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的研究综述

来源 :理论与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ben00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质观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石,完整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作为准确把握唯物史观逻辑内容的关键,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的研究角度较多,但较为分散。本文将基于前人相关研究成果上,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的形成研究、基本内容研究以及在当代的价值研究等方面归纳国内学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的研究进展,并据此提出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研究综述
  引言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作为一般的,抽象的物质观概念,它高度概括了世界上所有自然物质和人类社会物质的存在形态。可以说,科学的物质观的确立,无疑对于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内在逻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学术界对于物质观理论的研究却长期存在着争议。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带来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物质观理论的理解也更加多元化。因此,梳理学术界关于马克思物质观发展的脉络,系统总结学者们关于物质观的多维角度理解的方向,探讨物质观在当代社会呈现的新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在人类社会的应用价值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的形成研究
  1.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的形成背景研究
  科学物质观的确立是唯物史观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马克思站在哲学思想大变革的时代之上,针对当时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社会现实所提出的批判的革命的实践性理论。朱兰芝从思想基础和社会现实条件入手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的形成背景,她认为马克思物质观的提出首先是得益于自然科学和实证科学的发展进步,这是构成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哲学思想的现实基础。在思想层面就是马克思本人受到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影响,实现了对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扬弃和超越,在对现实、感性、宗教等方面批判过程中形成并确立起来的。这种向度也正是代表国内大多数学者普遍的态度。
  1.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的理论渊源研究
  学者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的理论渊源研究基本上持相同见解,即认为马克思基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等丰富的理论成果基础上,在扬弃了以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哲学物质理论观点上形成的。朱兰芝认为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理论中逻辑学、辩证法等相关理论,抛弃了其过去僵硬的外壳并使之服从于现实生活;而对于费尔巴哈,马克思则克服了他未能从人的社会实践来理解社会历史的缺点,从而创立了唯物史观。
  1.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的建构过程研究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是马克思在实践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揭露和批判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丰富起来的。根据马克思本人各个时期的经典著作所体现的物质理念作为标准出发来划分其物质观理论的发展脉络的思路也是很多学者采用的方法。王顼认为马克思在《莱茵报》期间初步接触了物质问题,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通过对市民社会这一概念的研究分析,借以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来阐述自己的物质观点,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中通过对异化理论,社会经济关系等概念的梳理,明确了物质概念的社会属性,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实现了物质观理论的进一步系统化,基本完成了物质观理论的建构过程。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的基本内容研究
  2.1马克思主义物质范畴的概念研究
  科学的物质观的确立,无疑对于我们准确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内在逻辑有著极为重要的意义,但马克思本人并没有给物质概念下一个明确的定义,马克思对于物质概念的理解在其各个时期的经典著作中涵义也不尽相同,因此使得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概念的理解也是争议不断。任恢忠主张应该结合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给物质范畴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主张物质应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实物质、虚物质和零物质。程剑民认为要准确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需要在不同层次展现其丰富的内涵。物质概念是多种规定的综合,至少应该从三个层次去考察规定物质概念:物质和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个别和一般的对立统一关系,实体和属性的对立统一关系。齐诚对于物质概念的理解应该从自然和社会两个层面去综合理解,而对于社会层面的物质观理解,如果不从认识论角度去理解,是无法作出合理地规定的。他认为物质概念由最初的本质规定——客观实在性,到内涵的深化——实体与属性的统一,再到量子力学条件下对物质学说的发展,通过这几个阶段大体能够体现出辩证唯物主义对于物质范畴认识的逻辑进程。南海指出“客观存在”这个概念涵盖面实在太大,不能将物质概念与客观存在概念等同起来,物质属于客观实在,但客观实在不一定属于物质。所以他认为的物质概念应该是存在于现实性空间的可感知的并且其产生、存在和变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切存在物的总称。
  2.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基本维度研究
  (1)认识论角度。国内不少学者认为列宁对于物质观的定义已经足够解释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内涵,创造性的从物质与意识对立统一关系的角度去认识和规定物质,充分体现了认识论意义和物质的本体论意义的结合,并结合着物质所反映的其他因素来充实丰富物质观内容,如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等等,列宁物质观蕴含着深刻的逻辑体系,是得到历史和实践证明的真理从而永远不会过时。孙加强认为列宁从认识论角度来解释物质深刻反映了物质概念的辩证性和客观性,而当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的发现更加佐证了从认识论角度去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念的正确性。王南湜认为那些将列宁对于物质观的阐述理解成脱离实践或者脱离现实社会的学说的学者,是狭隘的理解了列宁的物质观丰富的内容。列宁的物质观从物质与意识的对立统一角度去解释物质规定物质,其中是已经包括了对于物质的实践向度分析和社会层面的分析。   (2)社会历史角度。对于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的研究方向,一些学者认为传统哲学教科书中的从认识论出发的物质观理论过于坚持抽象的物质观从而磨平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前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差异,仅仅从认识论角度来阐述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是过于狭隘的,不足以把握马克思物质观理念丰富的本质,因此他们主张社会历史角度才是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的前提。俞吾金认为马克思绝不是从庸俗化或者抽象化的角度出发来理解物质观的,对马克思各个时期经典著作分析来看,马克思本人更多的是通过物质的具体表现形态—物和商品的角度出发,来展开对社会现实中存在的拜物教等普遍现象的批判,以及通过对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来对象化的揭示社会中现实存在的人与人之间存在的真实关系。张晶同样认为马克思不是从抽象化的角度去理解物质范畴的,对物质观的研究应该首先厘清物质观的社会关系立场,强调物质自身具有的现实性,明确马克思对物质观的对象化研究是为了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现实存在的拜物教现象。
  (3)实践人学角度。部分学者认为从抽象认识论角度去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会形成学院化的理解,不会真正再现马克思对于物质的理解,对于物质观的抽象化或者庸俗化理解只会弱化实践在唯物史观中的框架构建中的基础性作用。马克思哲学物质观实现对以往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超越就在于是从实践角度变更了其哲学的基础,对其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能归结为实践和人。因此对于物质观的实践角度研究才能真正揭示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本质。左艳芳、郑又成认为马克思是从人们最基本的生活实践出发来理解物质的,而物质本身的出现也是作为人们劳动实践过程的要素,物不是那种一经产生就僵化不动的死物,而是处在人们生产实践的劳动中不断流动和改造的。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物的直接对象化形式就是商品,商品本身就是劳动实践的产物,从这一角度转向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是马克思从实践角度理解物质所必然达到的结果。王宏波、周永红认为实践本体论角度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如果把实践和物质相互割裂开来分别理解,是不可能达到对物质观本质的真正理解。我们理解物质世界,要充分认识其丰富的内涵,不仅要坚持从物质与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更要引进实践对于物质的改造关系,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核心就是实践物质观。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的价值研究
  3.1理论价值研究
  (1)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新唯物主义立场。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从认识论层面去规定物质,突出了新唯物主义的立场。杨周相认为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则从是在现实社会从事实践的个人,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展开去阐述了一个全新的物质观概念。列宁从物质与意识的对立统一角度去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内涵和本质,这些内容都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是不同于以往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物质观,在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过程中掀起了一页新的篇章。
  (2)体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在自然物质观的基础上更多的去研究其蕴含的社会意义,实现了其理论的唯物性和辩证性的统一、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杨周相认为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物质的特性,即自然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先在性,在自然层面表明了物质主义的本质。而且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在肯定物质的自然性基础上,更多的强调了它的社会性。通过对物的对象化商品的批判研究,丰富了物的社会特性,扩充了物的内涵,高度概括了世界上所有自然物质和人类社会物质的存在形态。在这点上超越了旧唯物主义的唯心史观的局限,从而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3.2现实价值研究
  (1)有利于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体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在阐述自然物质时指出了自然的先在性以及人对自然的依赖,这启示我们要正确对待自然。在新时代我们强调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社会背景下,根据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的有益成果去恢复和保护自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王督武认为自然界与人类之间关系密切,人们生产生活的很多重要前提和条件都是来自于自然界的物质。自然界有其自己的规律,人们不能对自然进行无节制的干预和索取,不然会导致生态的失衡从而危害自身发展。我们应该实现与自然和谐相处,树立良好的自然观和物质观。
  (2)有利于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我们正面临着建设“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这需要雄厚的物质和经济基础。物质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是有着紧密的联系,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对于当前我国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经济繁荣有着特殊的意义。张晶认为中国利用市场经济对资源进行科学配置,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的驱动力,同时充分利用和发展资本的优势,这就是马克思物质观的当代运用。在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的新时代,我们就要基于社会发展的实际,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调整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充分发展市场经济,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人民群众共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贡献力量。
  4.反思与展望
  虽然国内学者对马克思物质观理论的学术研究相较于国外学者来说起步较晚,但是他们尝试着从不同的视角和维度来阐释和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理论,可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视野和思路,为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物质观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参考。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文本进行了探讨,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涌现了诸如“基本内核论”、“实践基础论”、“实践决定论”、“社会关系本体论”等多个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物質观的解读,不仅深化了对物质观这个本身问题的研究,更是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对传统物质观的反思和超越,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尽管目前关于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这种研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至少还存在着可以继续发掘的余地。第一,不同的学者具有不同的学科背景、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文本依据,对于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解往往是各抒己见,对于物质范畴的界定尚未达成共识,不利于研究的深入。在现代科学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广泛应用下,现有的物质形态已经较之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能不能结合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去联系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来佐证或者丰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内涵?第二,对马克思的文本批判性研究、综合性研究、反思性研究较少。大多数国内学者很少可以综合起来全面了解马克思经典作家们的历史语境和话语语境。只抓住其中的只言片语,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只有在真正结合马克思文本和时代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准确界定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丰富内涵。
  参考文献
  [1]朱兰芝.论马克思的物质概念[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4):3-9.
  [2] 朱兰芝.论马克思的物质概念[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4):3-9.
  [3] 王顼. 马克思世界观转变时期的物质利益思想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4] 任恢忠.当代哲学物质范畴新探[J].江西社会科学.1998,(5):5.
  [5] 程剑民.物质范畴及其属性研究之我见[J].求实.2003,(6):82-83.
  [6] 齐诚.物质概念体系建构的科学背景和逻辑进程分析[J].中州学刊.2008,(4):168-171.
  [7] 南海.对哲学“物质”概念的思考[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10-15.
  [8] 孙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概念初探[J].求实.2013,(1):92-93.
  [9] 王南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J].哲学研究.2006,(9):3-8+128.
  [10] 俞吾金.马克思物质观新探[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6):7.
  [11] 张晶.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物质概念[D].海南师范大学.2017.
  [12] 左艳芳,郑又成.理解物质概念新思路[J].求索.2006,(7):168-170.
  [13] 王宏波,周永红.简论实践物质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5):63-70.
  [14] 杨周相.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7):137-139.
  [15] 王督武.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探析[J].农家参谋,2019(01):227.
  作者简介:李栓栓(1996-),男,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成都    610000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促使人们开始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我国一直致力于将孩子们向德智体美劳的方向全面培养,所以从小开始培养孩子们的身体素质是很重要的。在玩中学,学中玩是学前体育活动中幼儿园和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体育课能够使幼儿们在运动过程中充分得调动身体的机能,有效的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体育游戏的好处不言而喻。  【关键词】体育游戏;学前教育教学;应用研究  引言  近几年来,随
期刊
【摘 要】加强企业合规管理,是国有企业改革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和全面推进“依法治企”要求的重要举措。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企业,自然会出现三标体系、内控体系、风控体系、合规体系、法务管理体系同时运行的格局,在企业很多人看来,既然本质上所有的体系都是为了规范及防范风险,为何不将这些体系进行有效整合,以减少流程繁复程度、提高效率。 “优化流程以提高效率”从来都是科学管理追求的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们国家在不动产登记档案的信息管理中越来越广泛应用大数据信息化技术,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技术在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部门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了各个相关部门之间相互交通信息资料的重要手段。探究构建信息化大数据的不动产登记档案的管理方式,能够更好地、有效地实现各个相关部门之间的档案信息与大数据资源的共享化。对此,本篇文章通过阐述大数据时代下不动产登
期刊
【摘 要】近年来,跨境电商在我国正处于蓬勃发展中. 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成为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本文針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需求,基于企业需求的跨境电商岗位分析,以A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为例,分析当前《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课程教学改革优化方案。  【关键词】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  引言  2012年至今,我国商务部、发改委、外汇管理局、国务院办公
期刊
【摘 要】随着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的推进,国内呈现大量新兴产业,对职业高校培养的人才提出高要求。企业作为产教融合深化的重要引导者之一,企业讲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本文基于企业的市场营销视角,论述目前国内产教融合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讲师发展的困境,即企业产教融合的内部驱动力不强、专业学科建设不具有可持续性、企业讲师队伍结构分布失衡、脱离产教融合目标、考核与激励制度不完善。针对存在的问题提
期刊
【摘 要】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一直都是高校管理的重中之重,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显现出了许多问题和不足,不仅降低了高校管理的整体水平,而且还影响了大学生的长远发展。为此,相关工作者必须要立足实情,站在发展的角度看待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不断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和方法,以便实现教育效益和管理效益的最大化,从而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教育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任何
期刊
【摘 要】目前思政教育已经不能进入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以专业编程语言“python”为研究对象,对python语音的思政教学元素进行挖掘。根据思政育人目标,教学内容和环节、课程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第四个方面,提出了课程的思政教学路径,最后说明思政教学较好的典型案例。对之后工科类专业的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路径  1.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现状分析  习近
期刊
【摘 要】山歌作为民歌中的一个类别,它的演唱方式常常是见物起兴,随性而发的.在传统的演唱过程中很少出现伴奏.钢琴是西方音乐文化下的产物,中西音乐文化在碰撞,融合的过程中,必将把西方音乐的一系列特征带入到中国音乐中,加入了钢琴伴奏的民歌,从整体上讲,让土生土长的中国民歌在音乐形态上发生了改变.本文以壮族山歌与钢琴伴奏的结合为研究对象,进行理论分析及实践弹奏,研究钢琴伴奏编配的要素,对教学具有一定的探
期刊
【摘 要】做好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在建立外部实训基地的同时,还必须建立相关的标准和软件内部环境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关键词】实训基地;软环境;建设;管理  引言  近年来,绝大多数高等教育机构都大幅增加了对满足其教育需求的实训基地的投资。由于其规模,学校为基础的实践基地最初是非常有用的。实施实践指导,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然而,实践证明,学校实践基地的建设和
期刊
杜尚曾说:“我一生最好的作品可能就是我自己的生活”,而在他的艺术作品里也将他的这一观点表达的淋漓尽致。1917 年,马赛尔·杜尚将一件男用小便器作为艺术品并命名为《泉》在纽约展出,引起了艺术届的轩然大波。杜尚并没有对作品加以过多的修饰和美化,而是直接从他的生活中提取出艺术素材,直接将现成物品作为艺术品进行艺术表达。这种新潮的艺术观念和艺术表达方式推翻了当下的传统艺术观念,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原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