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2-000-02
摘 要 本文研究了高校体育课教学与三生教育的关系,从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结合“三生教育”结合的研究角度出发,探讨了开展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教学的教学内容及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的实施和课程评价。
关键词 普通高校 公共体育 三生教育 实践研究
一、概述
“三生教育”的价值在于倡导我们的教育以促进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为目的,坚持探索教育本质与规律和自觉遵循,完善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方式,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高校体育课教学应该作为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在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与体育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高校体育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成为具有健康体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方面作用巨大。因此,研究在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贯彻大学生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三生教育”,在大学生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让大学生更加明白生命、生存和生活的重要性和正确的人生观,符合我国当前培养大学生的需要。
二、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
本研究主要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三个方面来介绍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
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呈现三段型、并列型和俱乐部型等多种模式并存的情况。如有部分高校采用大一为普修课,大二为选项课的三段型,也有高校采用大一为选项课,大二以后为以俱乐部形式教学的俱乐部型教学模式。
2.教学内容
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以足球、篮球和排球和乒乓球、羽毛球等传统项目为主,高校公共体育课教材大多以自编教材为主。
3.教学组织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组织主要以自然班和运动项目班两种组织形式为主。
(二)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存在问题
1.生存教育兴趣不足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学生普遍喜欢静,对体育课兴趣不高。高校学生受专业课和专业证书获取等压力,体育课被忽视,学生形成了公共体育课不重要,在校大学生形成了只要专业知识好,技能证书多才是将来找到好工作的硬道理观念,对体育课只是应付了事,为了拿学分而上课,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价值观和终身锻炼观念,学生对极少发生的紧急情况下的个人生存教育兴趣不足。
2.生命教育意识缺乏
长久以来,在我国高校中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教育很少。既使生命教育在小学、中学阶段广泛开展的今天,大学生生命教育还没有引起社会和学校足够的重视。学生生命教育目前还未融入到我国高校的教育体制中,也未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更何况作为大学中不大受重视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育教师的生命教育意识更加缺乏。
3.生活教育内容缺失
生活教育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去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和幸福生活。但熬夜打游戏、上网看电视,不吃早餐就上课,考试前整天上自习,考试后通宵泡KTV成为当代不少中国大学生的真实生活写照时,这充分反映了我国当前大学生的生活教育的缺失。
三、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结合“三生教育”的实践研究
在目前国内高校各专业课程设置中,有较多的校级、院(系)级必修或选修课程的内容或多或少与“三生教育”内容相关,本研究将“三生教育”内容直接结合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直接体现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主题具有积极作用。
(一)高校公共体育课与“三生教育”的结合研究
根据“三生教育”目标及高效公共体育课程特点,本研究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研究高校公共体育课与“三生教育”的结合。
1.教学内容
根据“三生教育”目标及高效公共体育课程特点,本研究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教学部分确定为“三生”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内容。
2.教学形式
“三生教育”要做好课堂教材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形式可通过参加公益活动、社会实践、体育比赛评析、野外求生游戏等多种形式,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知行统一,彻底改变单一灌输式、简单说服式、被动接受式、整齐划一式的方法,提倡启发式、互动式、因材施教式、主动发现式、渗透教育式、分类分层式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各个环节中来。
3.教学评价
需建立多元的“三生教育”评价体系,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方法,更要重视过程;既要突出评价指标的多样化,又要突出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更要重视评价主体的多样化。从“三生”知识技能,安全救护技能、体能测试和健康体适能测试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二)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实践研究与分析
1.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教学所取得的效果
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教学所取得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安全救护技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珍惜生命意识更强,生活观念更为健康。
(1)安全救护技能
通过对所实验班级大学生现场救护能力、运动损伤急救能力、意外伤害急救能力和灾害事故自救互救能力的调查,发现实施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教学的班级有近75.3%的学生掌握了跌倒碰撞等运动损失急救技能,远远高于实施传统教学班级的30%学生比例。
(2)生命生活观念
物质生活丰富而造成的现代社会“文明病”日益增多,如精神紧张、肥胖、活动时间减少等社会综合症,使人们对运动需求增加,掌握健康锻炼的手段、方法将成为人们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实验前后对实验对象健康体适能相关指标进行测试,采用生理指标如心率和血压,血乳酸、肌酸激酶、尿蛋白等生物化学指标进行全程监控。发现实施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教学班级大学生的血压、心率等指标良好比例要显著好于实施传统教学班级大学生比例,且大学生活规划意识要更强,生活观念更健康。
2.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从本研究开展的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实践过程来看,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学师资、教学任务和教育经费三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师资问题
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教学不仅涉及到体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还涉及到人际关系学、教育学、哲学等学科,这就要求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教师不仅要体育知识深厚,其余学科的知识范围也要广博,对教师的要求极高,目前符合条件的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教师人数较少。
(2)教学任务问题
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有些方法只能适合小班教学不适合大班教学和讲座,比如体验式教学法、小组研讨法、游戏法、社会实践法等,这样就要有选择性地开展,不然,面对全校的学生,教学任务将会非常繁重。
(3)教育经费问题
由于“三生教育”所涉内容和学科较多,这就要求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教师的知识面甚广,经验丰富,教学方式灵活。这就对教师提出极高要求,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深造培训、学习进修,这对绝大部分经费依靠财政拨款、经费紧张的高校来说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基金项目:湖南省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结合“三生教育”的实践实验研究》(XJK011CTM005)。
参考文献:
[1] 何柳泓.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疾病的病理学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13(05).
[2] 闫伟,王明春.面向生活世界的三生教育[J].大理学院学报.2010(05).
摘 要 本文研究了高校体育课教学与三生教育的关系,从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结合“三生教育”结合的研究角度出发,探讨了开展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教学的教学内容及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的实施和课程评价。
关键词 普通高校 公共体育 三生教育 实践研究
一、概述
“三生教育”的价值在于倡导我们的教育以促进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为目的,坚持探索教育本质与规律和自觉遵循,完善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方式,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高校体育课教学应该作为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在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与体育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高校体育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成为具有健康体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方面作用巨大。因此,研究在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贯彻大学生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三生教育”,在大学生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让大学生更加明白生命、生存和生活的重要性和正确的人生观,符合我国当前培养大学生的需要。
二、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
本研究主要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三个方面来介绍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
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呈现三段型、并列型和俱乐部型等多种模式并存的情况。如有部分高校采用大一为普修课,大二为选项课的三段型,也有高校采用大一为选项课,大二以后为以俱乐部形式教学的俱乐部型教学模式。
2.教学内容
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以足球、篮球和排球和乒乓球、羽毛球等传统项目为主,高校公共体育课教材大多以自编教材为主。
3.教学组织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组织主要以自然班和运动项目班两种组织形式为主。
(二)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存在问题
1.生存教育兴趣不足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学生普遍喜欢静,对体育课兴趣不高。高校学生受专业课和专业证书获取等压力,体育课被忽视,学生形成了公共体育课不重要,在校大学生形成了只要专业知识好,技能证书多才是将来找到好工作的硬道理观念,对体育课只是应付了事,为了拿学分而上课,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价值观和终身锻炼观念,学生对极少发生的紧急情况下的个人生存教育兴趣不足。
2.生命教育意识缺乏
长久以来,在我国高校中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教育很少。既使生命教育在小学、中学阶段广泛开展的今天,大学生生命教育还没有引起社会和学校足够的重视。学生生命教育目前还未融入到我国高校的教育体制中,也未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更何况作为大学中不大受重视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育教师的生命教育意识更加缺乏。
3.生活教育内容缺失
生活教育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去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和幸福生活。但熬夜打游戏、上网看电视,不吃早餐就上课,考试前整天上自习,考试后通宵泡KTV成为当代不少中国大学生的真实生活写照时,这充分反映了我国当前大学生的生活教育的缺失。
三、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结合“三生教育”的实践研究
在目前国内高校各专业课程设置中,有较多的校级、院(系)级必修或选修课程的内容或多或少与“三生教育”内容相关,本研究将“三生教育”内容直接结合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直接体现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主题具有积极作用。
(一)高校公共体育课与“三生教育”的结合研究
根据“三生教育”目标及高效公共体育课程特点,本研究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研究高校公共体育课与“三生教育”的结合。
1.教学内容
根据“三生教育”目标及高效公共体育课程特点,本研究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教学部分确定为“三生”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内容。
2.教学形式
“三生教育”要做好课堂教材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形式可通过参加公益活动、社会实践、体育比赛评析、野外求生游戏等多种形式,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知行统一,彻底改变单一灌输式、简单说服式、被动接受式、整齐划一式的方法,提倡启发式、互动式、因材施教式、主动发现式、渗透教育式、分类分层式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各个环节中来。
3.教学评价
需建立多元的“三生教育”评价体系,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方法,更要重视过程;既要突出评价指标的多样化,又要突出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更要重视评价主体的多样化。从“三生”知识技能,安全救护技能、体能测试和健康体适能测试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二)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实践研究与分析
1.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教学所取得的效果
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教学所取得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安全救护技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珍惜生命意识更强,生活观念更为健康。
(1)安全救护技能
通过对所实验班级大学生现场救护能力、运动损伤急救能力、意外伤害急救能力和灾害事故自救互救能力的调查,发现实施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教学的班级有近75.3%的学生掌握了跌倒碰撞等运动损失急救技能,远远高于实施传统教学班级的30%学生比例。
(2)生命生活观念
物质生活丰富而造成的现代社会“文明病”日益增多,如精神紧张、肥胖、活动时间减少等社会综合症,使人们对运动需求增加,掌握健康锻炼的手段、方法将成为人们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实验前后对实验对象健康体适能相关指标进行测试,采用生理指标如心率和血压,血乳酸、肌酸激酶、尿蛋白等生物化学指标进行全程监控。发现实施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教学班级大学生的血压、心率等指标良好比例要显著好于实施传统教学班级大学生比例,且大学生活规划意识要更强,生活观念更健康。
2.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从本研究开展的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实践过程来看,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学师资、教学任务和教育经费三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师资问题
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教学不仅涉及到体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还涉及到人际关系学、教育学、哲学等学科,这就要求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教师不仅要体育知识深厚,其余学科的知识范围也要广博,对教师的要求极高,目前符合条件的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教师人数较少。
(2)教学任务问题
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有些方法只能适合小班教学不适合大班教学和讲座,比如体验式教学法、小组研讨法、游戏法、社会实践法等,这样就要有选择性地开展,不然,面对全校的学生,教学任务将会非常繁重。
(3)教育经费问题
由于“三生教育”所涉内容和学科较多,这就要求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教师的知识面甚广,经验丰富,教学方式灵活。这就对教师提出极高要求,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深造培训、学习进修,这对绝大部分经费依靠财政拨款、经费紧张的高校来说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基金项目:湖南省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结合“三生教育”的实践实验研究》(XJK011CTM005)。
参考文献:
[1] 何柳泓.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疾病的病理学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13(05).
[2] 闫伟,王明春.面向生活世界的三生教育[J].大理学院学报.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