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露天煤矿开采中存在的隐患与危害
通过笔者不完全的调查,在如今的露天煤矿的开采当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隐患表现:1)部分开采面的坡度过于的陡峭,还有部分的阴山坎。2)没有在相应的位置上安装避炮房、报警装置等。3)部分开采作业场出现积水过多、材料过于堆积的情况。4)煤矿生产的宕面没能够与生产人员居住场所、材料等加工场地隔离出规定距离。5)爆破时候用的导火索没能达到规范的距离,应该超过1.2 m。6)部分电器设备过于陈旧、线路破旧不堪,在架设线路的时候也没能够按照规范进行。7)开采作业当中完全忽视安全生产,经常忘记带安全帽等。
上述的露天开采的隐患仅仅是一部分,在开采作业当中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加强安全生产意识,才能够有效的防止事故的发生。
2露天煤矿开采中事故发生原因及对策
无论是何种事故和隐患都有它发生与存在的原因。在露天煤矿的开采当中,技术、矿主,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素质不足等都是其中的原因。
2.1技术
露天采矿涉及的工艺较多,包括穿孔、采装、运输和排土等四大生产工艺,露天采矿作业围绕这四大生产工艺的特点,重点放在消除或者减弱安全隐患上,以便采取有效的安全对策措施,并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2.1.1穿孔
1)钻机沿台阶边缘行走时,机架实出部分距台阶外缘不得小于5 m。2)钻车通过高压线时,钻机最高部分与高压线的距离不得小于
5 m。3)钻车通过坡道时,钻架必须回位,以防钻机倾倒。4)钻孔时,钻机司机室距崖边最小距离不得小于1 m。5)落钻架时,钻架上下均不能站人。6)机械、电气、风路系统安全控制装置失灵,以及除尘装置发生故障及损坏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及时修理、维护和更换。7)牙轮钻应配置除尘设施。8)钻机夜间作业,照明设施要完善。9)钻机开始运行前,应检查机械周围是否有人和障碍物。10)加强操作者的安全技术知识培训,制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提高操作者识别危险、有害因素的能力和防范突发事故的能力。
2.1.2采装
1)电铲调动时应组织专门队伍专职调铲。2)采装工作面出现伞岩时,禁止电铲正面作业。3)电铲作业时,按规范操作,作业人员应佩带个体保护用品。4)当电铲作业时,任何人不得在电铲悬臂和铲斗下面及工作面的底帮附近停留,在任何情况下,铲斗下都严禁站人。5)合理设计旁弓线,避免电铲作业时铲斗碰上架空线。6)在电铲作业时,发现有悬浮岩块、塌陷征兆、瞎炮,必须停止作业,将电铲开到安全地带。7)每台电铲都应装有汽笛或警报器,在电铲作业时都应发出警告信号。8) 加强工作面的除尘。
2.2管理
2.2.1事故与隐患的原因
1)眼光狭窄。近几年煤矿企业虽然投入了大量的安全装备等手段,但过于依懒,却疏于管理,以致于收效甚微、难以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发展利益;另外,有的领导为了尽快实现短时间的利益或者是为了自己当前创造更多的政绩,盲目的、不切实际的扩大煤矿的生产规模,严重的超人员、超能力生产,忽视了可能引发的安全问题;其次,有的领导层没能够完全理解清楚安全文化对于一个煤矿企业的长久发展所带来的意义,没能长期的、有效的坚持安全文化建设。2)管理局面过于混乱。为了确保煤矿能够正常的运行和实现安全生产,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统一的安全管理制度。科学化、合理化、精细化的安全管理制度能够让全体人员在煤矿的安全生产以及管理当中做到有章可循,能够大幅度的降低安全生产带来的随意性,将生产中的安全事故降到最低。但是,事实上,部分煤矿企业都是下了大功夫在目前的生产利益上,却没有花费很多精力去建立一套完善的、长远的安全管理保障、措施體系,往往是有管理制度但缺乏系统性、协调性,各管各,造成安全管理混乱。
2.2.2事故与隐患的防止对策
1)完善煤矿企业员工的安全培训。露天煤矿具有其自身特点,存在复杂的不安环境和不安因素。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对员工展开安全培训。煤矿企业内的每一个员工都必要充分认识到安全培训与自身的生命安全有着直接的联系,关系到企业的安全生产以及发展前途,是企业的大事、要事,不能够敷衍了事,更不能够走过场,要牢牢把握安全培训工作,进行全面的统筹、科学合理的规划,最终形成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在开展安全培训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全面、仔细地分析各类不同的需求,制定出相应的安全培训计划,并针对各类不同的计划确定出科学合理的安全培训内容,既要组织专业的、针对同一工种的局部培训,尤其是要重视生产、业务、安全监测、管理等岗位的技能知识培训,又要组织专业的、不分工种的全局培训,不能为了培训任务而培训,必须达到规定的培训时间和目的。2)规范煤矿企业的制度建设。强化管理力度、规范建设制度是企业安全化得以实现的本质保证。要确保煤矿得到规范化的运作,就必须要建立起完整的激励机制、安全检查,将检查活动日常化、规范化,并有效利用经济这一杠杆促使责任追究制度和风险抵押制度得到健全,从而提高事故以及违章的代价。只有这样做,才能够促使煤矿企业整个的管理制度体系规范运作。因此,煤矿企业在建立各项标准、制度时,需要尽量细化、深入研究,在与煤矿的科学原理相符合的同时,还要避免出现管理漏洞,使标准、制度具备真正的、很强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和执行效力,确保每一个员工的每一个行为得到保障,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做到超前防范,预防煤矿事故。3)武装煤矿企业的安全科技投入。煤矿事故的物质构成基础是物的不安全状态。纵观历年来矿难事故发生的原因,几乎或多或少地都跟安全基础建设投入不足有关,所以在很大程度上,煤矿的安全投入水平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而煤矿安全投入的加强的关键点是煤矿安全科研投入的加强。因此,煤矿企业一方面应当积极、主动地争取社会以及国家对安全技术以及科研创新的大力支持,及时强化自身与高等院校以及科研单位的合作,以地质构造超前探测、煤矿瓦斯区域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的预测预报、瓦斯爆炸预警等为中心,突出研究矿井突水、粉尘、火灾等灾害防治等关键的、重要的技术应用,提升企业救灾、抗灾、防灾的能力。煤矿企业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加大投入的资金量,着重改善煤矿的瓦斯监控、通风设施等安全装备,同时有效改革采煤的方式方法。另外,煤矿企业还需要加快培养自身的安全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安全人才(比如利用近年来出现的注册安全工程师等)建设安全管理信息化网络,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技术以及管理人才加强煤矿的安全管理。只有这样,煤矿企业才能够彻底地改变物的不安全状态,有效武装煤矿员工,提供出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以成功预防煤矿的安全事故。
总之,对于开采露天煤矿来说,与开采地下煤矿在安全方面是完全一样的,都是作业当中的重点与难点。在安全生产的这一个大课题中,减少人员、财产的损失才是第一要素。
参考文献
[1]姬长生.我国露天煤矿开采工艺发展状况综述[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8,03.
[2]刘祥.浅谈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J].中国科技览,2010,07.
通过笔者不完全的调查,在如今的露天煤矿的开采当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隐患表现:1)部分开采面的坡度过于的陡峭,还有部分的阴山坎。2)没有在相应的位置上安装避炮房、报警装置等。3)部分开采作业场出现积水过多、材料过于堆积的情况。4)煤矿生产的宕面没能够与生产人员居住场所、材料等加工场地隔离出规定距离。5)爆破时候用的导火索没能达到规范的距离,应该超过1.2 m。6)部分电器设备过于陈旧、线路破旧不堪,在架设线路的时候也没能够按照规范进行。7)开采作业当中完全忽视安全生产,经常忘记带安全帽等。
上述的露天开采的隐患仅仅是一部分,在开采作业当中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加强安全生产意识,才能够有效的防止事故的发生。
2露天煤矿开采中事故发生原因及对策
无论是何种事故和隐患都有它发生与存在的原因。在露天煤矿的开采当中,技术、矿主,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素质不足等都是其中的原因。
2.1技术
露天采矿涉及的工艺较多,包括穿孔、采装、运输和排土等四大生产工艺,露天采矿作业围绕这四大生产工艺的特点,重点放在消除或者减弱安全隐患上,以便采取有效的安全对策措施,并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2.1.1穿孔
1)钻机沿台阶边缘行走时,机架实出部分距台阶外缘不得小于5 m。2)钻车通过高压线时,钻机最高部分与高压线的距离不得小于
5 m。3)钻车通过坡道时,钻架必须回位,以防钻机倾倒。4)钻孔时,钻机司机室距崖边最小距离不得小于1 m。5)落钻架时,钻架上下均不能站人。6)机械、电气、风路系统安全控制装置失灵,以及除尘装置发生故障及损坏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及时修理、维护和更换。7)牙轮钻应配置除尘设施。8)钻机夜间作业,照明设施要完善。9)钻机开始运行前,应检查机械周围是否有人和障碍物。10)加强操作者的安全技术知识培训,制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提高操作者识别危险、有害因素的能力和防范突发事故的能力。
2.1.2采装
1)电铲调动时应组织专门队伍专职调铲。2)采装工作面出现伞岩时,禁止电铲正面作业。3)电铲作业时,按规范操作,作业人员应佩带个体保护用品。4)当电铲作业时,任何人不得在电铲悬臂和铲斗下面及工作面的底帮附近停留,在任何情况下,铲斗下都严禁站人。5)合理设计旁弓线,避免电铲作业时铲斗碰上架空线。6)在电铲作业时,发现有悬浮岩块、塌陷征兆、瞎炮,必须停止作业,将电铲开到安全地带。7)每台电铲都应装有汽笛或警报器,在电铲作业时都应发出警告信号。8) 加强工作面的除尘。
2.2管理
2.2.1事故与隐患的原因
1)眼光狭窄。近几年煤矿企业虽然投入了大量的安全装备等手段,但过于依懒,却疏于管理,以致于收效甚微、难以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发展利益;另外,有的领导为了尽快实现短时间的利益或者是为了自己当前创造更多的政绩,盲目的、不切实际的扩大煤矿的生产规模,严重的超人员、超能力生产,忽视了可能引发的安全问题;其次,有的领导层没能够完全理解清楚安全文化对于一个煤矿企业的长久发展所带来的意义,没能长期的、有效的坚持安全文化建设。2)管理局面过于混乱。为了确保煤矿能够正常的运行和实现安全生产,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统一的安全管理制度。科学化、合理化、精细化的安全管理制度能够让全体人员在煤矿的安全生产以及管理当中做到有章可循,能够大幅度的降低安全生产带来的随意性,将生产中的安全事故降到最低。但是,事实上,部分煤矿企业都是下了大功夫在目前的生产利益上,却没有花费很多精力去建立一套完善的、长远的安全管理保障、措施體系,往往是有管理制度但缺乏系统性、协调性,各管各,造成安全管理混乱。
2.2.2事故与隐患的防止对策
1)完善煤矿企业员工的安全培训。露天煤矿具有其自身特点,存在复杂的不安环境和不安因素。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对员工展开安全培训。煤矿企业内的每一个员工都必要充分认识到安全培训与自身的生命安全有着直接的联系,关系到企业的安全生产以及发展前途,是企业的大事、要事,不能够敷衍了事,更不能够走过场,要牢牢把握安全培训工作,进行全面的统筹、科学合理的规划,最终形成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在开展安全培训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全面、仔细地分析各类不同的需求,制定出相应的安全培训计划,并针对各类不同的计划确定出科学合理的安全培训内容,既要组织专业的、针对同一工种的局部培训,尤其是要重视生产、业务、安全监测、管理等岗位的技能知识培训,又要组织专业的、不分工种的全局培训,不能为了培训任务而培训,必须达到规定的培训时间和目的。2)规范煤矿企业的制度建设。强化管理力度、规范建设制度是企业安全化得以实现的本质保证。要确保煤矿得到规范化的运作,就必须要建立起完整的激励机制、安全检查,将检查活动日常化、规范化,并有效利用经济这一杠杆促使责任追究制度和风险抵押制度得到健全,从而提高事故以及违章的代价。只有这样做,才能够促使煤矿企业整个的管理制度体系规范运作。因此,煤矿企业在建立各项标准、制度时,需要尽量细化、深入研究,在与煤矿的科学原理相符合的同时,还要避免出现管理漏洞,使标准、制度具备真正的、很强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和执行效力,确保每一个员工的每一个行为得到保障,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做到超前防范,预防煤矿事故。3)武装煤矿企业的安全科技投入。煤矿事故的物质构成基础是物的不安全状态。纵观历年来矿难事故发生的原因,几乎或多或少地都跟安全基础建设投入不足有关,所以在很大程度上,煤矿的安全投入水平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而煤矿安全投入的加强的关键点是煤矿安全科研投入的加强。因此,煤矿企业一方面应当积极、主动地争取社会以及国家对安全技术以及科研创新的大力支持,及时强化自身与高等院校以及科研单位的合作,以地质构造超前探测、煤矿瓦斯区域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的预测预报、瓦斯爆炸预警等为中心,突出研究矿井突水、粉尘、火灾等灾害防治等关键的、重要的技术应用,提升企业救灾、抗灾、防灾的能力。煤矿企业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加大投入的资金量,着重改善煤矿的瓦斯监控、通风设施等安全装备,同时有效改革采煤的方式方法。另外,煤矿企业还需要加快培养自身的安全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安全人才(比如利用近年来出现的注册安全工程师等)建设安全管理信息化网络,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技术以及管理人才加强煤矿的安全管理。只有这样,煤矿企业才能够彻底地改变物的不安全状态,有效武装煤矿员工,提供出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以成功预防煤矿的安全事故。
总之,对于开采露天煤矿来说,与开采地下煤矿在安全方面是完全一样的,都是作业当中的重点与难点。在安全生产的这一个大课题中,减少人员、财产的损失才是第一要素。
参考文献
[1]姬长生.我国露天煤矿开采工艺发展状况综述[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8,03.
[2]刘祥.浅谈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J].中国科技览,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