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在PLC教学中如何增加学生学习PLC兴趣、任务式教学、一体化教学、“问题”和“陷阱”教学等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浅显的介绍。
【关键词】教学法 任务驱动 PLC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014-02
一、以通俗形象的实例上好第一节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础,上第一节PLC课程时,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中职学生从初中开始学习底子较差,在中职的理论课学习中很容易形成抵触情绪,造成理论知识贫乏的恶性循环),所以在教学中多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教学初期组织学生到实训场地观看企业中的一些模拟教学设备或者结合学校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如学校的电梯控制),或者有条件到一些现代化的企业中进行参观体会,让学生了解PLC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知道学习PLC的重要性这样不但消除了学生对本课程的不了解,而且也打消了他们把PLC理解为计算机之类的编程课程(理论学习)的念头。同时教师还可以联系就业市场的需求(有较多单位提出“懂得PLC者优先”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改变先介绍指令后练习的模式,采用课题任务式教学
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的相对薄弱,理解能力也相对较弱,而PLC理论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其涉及到数字电路、电气控制等知识面较广。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讲完理论,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不佳,使学生学习热情很快就会降下来。
1.以电气控制线路为课题的教学
根据学生先前掌握的低压电气控制线路的知识,教师用“翻译法”来进行PLC的入门教学。“翻译法”是一种依据继电器控制线路原理图,用PLC对应符号翻译成梯形图的方法,学生较容易入门和接受。
根据继电器线路,直接用PLC对应的符号代替继电器的符号就可以了。这样学生能较好的去理解PLC程序,教师也可较轻松的介绍PLC基本指令。
2.以任务为载体,“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张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识世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教学内容按照企业典型的工作流程来实施工作任务,其实施步骤:提出任务→分组讨论,分析任务→查阅知识点→设计控制方案→讨论互动→知识拓展→做一做。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软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学生提交系统程序设计流程图,梯形图及程序说明,硬件设计学生提交硬件接线图的设计,元件的选择分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脑、手并用,迅速理解理论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与兴趣。
三、“问题”和“陷阱”教学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看到的现象来发现、获取知识的教学,以及教师在给学生分析控制任务时,引导学生在编程上犯错误(进入你的陷阱)。这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积极作用。
1.教师在给学生讲解PLC的控制案例时,想到的就是实物演示讓学生能直观的看到PLC程序控制的现象,这时教师可以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例如用计数器C控制小灯的闪烁次数,可以让学生发现闪烁的次数与设定的不一样、闪烁次数到达后,小灯就不能再次闪烁了等等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去思考为什么?怎么改进程序?学生可以掌握如何设定计数次数、PLC计数器C与扫描周期的关系、计数器要重新计数就要用RST对其进行复位等知识点。
2.只有犯错的学生才会不在同一个问题上犯错,在犯错问题上记得最久。教师再给学生布置和分析控制任务时,不要给学生“包办婚姻”,教师出的控制要求在适当的位置增加一些“陷阱”,或者在给学生分析任务时,故意忽略一些分析要点(如果有会的学生他会立刻就有反应,不会的就让学生在实操中犯错(扣分))。例如控制小灯的闪烁(频率为发光1秒,熄灭1秒),教师可以用指令ALT来给学生分析,但给学生布置任务时把闪烁频率改为发光1.2秒,熄灭0.5秒,要求用ALT编程。这样学生在做的当中就会遇到发光1.2秒,熄灭0.5秒的闪烁频率实现不了,他就会提出疑问。这样教师在让学生犯错了,可以让学生掌握ALT的应用场合、不同闪烁频率的编程方法等知识点。
四、结束语
常言道:“水无常态,战无定法”。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各类教学方法,教学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从来就不是单一固定的模式,教的方法因教师而异,因学生而异,还因内容而异,所以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杜从商.PLC编程应用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关键词】教学法 任务驱动 PLC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014-02
一、以通俗形象的实例上好第一节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础,上第一节PLC课程时,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中职学生从初中开始学习底子较差,在中职的理论课学习中很容易形成抵触情绪,造成理论知识贫乏的恶性循环),所以在教学中多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教学初期组织学生到实训场地观看企业中的一些模拟教学设备或者结合学校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如学校的电梯控制),或者有条件到一些现代化的企业中进行参观体会,让学生了解PLC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知道学习PLC的重要性这样不但消除了学生对本课程的不了解,而且也打消了他们把PLC理解为计算机之类的编程课程(理论学习)的念头。同时教师还可以联系就业市场的需求(有较多单位提出“懂得PLC者优先”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改变先介绍指令后练习的模式,采用课题任务式教学
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的相对薄弱,理解能力也相对较弱,而PLC理论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其涉及到数字电路、电气控制等知识面较广。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讲完理论,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不佳,使学生学习热情很快就会降下来。
1.以电气控制线路为课题的教学
根据学生先前掌握的低压电气控制线路的知识,教师用“翻译法”来进行PLC的入门教学。“翻译法”是一种依据继电器控制线路原理图,用PLC对应符号翻译成梯形图的方法,学生较容易入门和接受。
根据继电器线路,直接用PLC对应的符号代替继电器的符号就可以了。这样学生能较好的去理解PLC程序,教师也可较轻松的介绍PLC基本指令。
2.以任务为载体,“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张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识世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教学内容按照企业典型的工作流程来实施工作任务,其实施步骤:提出任务→分组讨论,分析任务→查阅知识点→设计控制方案→讨论互动→知识拓展→做一做。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软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学生提交系统程序设计流程图,梯形图及程序说明,硬件设计学生提交硬件接线图的设计,元件的选择分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脑、手并用,迅速理解理论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与兴趣。
三、“问题”和“陷阱”教学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看到的现象来发现、获取知识的教学,以及教师在给学生分析控制任务时,引导学生在编程上犯错误(进入你的陷阱)。这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积极作用。
1.教师在给学生讲解PLC的控制案例时,想到的就是实物演示讓学生能直观的看到PLC程序控制的现象,这时教师可以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例如用计数器C控制小灯的闪烁次数,可以让学生发现闪烁的次数与设定的不一样、闪烁次数到达后,小灯就不能再次闪烁了等等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去思考为什么?怎么改进程序?学生可以掌握如何设定计数次数、PLC计数器C与扫描周期的关系、计数器要重新计数就要用RST对其进行复位等知识点。
2.只有犯错的学生才会不在同一个问题上犯错,在犯错问题上记得最久。教师再给学生布置和分析控制任务时,不要给学生“包办婚姻”,教师出的控制要求在适当的位置增加一些“陷阱”,或者在给学生分析任务时,故意忽略一些分析要点(如果有会的学生他会立刻就有反应,不会的就让学生在实操中犯错(扣分))。例如控制小灯的闪烁(频率为发光1秒,熄灭1秒),教师可以用指令ALT来给学生分析,但给学生布置任务时把闪烁频率改为发光1.2秒,熄灭0.5秒,要求用ALT编程。这样学生在做的当中就会遇到发光1.2秒,熄灭0.5秒的闪烁频率实现不了,他就会提出疑问。这样教师在让学生犯错了,可以让学生掌握ALT的应用场合、不同闪烁频率的编程方法等知识点。
四、结束语
常言道:“水无常态,战无定法”。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各类教学方法,教学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从来就不是单一固定的模式,教的方法因教师而异,因学生而异,还因内容而异,所以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杜从商.PLC编程应用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