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系统地管理护士压力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200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7-0258-01
  
  国内外学者早已认识到压力与护理工作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出现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可能与劳累和长时间心理紧张,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该病发病率为75~267/10万,而护士中发病率约为1088/10万。护士压力问题越来越突出,令人瞩目。在这里分析了国内护士压力的来源、应对措施、应对无效的原因、面对的新压力和今后对策,旨在为今后有效地管理护士压力提供新的思路, 也对维护病人权益,体现医院职能,更好地推动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原因分析
  1.1 工作性质: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使护士工作已从单纯的执行医嘱转移到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照顾。这种包括心理和文化照顾在内的全面护理,是复杂而具有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工作节奏快,任务重,编制不足,工作量大。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使护士产生工作疲惫感,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激惹,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并影响护士身心健康,使护理质量下降。
   1.2 工作环境:医院充满了“应激源”。护士既要处理各种应急情况,又要承受生死离别的情感冲击,既要完成繁重的本职工作,又要应对各种检查;再者,工作环境有许多毒致病因子,如细菌、病毒、核放射的威胁,以及拥挤的工作空间和空气中充满不适的气味,这些不良的环境因素,使护士更易遭受疾病的侵袭。
  1.3 职业风险:患者及病情的不确定因素多,护士必须及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并迅速做出反应,容易精神紧张,加大工作压力。护理操作技术不熟练,言语或行为稍有不慎就可能激发护患矛盾导致护患纠纷,护理投诉。
  1.4 人际关系:护士在工作中建立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表现为护士之间、医护之间处理意见发生矛盾,不能相互尊重和很好地合作;尤其是护患冲突,它直接或间接地涉及护患双方的权益问题、健康和经济问题、人格和有关道德与法律责任问题。护士即使遇到歪曲现实、情绪激动、甚至痛骂护士的病人,也必须保持冷静平和、理解的心情,并帮助解决问题。压抑自身感受,作出精神妥协。感到威胁或经历了感情伤害又无法表达自己时,会感到地位低,人身安全不佳,对工作满意度下降。
   1.5 社会因素:护士期望成为真正的“白衣天使”,然而社会人群中却认为是“高级保姆”。医生充当“父亲”角色有着做决定的权力,高级护理人员充当“母亲”角色,行使着执行决定的职责,而低年资护士和病人充当着“孩子”角色,只有服从和感激,这种传统的权力机构将护士置于组织的底层。独尊医疗,不承认护士的价值。护士心理不平衡,产生自卑、沮丧、失望、焦虑、抑郁,甚至人格异常。这种职业形象紊乱的心理压抑,直接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1.6 自身素质:同样的压力对不同人产生的结果不相同。据调查不同职称和年龄的护士适应能力有差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素质的优劣。护龄最长,其情绪稳定性、自律性及责任感的优良率亦最高。
   1.7 家庭因素:护士既要在工作上获得成就,又要扮演妻子,母亲,女儿的角色,还要承受因怀孕、分娩、月经、更年期等生理变化而出现的心理问题。
  2 应对措施
  今后的管理趋势,应该是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护理部垂直管理,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建立护士自己的支持组织。
  2.1 关心体贴:积极疏导不良情绪,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培养积极情感,加强意志锻炼,提高心理耐受力。加强业务培训,以减少无效反复行为,改变盲目持久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心理紧张状态,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护理工作岗位上应设有专人从事遭受伤害和损失后的协商工作。当护士发生职业心态偏差,与患者产生矛盾冲突时,护理管理者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护士“以病人为中心”,另一方面要设身处地去体谅护士,化解矛盾,多去关心和理解她们的感受,这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2.2 自我应对:正确评估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面对现实,提高业务素质和适应能力;不断充实自己,善于积极调整心态,尽可能减少压力因素的侵袭,热爱护理工作,明确护理岗位的积极作用和意义,学会客观地看待得与失,通过经常性的活动和比赛等使护士正确认识自我工作价值,增强自信心。
   2.3 改善工作环境:建立休闲中心、心理咨询室、专业培训中心、娱乐活动中心等。组织专题心理讲座、座谈、个别沟通等。定期召开座谈会,促进护士与其他医务工作者间的了解,发现矛盾,协商解决,形成合作友好的气氛。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自动化仪器设备,以规范护理文件,减少书面工作,不断优化工作环境和条件。
   2.4 合理安排人力:针对病房特点计算各工作时段的工作量,实行弹性工作制。改善护理模式,合理有效地组织专业的护士角色服务,既可弥补护士人数不足,又可使护士的专业技能与知识得以充分发挥,实现自身价值,增加工作的自主权和工作满意度。合理调配人员,保证充足睡眠,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应对压力的反应和耐受力。
  2.5 合理应用激励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护理管理,合理运用正负性激励方法实施管理十分必要。恰当地运用激励机制,教育和引导,使护士认识到医院在发展,必须要自我提高,激励她们向专科护士、护理教学、护理科研和护理管理等方向发展,同时为高层次需求的满足创造条件。
   2.6 提高收入:通过不断深化医疗改革和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将护理服务工作与经济效益挂钩,并不断创新,以高质量的护理增值服务,为医院取得经济效益,同时使护士的辛勤劳动得到合理的回报。
  2.7 重视护士业务培训及继续教育:不断满足护士对知识更新的要求。鼓励业务能力强,有创新思维的中高级护士搞科研,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增强他们的工作热情和信心。
  2.8 取得社会理解与支持:社会舆论的导向,对护理工作者有强大的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应借助各种大众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护理专业的重要性及多元性,宣传护士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使社会公众对护理工作和护士的价值有真实的了解。纠正社会上对护士的片面、错误的认识,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全社会形成尊重护士、重视护士的良好风尚,将有利于激发护理工作者的自豪感、责任感、消除自卑感。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提高防护意识,减轻职业损伤。方法: 分析供应室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相应措施。结果:加强规章制度的落实,注意自身防护,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结论: 采取主动、适当的防护措施,保护供应室人员自身职业健康。降低医院交叉感染率,预防职业性危害的发生。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职业防护  【中图分类号】R1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7-0257-01
期刊