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银行股权集中度与治理结构有着密切联系,股权集中度影响银行经营业绩。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对我国上市银行股权集中度对激励机制、监督机制、约束机制绩效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通过实证检验,得出结论。
关键词:上市银行 股权集中度 经营绩效 相关性分析
面对加人WTO后国际银行业的竞争,如何提高商业银行绩效,已成为构建市场经济体制金融基础的一项迫切任务。随着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的上市,国有银行开始进行新的公司治理结构调整,并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特别是近两年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银行业的上市步伐加快。已有14家商业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各上市银行经营绩效不尽相同。固然,影响上市银行绩效差异的因素很多,本文从股权集中度视角进行探讨。
一、银行股权集中度与绩效的理论分析
委托代理理论是随生产力大发展和规模化大生产而产生。一方面,生产力发展使得分工进一步细化,权利所有者由于知识、能力和精力的原因不能行使所有的权利;另一方面,专业化分工产生了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代理人,他们有精力、有能力代理行使委托的权利。在委托代理的关系当中,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一样,委托人追求自己财富的最大升值,代理人追求收入和闲暇时间最大化,必然导致两者的利益冲突。
在缺乏有效制度安排下。代理人的行为很可能最终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不管是经济领域还是社会领域,都普遍存在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与经理、经理与员工、选民与人民代表、公民与政府官员、原(被)告与律师,甚至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关系都可以归结为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关系。所以,为了预防代理人的败德行为,委托人采取“胡萝卜与大棒”政策:一方面对代理人进行激励,力求实现激励相容;另一方面对代理过程实行监督,充分发挥“经理人市场”的作用,使得代理人的行为符合委托人的要求。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上市银行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完善治理机制,保证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达成有效协议,保证银行实现较高的经营绩效。然而,股权集中度的不同将造成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差异,因此,从上述三方面分析股权集中度对银行绩效的影响。
(一)激励机制下的股权结构与绩效分析
对于股权集中度很高的上市银行,控股股东往往会派出直接代表或者本人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由于董事长(或总经理)是控股股东的直接代表,因此,其利益和股东利益更为一致。
而股权分散的上市银行,经营者利益与股东利益不一致,经营者通常掌握了控制权,并且分散的股东缺乏激励经营者的动力,难以使经理人按照股东利益最大化行事,可能发生经理人员过度浪费资源的现象。
对于股权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相对控股股东拥有一定数量的股权。因此,他们有对经营进行控制的动力,能够对经营者实施一定的激励措施来督促他们努力工作。
(二)监督机制下的股权结构与绩效分析
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使得监督机制尤为重要。监督机制的有效发挥能够降低代理成本,督促经理人努力工作,提高绩效。股东是真正直接有效的监督者,股权集中度对股东监督有着重要的影响。当上市银行股权过于集中时,大股东有充分的激励去约束经营者的行为。但这种结构下大股东往往扮演着自己监督自己的角色,监督可能无效徒劳,导致效益的损失,特别是大股东拥有绝对控制权时更是如此。
相反,在股权分散的上市银行中,股东对经理的监督会出现非常严重的问题。由于监督经理要付出成本,监督作为“公共品”是集体行为而不是个人行为,因而分散的股东便各自存有“搭便车”动机,都想去享受监督带来的利益。并且信息的不对称容易使股东轻信于经理人,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就使得监督机制不能发挥作用,造成效益的降低。
对于有相对控股股东的上市银行,有相互制衡的股东,各大股东由于拥有一定的股权,弱化了“搭便车”动机,有监督经营管理的动力。所以,该种股权结构下的股东对经营者的监督往往是最有效的。
(三)约束机制下的股权结构与绩效分析
股权集中度不同,经营者的行为内部和外部制约的程度也不同。我们分别从内部约束(经理人更换)和外部约束(外部接管)来讨论上市银行股权集中度对约束机制与银行绩效的影响。
股权集中度不同,上市银行被外部接管的可能性不同。对于高度集中拥有绝对控股股东的上市银行,大股东能对银行实现完全控制,操纵重大决策,阻止被外部接管。在没有外部接管的压力下,经理人提高银行绩效的积极性也就降低了。相反,股权分散的上市银行,相当数量的股东持股数较为接近,单个股东的作用非常有限,股权流动性增大了被外部接管的可能性,对经理人产生了压力,促使他们努力工作,提高银行绩效。
经理市场的存在以及经理更换的压力,是促使经理努力工作的重要原因。股权集中度不同,经理人被更换的几率不同。在绝对控股的上市银行中,经理人代表着大股东利益,他不大可能在与其他人争夺代理权的竞争中失利,除非失去大股东信任。因此,有绝对控股股东的上市银行,经理人更换的几率较小。在股权分散的银行中,虽然存在代理权争夺的机会,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小股东的搭便车心理,使得他们容易受经理人意见的影响,缺乏更换经理人的动力。事实上,股权分散的股权结构并不利于代理权争夺机制发挥作用,提高银行的绩效。在股权相对集中的小银行中,相对控股股东的地位容易动摇,强行阻止经理人被更换的可能性较小。相对控股股东有动力去发现经营中的问题,并取得其他股东的支持,提出更换经理人的意见。
二、银行股权集中度与绩效的实证分析
考察我国上市银行的股权结构,会发现,既体现了资本市场转轨时期的特点,又合乎现代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发展态势。依据前述理论分析可以看到,股权集中度通过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及约束机制传导,影响银行的绩效。这里的实证分析分别选取股权集中度指标和上市银行绩效指标。
(一)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
1 上市银行。选取了前10家上市银行(深发展A、浦发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交通银行)做实证分析,未将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建设银行纳入分析中,是由于这四家银行上市时间短,会对分析结果造成偏离。
2 股权集中度。为了衡量我国上市银行的股权集中度水平,选取前4大股东所占的比重之和。一方面是受产业集中度指标的启示,另一方面通过观察上市银行的股权结构发现,前4大股东所占的份额与其后股东所占份额差距甚大,应而能够显著的反映集中度。上市银行前10大股东所占比重的资料见表1。
3 绩效指标。现在研究中,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有很多,本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进行分析。表2列示了10家上市银行2007年6月30日的净资产收益率的数值。
民生银行的半年报中资产收益率为6.57%,是因为非公开定向增发增加了较多的净资产,全面摊薄后的净资产收益率下降,加权平均后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2.80%。
(二)股权集中度与银行绩效的相关分析
表3列出了计算出的股权集中度和净资产收益率,为了得到二者的相关度,本文给出了每个银行的股权集中度由低到高的排序,以股权集中度最低的银行排序为“I”,最高为“10”,同时每个银行也按净资产收益率由高到低进行排序。
将表3中的股权集中度排序和收益率排序,可以看到,收益率排序与集中度排序很好吻合,即:股权集中度相对越低的上市银行其资产收益率相对越高。
依据表2计算得到10大股东所占比重之和,除了深圳发展银行比重为30%外,其它商业银行10大股东占比都在50%左右,最多的中国银行比重达97.09%。说明这些上市银行的股权结构至少是“相对集中型”,多数属于高度集中型,“相对分散型”不存在。这样,股权集中度由高到底,实际上是高度集中型向相对集中型的过渡,结果是集中度越低,资产收益率越高。
三、主要结论
通过对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以及我国10家上市银行的股权集中度和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实证分析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我国10家上市银行股权集中度均属于相对集中型和高度集中型,不存在分散集中型。
(二)上市银行股权集中度与银行绩效具有显著相关性:股权集中度高,激励机制、监督机制都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上市银行的绩效差;反之,股权集中度较低,股东有提高业绩的动力,且便于股东之间相互监督、制衡,不易出现“搭便车”现象,则银行绩效较好。
(三)我国上市银行股权高度集中在国家,形成“一股独大”,不利于对经营者或代理者进行有效监督和约束;代理链条过长会导致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不匹配,利益关系模糊,对提高银行绩效不利。
关键词:上市银行 股权集中度 经营绩效 相关性分析
面对加人WTO后国际银行业的竞争,如何提高商业银行绩效,已成为构建市场经济体制金融基础的一项迫切任务。随着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的上市,国有银行开始进行新的公司治理结构调整,并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特别是近两年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银行业的上市步伐加快。已有14家商业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各上市银行经营绩效不尽相同。固然,影响上市银行绩效差异的因素很多,本文从股权集中度视角进行探讨。
一、银行股权集中度与绩效的理论分析
委托代理理论是随生产力大发展和规模化大生产而产生。一方面,生产力发展使得分工进一步细化,权利所有者由于知识、能力和精力的原因不能行使所有的权利;另一方面,专业化分工产生了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代理人,他们有精力、有能力代理行使委托的权利。在委托代理的关系当中,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一样,委托人追求自己财富的最大升值,代理人追求收入和闲暇时间最大化,必然导致两者的利益冲突。
在缺乏有效制度安排下。代理人的行为很可能最终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不管是经济领域还是社会领域,都普遍存在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与经理、经理与员工、选民与人民代表、公民与政府官员、原(被)告与律师,甚至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关系都可以归结为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关系。所以,为了预防代理人的败德行为,委托人采取“胡萝卜与大棒”政策:一方面对代理人进行激励,力求实现激励相容;另一方面对代理过程实行监督,充分发挥“经理人市场”的作用,使得代理人的行为符合委托人的要求。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上市银行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完善治理机制,保证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达成有效协议,保证银行实现较高的经营绩效。然而,股权集中度的不同将造成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差异,因此,从上述三方面分析股权集中度对银行绩效的影响。
(一)激励机制下的股权结构与绩效分析
对于股权集中度很高的上市银行,控股股东往往会派出直接代表或者本人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由于董事长(或总经理)是控股股东的直接代表,因此,其利益和股东利益更为一致。
而股权分散的上市银行,经营者利益与股东利益不一致,经营者通常掌握了控制权,并且分散的股东缺乏激励经营者的动力,难以使经理人按照股东利益最大化行事,可能发生经理人员过度浪费资源的现象。
对于股权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相对控股股东拥有一定数量的股权。因此,他们有对经营进行控制的动力,能够对经营者实施一定的激励措施来督促他们努力工作。
(二)监督机制下的股权结构与绩效分析
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使得监督机制尤为重要。监督机制的有效发挥能够降低代理成本,督促经理人努力工作,提高绩效。股东是真正直接有效的监督者,股权集中度对股东监督有着重要的影响。当上市银行股权过于集中时,大股东有充分的激励去约束经营者的行为。但这种结构下大股东往往扮演着自己监督自己的角色,监督可能无效徒劳,导致效益的损失,特别是大股东拥有绝对控制权时更是如此。
相反,在股权分散的上市银行中,股东对经理的监督会出现非常严重的问题。由于监督经理要付出成本,监督作为“公共品”是集体行为而不是个人行为,因而分散的股东便各自存有“搭便车”动机,都想去享受监督带来的利益。并且信息的不对称容易使股东轻信于经理人,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就使得监督机制不能发挥作用,造成效益的降低。
对于有相对控股股东的上市银行,有相互制衡的股东,各大股东由于拥有一定的股权,弱化了“搭便车”动机,有监督经营管理的动力。所以,该种股权结构下的股东对经营者的监督往往是最有效的。
(三)约束机制下的股权结构与绩效分析
股权集中度不同,经营者的行为内部和外部制约的程度也不同。我们分别从内部约束(经理人更换)和外部约束(外部接管)来讨论上市银行股权集中度对约束机制与银行绩效的影响。
股权集中度不同,上市银行被外部接管的可能性不同。对于高度集中拥有绝对控股股东的上市银行,大股东能对银行实现完全控制,操纵重大决策,阻止被外部接管。在没有外部接管的压力下,经理人提高银行绩效的积极性也就降低了。相反,股权分散的上市银行,相当数量的股东持股数较为接近,单个股东的作用非常有限,股权流动性增大了被外部接管的可能性,对经理人产生了压力,促使他们努力工作,提高银行绩效。
经理市场的存在以及经理更换的压力,是促使经理努力工作的重要原因。股权集中度不同,经理人被更换的几率不同。在绝对控股的上市银行中,经理人代表着大股东利益,他不大可能在与其他人争夺代理权的竞争中失利,除非失去大股东信任。因此,有绝对控股股东的上市银行,经理人更换的几率较小。在股权分散的银行中,虽然存在代理权争夺的机会,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小股东的搭便车心理,使得他们容易受经理人意见的影响,缺乏更换经理人的动力。事实上,股权分散的股权结构并不利于代理权争夺机制发挥作用,提高银行的绩效。在股权相对集中的小银行中,相对控股股东的地位容易动摇,强行阻止经理人被更换的可能性较小。相对控股股东有动力去发现经营中的问题,并取得其他股东的支持,提出更换经理人的意见。
二、银行股权集中度与绩效的实证分析
考察我国上市银行的股权结构,会发现,既体现了资本市场转轨时期的特点,又合乎现代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发展态势。依据前述理论分析可以看到,股权集中度通过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及约束机制传导,影响银行的绩效。这里的实证分析分别选取股权集中度指标和上市银行绩效指标。
(一)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
1 上市银行。选取了前10家上市银行(深发展A、浦发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交通银行)做实证分析,未将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建设银行纳入分析中,是由于这四家银行上市时间短,会对分析结果造成偏离。
2 股权集中度。为了衡量我国上市银行的股权集中度水平,选取前4大股东所占的比重之和。一方面是受产业集中度指标的启示,另一方面通过观察上市银行的股权结构发现,前4大股东所占的份额与其后股东所占份额差距甚大,应而能够显著的反映集中度。上市银行前10大股东所占比重的资料见表1。
3 绩效指标。现在研究中,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有很多,本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进行分析。表2列示了10家上市银行2007年6月30日的净资产收益率的数值。
民生银行的半年报中资产收益率为6.57%,是因为非公开定向增发增加了较多的净资产,全面摊薄后的净资产收益率下降,加权平均后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2.80%。
(二)股权集中度与银行绩效的相关分析
表3列出了计算出的股权集中度和净资产收益率,为了得到二者的相关度,本文给出了每个银行的股权集中度由低到高的排序,以股权集中度最低的银行排序为“I”,最高为“10”,同时每个银行也按净资产收益率由高到低进行排序。
将表3中的股权集中度排序和收益率排序,可以看到,收益率排序与集中度排序很好吻合,即:股权集中度相对越低的上市银行其资产收益率相对越高。
依据表2计算得到10大股东所占比重之和,除了深圳发展银行比重为30%外,其它商业银行10大股东占比都在50%左右,最多的中国银行比重达97.09%。说明这些上市银行的股权结构至少是“相对集中型”,多数属于高度集中型,“相对分散型”不存在。这样,股权集中度由高到底,实际上是高度集中型向相对集中型的过渡,结果是集中度越低,资产收益率越高。
三、主要结论
通过对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以及我国10家上市银行的股权集中度和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实证分析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我国10家上市银行股权集中度均属于相对集中型和高度集中型,不存在分散集中型。
(二)上市银行股权集中度与银行绩效具有显著相关性:股权集中度高,激励机制、监督机制都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上市银行的绩效差;反之,股权集中度较低,股东有提高业绩的动力,且便于股东之间相互监督、制衡,不易出现“搭便车”现象,则银行绩效较好。
(三)我国上市银行股权高度集中在国家,形成“一股独大”,不利于对经营者或代理者进行有效监督和约束;代理链条过长会导致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不匹配,利益关系模糊,对提高银行绩效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