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竹编木胎漆器双凤盘赏析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gangcd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件具有福建特色的清代竹编木胎双凤彩漆描金盘,(如图)高7.2cm,口径长43cm,宽25cm。长方形,四角椭圆式口,矮足敞口。通体髹黑漆为地,以黄、绿、红等色漆彩绘出各种花纹,满盘彩绘并描金。盘心绘两只回首互盼的凤鸟,盘底髹黑漆,盘四边是最具福建特色的精编竹丝镂空花纹,在没镂空的地方涂充料上漆,四周配上花叶纹饰,五彩斑斓,四边外角是寿字纹饰。
  填漆戗金工艺在清乾隆朝已达炉火纯青之境,填漆戗金漆器凡用锦纹作地者,多兼用填、描两种方法,清代竹编木胎双凤彩漆描金盘即为填漆、描漆并用的戗金细钩漆器。其花纹处理先以锦地衬托缠枝花,再以缠枝花衬出双风,这种分层衬托之法使图案明晰,繁而不乱,同时又借戗金突出主题,使画面有锦上添花之妙,虽是民俗用品却也富丽堂皇。福建漆器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色彩瑰丽,光亮如镜”,人们对它产生好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装饰上的丰富多彩。其传统装饰技法有黑推光、色推光、薄料漆、彩漆晕金、锦纹、朱漆描金、嵌银上彩、台花、嵌螺甸等。
  我国南方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相对来说却是森林资源较贫乏的地区,以竹制品代替木材制品,是劳动人民利用自然的智慧体现。早在西汉时期民间就广泛采用竹材制作各种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
  竹编漆器作为重要的生活用品,在福建的闽南地区广泛流行,是早年民间嫁女的必备妆奁品、陪嫁品,也是迎神祭祖、寿诞喜庆、拜亲会友等重大节日装盛物品的器具或作为互相馈赠的礼品。竹编漆器成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闽南人漂洋出海到达东南亚,竹编漆器成为华侨文化的一部分。许多东南亚的华侨回到故乡,回去时总要带上几个竹编漆器,以此寄托思乡之情。明代,福建闽南永春竹编漆器成为其中别具一格的种类。《福州通志》曾有过记载:“漳州描金漆杯,用竹丝编成,又有茶盘俱耐用。”竹编漆器是先以竹篾竹丝编成篮坯(为了牢固有时也加用木材框架和底板),再经裱褙纱布,涂盖油灰,打磨、髹漆、研磨而成。有的表面通体上漆,成了纯竹篾胎漆器。
  竹编漆器制作主要分成两大部分。首先是竹编,据有关史料记载,此竹篾丝是选用1至2年生、节间长的竹子中段制成的,还要在水里浸泡得柔软坚韧,使之既美观整齐又结实耐用,破开一根竹子开始,用篾刀把竹子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不断分下去,最后制作成既长又细的篾丝,篾丝细得柔可绕指。然后,根据规格大小制作成各种竹制品。篾丝要做到既柔又长,长要到三四米,如果太短,竹篮的竹丝接头太多,影响质量,另外竹篮要做得紧密。第二道工艺是上漆。先是油灰,用土粉拌以桐油进行涂抹,要经过煮胚、上灰、磨灰、上油等十多道工序;然后是漆画,要经过漆工、画工、堆雕等十多道工序。经过这些程序,竹制器就变身为竹编漆器了。竹篾胎漆器部分胎体外露,编纹整齐的竹丝或光洁或有彩绘的漆面相互衬映,别有风趣。其层间衔接紧密质地坚固结实,造型美观轻巧,经久耐用不易腐蚀。根据各种不同用途,它可以制成格篮、菜盒、茶桶、九龙盘、针线盒、提篮、果盘等。因其美观耐用,工艺独特,成为当地人民的日常用品,更是嫁女必备的妆奁品。
  这件竹编木胎漆器双凤盘,整体结构严密,质地结实,四边特意裸露出十二个长条形细竹丝编成的窗口,分别涂上红底色,增添了漆器的美观。盒内上下盖和底先上好涂料,再通涂黑漆,黑油油的光亮又结实。整个漆盒外表金红黑漆互相辉映,画面绮丽拙朴,充满了浓厚的乡士气息,虽经岁月磨练侵蚀,略有磨损,总体依然色泽艳丽、美观结实。值得一提的是,这只清代竹编木胎双凤彩漆描金盘,代表了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客家大户人家厅堂上供祭祀民间民俗化的器物,虽经百余年岁月的使用,品相还保存的这么完好,且存世量不多,有较高的价值,尤其值得珍藏。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国内外发展概况,介绍了结构缺陷识别的原理,探讨了建筑结构缺陷识别的计算机分析方法。
中国历代书画文物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物证之一,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当今现存的大部分书画都收藏在博物馆里,博物馆文物保管者负有义不容辞的文物保护的责任。按照通常理论,书画文物的寿命,纸本应在一千年以上,绢本应在八百年以上。那么如何做到既妥善保存又充分利用好书画文物,使之“延年益寿”?首先须严格按照科学的管理方法,恪尽职守,安全操作,杜绝人为因素导致书画文物受损的几率。其次要不断地改善
我国现有的地方政府负债余额大,有资料估计约为4.1万亿元,其中地级市与区、县两级占61%,约2.4万亿元。这是不是个准确数据,还说不清,因此,要准确地反映,还需要进行一次普查。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是在30年的经济体制转轨中逐渐积累形成的,既有地方政府举借和担保产生的直接债务,又有经济、社会中公共风险可能向政府转嫁而形成的债务。二是政府债务统计主要包括直接债务,未涵盖全部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