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数字素养及其培育路径研究——基于欧盟七个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的比较分析

来源 :比较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wer_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技术越来越成为教育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数字素养作为未来教师的核心素养,欧盟及其成员国对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实践,已发行七个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经分析,七个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的核心构成要素为:数字化教学、数字化内容创造、数字化交流协作、数字化安全、数字化评估.为推进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的落地,欧盟及其成员国积极探索培育路径,提出完善数字化新基建、提供融合数字技术的多样化培训项目、构建数字化学习共同体、加强数字科技伦理和法律规范建设以及开发数字化评估工具与标准.欧盟及其成员国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的多维立体结构、发展进阶模型及其开发的自我评估工具,为不同利益相关者制定专业化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提供了基本参照,为其他国家(地区)建立联动式教师数字素养培养和培训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国际社会构建高性能数字教育新生态提供了现实指导.
其他文献
<正>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和北京大学亚非所联合举办的“亚洲宗教、民族热点问题研讨会”于1995年10月22~23日在北京大学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国务院宗教局宗教研究中心、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单位的60名专家学者与会。
<正>1995年亚太地区形势回顾与1996年展望 亚太所课题组 1 3专家谈APEC大阪会议 陈鲁直等 1 19后冷战时期中国与东盟的新关系
2022年,《比较教育研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办刊宗旨,坚持重点选题策划与保持传统栏目、特色栏目优势相结合的办刊思路,通过高水平、高质量学术研究成果助力我国新时代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深化教育对外开放以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为此,《比较教育研究》将围绕以下重点选题征稿.
期刊
比较教育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一直都是一个多样化的领域.就该领域的学术地位、其合理的认知可能性和社会功能而言,人们都不可能获得明确的或者说具有共识性的回答.因此,谈论所谓的比较教育学科"身份认同",并从"界限"、统一的"学科传统"或"授权的知识"等方面来探讨这种身份认同,已不再有意义.对这个议题需要进行历史分析以及知识社会学和科学方面的分析.日本明治维新的案例与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分别从实践和理论角度说明,存在着不同的比较教育(须理解为复数),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有三种不同路径与传统,且各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