成的过程,是参与者之间进行意义认同与协商、形成共识的过程。学习者在共同体的学习实践中,获得了身份的发展,形成了共同体中的自我,实现了个体知识与人性的双重社会性建构。
  二、學习共同体理论对小学教学的启示
  关于学习者在学习共同体中的知识建构、意义协商、身份形成的三个过程构成的学习的机制的理论,不仅仅给当前的教育理念带来新的冲击,而且对当前的小学教学实践也能够产生重要的启示。
  1.学习共同体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安排,创设学与教的系统,优化教学,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利用学习共同体理论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学习者与助学者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的设计,学习者与助学者在参与学习实践时交互程度的设计,学习者和助学者要形成的共同的事业的设计,学习者的参与身份的变化过程的设计,学习者和助学者所共享的记忆库(即物化过程中所形成的资源、工具等)的设计。
  目前我国教学领域内所进行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微观层次的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的设计,而对另外两个层次的学习共同体,即学习型社会、实践共同体的学习活动的设计尚不充分。在未来的教学设计中,应该发展另外两个层次的学习共同体的学习与教学设计,并将三个层次的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活动合理地嵌套起来,使学习者在不同的共同体内能够进行连续的学习实践。
  2.学习共同体理论对构建学习环境的启示
  学习环境是指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动态的组合。学习资源是指学习共同体中的个体之间在意义协商的“物化”过程中所形成的成果,即各种法则、规律、概念、工具、计划、程序以及学习者要学习到的各种抽象化、概括化的经验等知识。人际关系即是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与助学者之间的关系、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学习者通过参与到这些关系之中,实现自我的知识建构、意义协商以及身份形成。在教学实践领域内创设学习者的学习环境时,应平衡学习资源与人际关系的设置,避免非此即彼的误区,重视在建设学习环境时所忽略的学习者参与人际关系实践的部分,进而使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意义协商及身份形成三个过程在合适的学习环境中都能都顺利地进行。
  3.学习共同体理论对评价学习活动的启示
  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而进行的对学习者在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实践的评价,主要表现在助学者对学习者的知识建构的评价。在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方面:首先要对学习者已经通过建构而获得的知识的正确性进行评价,以免只重视评价建构过程,而忽略了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对学习者建构知识的正确性做出检验以后,就要把评价工作的重点放在对学习者建构知识的过程上面,即对学习者是如何建构自己知识的方面做出评价,找出学习者建构知识时的优势及障碍,改善学习者的知识建构过程。
  伴随着社会取向的建构主义在教育研究领域内的兴起,关于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也随之而产生并逐步地发展,这种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是教学领域、学习领域内研究的一个创新。在学习共同体这种崭新的、开放的学习者的组织形式中,学习者个体通过知识建构、意义协商、身份形成三个过程参与到自我的学习实践中,促进了个体的学习。
其他文献
摘 要:自主探究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积极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也是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它能培养学生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勤奋求知的心理倾向,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  小学生的智力处于发展过程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
期刊
摘 要:语感是人对语言文字的感觉,指在言语交流中人对词语表达的直观判断或感受。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深入情境,以熏陶语感;插上想象翅膀,以丰富语感;朗读品味,以领悟语感;注重实践,以增强语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培养;方法  语感是人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在言语交流中指人对词语表达的直观判断或感受。众所周知,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语感,
期刊
摘 要: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中学政治不同于其他科目,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就是政治教学本身的课程目标之一。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心理品质不仅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更是为了在发展学生个性,健全学生人格。将积极心理品质引入政治教学中,学生形成积极心理品质必然成为政治教学的发展趋势,而积极心理品质对于中学政治教学的意义也是毋庸置疑的。  关键词:中学政治;学生
期刊
摘 要:教育创新是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地理学科教学改革需要教师能够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实现新的教学模式突破和提升。为此,教师应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进行更多积极有益的探索。本文以地理课堂教学作为突破口,在课堂教学中尝试采取创新教学模式,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创新教学;模式;地理  教学改革是现代教育的主题,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根据什么样的思想、途径和
期刊
一、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学习方法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因此在学习中掌握一定的方法就可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只有这样,学习才会事半功倍,乐趣无穷。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以下习惯并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1.课前须预习  教师在课前要求学生提前拿出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预习,这样在上课时,学生对课上讲的内容、重点会心里有数,听
期刊
与人交流能力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交流能力是指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自已的想法、说服他人、适当地有条件地让步等技能和策略。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逐渐形成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良好科學品质。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交流活动很难较好地落实,无效交流经常存在,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讨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应把课堂教学作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思考、发展能力、体现自我,把课堂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快乐天地。  关键词:语文教学;主体作用;自主学习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启发学生主动学习,而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常常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课堂中学生读得少,练得少,关键性的问题也议得少,学生动笔的机会更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
期刊
摘 要: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要激发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须用师爱感染学生,用评价鼓励学生,用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学生,用分组合作的形式团结学生。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学习兴趣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音樂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那么怎样提高与激发初中生学习音乐的
期刊
摘 要:政治课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政治课教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其能从理论上提高高中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从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品质。面临新的形势,只有加强政治教育,才能有效地培养合格人才。  关键词:政治教学;人才培养;新时期  一、提高认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做鼓舞人的精神的工作,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的工作,是两个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在改革开放的新形
期刊
科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每个科学教师都深知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而演示实验几乎贯穿了整个科学教学的每一堂课,对它的把握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笔者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发现科学演示实验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切忌课前准备不充分  演示实验作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有的教师不重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